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2013届高三摸底考试数学(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2013届高三摸底考试数学(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B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09-24 21:1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城中学2013届高三摸底考试数学(文)试题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设全集U={1,2,3,4,5,6} ,设集合P={1,2,3,4}, Q={3,4,5},则P∩(CUQ)=( )
A.{1,2,3,4,6} B.{1,2,3,4,5} C.{1,2,5} D.{1,2}
2. 已知i是虚数单位,则=( )
A 1-2i B 2-i C 2+i D 1+2i
3. 命题“存在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是有理数”的否定是( )
A.任意一个有理数,它的平方是有理数 B.任意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不是有理数
C.存在一个有理数,它的平方是有理数 D.存在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不是有理数
4. 设f(x)是定义在R上奇函数,且当x>0时,f(x)=2x-3则f(-2)=( )
A 1 B C -1 D
5.已知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单位:cm)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是( )
A.1cm3 B.2cm3 C.3cm3 D.6cm3
6.设a∈R ,则“a=1”是“直线l1:ax+2y=0与直线l2 :x+(a+1)y+4=0平行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7.设 ,则f(g(π))的值为( )
A 1 B 0 C -1 D π
8.函数在定义域内的零点的个数为( )
A.0 B.1 C.2 D.3
9.若直线x-y+1=0与圆有公共点,则实数a取值范围是( )
A [-3 , -1 ] B [ -1 , 3 ] C [ -3 , 1 ] D (- ,-3 ] U [1 ,+ )
10. 袋中共有6个除了颜色外完全相同的球,其中有1个红球,2个白球和3个黑球,从袋中任取两球,两球颜色为一白一黑的概率等于( )
A B C D
二。 填空题: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后的横线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某个年级有男生560人,女生420人,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年级全体学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80的样本,则此样本中男生人数为____________.
12.设z=x+2y,其中实数x,y满足 则z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13.函数的定义域为
14.在△ABC中,已知∠BAC=60°,∠ABC=45°,,则AC=_______。
15. (考生注意:请在下列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评分)
A.(不等式选做题)不等式<3的解集为 .
B、(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所示,AC和AB分别是⊙O的切线,且OC=3,AB=4,延长AO到D点,则△ABC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
C.(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参数方程(为参数)化成普通方程为 .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
16.(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1)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2) 当时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在等差数列{an}和等比数列{bn}中,a1=b1=1,b4=8,{an}的前10项和S10=55.
(Ⅰ)求an和bn;
(Ⅱ)已知求的前n项之和.
18.(本小题满分12分)
某超市为了解顾客的购物量及结算时间等信息,安排一名员工随机收集了在该超市购物的100位顾客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已知这100位顾客中的一次购物量超过8件的顾客占55%。
(Ⅰ)确定x,y的值,并估计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的平均值;
(Ⅱ)求一位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不超过2分钟的概率。(将频率视为概率)
19.(本小题共12分)
如图1,在Rt△ABC中,∠C=90°,D,E分别为AC,AB的中点,点F为线段CD上的一点,将△ADE沿DE折起到△A1DE的位置,使A1F⊥CD,如图2。
求证:DE∥平面A1CB;
求证:A1F⊥BE;
20.(本小题共13分)
已知椭圆C: HYPERLINK "http://www." EMBED Equation.DSMT4 +=1(a>b>0)的一个顶点为A (2,0),离心率为, 直线y=k(x-1)与椭圆C交与不同的两点M,N
(Ⅰ)求椭圆C的方程
(Ⅱ)当△AMN的面积为时,求k的值
21(本小题共14分)已知函数
(1)若函数的图象在处的切线方程为,求的值;
(2)若函数在上是增函数,求的取值范围
21.解:(1)
由题意得:
(2)函数在上是增函数
在上恒成立
在上恒成立

1,3,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