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10.古诗三首 课件(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10.古诗三首 课件(4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7 13:1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0.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一马当先 马到成功 老马识途
千军万马 万马奔腾 快马加鞭
龙马精神
马 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yān

马 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学习活动:
第一步,借助学过的方法,理解诗文。
第二步,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相互纠正、补充。
马 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沙漠的景象
看到燕山秋月联想到武器
沙漠。此指西北沙漠地带。
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译文:月光下,辽阔的沙漠一望无垠,黄沙万里,像铺上了一层皑皑的白雪。燕山山脉的上空,高高地悬挂着一弯秋月,放射着清冷的光辉。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承上启下,希望能为国家做贡献
明写骏马在沙漠中奔跑,实写何时自己能被重用,报效国家
何时将要。
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金络脑”属贵重鞍具,象征马受重用。
译文:什么时候才能给马配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让它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驰骋,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呢?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 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李贺,唐代诗人,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有“诗鬼”之称,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齐名。
他是唐朝宗室郑王后裔,但家族已经没落。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因为他的父亲叫李晋肃,“晋”与“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讳父亲的名讳不举进士,使得他终不得登第。李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逝。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马诗》是一首组诗,共有23首组成,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五。
主题概括
《马诗》这首诗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诗人 ,通过写马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
的远大志向和强烈渴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 的感慨与愤懑。
以马自喻
建功立业
怀才不遇
再次朗读这首诗,读出作者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期望,以及不被重用的苦闷,特别是三四句,语调激昂一些。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写景
抒情
建功立业
报效国家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拓展延伸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龙马脊毛图案像连接着的铜钱,
银蹄奔驰白色一片如踏着云烟。
可是没有人为它编织锦绣障泥,
又有谁肯为它铸就饰金的马鞭。
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0.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石灰
石灰岩
《竹石画》
书画家
学习任务:
请你自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并试着画出节奏。
学习任务:
请你自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并试着画出节奏。

学习活动:
1.请同学们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说说两首诗的诗意。
2.找出诗中关键词语,完成表格填空。
《石灰吟》 《竹石》
石灰的经历 如何面对 竹石的经历 如何面对
《石灰吟》
石灰的经历 如何面对
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粉骨碎身
《石灰吟》
石灰的经历 如何面对
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粉骨碎身
虚指,形容次数很多。
历经磨难
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石灰生产的三个环节
粉骨碎身
《石灰吟》
石灰的经历 如何面对
若等闲
浑不怕
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粉骨碎身
平常
全,全然
《石灰吟》
石灰的经历 如何面对
若等闲
浑不怕
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粉骨碎身
留清白
平常
全,全然
诗人借石灰来比喻自己,表达了即使要经历严峻的考验,也不向世俗低头,不同流合污的坚持,表达了自己追求“清白”的高尚情操。
高尚的节操
《竹石》
竹石的经历 如何面对
立根破岩
千磨万击
东西南北风
生存环境恶劣
狂风的侵袭
千万次磨难
想象一下:这样一株生长于岩石之中的竹子,它会经受什么样的磨难呢?
扎根
大雪
狂风
《竹石》
竹石的经历 如何面对
立根破岩
千磨万击
东西南北风
还坚劲
任尔
任凭你
一个“任”字就写出了竹子临风而立,无所畏惧,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坚强
《竹石》
竹石的经历 如何面对
立根破岩
千磨万击
东西南北风
还坚劲
任尔
咬定青山
任凭你
把竹子人格化
写清了竹子目标的明确
竹子意志的坚定
《竹石》
竹石的经历 如何面对
立根破岩
千磨万击
东西南北风
还坚劲
任尔
咬定青山
任凭你
把竹子人格化
写清了竹子目标的明确
竹子意志的坚定
傲然挺立
不屈不挠
坚贞不屈
秋天,当秋风飒飒吹得竹子摇摇欲坠时;冬天,当风吹雪溅铺天盖地而来时,竹石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夏天,当暴雨袭来无情地鞭打时,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春天,当雷声轰鸣、闪电霹雳时,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竹:
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傲雪凌霜。
“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
“松竹梅” 岁寒三友之一
坚贞 高洁 虚心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竹》梁·刘孝先
曾与蒿藜同雨露 ,终随松柏到冰霜。
——《咏竹》唐·王安石
于谦是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据说于谦自小志向远大,十分钦佩为国为民的宋朝民族英雄文天祥。在于谦12岁时就写下《石灰吟》一诗,表示要向文天祥学习。于是他发愤苦读,终于考上进士,当了官。
于谦为官正直清廉,敢于为民请命,深受百姓爱戴,他严惩作奸犯科的权贵,却因不畏强权、为官清廉而受到同僚的排挤打压。他保家卫国,在瓦剌入侵时,率兵打败了敌人,使人民免遭生灵涂炭,却因为帝王之争、其他官员的陷害,以“谋反”罪被杀害。抄没家产时,于谦家除了书籍,没有值钱的东西。
于谦生活的那个时代,朝政腐败,贪污成风,贿赂公行。当时各地官僚进京朝见皇帝,都要从本地老百姓那里搜刮许多的土特产品,诸如绢帕、蘑菇、线香等献给皇上和朝中权贵。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
于谦笑着举起两袖挥了挥,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以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贪官的嘲弄。两袖清风的成语从此便流传下来,比喻为官清廉,不贪赃枉法,严于律己的人。
他遭遇过挫折和打击;但是他打不倒、压不垮。
他是一个为人正直、刚正不阿的人。
他为官清廉,坚守清白,不同流合污。
郑燮又叫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郑燮为官清廉耿直,爱民如子。任潍县知县县令时,正逢荒年,他不顾别人阻扰,开仓救灾,让老百姓先写借条,救活一万多人,还大兴土木,兴建水池,招收饥民工作就食。当年入秋又歉收,郑燮就把老百姓的借条一把大火烧掉。因此得罪他人,郑燮愤而辞官。回到故乡后,郑燮以卖画为生,度过了贫寒的晚年。
诗中的竹其实是诗人高尚人格的写照,我认识了一个刚正不阿、不屈不挠的郑燮。
我认识了一位面对磨难不屈服,品行高洁,又爱民如子的郑燮。
《石灰吟》 《竹石》
石灰的经历 如何面对 竹石的经历 如何面对
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粉骨碎身 若等闲 浑不怕 留清白 立根破岩 千磨万击 东西南北风 咬定青山
还坚劲
任尔
面对磨难,它们都无所畏惧,坚强不屈。
作者不流世俗、两袖清风的品格
诗人一身正气、正直高尚的品质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咏物诗
托物言志
高尚的精神追求
落 梅
[宋] 陆游
雪虐风饕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合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凄凉。
咏物诗
托物言志
不向世俗屈服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