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翻看中国近代史这幅长长的画卷,几多哀怨,几多耻辱,几多痛苦!比黄河还要曲折,比大海还要苦涩……当年日本鬼子占领南京,三十四万生命,无论是风烛残年的老人,还是在母亲怀中嗷嗷待哺的婴儿,无一幸免。当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后,他们充分认识到了“征服中国人的心”是比屠杀更重要的。从精神上强制扼杀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从行动上培养灌输中国人民屈从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奴隶性,使之服服贴贴做日本军国主义者的顺民 。-------奴化教育:使学生不知自己为中国人,只知是日本的奴属国。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作家。著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长篇小说。抗战爆发后,以主要精力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参加抗日宣传活动,并坚持创作,写有20多部以抗日为题材的作品。话剧《龙须沟》、《茶馆》等深受人民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老舍(1899----1966)
本文选自《四世同堂》
故事以北平一条被称为“小羊圈”的普通胡同作为古都沦亡的缩影,塑造了几个人物形象。塑造了北平群众的亡国之痛,和他们精神上所受的摧残和激愤。小说写的就是祁老太爷一家和他的邻居们在抗日战争中的故事。祁老太爷的最大愿望是过80大寿,维持四世同堂的局面,而这个愿望的实现需要用和平来保障。战争打破了四世同堂的太平局面,无数家庭妻离子散。祁瑞宣是个温文尔雅的的教师,对学生负责,凭本事吃饭。作品突出的成就表现在通过对祁瑞宣灰色市民生活和敷衍、妥协、怯懦的市民生活性格的描写,批判了国民的劣根性。
学习目标
整体把握课文,分析祁瑞宣老师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的情感,了解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作用。
感受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仇恨的感情。
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自由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如何理解文章标题“第一堂课”?
问题研讨
文章中那句话最能体现祁瑞宣老师的情感特点
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
读一读:
朗读课文,找出文中刻画主人公心情的语句,体会他的感情。
议一议:
瑞宣老师都有那些痛苦
国土沦陷他自己很痛苦
作为老师却无法解救学生的痛苦
为民族感到耻辱,为自己的无所作为感到耻辱的痛苦
想一想:
作者从那些方面细致入微的来刻画这种痛苦?试举例说明
从主人公内在感觉(怕、颤抖、和外在感觉、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和外部感觉(学生的麻木表情和脸上的泪痕)
从断断续续的话语(今天,今天,不上了!)
从内心的自我谴责(不能安慰学生,也耻于安慰学生)
从动作不灵便(迈门槛)、反常(一口气跑回家中,想有个什么鬼追着似的)。
思一思:
本文从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方面刻画了瑞宣老师的人物形象。你如何理解祁瑞宣这位老师形象?
虽然有许多的不甘和无奈,但还是表现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
归纳总结:
本文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北平被日军侵略军占领后,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的情景。真实的反映了沦陷区人民作为亡国奴的痛苦心情,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爱国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品质。同学们,让我们从热爱母语开始,从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开始,拿出实际行动,做一名真正的爱国青年吧!
返回
1、在摘抄本上收集有关爱国的格言名句,
2、片段写作练习:
以一位熟悉的老师为写作对象,通过对其神态、外貌、语言、动作等多方面的描写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