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课件《溶液的形成》

文档属性

名称 说课课件《溶液的形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09-24 20:5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九单元 课题一《溶液的形成》
说 课
信阳市息县城郊中学 黄翠竹
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九单元“溶液”是九年级化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联系,生活中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如多数学生知道海水的滋味,学生们都喝过糖水,汽水,打过点滴等等。学生不仅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溶液,在以往实验中也多次用到溶液,如盐酸、硫酸铜溶液等,所以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既能联系生活实际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进一步运用实验探究的学习方法,探究未知知识,并且为将来学习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与酸碱盐的知识打下基础。本节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节不可缺少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化学实践课。
二、学情、学法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没有学生有效的学,就没有教师有效的教。我们农村中学学生知识基础、学习方法、个人能力差别较大,所以本节以教学案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采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展示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
我将交流范围一般划分为6个人,也就是6个人为一组,组长负责任务分工,检查落实,意见统一、完成目标、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本节课没有需要记忆的理论,也没有要书写规范的化学用语。因此课堂多采用口头展示,培养学生“敢说、会说、说的精彩”。
三 课时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记住溶液的组成,并会判定溶液、溶质、溶剂。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
(2)探究影响溶质溶解的因素。
(3)知道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学会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掌握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化学终将服务于社会的正确观念。
重点: 建立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探究影响溶质溶解的因素。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四、教法分析
课堂的高效源于教师的设计。本节我采用以教学案为载体、指导探究、主持讨论、多媒体辅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五、设计理念
教学案教学是在山东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而创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也是我县申报的省级教科研立项课题。去年九月份我校化学组大力尝试这种教学模式,并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教学案是一种融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分层次的评价练习为一体的师生共用文本。以它为载体,将知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习题精选化。问题搭台,学生唱戏,让问题成为课堂的主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在自学、合作与体验成功的快乐中达成学习目标。
一、自主学习
内容: 阅读课本26 --29页,重点理解27页第1段。出色完成预习导学1、2、3题 .
提示: 带着问题读书,读到重点的字、词、句要反复体会、记忆,并用笔画上标记 ,遇到困惑的问题及时作好记录,等待课堂交流解决 。
思考:
氯化钠是怎样溶于水的?
微观示意图
合作学习
二 合作探究 解决疑问
内容 :组内同学合作完成【活动探究一】的3个学生实验,做好记录,准备展示成果。
要求:组内成员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注意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小组长负责安排、检查、落实。
展示自己
三 、展示成果
任务安排:1、3、5组分别展示学生(实验1、2、3 )
2、4、6组评价、补充
提示: 展示人要落落大方,声音洪亮。其它同学注意倾听、积极思考、记好笔记。有不明白或有补充的要大胆提出,勇于质疑,力争每位同学都要达成目标。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学生活动、自主预习
→探究实验、小组交流
→ 汇报展示,解疑答惑
→ 感受中招,检测效果
→反思小结,提升能力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九寨沟图片
<二>学生活动,获取新知
一、预习导学
指导:阅读课本26—29页的第一自然段,重点理解27页第1段。完成:
1.溶液概念的关键词有哪些?
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 A.泥水 B.水 C.海水
2.溶液有几部分组成?请你说出下列几种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1) 蔗糖溶液 (2) 氯化钠溶液
3.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蔗糖溶于水和氯化钠溶于水的不同之处。
二、学习研讨
【活动探究一】目的:感知溶液的形成过程,进一步理解溶液的概念。
(学生实验1)分别向实验台上各盛有约20ml水的两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半药匙蔗糖,和食盐,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说出你所配制溶液的名称,及其共同特征。
(学生实验2)取上述其中一种溶液适量(约3ml)于试管中,再加入少许高锰酸钾固体,振荡,还能溶解吗?此时试管内溶液中有哪几种溶质呢?
(学生实验3)再向(学生实验2)的溶液中缓缓加入少量酒精,观察现象;振荡后再观察现象。结论:酒精与水能否互溶?
即时练习:
判定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①硫酸铜溶液 ②稀盐酸 ③碘酒 ④医用酒精
比较溶质状态,你发现了什么?再比较溶剂的种类,你又知道了什么?
【活动探究二】目的:探究物质的溶解能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实验) 取两只编有1号、2号的试管,各盛约3ml水,分别向其中加入少许碘、高锰酸钾,振荡,观察现象。
(1)根据你看到的现象,能形成溶液的是(填编号) 。
(2)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你认为不同种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
(教师演示实验)取两只编有1号、2号的试管,各盛约3ml汽油,分别向其中加入少许碘、高锰酸钾,振荡,观察现象。(1)能形成溶液的是(填编号) 。
(2)对比以上两组实验同号试管中的现象,你又可发现什么规律呢?
综上所述,物质的溶解能力大小与 和___ _的性质都有关。
【同组交流】
结合课本27页下方图片,说说你在生活中接触过哪些溶液。
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学情、学法分析
三、制定教学目标
四、教法分析
五、设计理念
六、教学流程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学生活动,获取新知
(1)课堂预习导学
(2)课堂学习研讨
(3)感受中招,检测效果
(4)反思小结,提升能力
(5)课后实践 拓展延伸
本节课以教学案为载体,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力争做到:
教材让学生自读;
知识让学生探索;
问题让学生解决;
结论让学生概括;
体系让学生构建。
敬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