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课时作业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课时作业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7 12:4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课时作业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一、选择题
1.大举进犯。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
A.往上托;往上升 B.举动 C.兴起;起 D.提出
2.和“铁索”中“索”字意思相同的词语是( )
A.绳索 B.搜索 C.不假思索 D.按图索骥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下棋(qí)   山涧(jiān)
B.沉着(zhuó)   抡胳膊(lún)
C.屹立(yì)   拧开(nínɡ)
D.贯彻(ɡuàn)   绷着脸(běnɡ)
4.下列哪一项是“居高临下”中“临”的意思?( )
A.靠近,对着 B.从高处往下看
C.来到,到达 D.临近,临到
5.下列对课文《狼牙山五壮士》内容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中的“横七竖八”“许多”说明了很多敌人上山时采用了迂回的战术,但最终还是被消灭了。
B.“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说明石头砸下去非常迅猛有力,非常密集,体现了战士英勇杀敌的坚定决心和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
C.说五壮士的口号声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是因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心愿,喊出的是中华民族的心声,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D.文章紧扣题眼“壮”字展开叙述。先写五个人面对超过自己数倍的敌人,接受掩护任务,揭示其胆之“壮”;再写英勇战斗,痛击敌人,揭示其行之“壮”;接着写诱敌上绝境,揭示壮士们不仅豪壮,而且有智谋;最后高喊口号舍身跳崖,揭示其气节之“壮”。
6.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他的声音大极了,简直能震破人的耳膜。
B.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C.风太大了,地都被揭掉了一层皮。
D.他抬起头,想确定下方向,突然间头晕目眩,好像天地都旋转起来了。
7.下列名句中,能用来形容“狼牙山五壮士”的一项是( )
A.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B.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C.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二、填空题
8.修辞闯关。(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他们的口号声惊天动地。(___________)
(2)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___________)
(3)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壮举怎能不让人钦佩呢?(___________)
9.词语盘点。(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钉(_____)铁 (______)七(_______)八 惊(______)动(______)
坚(______)不(_____) 悬(______)峭(_____) 粉(______)碎(______)
10.《狼牙山五壮士》初知内容 (读课文填空)
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__________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__________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__________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11.精读课文,品析句子。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上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1)这段话运用了动作描写和_________描写?
(2)从“上前一步”“夺过”二词能体会到班长马宝玉______________。
从“猛的举起”“_______”等词语中,能感受到他的勇敢果断和对敌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句子,说说这些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______)
◆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______)
◆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______)
◆ 胡德才和胡福林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瞄准敌人射击。(______)
三、语言表达
13.根据要求写句子。
(1)敌人非常凶狠。(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位战士完成了任务。(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壮士的英勇壮举令我们激动。(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听了英雄的报告,使我深受感动。(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口语交际。
现在的中小学生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父母往往把孩子的周末安排得满满当当,语数英的补习班让孩子叫苦不迭。可是父母也有自己的苦衷,面对残酷的社会,生怕比别的孩子落下。欣欣酷爱舞蹈,可是到了六年级,她的爸爸妈妈停掉了她的舞蹈班,换成了作文提优班,请你帮欣欣设计一段话和爸爸妈妈协商这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学校拟开展“我与广告零接触”活动,决定请某广告商到学校学术报告厅作广告知识讲座。如果你作为志愿者,请根据下面的平面示意图,向前来进行讲座的同志介绍从学校大门到学术报告厅的行进路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6.“昂首挺胸”中“首”的意思是__________。
17.“这声音”指的是什么?在文中用“ ”画出来。
18.选文生动地描写了五壮士跳崖时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的英雄形象。
19.选文第一自然段中的词语“屹立”换成“站立”,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20.这段话选自《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请根据课文内容拟写小标题。
_______ 痛击敌人 _______ _______ 跳下悬崖
21.这段场景描写作者运用了_________的写法,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请你找出描写整体场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填空。
这段话描写了战士们痛击敌人时的表现,其中“满腔怒火”写的是人物的___________, “把胳膊抡一个圈”写的是人物的__________, 从对五位壮士的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狼牙山五壮士 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狼牙山在河北易灵西南部,是晋察冀边区的东大门,因其峰峦状似狼牙而得名。远远望去,群峰突兀连绵,壁若刀劈斧凿。它不仅在军事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是抗日根据地的武器装备库。
1941年9月25日,日军纠集三四千人的兵力,进犯我
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地区。当时在这一地区隐藏着我们的许多干部和三四万群众。由于我主力部队转移到敌后去了,所以狼牙山的八路军只有一个连的兵力,这个连就是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七连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给了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上级决定将连队主力和干部群众转移到龙王庙,由这个连的六班担任掩护。
文章《狼牙山五壮士》就是描写七连六班的五名战士在掩护转移过程中的故事。
2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悬殊:___________
24.狼牙山因其____而得名,它的特点是群峰______。在抗日战争时期,狼牙山不仅在军事上______。
25.连队主力和干部群众为什么要转移到龙王庙?
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6.小练笔。(选做)
课文第二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位战士。前面对人物群体的描写是“面”,后面对马宝玉、葛振林等人物的描写是一个个的“点”,我们把这样描写人物群体的方法称为“点面结合”。请你运用这种写法,自选下面的一个情境,写一段话。
①元旦联欢晚会 ②拔河比赛 ③图书义卖活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A
3.D
4.B
5.B
6.B
7.B
8.夸张 比喻 反问
9.斩 截 横 竖 天 地 韧 拔 崖 壁 身 骨
10.五个 连队 狼牙山
11.语言 当机立断,有勇有谋 砸 痛恨
12.临危不惧、果敢 对敌人的憎恨 对敌人的痛恨 临危不惧
13.凶狠的敌人像一群豺狼把我们包围起来。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艰巨的任务。 山坡上传来叫声。 五壮士的英勇壮举难道不令我们激动吗? 听了英雄的报告,我深受感动。
14.示例:爸爸妈妈,我喜欢跳舞,每次上舞蹈班时是我最轻松的时刻。作文我会多读作文书,积累好词好句,争取早日将作文水平提高上去,爸爸妈妈,答应我这一次好吗?
15.示例:从学校大门进入,经通道至操场,从操场右侧通道至一教学楼,然后沿通道至文化长廊右侧,经通道到达学术报告厅。(意对即可)
16.头
17.“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18. 语言 动作 神态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
19.“屹立”换成“站立”不好。因为“屹立”一词突出了五位壮士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更换后没有这层意思,所以不能换。
20. 接受任务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21. 点面结合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
22. 神态 动作 英勇顽强、痛歼敌寇
23.距离远,差别大。
24. 峰峦状似狼牙 突兀连绵,壁若刀劈斧凿 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是抗日根据地的武器装备库。
25.由于敌我力量悬殊。
26.②
“嘟”,哨声响了,大家身体一齐向后仰,一个个涨红了脸。同学们的手像一把把大钳子,紧紧地抓住绳子不放。此时的我,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脚一步一步吃力地向后退。可谁知六(6)班女生的劲儿也很大,两边这样一拉,我好像要飘起来一样。再向右看看,只见张敏把眼瞪得圆圆的,咬着牙,汗从头发上“跳”下来。哎哟!麻绳上有一根刺扎进了我的手,我把手换了一下,右手在前,谁知一换手,同学们的手就把绳占满了,我的另一只手都不知道放在哪儿好了。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