2012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上)第一章考试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上)第一章考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2-09-24 19:51:10

文档简介

2012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上)第一章考试 2012/09
新版科学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2分)
1、科学已经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下列不属于科学研究的是 ( )
A.小明到椒江的大陈岛旅游,为“甲午岩”的雄伟而叹服
B.麦哲伦航海探险,发现地球是圆的
C.苹果落在牛顿身上,结果他发现了万有引力
D.天空布满了乌云,小明觉得特别闷热,由此他认为天快要下雨了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3、某同学用同一把卷尺三次测得教室门的宽度为80.19厘米,80.20厘米,80.21厘米,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80.21厘米这个记录结果是正确的
B.此卷尺的最小刻度是1毫米
C.测量结果最后应记作80.2厘米
D.80.20中最末一位数字“0”是有意义
4、我国北方的冬天,气温很低,有时能达到-39℃,河流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冰下有流动的河水,那么冰的下表面与水交界处的温度是( )
A.4℃ B.0℃ C.-39℃ D.略高于-39℃
5、以下不属于长度单位的是( )
A、微米 B、纳米 C、 光年 D、 毫米3
6、一位同学先后用两支均未甩过的体温计测自己的体温,两支体温计示数分别是39.5℃和
37.5℃,那么( )
A.他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7.5℃ B.他的体温更接近39.5℃
C.他的体温在37.5至39.5℃ D.他的体温一定是37.5℃
7、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色的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
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 D.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8、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如果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则测量结果将会( )
A、大于真实值 B、小于真实值 C、等于真实值 D、没有影响
9、下列关于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为( )
①观察温度计读数并记录 ②取出温度计 ③选取适当温度计
④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⑤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数分钟
A.②③④⑤① B.④③⑤②① C.④③⑤①② D.③④⑤②①
10、测量一块金属材料的体积,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测量水的体积时视线俯视,测量水和金属快总体积时视线仰视,则所测得的金属块的体积将( )
A、大于实际体积 B、等于实际体积 C、小于实际体积 D、无法判断
11、某人用托盘天平称量10.6克药品,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则他应该 ( )
A、减少药品 B、向右盘中加砝码  C、移动游码 D、调节平衡螺母
12、中医给病人诊断病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
A.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病
B.建立假设:病人得的可能是××病
C.获取相关的事实或依据,以证实医生心中对病人病情的初步猜测
D.为了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以便与其他医生进行更好的交流
13、下列单位转换的过程中,正确的是 ( )
A.9300毫米=9300米×1/1000=9.3米
B.10000毫升=10000厘米3=10000×1/106米3=0.01米3
C.0.75小时=0.75×100分钟=75分钟
D.0.85千克=0.85×1000毫克=850毫克
14、一只质量为5千克的铅球从空气中落入水中,正在下沉。这个过程中铅球的质量( )
A.逐渐减小 B.先减小后不变
C.先保持不变,后减小 D.始终保持不变
15、一支量筒有50毫升水,当里面放入一木块,木块一半浸入水中时,量筒的读数是
56毫升,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 )
A.6厘米3 B.0.6分米3 C.12分米3 D.12厘米3
16、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可以用科学记数法记为( )
A、0.6378×104千米 B、6.378×103千米
C、63.78×102 千米 D、6.378×10-3 千米
17、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2.42cm、2.43cm、2.42cm、2.44cm、2.64cm,则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 )
A . 2.42cm B . 2.428cm C. 2.43cm D . 2.47cm
18、下列有关托盘天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调平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右,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B.分度盘没有零刻度;
C.调平过程中未将游码归零,就开始称量,那么测量值会偏大;
D.若使用的砝码生锈,则测量值会偏大;
19、用托盘天平称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因为物体质量小于天平的最小测量值,不能称量
B、借用一个质量为m1的金属块和一枚大头针一起称出总质量m2,则m2-m1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C、取大头针n枚,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则每枚大头针的质量为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0、有一支刻度不准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时读数为-3℃;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读数为77℃,现测得气温为17℃,那么室内实际气温是 ( )
A.18℃ B.20℃ C.17℃ D.25℃
21、某同学用量程为500克,最小刻度为0.2克、最小砝码为5克的托盘天平称量一铁块的质量,当调节横梁平衡后,他将铁块放在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同时移动游码,当天平平衡时,他读出铁块的质量是76.4克。测量结束后,他还未觉察出自己的失误,则铁块的实际质量应是( )
A.73.6克 B.75.6克 C.74.6克 D.76.8克
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36分)
22、(10分)单位换算:
(1)70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立方米
(2)5×109纳米= 米= 毫米
(3)200毫克= 吨
23.(6分)请给下列事物的数据后面添上单位。
(1)一间普通教室的体积大约180 (2)科学课本每张纸的厚度约为75
(3)一辆小货车的质量约为1.5
24、(8分)如图1所示,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用这把刻度尺测得《科学》课本160页的厚度为4.0毫米,则每张纸的厚度为 毫米。图1中木块的长度是 ,若改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测量结果应是 。
25、(10分)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体温计的构造特点是:
① ,使温度的微小变化就能导致水银柱长度显著变化;②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 的玻璃管,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温度突然下降,水银快速收缩,水银柱在这里断开,上面的玻璃管内的
水银就退不回来了,所以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如下图,则图①温度为 ,
图②温度为 .
26、(2分)小刚的父亲是水果经销商。
一次小刚用三轮车帮父亲送水果,前轮
驶过地上一个小水洼后在路上留下一块块水迹,测得第一块与第四块水迹中心的距离是14.13米。由这些可知,该三轮车前轮的直径是 米。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
27、(12分)某同学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图中测得水的体积为 ,水和小石块的体积为 ,则小石块体积为 ;若在图中第一步测量时,某同学俯视,则所测得小石块体积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甲、乙两同学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时采用不同的方法。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 ,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 —V1 。乙同学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后水的体积V1 ,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 V2。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你做此实验将选择哪种方法: (选填“甲”或“乙”)
(2)如果两同学读数方法都是正确的,两同学计算出的石块体积可能不相等,比较大的
是 (选填“甲”或“乙”)。
28、(10分)亮亮买了一种叫“吹泡泡”的玩具,发现有时能吹出泡泡,有时又吹不出泡泡。爱动脑筋的他产生了一个疑问:这泡泡的产生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1)同桌的梅梅猜想: 。
于是她设计并科学地进行了实验,记录了如下实验结果:
液 体 肥 皂 液
管子直径(mm) 3 5 10 20 50
泡产生的情况 容易 较易 较难 难 不产生
分析以上实验结果,你得到的结论是: 。
(2)对此问题,请你另外提出一种猜想:
(3)设计一个方案,验证你的猜想:2012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上)第一章考试 2012/09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A D C B D A A A C C A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C B D D B C D C D A
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36分)
22、(1)70立方分米= 70000 立方厘米= 0.07 立方米
(2)5×109纳米= 5 米= 5000 毫米
(3)200毫克= 2×10-7 吨
23、(1) 立方米 (2) 微米 (3) 吨
24、 1毫米 、 0.05 、 2.70cm 、 2.7cm
25、 热胀冷缩 、 玻璃泡大而内径细 、 细小弯曲
-23℃ 、 25℃
26、 1.5 米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
27、 16mL 、 31mL 、 15cm3 、 偏小 、 甲 、 乙
28、(1)同桌的梅梅猜想: 泡泡的产生可能与吹泡泡用的管子粗细有关 。
分析以上实验结果,你得到的结论是: 相同条件下,管子直径越大,越难产生气泡 。
(2)对此问题,请你另外提出一种猜想:液体浓度、液体种类、吹泡泡用力的大小、液体的温度、蘸有液体的多少等,任答一个合理的猜想均可
(3)设计一个方案,验证你的猜想: 以液体浓度为猜想的设计方案:
①往盛有相同多水的两杯中分别加入少许和较多的洗衣粉并搅拌均匀;
②用一根管子在其中一只杯中蘸一下,用力吹气,观察气泡产生情况;
③用相同的管子,在另一杯中蘸同样多的液体,用同样大小的力吹气,观察气泡产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