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女娲补天》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女娲补天》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6 10:2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5《女娲补天》导学单
【学习目标】
1.认识“措、混”等9 个生字,理解“惊慌失措、功绩”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借助图画排序的方法,说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尝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发挥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
【学习重点】
通过拆字组词、借助近义词理解,结合上下文朗读等方法,理解词语含义。
【学习难点】
运用图画排序的方法,帮助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重新理清故事脉络,再借助四字词语将起因、经过、结果串连起来,帮助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
一、初读文章,识字学词
1.快速地读读这个故事,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为了更好地感受神话故事,我们需要把这些词语读好。
(比如:惨败、惊慌失措、混乱、一项、熄灭、塌下来、杀死、传颂、功绩。)
(1)强调“混乱”一词中“混”读hùn。
(2)理解“惊慌失措”的意思。是害怕、慌张,举止失去常态,不知怎么办好。
把这些词语送回到句子中,自己再试着读一读。
“人们惊慌失措,四处奔逃,整个世界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怖之中。”
(3)理解“传颂”“功绩”的意思。
“传颂”:通过一些近义词来理解它的意思。是歌颂、颂扬的意思。
“功绩”:用拆字组词的方法来理解它的意思。功绩指的是功劳和业绩。
把这两个词放在句子里自己再试着读一读。
“人们世世代代怀念着女娲,传颂着她的伟大功绩。”解决了词语的难题,接下来我们要走进神话故事了。
二、构建框架,概括大意
1.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又学会了一个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把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串连起来概括主要内容。
2.请你借助着图画和词语提示,用简洁的语言把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讲一讲这个故事。
三、着眼细节,生动讲述
(一)默读课文第2 自然段,一边读一边在脑海里想象,看看哪个画面让你印象深刻。
1.思考印象深刻的画面。
预设:
(1)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斗的场景:
“有一年,不知道什么原因……从天上一直打到了人间。”
批注“异常激烈”“从……一直……”,想象打斗的场面。
(2)水神共工惨败后撞断撑天的柱子不周山的场景:
天上露出大窟窿,地上裂开了深沟,洪水从地下喷涌而出,各种野兽残害人类。
批注“撞断”“窟窿”“深沟”“洪水”“野兽”,想象天崩地裂的场景。
(3)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场景:
“人们惊慌失措……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怖之中。”
批注“惊慌失措”“四处奔逃”“混乱”“恐怖”,想象人们的可怕遭遇。
2.借助着图画、批注的词语,讲讲故事的起因。
3.小结:讲故事时,把一些重要情节加进来,就会使故事更加具体、生动。后面的内容,也可以这样讲。
(二)默读课文第3、4 自然段,看看哪些情节特别触动你。边读边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
1.对比阅读,想象画面,感受形象。
“女娲看到这情景……让人类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还记得课文的第1 自然段吗?“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人们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欢声笑语”“快乐幸福”那是怎样的生活?
预设:
(1)人们狩猎归来,围着篝火载歌载舞。
(2)人们辛勤耕作回来,庆祝丰收。
(3)小孩子在溪水里叉鱼,在林间采野果子。
而现在,人们惊慌失措,四处奔逃,整个世界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怖之中。
女娲创造了人类,她对人类充满感情。现在你一定体会到了女娲为什么如此“难过”,你也一定明白她想要拯救人类的“决心”!
此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女娲?
2.抓住动作,想象画面,感受形象。
预设:
(1)“女娲先从各地拣来赤、青、黄、白、黑五种颜色的石头……女娲用这些石浆把天上的大窟窿修补好。”
批注“拣来”“燃起”“炼成”“补好”,感受女娲的顽强能干。
(2)“女娲担心补好的天再塌下来……这样天就再没有了坍塌的危险。”
批注“杀”“斩”“竖立”“撑”,感受女娲的顽强能干、充满智慧而又果断。
(3)“接着,她奋勇杀死了在中原一带作恶的黑龙……流窜残害人类了。”
批注“奋勇”“纷纷逃回”“不敢”,感受女娲的勇敢与智慧。最后一句话里也看到了女娲的智慧。
(4)“最后,女娲把芦苇烧成灰……把喷涌洪水的地缝也堵住了。”
批注“烧”“撒”“堵”,感受女娲的智慧。女娲为人类所做的一切,触动着同学们的心。请把你感受到的送回故事中,再来读读第3、4 自然段。
3.结合上文,想象补白,生动讲述。
课文第4 自然段只用了一句话讲女娲四处拣石。你能结合上文,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这部分说具体、说生动吗?
预设:
(1)女娲寻找石头的艰辛。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烈日炎炎她在寻找,狂风暴雨她没有停下。女娲几天几夜没合眼,终于找到了赤、黄、白、黑四种颜色的石头,可还缺少一种。
(2)女娲表现出的勇敢。
洪水肆虐,路被阻断了,山冈上到处都燃烧着熊熊大火,她冒着浓烟,穿过火焰,随时都有可能被大火吞噬。她来到深谷里寻找石头,她潜入河水中搜寻,就在她四处寻找最后一块石头时,突然有野兽袭击她。在与野兽的搏斗中,女娲受了伤。
小结:虽然历尽艰险,女娲最终还是把天补上了。当人们看到天边出现的五色云霞时,就会想起那位不怕困难、心地善良、勇敢顽强、甘于奉献的女娲。就会想起有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课外阅读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èn mēn)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fèi fù),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 欢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zú zhú)渐拉长,变粗,(横卧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bìng bìn)进,浩浩荡荡地飞奔(bēn bèn)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zhàn chàn)动起来。
(1)我会在文段括号内用“√”选出合适的词语。
(2)我会划去在文段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3)我能写近义词。
顿时    犹如   
颤动    逐渐   
(4)我还能写出形容声音大的四字词语。
山崩地裂   
(5)短文第一段话既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好像   ,又写了潮来时的形状像   。
(6)从第一段话中的“人声鼎沸”“沸腾”两个词可以看出   。
(7)用“~~~~~”画出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这个句子具体形象地描绘了从近处观看钱塘江大潮   。(只填序号)
①景象非常壮观
②所听到的声音
③所看到的样子
④所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样子
(8)“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中的“水墙”指   ,说明   。
(9)短文中第二段话是按照   的顺序写的。文中最能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