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课件(37张PPT)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课件(37张PPT)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6 07:4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登高》——杜甫
语文组 撒宁静
瑰丽的想象与宏阔的意象
语文组 撒宁静
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秋雨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独有工部称全美,当日诗人无拟论。 ——韩愈
贯穿今古,缕格律,尽工尽善。——白居易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 《全唐诗》
出以千丝铁网之思,运以百色流苏之局,忽而飞步凌顶,忽而烟云自舒。
——《梦游天姥吟留别》
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登高》
课堂情境
为了提高当地旅游景点知名度,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新昌文旅局和奉节文旅局想要依托李白和杜甫及其诗作的影响力,拍摄宣传短片,并面向全网征集作品,作品一旦被征用,将付予一定稿酬。
任务一
我们班同学参与了此次投稿,以《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登高》作为题材拍摄依据,现在请小组合作任选文本呈现一个微视频画面。
画面名称 画面内容 景别 氛围意境
小组展示
瀛洲难求
烟涛微茫
天姥可睹
以虚 衬实
峻拔雄伟
对比、
夸张
衬托
热情向往
山脚下,梦之始,宁静明朗,景色清幽。急切、兴奋。
登临海峤初发强中作
谢灵运
暝投剡中宿,
明登天姥岑。
高高入云霓,
还期那可寻。
借谢灵运写自己,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
半山腰,梦之继,旭日东升,一片曙色。不羁、轻快。
山崖间,梦之继,天色忽暗,震响迷离。迷失、害怕。
丘峦里,梦之继,山崩地裂,别有洞天。逃离、欣喜。
仙洞中,梦之继,金碧辉煌,异彩缤纷。神往、羡慕。
任务二:风格探析
豪放飘逸 & 沉郁顿挫
提示:意象、意境、手法、视角、句式、结构、情感……
意象 意境 手法 视角 句式 结构 情感
瑰丽奇特 奔放壮丽 夸张想象 青天视角仰视 灵活自由 跳跃流转 向往仙境
蔑视权贵
宏阔层次 肃杀凄凉 雄浑茫远 远近高低 动静结合 视听结合 大地情结俯视 对仗工整 起承转合 身世悲惨
伤时忧国
迷离的梦境与悲凉的现实
语文组 撒宁静
任务三:人物形象探析
我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李白/杜甫?
作者简介
14岁 立志“安社稷”“济苍生”
25岁 仗剑远游,求仕无果
42岁 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44岁 权贵排挤,赐金放还
54岁 安史之乱,从军报国
56岁 兵败流放,中途遇赦
61岁 再请从军,因病折回
62岁 病逝当涂
读书和任侠时期
仗剑远游期
长安当官期
25岁以前,主要在蜀中读书,受个性和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任侠好施。
浪迹天涯的生活,剑如长虹,豪情万丈。
24岁写《望庐山瀑布》《峨眉山月歌》
25岁写《望天门山》
26岁写《静夜思》
28岁写《送孟浩然之广陵》
32岁写《蜀道难》
35岁那年,玄宗狩猎,李白西游,受到玄宗赏识。
38岁,李白第一任妻子去世。
41岁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5岁写《将进酒》

长安



汉水


第一次漫游:
第二次漫游:
江夏
洞庭湖


金陵
扬州
淮南
姑苏
荆门
安陆
襄阳
终南山
洛阳
齐州
镜湖
天姥山
李白一生漫游图
生活于开元-天宝的“盛唐时期”,强盛而又危机四伏。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权臣高力士、杨国忠受宠,贤士被排挤。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 但玄宗只把他看作御用文人,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酒后命宠臣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墨,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河北山东等地,第二年在兖(Yǎn)州话别,准备南游吴越,临行作本诗,借以表白心情。所以此时又名《梦游天姥别东鲁诸公》。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是谪仙,因此他游于仙境犹如旧地重游,与仙人相遇犹如故人重逢,甚至如游子还家,一切是那么熟悉亲切,又充满了理想色彩:“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一旦回到仙乡,神仙们都格外热情:明星玉女“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赤松子“借余一白鹿”,紫皇“乃赐白兔所捣之药方”,玉女“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而诗人对仙人的邀请则是“含笑凌倒影,欣然愿相从。”“举身憩蓬壶,濯足弄沧海。”他在仙境中的行动更是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完全摆脱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和社会秩序对心灵的约束:“朝弄紫泥海,夕披丹霞裳。挥手折若木,拂此西日光。”“羽化骑日月,云行翼鸳鸾。”而“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长留一片月,持在东溪松。尔去掇仙草,菖蒲花茸茸。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更是径直以成仙得道者自居,请朋友一起游仙。
对光明自由的渴求
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蔑视权贵的叛逆精神
对崇高人格的捍卫
唐代由盛转衰的的剧变时期,尖锐的阶级矛盾,民族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造成国家的灾难和人民的苦难,把诗人也卷入了社会的底层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登高》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青沙柏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营造意境
塑造形象
肃杀凄凉 雄浑茫远
穷困病老 孤独漂泊
家国身世之慨 自身渺小之思 羁旅流离之苦 报国无门之恨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杜陵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如何鉴赏古诗
时代
作者
诗歌
怎么写的
艺术风格
政治经济
军事文化
诗眼
思想性格
生平经历
写了什么
为什么写
典故
意象
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脱离了情境,诗歌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时代是作者思想形成的土壤,性格是诗歌个性化特色基础。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达,我能兼济天下,穷,我只能独善其身。傲岸的李白,潇洒出尘,仰天高唱:“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认为生命不能有苟且,只能有心性和远方。而杜甫无论如何依然心系苍生,面对满目苍夷的社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他无能为力,只好发出“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慨叹,“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他由季节之秋,看到了人生之秋,看到了国家之秋。
感谢指教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