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九月20日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中考化学试题分析会资料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年九月20日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中考化学试题分析会资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09-24 21:07:30

文档简介

海南省2012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化学科试题
(全卷总分ll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I:12 O:16 S:32 Cl:35.5 Fe:5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铜丝弯曲 B. 石蜡熔化 C. 酒精挥发 D. 烟花燃放
2.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3. 下列物质中俗称与化学式一致的是( )
A. 干冰—H2O B.水银—Ag C. 酒精C2H5OH D.纯碱 NaOH
4. 2012年4月15日,中央电视台曝光药企用工业明胶制作胶囊,引发了人们对铬元素的关注。在元素周期表中铬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铬原子内有24个质子
B. 铬元素是金属元素
C. 铬元素的元素符号是Cr
D. 一个铬原子的质量是52.00g
5. 海南东线高速的开通,改善了人们的出行,铁轨通常由锰钢制作而成,锰钢属于( )
A. 金属材料 B. 复合材料 C. 有机合成材料 D.无机非金属材料
6. 右图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溶液的pH值不变
B. 反应前后Na+ 和Cl- 的数目不变
C. 反应前后H+和O2-的数目不变
D. 反应前后H2O的数目不变
7. 绪言课上,老师在滤纸上用酚酞溶液画漫画,然后再喷洒某种液体X,滤纸上立即显示出红色画像,则X可能是( )
A. 稀盐酸 B. 蒸馏水 C. 石灰水 D. 食盐水
8.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B. 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
C.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出现白色浑浊
D. 向石蕊试液中滴加醋酸,呈现蓝色
9.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相符的是( )
A. 2H—2个氢原子 B. N2 —2个氮原子
C. Mg2+ —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 D. — 一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10. 右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降低温度使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 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4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25g
D.0~20℃时,可配制出25%的甲物质的溶液
11.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高锰酸钾 B. 生理盐水 C. 空气 D.大理石
12. 下列突发事件处理正确的是( )
A. 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 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查看
C. 房间着火,立即开窗通风 D.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13. 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羊毛与涤纶—灼烧
B.铝片与银片—加稀硫酸
C.硬水与软水—过滤
D.食盐水与食醋—闻气味
14. 有科学家提出回收CO2 的构想,将工厂排出的气体(含较多的CO2)吹入碳酸钾溶液,从溶液中提取出CO2 又在合成塔中使之变为燃料甲醇CH3OH。该技术流程如下:
(说明:吸收池中盛有饱和的K2CO3溶液,主要反应为K2CO3 +CO2 +H2O = KHCO3)
下列提法错误的是( )
A. 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 B. 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K2CO3
C. 分解池中的主要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D.合成塔中的主要反应属化合反应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5.我国近代的化学启蒙者徐寿在他翻译的化学书籍中,称一种气体为“养气”,该气体在空气中约占五分之一,请回答:
(1)“养气”的化学式 ;
(2)“养气”的一种用途 。
16.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填空(填序号):①甲烷②食盐③浓硫酸④氨水⑤氦气
(1)可用做干燥剂的是 ;
(2)可用做填充灯泡的是 ;
(3)可用做调味品的是 ;
(4)可用做化学肥料的是 ;
(5)可用做清洁燃料的是 。
17.豆腐是人们喜爱的食品,其主要成分如右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豆腐主要成分
物质 每100g含有
水 89.30g
蛋白质 4.70g
油脂 1.30g
糖类 2.80g
维生素E 0.6毫g
维生素A 0.0毫g
钙 0.24g
铁 1.40g
其他
(1)其中的铁、钙是指 (填序号);
①分子②原子③元素
(2)当人体缺钙时,可引起的疾病是 (填序号);
①骨质疏松症 ② 贫血症③夜盲症
(3)豆腐中除了蛋白质、油脂、糖类、无机盐、水之外,还包括的营养物质是 ;
(4)豆腐常用塑料袋包装,请指出使用塑料袋的“利”“弊”(各答一条)
利 ;
弊 。
18.我省的海洋资源极为丰富,某镁冶炼厂利用海水提取镁,其主要流程为:
(1)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现有含Mg Cl20.475%的海水200t,经上述反应后可制得镁 t。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9.小明设计如右图装置,开展课外实验,一个星期后铁丝诱迹班班,请回答:
(1)他还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一种措施。
20.暑假小亮在农田中施肥时,发现洒落在地上的化肥碳酸氢铵不久就消失了,请回答:
(1)化肥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2)保存或施用碳酸氢铵时应注意事项是什么?
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
21.根据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 ,说出使用该仪器时应注意事项之一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若用D装置收集,则气体不够纯净;若用F装置收集,则气体会有损失,欲使CO2 既比较纯净,又很少损失,请提出一种合理的收集方法 。
22.某实验小组取用生石灰时,发现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小军认为生石灰己经变质,试剂瓶中可能含有CaO、Ca(OH)2 、CaCO3三种物质,并开展如下研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甲 取试样加入水中 产生白色沉淀 一定含有CaCO3
乙 取试样加入稀盐酸中 产生无色气泡 一定含有CaCO3
请回答:(1)比较甲、乙两种方案,你认为哪个方案不够合理 ,理由是 ;
(2)小红认为放置的时间过长,可能全部变成CaCO3,请你用实验证明小红的猜想

(3)小林认为不可能全部变成CaCO3,一定还有CaO,请你用实验证明小林的猜想

五、计算题(每题6分,共12分)
葡萄糖溶液溶质的质是分数5%溶液的质量500g
23.现有一瓶葡萄糖(C6H12O6)溶液,部分标签如右表所示,请计算,(本题只要求写出计算结果):
(1)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
(2)葡萄糖溶液中葡萄糖的质量。
24.为了测定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取生铁样品5.8g放入足量的硫酸溶液中,使之完全反应至无气泡产生(杂质不参加反应),所得氢气的质量为0.2g,请计算该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参考答案
一、
1.D2.B3.C4.D5.A6.B7.C8.C9.A10.B11.A12.D 13.C14.D
二、
15.(1)O2 (2)急救病人 助燃 液氧炸药 潜艇 航天
16.(1)③(2)⑤(3)②(4)④(5)①
17.(1)③(2)①(3)维生素(4)利:方便 便宜造价低廉压缩的体积小 弊: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不断累积,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废塑料制品,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废塑料随垃圾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长期得不到恢复,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制品如果将其填埋,200年的时间不降解。
18. (1)Mg(OH)2 +2HCl == MgCl2 + H2O (2)0。24t
三、
19.(1)试管中的水位上升 (2)组成合金,以改变铁内部的组织结构;在铁制品表面涂矿物性油、油漆或烧制搪瓷、喷塑等;在钢铁表面用电镀、热镀等方法镀上一层不易生锈的金属;在钢铁表面用电镀、热镀等方法镀上一层不易生锈的金属;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等。
20.(1)碳酸氢铵容易分解 (易分解为NH3、CO2和H2O三种气体而消失,故又称气肥) (2)碳酸氢铵施用后应立即覆土,以防分解太快,肥效降低;大棚尽量少用和不用碳酸氢铵。因为大棚内空气流动较差,碳酸氢铵放出的氨气容易积累,氨气浓度过高容易对大棚中的蔬菜或水果产生危害。碳酸氢铵在潮湿的环境中易吸水潮解和结块(结块本身就是一种缓慢分解的表现),在贮存和施用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其挥发损失。
四、
21.(1)酒精灯,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不能用嘴吹熄灭、不能用嘴吹熄灭、酒精灯内酒精容积不能大于2/3小于1/3。(2)A(3)把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后又通过浓硫酸再收集
22.(1)甲 CaO、Ca(OH)2 在水中的溶解度均不大(2)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5毫升的水,振荡后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如果不变红,则全部变成CaCO3(3)取10毫升水倒入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再加入约20g样品,插入温度计,如果温度升高,证明还有CaO。
五、
23.(1)180(2)25g
24. 解:设生成0.2g氢气需铁的质量为X
Fe + 2HCl == FeCl2 + H2↑
2
X 0.2g
56∶2 = X∶0.2g X=5.6g
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5.6g/5.8g×100%=96。6% 答:略
A 滴加液体药品 B.过滤 C. 稀释浓硫酸 D.读取液体体积
24 Cr

52.00


0
20 40温度/℃
溶解度/g
25
A
吸收池
分解池
合成塔
甲醇
氢气
工厂排出的气体

通电

盐酸

石灰乳
卤水
NaCl、CaCl2 、Mg Cl2
氢氧化镁
氯化镁

a
铁丝
棉花(共18张PPT)
教学前线点滴分享
海南侨中 苏清霞
问题:
关注“学困生”是控制低分率的有效途径,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基础,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所在。
一、我对所谓“学困生” 的认识:
一类:思维尚未“觉醒”
二类:“天赋”面纱尚未揭开
三类:理解力差、反应迟钝
四类:基础知识欠缺
五类:学习目标不明
二、实践与探索:
1.给孩子充分的尊重、信任和宽容
尊重、信任、宽容,是建立师生情感的基础,是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前提
学生如果没有被接纳感和归属感,那么就如同人类被剥夺了水和食物一样,逐渐耗尽直至死亡。学生需要受到教师的关注,并且希望教师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这里的接纳以尊重、肯定、关注、理解、公平、敏感和温暖为基础,意味着承认并且赞赏学生的内在价值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
放开功利、甩开焦虑,不只盯成绩
允许学生犯错误
允许学生释放天性
2.针对学生实际,合理要求
对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是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具体体现。合理的要求,才会有良好的表现。
要求要实际
(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感受到进步,不同水平的问题考查不同水平的学生)
要有耐心(有的学生易反复出现不良倾向,这个阶段孩子的特点,需要我们不厌其烦)
适时鼓励(对自己产生质疑时,需要别人给予信心)
发现优点(被别人认可和赞赏是人的基本需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维护尊严(再不堪的人也需要别人的尊重)
案例1
案例2
3.小心维护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
缩减课堂知识性目标,放手课堂,激活思维
给学生实践、展示的机会
尽量避免要求死记硬背,力求重复呈现
三、思考:
1.化学课堂要教给学生什么?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及某些基本观念的载体,是培养思路方法的基石,是应用于实际解决问题的必备基础。
当学生将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在他头脑中”剩下的东西”应该是什么?
是学生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所形成的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即植根于学生头脑中的化学基本观念,化学学习方法,化学研究思路,继续学习能力……等等。
马克思·冯·劳厄(Max von Laue,德
国物理学家):
教育所给予人们的无非是当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忘记后所剩下来的东西。
外在发展:一种以追求知识的记忆、掌握、理解与应用为标志的发展。
内在发展:一种着重追求以知识的鉴赏力、判断力、批判力与创造力为标志的发展。
永恒的发展 长久的能力
教育是慢的艺术,生命有多长,教育就有多长。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我的理解:
学生的发展是具有可变性的
学生的发展是多层面的
苏霍姆林斯基:没有一个孩子未被赋予天资
多元评价:不同人的智力才能表现在不同方面
学生的发展是需要耐心的
学生的发展是需要理解和宽容的
案例3
四、反思:
失败之处:
耐心不够
坚持不够
关心不够(共71张PPT)
2012年中考试题分析
及教学建议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 吴益平
2012年9月20日 海口昌茂花园学校
二、考试结果与教学建议
一、命题要求与试题特点
第一部分
命题要求与试题特点
(一)命题要求
有利于达标
有利于选拔
有利于课改
命题质量标准
1、难度合理 (语文、政治、历史、生物、地理以0.6为标准,其他学科以0.55为标准,波动在10%范围之内);
2、A★★人数控制得当 (1500人以内);
3、没有超课程标准要求;
4、符合学科考试说明要求;
5、没有科学性错误;
6、没有政治性错误;
7、没有技术性错误;
8、没有陈题或雷同题。
化学学科命题组的理解:
1、保密性
2、科学性:试题及答案准确、无科学性错误、无歧义;
3、教育性:试题有利于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4、标准性:符合课标范围和知识、能力层次要求,无偏题怪题超标题;
5、准确性:题意简洁、准确、不费解、无歧义;
6、无倾向性:试题无教材、区域、性别、民族倾向;
7、首用性:试题首次使用,不能出现成题;
8、合理性:分值在试题、答题要点上分布合理(容易题、中等题、较难题的比例为7∶2∶1等);
9、创新性:试题具有创新性和良好导向性;
10、开放性:给考生多点求解的机会。
14.(2012年中考)有科学家提出回收利用CO2的构想:将工厂排出的气体(含较多CO2)吹入碳酸钾溶液,从溶液中提取出CO2,又在合成塔使之变为燃料甲醇(CH3OH)。该技术流程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方法可以减少碳排放
B.可循环利用的物质A是K2CO3
C.分解池中的主要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合成塔中的主要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与STSE的联系、转化观、守恒观
(说明:吸收池中盛有饱和的K2CO3溶液,主要反应为:K2CO3+H2O+CO2=2KHCO3)
1、基础性:考查主干知识、核心概念
5、学科性:体现化学学科特色,重视观念的渗透,如元素观、微粒观、转化观、守恒观等。
2、实践性:密切化学与STSE的联系,重视化学学习意义的渗透
3、探究性:关注科学探究,突出思维能力的考查
4、发展性:重视学生认知的动态发展,尝试挖掘化学发展简史的考查
(二)试题特点
试卷结构
(1)化学满分100分,超量总分110分。
(2)试题主要题型及比例:
选择题约占38%
填空题约占27%
简答题约占11%
实验题约占13%
计算题约占11%。
(3)各部分内容比例为:
身边的化学物质约占42%
物质构成的奥秘约占23%
物质的化学反应约占22%
化学与社会发展约占13%
(4)难度分布
容易题∶中等题∶较难题=7∶2∶1(大约)
全卷试题总难度控制在0.60左右。
(5)试卷题量按60分钟考试时间设计。
海南省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化学试题双向细目表
题号 考试内容 体现课标中规定的学习目标(考试目标) 题型 分值 难度预估
1 物质的变化 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选择题 3 0.75
2 实验基本操作 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初步学习使用过滤的方法等 选择题 3 0.70
3 俗名、化学式 记住某些常见物质的俗名,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选择题 3 0.55
4 元素的分类、相对原子质量 能读懂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重要信息,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选择题 3 0.75
5 常见的材料类型 能识别常见材料的类型,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选择题 3 0.75
6 酸碱中和反应 知道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从微观的角度认识酸碱中和反应 选择题 3 0.50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甲 取试样加入水中,充分搅拌 产生白色浑浊 一定含有CaCO3
乙 取试样加入稀盐酸中 产生无色气泡 一定含有CaCO3
22.(2012年中考)(8分)某实验小组取用生石灰时,发现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小军认为生石灰已变质,试剂瓶中可能含有CaO、Ca(OH)2、CaCO3等三种物质,并开展如下探究:
请回答:(1)比较甲、乙两种方案,你认为哪个方案不够合理 ,理由是 ;
(2)小红认为放置时间过长,可能全部变成了CaCO3,请你利用实验验证小红的猜想 ;
(3)小林认为不可能全部变成CaCO3,一定还有CaO,请你利用实验验证小林的猜想 。
写出氧化钙与水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
氧化钙与水反应时,伴随的能量
变化是 (填“放热”或“吸热”)
将生石灰投入水中,可以观察到的
现象是 。
1. (2012中考)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铜丝弯曲 B .石蜡熔化
C .酒精挥发 D .烟花燃放
(一)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标 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
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
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的观点。 ①交流平时观察到的各种化学变化现象(或观察一组化学变化),讨论并归纳出化学变化的一些特征。
②设计实验推断孔雀石(或碱式碳酸铜)分解的产物。
③观察硫酸铜溶液(或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快慢的影响。
④观察铜锌原电池实验。
课程标准要求
23.(2012年中考)现有一瓶葡萄糖(C6H12O6)溶液,
部分标签如右表所示,请计算
(本题只要求写出计算结果):
(1)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
(2)葡萄糖溶液中葡萄糖的质量。
葡萄糖溶液
溶质的质量分数:5%
溶液的质量:500g
课程标准要求
(一)物质组成的表示
标 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
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3.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4.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根据某种氮肥包装袋或产品说明书标示的含氮量推算它的纯度。
课程标准要求
(二)水与常见的溶液
标 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
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
2.
3.
4.
5.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6.
……
24 Cr

52.00
4.(2012年中考)2012年4月15日,中央电视台曝光一些药企用工业明胶制作胶囊,引发了人们对铬元素的关注。在元素周期表中铬元素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铬原子核内有24个质子
B.铬元素是金属元素
C.铬元素的元素符号为Cr
D.一个铬原子的质量为 52.00g
(三)认识化学元素
标 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
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①查找常见食品的元素组成,并列表说明。
②查阅资料,了解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
③收集有关人体新陈代谢必需的微量元素的资料。
课程标准要求
11.(2012年中考)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高锰酸钾 B.生理盐水 C.空气 D.大理石
标 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
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能从元素组成上认识氧化物。
知道无机化合物可以分成氧化物、酸、碱、盐。
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查找一些常见物质的熔、沸点,并说明它们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
结合实例讨论:普通温度计内的液体应具有什么性质。
加热碘固体,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粗盐提纯。
(一)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一)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课程标准要求
16.(2012年中考)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填空(填序号):①甲烷 ②食盐 ③浓硫酸 ④氨水 ⑤氮气。
(1)可用做干燥剂的是 ;
(2)可用做灯泡填充气的是 ;
(3)可用做调味品的是 ;
(4)可用做化学肥料的是 ;
(5)可用做清洁燃料的是 。
15 .(2012年中考)我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徐寿在他翻译的化学书籍中,称一种气体为“养气”,该气体在空气中约占总体积的五分之一。请回答:
(1)“养气”的化学式 ;(2)“养气”的一种用途 。
(1)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 ,说出使用该仪器时应注意的事项之一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若用D装置收集,则气体不够纯净;若用F装置收集,则气体会有损失。欲使CO2既比较纯净,又很少损失,请提出一种合理的收集方法 。
21. (2012年中考) (8分)请根据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8.(2012年中考)我省海洋资源极为丰富。某镁冶炼厂利用海水提取镁,其主要流程为:
(1)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现有含MgCl2 0.475%的海水200t,经上述反应后可制得镁 t。(假设上述各步反应中,镁元素一共损失10%)
是否需要经过多步计算才能获得答案?
(三)认识化学元素
标 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
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①查找常见食品的元素组成,并列表说明。
②查阅资料,了解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
③收集有关人体新陈代谢必需的微量元素的资料。
课程标准要求
第二部分
考试结果与教学建议
学生的观点
老师的观点
老师的观点
基本情况
2012年中考(与物理合场分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10分。
全省报考人数为118609。
全省平均分为55.2(含0分和缺考),
难度系数为0.50。
2007—2012年,我省中考化学学科的相关数据如下:
考生人数 平均分 难度系数 优秀率 及格率 低分率
2007年 113950 58.18 0.529 19.2% 47.72% 34.15%
2008年 118433 52.80 0.480 15.7% 40.4% 40.4%
2009年 118470 65.46 0.595 27.11% 57.7% 22.69%
2010年 123088 58.89 0.535 21.19% 48.14% 33.41%
2011年 122898 50.9 0.46 14.95% 39.38% 43.81%
2012年 118609
说明:及格指等级G以上(即卷面分60分以上);优秀指等级B以上(即卷面分90分以上);低分指等级J以下(即卷面分39分以下)。
2007—2012年,我省中考化学学科的相关数据如下:
考生人数 平均分 难度系数 优秀率 及格率 低分率
2007年 113950 58.18 0.529 19.2% 47.72% 34.15%
2008年 118433 52.80 0.480 15.7% 40.4% 40.4%
2009年 118470 65.46 0.595 27.11% 57.7% 22.69%
2010年 123088 58.89 0.535 21.19% 48.14% 33.41%
2011年 122898 50.9 0.46 14.95% 39.38% 43.81%
2012年 118609 55.2 0.50 16.03% 46.31% 32.3%
说明:及格指等级G以上(即卷面分60分以上);优秀指等级B以上(即卷面分90分以上);低分指等级J以下(即卷面分39分以下)。
各等级段人数统计表(总体样本118609人)
分数段
等级 106—110
A 101—105
A 95—100
A 90—94
B 85—89
C 80—84
D
人数 487 2832 7939 7403 6728 6021
百分比 0.41% 2.39% 6.69% 6.24% 5.67% 5.08%
分数段
等级 75—79
E 70—74
F 60—69
G 50—59
H 40—49
I 39以下
J
人数 5582 5647 11270 12052 12089 38336
百分比 4.71% 4.76% 9.50% 10.2% 10.2% 32.3%
平均分 55.20
各分数段人数统计表(总体样本118609人)
分数段 100—110 90—99 80--89 70--79 60—69 50--59
人数 4330 14331 12749 11229 11270 12052
百分比 3.72% 12.31% 10.95% 9.65% 9.68% 10.36%
分数段 40—49 30—39 20—29 10--19 1—9
人数 12089 12874 13068 9694 2160
百分比 10.39% 11.06% 11.69% 8.33% 1.86%
2012年中考各分数段人数所占百分比(每10分为一段)
各大题得分情况(不含0分和缺考)
题型 满分 平均分 难度系数
选择题 42 23.80 0.567
填空题 28 16.67 0.595
简答题 12 6.05 0.504
实验题 16 5.33 0.333
计算题 12 4.45 0.371
全 卷 110 56.30 0.51
各大题得分情况(含0分和缺考)
题型 满分 平均分 难度系数
选择题 42 23.35 0.556
填空题 28 16.35 0.584
简答题 12 5.94 0.495
实验题 16 5.23 0.327
计算题 12 4.37 0.364
全 卷 110 55.24 0.50
选择题得分、平均分、难度系数(含0分和缺考)
题序 分值 平均分 难度系数
1 3 1.9395 0.65
2 3 1.9391 0.65
3 3 1.3828 0.46
4 3 1.5166 0.51
5 3 1.7298 0.58
6 3 1.8933 0.63
7 3 1.33 0.44
8 3 1.7022 0.57
9 3 1.7167 0.57
10 3 2.1259 0.71
11 3 1.2147 0.40
12 3 2.4369 0.81
13 3 1.8745 0.63
14 3 0.548 0.18
非选择题得分情况(含0分和缺考)
小 题 平均分 难度系数 零分人数 满分人数
15 2.4341 0.609 37533 63187
16 6.1522 0.615 7759 43585
17 7.109 0.711 7832 42720
18 0.6573 0.164 84191 5981
19 3.0193 0.503 31268 14408
20 2.9159 0.487 28887 15813
21 3.7498 0.469 23481 764
22 1.4767 0.185 57629 814
23 2.4856 0.415 58697 35814
24 1.8806 0.314 63161 17550
3. (2012中考)下列物质中俗称与化学式一致的是:
A.干冰—H2O B.水银—Ag
C.酒精—C2H5OH D.纯碱—NaOH
7. (2012中考)绪言课上,老师在滤纸上用酚酞
溶液画漫画,然后再喷洒某种液体X,滤纸上立即
显示出红色图像。则X可能是:
A.稀盐酸 B.蒸馏水 C.石灰水 D.食盐水
试题分析
http://my./9089/blog.aspx
11.(2012中考)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高锰酸钾 B.生理盐水 C.空气 D.大理石
8. (2012中考)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B.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
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出现白色浑浊
D.向石蕊试液中滴加醋酸,呈现蓝色
题序 A B C D 难度系数
3 12.5% 19.5% 46.9% 20.1% 0.47
7 37.6% 10.2% 45.2% 6.5% 0.45
8 7.97% 19.3% 56.7% 13.4% 0.57
11 41.3% 29.3% 12.7% 16.2% 0.41
部分选择题考生答题情况统计
选项 A B C D
百分比 37.6% 10.2% 45.2% 6.5%
7. (2012中考)绪言课上,老师在滤纸上用酚酞……
A.稀盐酸 B.蒸馏水 C.石灰水 D.食盐水
选项 A B C D
百分比 7.97% 19.3% 56.7% 13.4%
8. (2012中考)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建议1、重视实验教学,给学生亲自动手体验的机会。
建议2、关注新课与复习课的层次性。
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一条风景极佳的大路上,有一条标语:“慢慢走,欣赏啊!”慢慢走,欣赏啊!我们的教学何尝不需要这样呢?
选项 A B C D
百分比 41.3% 29.3% 12.7% 16.2%
11.(2012中考)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高锰酸钾 B.生理盐水 C.空气 D.大理石
课程标准要求
(一)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标 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
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
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①查找一些常见物质的熔、沸点,并按熔点高低顺序列表。
②讨论:温度计里的水银能否用水或酒精来替代?
③加热碘固体,观察发生的现象。
④分离氯化钠固体与铁粉组成的混合物。
课程标准要求
(一)地球周围的空气
标 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
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知道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①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②实验探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③辩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吗?氧气会消耗尽吗?
④小组协作设计并完成实验: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变化。
课程标准要求
(二)水与常见的溶液
标 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
……
10.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四)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标 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
……
3.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第11题考查物质的简单分类(纯净物、混合物),需要考生分类的物质是高锰酸钾、生理盐水、空气、大理石,都是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
建议3、切实重视化学与STSE的联系
教师讲解
媒体展示
亲身经历
14.(2012年中考)有科学家提出回收利用CO2的构想:将工厂排出的气体(含较多CO2)吹入碳酸钾溶液,从溶液中提取出CO2,又在合成塔使之变为燃料甲醇(CH3OH)。该技术流程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方法可以减少碳排放
B.可循环利用的物质A是K2CO3
C.分解池中的主要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合成塔中的主要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说明:吸收池中盛有饱和的K2CO3溶液,主要反应为:K2CO3+H2O+CO2=2KHCO3)
CO2+H2=CH3OH ?
CO2+3H2=CH3OH +H2O
反应条件:高温、催化剂
D.合成塔中的主要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选项 A B C D
百分比 18.3% 36.8% 24.0% 18.3%
14.(2012中考)有科学家提出回收利用CO2的构想:……
18.(2012年中考)我省海洋资源极为丰富。某镁冶炼厂利用海水提取镁,其主要流程为:
(1)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现有含MgCl2 0.475%的海水200t,经上述反应后可制得镁 t。(假设上述各步反应中,镁元素一共损失10%)
是否需要经过多步计算才能获得答案?
化学学科研究的核心之一,就是物质间的转化(包括伴随着转化发生的一切,如现象、能量等)
计算错误:21.6t。0.24t。85.5t。0.855t。47.5t。抽查100份得2分的试卷,全部都因书写化学方程式正确而得分。
建议4、重视化学观念的建立,树立观念的形成与知识的积累并重的教学理念
教材在编选概念原理知识内容时,应重视以化学基本观念为线索,将化学基本观念渗透在教材内容中,通过具体化学知识和概念的学习,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思想和基本观念的形成。
——《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认识化学物质具有多样性,认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用元素的观点看物质及其变化,用转化的观点看物质之间的关系,用定量的观点和能量的观点初步认识化学变化,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等。
——《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甲 取试样加入水中,充分搅拌 产生白色浑浊 一定含有CaCO3
乙 取试样加入稀盐酸中 产生无色气泡 一定含有CaCO3
22.(2012年中考)(8分)某实验小组取用生石灰时,发现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小军认为生石灰已变质,试剂瓶中可能含有CaO、Ca(OH)2、CaCO3等三种物质,并开展如下探究:
请回答:(1)比较甲、乙两种方案,你认为哪个方案不够合理 ,理由是 ;
(2)小红认为放置时间过长,可能全部变成了CaCO3,请你利用实验验证小红的猜想 ;
(3)小林认为不可能全部变成CaCO3,一定还有CaO,请你利用实验验证小林的猜想 。
来自羊文俊老师的评卷小结
(1)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 ,说出使用该仪器时应注意的事项之一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若用D装置收集,则气体不够纯净;若用F装置收集,则气体会有损失。欲使CO2既比较纯净,又很少损失,请提出一种合理的收集方法 。
21. (2012年中考)(8分)请根据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
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都不是很大,因此,只要不是精密实验,CO2既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也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CO2的损失很少) 。实践证明,用排水法收集CO2,既可以观察集气的快慢,又可以提高纯度。在精密实验中,为了克服CO2在水中的溶解性,可以采取排稀酸或排温热水的方法收集CO2。
非选择题得分情况(含0分和缺考)
小 题 平均分 难度系数 零分人数 满分人数
15 2.4341 0.609 37533 63187
16 6.1522 0.615 7759 43585
17 7.109 0.711 7832 42720
18 0.6573 0.164 84191 5981
19 3.0193 0.503 31268 14408
20 2.9159 0.487 28887 15813
21 3.7498 0.469 23481 764
22 1.4767 0.185 57629 814
23 2.4856 0.415 58697 35814
24 1.8806 0.314 63161 17550
19.(2012中考)小明设计如右图的实验装置,开展课外实验。一星期后,铁丝锈迹斑斑。请回答:
(1)他还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一项措施。
分数 0 1 2 3 4 5 6
人数 32403 1465 2365 35974 6007 25976 15522
第19题开放度大,考生的回答五花八门,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总体得分较高。满分者,有约一半的考生答试管内水位上升。
考生答题情况表明:
(1)平时开展化学实验少,亲自动手做实验更少;
(2)迁移运用能力欠缺,融会贯通的能力欠缺。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的相关知识与能力,没能在解答本题时发挥作用。教学需要反思。由上述实验现象到获得空气中氧气所占体积约为1/5,需要时间,需要引导学生分析思考。
建议1、重视实验教学,给学生亲自动手体验的机会。
建议2、关注新课与复习课的层次性。
建议5、重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防止知识固化,
缓解初高中教学的衔接问题。
建议4、重视化学观念的建立,树立观念的形成与知
识的积累并重的教学理念。
建议3、切实重视化学与STSE的联系。
教学建议
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的关系(老师教得太聪明,学生就要笨了)
——史宁中
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结果,而智慧主要表现在过程之中,知识可以传授,但智慧是无法传授的,如同幸福是不能传授的一样。
——史宁中
《中学化学教师手册》1986年5月第1版,上海教育出版社
谢谢各位老师的倾听
请提宝贵意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