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4赏析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 4赏析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9-24 22:5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成才之路】高中语文 4赏析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烽火矶(jī)  烽燧(suì)  窦(dú)穴
B.潦(liǎo)缩 舟楫(jí) 巉(chán)岩
C.西麓(lù) 营葺(qì) 栖(qī)鹘
D.开霁(qí) 葭(jiā)苇 溯(sù)流
【答案】 C(A窦:dòu;B潦:lǎo;D霁:j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秋深潦缩(积水)
B.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幸而)
C.信造化之尤物也(相信)
D.尝加营葺(修补)
【答案】 C(信:确实)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 B(A①因为,②用;B才;C①虽然,②即使;D①然而,②这样)
4.下列句子中的“信”字,与“信造化之尤物也”中的“信”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低眉信手续续弹。
B.烟涛微茫信难求。
C.“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D.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答案】 B(题干与B中的“信”都当“确实,实在”讲)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
B.独与迈乘小舟
C.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D.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与?
【答案】 CD(CD当“难道”讲,A单独,B独自)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信造化之尤物也
B.与江山相发挥
C.首尾才六日
D.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答案】 C
选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
A.如宝装屏风      B.掠江东南去
C.日光烛之,璀璨夺目 D.岸土赤而壁立
【答案】 C(A、B、D中“宝”“东南”“壁”皆为名词作状语,C中“烛”为名词作动词)
8.选出句式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  )
A.复以小艇游庙中
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C.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
D.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答案】 B(A、C、D为省略句,B为倒装句)
二、语段精读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9~12题
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9.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舟中估客莫漫狂      估:估计
B.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然:这样
C.烟雨空濛,鸥鹭灭没 灭没:时隐时现
D.徙倚久之而归 徙倚:徘徊不忍去
【答案】 A(估,同“贾”,商人)
10.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亦占一山之胜
B.刑人如恐不胜
C.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D.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E.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
【答案】 AE(AE胜景,美景;B尽,C能承受,禁得起,D战胜,取胜)
11.下面对本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借引苏轼“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的诗句,突出了小孤山的秀丽无比。它就像一位美妙的女子吸引了众多估客、游客,使他们流连忘返,甚至有点轻狂。
B.作者禁不住借苏轼诗句警告他们“你们不要轻狂,小姑已有人家了。”这样写来,小孤山之美就更鲜明突出了。
C.写到彭泽、都昌诸山,写了一俊鹘抟水禽的细节。借禽鸟弱肉强食的现象,表现作者对社会上此类现象的愤慨,也表现了作者的同情心和正义感。
D.对此处诸山的登临览胜,作者以“徙倚久之而归”作结,用这些山的美丽与作者的流连之情烘托小孤山之美。
【答案】 C(写俊鹘抟水禽的细节是为了说明此处水鸟多)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三面对着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名山胜景。
(2)传话的人说小孤山的庙里有彭郎像,澎浪矶的庙里有小姑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6题
赵秦公韬有宠于赵王虎,欲立之,以太子宣长,犹豫未决。宣尝忤旨,虎怒曰:“悔不立韬也!”韬由是益骄,造堂于太尉府,号曰宣光殿,梁长九丈。宣见而大怒,斩匠,截梁而去;韬怒,增之至十丈。宣闻之,谓所幸杨柸、牟成、赵生曰:“凶竖傲愎乃敢尔!汝能杀之,吾入西宫,当尽以韬之国邑分封汝等。韬死,主上必临丧,吾因行大事,蔑不济矣。”柸等许诺。
秋,八月,韬夜与僚属宴于东明观,因宿于佛精舍。宣使杨柸等缘獼猴梯而入,杀韬,置其刀箭而去。旦日,宣奏之,虎哀惊气绝,久之方苏。将出临其丧,司空李农谏曰:“害秦公者未知何人,贼在京师,銮舆不宜轻出。”虎乃止,严兵发哀于太武殿。宣往临韬丧,不哭,直言“呵呵”,使举衾观尸,大笑而去。收大将军记室参军郑靖、尹武等,将委之以罪。
虎疑宣杀韬,欲召之,恐其不入,乃诈言其母杜后哀过危惙;宣不谓见疑,入朝中宫,因留之。建兴人史科知其谋,告之;虎使收杨柸、牟成,皆亡去;获赵生,诘之,具服。虎悲怒弥甚,囚宣于席库,以铁环穿其颔而鏁之,取杀韬刀箭,舐其血,哀号震动宫殿。佛图澄曰:“宣、起皆陛下之子,今为韬杀宣,是重祸也。陛下若加慈恕,福祚犹长。若必诛之,宣当为彗星下扫鄴宫。”虎不从。积柴于鄴北,树标其上,标末置鹿卢,穿之以绳,倚梯柴积。送宣其下,使韬所幸宦者郝稚、刘霸拔其发,抽其舌,牵之登梯。郝稚以绳贯其颔,鹿卢绞上。刘霸断其手足,斫眼溃肠,如韬之伤。四面纵火,烟炎际天,虎从昭仪已下数千人登中台以观之。火灭,取灰分置诸门交道中。杀其妻子九人。宣小子才数岁,虎素爱之,抱之而泣,欲赦之,其大臣不听,就抱中取而杀之。儿挽虎衣大叫,至于绝带,虎因此发病。又废其后杜氏为庶人,诛其四率已下三百人,宦者五十人,皆车裂节解,弃之漳水。洿其东宫以养猪牛。东宫卫士十馀万人皆谪戍凉州。先是,散骑常侍赵揽言于虎曰:“宫中将有变,宜备之。”及宣杀韬,虎疑其知而不告,亦诛之。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九十八)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宣尝忤旨       忤:违背
B.韬由是益骄 益:更加
C.贼在京师,銮舆不宜轻出 轻:轻率
D.获赵生,诘之,具服 诘:责备
【答案】 D(诘:“审讯,审问”的意思)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因行大事,蔑不济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虎乃止,严兵发哀于太武殿/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C.使举衾观尸,大笑而去。/某所,而母立于兹。
D.虎从昭仪已下数千人登中台以观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答案】 B(都是作副词,“才”。A都是介词,前者译作“趁机”,后者译作“通过”;C连词,表修饰关系,后者代词,可译作“你的”;D前者是连词,“来”,后者是介词,“凭借”。)
15.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虎想立石韬为太子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石韬受到后赵王石虎宠爱,二是太子石宣曾违背他的指令。
B.石宣前往参加石韬的丧事活动,不仅不哭,还“呵呵”窃笑,还把凶手郑清、尹武等人窝藏起来,准备让他们诬陷别人。
C.石虎怀疑石宣杀害了石韬,想召见他,又怕他不来,于是设下一个圈套,谎称他母亲杜后因悲哀过度而病危。
D.佛图澄劝石虎施以仁慈,宽恕石宣,理由是石宣、石韬都是他的儿子,今天如果为了石韬被杀而再杀了石宣,这便是祸上加祸了。
【答案】 B(“还把凶手郑清、尹武等人窝藏起来,准备让他们诬陷别人”错,应是“把郑清、尹武等人抓了起来,准备加罪于他们”。)
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尽以韬之国邑分封汝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宣不谓见疑,入朝中宫,因留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及宣杀韬,虎疑其知而不告,亦诛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定把他现在占据的封国郡邑全都分封给你们。(2)石宣没有察觉已怀疑到了自己头上,入朝来到中宫,便被扣留了起来。(3)等到石宣谋杀石韬以后,石虎怀疑他早知此事而不禀告,把他也杀了。
参考译文:
赵秦公石韬受到后赵王石虎宠爱,石虎想立他为太子,可是因为已立太子石宣为长,犹豫不决。石宣曾违背后赵王的指令,石虎气愤地说:“真后悔当初没立石韬为太子!”石韬因此而更加傲慢无忌。他在太尉府建造了一座殿堂,命名为宣光殿,横梁长达九丈。石宣看到后认为冒犯了他的姓名,勃然大怒,便杀掉了工匠,截断了横梁,拂袖而去。石韬对此也怒不可遏,又把横梁加长到十丈。石宣听说后,对他的亲信杨柸、牟成、赵生说:“这小子竟敢如此傲慢刚愎!你们如果能把他杀掉,我即位入主西宫后,一定把他现在占据的封国郡邑全都分封给你们。石韬死后,主上一定会亲临哀悼,到时我趁机把他也杀掉,没有不能成功的。”杨柸等人同意了。
秋季,八月,石韬因为和他手下的同僚在东明观夜宴,就宿于佛精舍。石宣乘机派杨柸等人爬着梯子溜进佛精舍,杀死了石韬,扔下杀人刀箭潜逃而去。第二天,石宣禀报了石韬被杀的消息,石虎闻讯后悲惊交加,顿时昏厥过去,许久才苏醒过来。当他正要前往参加丧事活动时,司空李农劝他说:“杀害秦公石韬的人现在还不知道是谁,凶手尚在京师,国王的车乘不宜轻率出动。”石虎于是取消了亲临丧事的计划,命令士兵严加戒备,只在太武殿进行哀悼。石宣前往参加石韬的丧事活动,不仅不哭,还“呵呵”窃笑,又让人揭开覆盖尸体的被子观看尸体,然后大笑离去。他又把大将军记室参军郑清、尹武等人抓了起来,准备委罪于他们。
石虎怀疑石宣杀害了石韬,想召见他,又怕他不来,于是便谎称他母亲杜后因悲哀过度而病危。石宣没有察觉已怀疑到了自己头上,入朝来到中宫,便被扣留了起来。建兴人史科知道石宣策划杀害石韬的计谋,告发了他们,石虎便派人去抓杨柸、牟成,但他们都逃跑了,只抓到了赵生。经过追问,他全部招供。石虎听完后更加悲痛愤怒,于是便把石宣囚禁在贮藏坐具的仓库中,用铁环穿透他的下巴颏并上了锁,拿来杀害石韬的刀箭让他舔上面的血,石宣的哀鸣嚎叫声震动宫殿。佛图澄对石虎说:“石宣、石韬都是陛下的儿子,今天如果为了石韬被杀而再杀了石宣,这便是祸上加祸了。陛下如果能对他施以仁慈宽恕,福祚的气运尚可延长;如果一定要杀了他,石宣当化为彗星而横扫鄴宫。”石虎没有听从劝说。他命令在鄴城之北堆上柴草,上面架设横杆,横杆的末端安置辘轳,绕上绳子,把梯子倚靠在柴堆上,将石宣押解到下边,又让石韬所宠爱的宦官郝稚、刘霸揪着石宣的头发,拽着石宣的舌头,拉他登上梯子;郝稚把绳索套在他的脖子上,用辘轳绞上去。刘霸砍断他的手脚,挖出他的眼睛,刺穿他的肠子,使他被伤害的程度和石韬一样。然后又在柴堆四周点火,浓烟烈焰冲天而起。石虎则跟随昭仪官以下数千人登上中台观看。火灭以后,又取来灰烬分别放在通向各个城门的十字大路当中。还杀掉了石宣的妻儿九人。石宣的小儿子刚刚几岁,石虎平素非常喜爱他。因此临杀前抱着他哭泣,意欲赦免,但手下的大臣们却不同意,从怀抱中要过来就给杀掉了。当时小孩拽着石虎的衣服大叫大闹,以至于连腰带都拽断了,石虎也因此得了大病。石虎还黜废了石宣的母后杜氏,贬其为庶人。又杀掉了石宣周围的三百人,宦官五十人,全都是车裂肢解以后,抛尸于漳水河中。石宣居住的太子东宫被改作饲养猪牛的地方。东宫卫士十多万人全都被贬谪戍卫凉州。谋杀石韬事发之前,赵揽曾对石虎说:“宫中将有变故,宜加防备。”等到石宣谋杀石韬以后,石虎怀疑他早知此事而不禀告,把他也杀了。
四、高考热点
17.排列下面句子的顺序,使语意连贯。(  )
①但是,野蛮的战火几乎不间断地在焚烧着脆薄的纸页,无边的愚昧更是在时时吞食着易碎的智慧。21世纪教育网
②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人种之一,让人惊叹地创造了独特而美丽的象形文字,创造了简帛,然后又顺理成章地创造了纸和印刷术。
③一个为写书、印书创造好了一切条件的民族竟不能堂而皇之地拥有和保存很多书,书籍在这块土地上始终是一种珍罕而又陌生的怪物。
④这一切,本该迅速地催发出一个书籍的海洋,把壮阔的华夏文明播扬翻腾。
⑤于是,这个民族的精神天地长期处于散乱状态和自发状态,它常常不知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自己究竟是谁,要干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②④①③⑤(第一句并不难找,在找准第一句的基础上可以借助于“这一切”、“但是”、“于是”等关联词语来帮助判断)
18.下面是一则笑话,其中有6处人物称呼不得体,请找出并在下面相应的位置进行修改。
一家父子童仆,专说大话,每每以朝廷名色自呼。一日,友人来望,其父出外,遇其长子,曰:“父王驾出了。”问及令堂,次子又云:“娘娘在后花园饮宴。”友见说话僭分,含怒而去。途遇其父,乃述其子之言告之。父曰:“是谁说的?”仆在后云:“这是太子与庶子说的。”其友愈恼,扭仆便打。其父忙劝曰:“卿家弗恼,看寡人面上。”
①将____________改成____________
②将____________改成____________
③将____________改成____________
④将____________改成____________
⑤将____________改成____________
⑥将____________改成____________
【答案】 ①父王 改成 家父(严) ②娘娘 改成 家母(慈) ③太子 改成 大公子 ④庶子 改成 二公子 ⑤卿家 改成 您 ⑥寡人 改成 鄙人
19.仿照下面形式,再写三个句子。要求选择另外三个形象,有一定哲理。
星星——自己身居越高,在人们眼里就变得越小。
树叶——得势时趾高气扬,失意时威风扫地。
钟摆——不停地左右摆动,根源是内心总是不平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蜡烛——燃烧自我,照亮他人。
②粉笔——身体缩短了,生命的轨迹却延长了。
③橡皮——过分在意别人的错误,却消磨了自己的生命。
④气球——鼓得越大越容易爆裂,因为有人在吹你。
⑤筷子——一生挑挑拣拣,到头来两手空空。
⑥知了——自己叫得越响,别人越是厌恶。
⑦彩虹——借助别人的光彩,注定得不到永恒。
⑧竹子——每步一个小结,才能高耸入云。
⑨天平——谁给的多,就偏向谁。
⑩遥控器——以为自己掌控一切,殊不知自己也在别人的掌控之中。
(“形象”,表明所选的是具体的事物,而不能是人或抽象概念(如:“人生”、“友谊”、“社会”、“意志”等)。正面立意、反面立意都行。句式并不一定与原句一样。)
五、读写创新
2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两只老虎,一只被关在笼子里,一只生活在野地里。笼子里的老虎食宿无忧,野地里的老虎自由自在。他们互相羡慕对方的安逸和自由,最后决定交换位置。换了位置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一只饿死了,一只忧郁而死。
读了这则材料,你引发了哪些联想?诞生了什么想法?
请以“羡慕”为话题,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
【写作指向】 
这是一则给材料话题作文,它不同于一般的话题作文。一般的话题作文,其立意是相当宽泛的,只要在话题的范围内,从哪个角度立意都可以。而给材料话题作文,应认真分析所给材料与话题之间的密切联系,立意要兼顾材料主旨与规定的话题,这是给材料话题作文的特点,即“开放中有限制”。就本题而言,材料中的两只老虎互相羡慕对方的安逸或自由,互换位置后不久便死了,说明羡慕不是无条件的,不从自身的需要出发,盲目地羡慕别人,只能导致失败。别人的天堂,有时或许正是自己的坟墓。东家的蜜糖,未必不是西家的砒霜。
审题时应抓住话题,不能只看“枝叶”而忽视了“主干”,否则就会把文章重心偏向“位置”和“环境对人的影响”等方面,走向偏题或离题的误区,从而导致作文失败。
【佳作赏读】
拥抱自己的生命
晴的时候,羡慕有雨的日子;
阴的时候,羡慕晴空万里的日子。
因为羡慕,人类将自己生命的拥有抛于脑后,贪婪地寻觅着。
秋风过处,叶子微颤几下,告别母体,在秋风中作生命的最后之旅,而后坠向大地,恬然地走过了生命的历程,皈依了大地。
茫茫沙海中,骆驼执著的脚步并没有因为风沙的埋没而停止。苍鹰之歌固然高远,而骆驼始终坚信驼铃同样魅力永存!在没有羡慕侵蚀的沙漠之路上,骆驼坚韧地走过了属于自己的生命。
站在树下,叶子最后的舞姿荡在胸前;伫立沙漠中,骆驼没有倦意的脚步踏过心田,那苍劲的驼铃声萦绕在心灵深处,渐渐地,轻轻地,慰藉羡慕留下的伤痕,撷走羡慕布下的阴影。
哦,原来,告别羡慕,拥抱自己的生命,竟如此的惬意,如此的安逸。
于是,我拥抱骄阳艳丽的日子,我挚爱细雨绵绵的日子。在叶子轻轻的召唤下,我张开臂膀,与它共舞;在骆驼的感召下,我迈开步伐,走上自己的生命之旅。
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一个人的心:夕阳西下,落日余晖压弯了他的脊背,却装饰了他培植生命的铁铲。他不羡慕汽车洋房,独爱这一方荒土,因为在他眼中,倒映着的是遍野的郁郁葱葱。在他耳边,回荡着的是子孙后代在这片翠绿中幸福的笑声。植树老人踏过羡慕的河流,培植着这属于自己的路。
感叹之余,我又想起另一个他:
万丈悬崖,割断了村人的路,也封闭了山村的生活。因为贫富差距,本是同根生,却怒目而对。于是,村支书放弃了百万家财,用昔日汗水的酬劳凿刻着悬崖。当一条大路重新将山上山下的人连在一起时,当这条路重新将友爱系于村民心中时,他用长满老茧的双手擦干双颊的汗水,整整褴褛的衣衫,笑了。他用无私雕刻了自己的生命。
不希望在大雁衔走紫罗兰的香气之后再因羡慕而黯然落泪,在叶子依旧飘落的时节,我拥抱自己的生命
天上没有路,苍鹰依旧在飞;
沙漠中没有路,驼铃依旧在响。
【名师点评】 
文章立意深远,与话题材料的中心相吻合,符合命题要求。全篇条理性强,从叶子和骆驼两物起笔,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它们不羡慕别人,走过了属于自己的生命。然后由物及人,写到了两位不羡慕荣华富贵而一心为民造逼的人,最后水到渠成推出了“我拥抱自己的生命”的感悟,使文章浑然一体。语言凝练深刻,整散结合,富有气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