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中共三大
1923年6月
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合作形式:党内合作),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合作目的)。
时间:
主要内容: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2.中国国民党一大——正式建立
1924年1月
时间:
地点:
主要内容:
意义:
孙中山与代表步出国民党“一大”会场
广州
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新旧三民主义比较
民族
民生
民权
①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②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
③未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新旧三民主义比较
对外免除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联俄(以俄为师)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 联共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扶助农工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共领导大小罢工100多次,1923年京汉铁路大罢工遭到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材料二: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革命的党,同时依社会各阶级的现状,很难另造一个比国民党更大更革命的党。
材料三:孙中山在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感国民党急需改组,补充新鲜血液,吸收年轻、朝气蓬勃的人。
国共两党为什么能够携手合作?
(1)共产党:①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②国民党是比较具有革命性质的大党。
(2)国民党:深感国民党急需改组,补充新鲜血液,吸收年轻、朝气蓬勃的人。
(3)共产国际的推动
4.创建黄埔军校
1924年5月
广州黄埔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
培养出大批的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时间:
地点:
领导:
作用:
黄埔军校开学典礼
黄埔军校从1924年5月至1927年7月,招收了六期学生共2万多人。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一批著名将领和军事人才。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来者命革
宗旨:
培养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军人(黄埔精神:爱国、革命)
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名将:
黄埔一期:左权、陈赓、徐向前(中共)
杜聿明、胡宗南(国民党)
黄埔四期:林彪(中共)
黄埔六期:罗瑞卿(中共)戴笠(国民党)
林彪 左权 徐向前 胡宗南
二、北伐胜利进军
1、准备(背景):
政治准备:
军事准备:
召开国民党第一全国代表大会,接受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建立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创建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1.北伐目的:
2.北伐目标:
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军阀 控制地区 兵力
吴佩孚 湖南、湖北、河南和直隶的一部 20万
孙传芳 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福建 20万
张作霖 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山东、察哈尔和直隶 35万
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1925年7月国民政府广州成立,将部队改称国民革命军。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正式北伐。图为誓师大会,台上左一为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蒋介石在北伐誓师大会上的誓词
我不牺牲,国将沉沦。
我不流血,民无安宁。
国既沉沦,家孰与存。
2.北伐战争初期
主要战场主要战役
英雄军队
湖南、湖北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广州
浙江
福建
郑县
北京
南昌
桂林
南京
直隶
广州
桂林
长沙
安
徽
山东
黑
吉
辽
武昌
安
徽
湖南
江
西
福
建
湖北
浙江
安
徽
河
南
江
苏
上海
叶挺
主要战绩:北伐军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局限性: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也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927年1月武汉民众欢庆北伐胜利和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3.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
农民协会组织和会员数前所未有
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得到很大发展
农民武装队伍
材料一:国共两党在北伐问题上意见一致,因而能够通力合作,进行正确的政治指导和军事指挥。两党能够发挥各自的专长,调动各自的力量,为共同的目标竭智尽力。没有两党的团结合作,北伐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材料二:在北伐军中,许多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担任军事和政治的负责工作,他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影响和鼓舞了广大官兵。叶挺独立团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觉悟程度特别高,战斗力特别强,担任北伐军先锋,一路夺关斩将,所向披靡,为北伐立下殊功。
材料三:当时,吴佩孚主力在南口,两湖空虚。而孙传芳兵力分散,又在山东、江苏与奉军对峙,无力主动出击。北伐军集中兵力先取两湖,然后由粤、湘、鄂数路夹击孙传芳,这一战略决定完全正确。
在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统治之下,北伐军能节节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①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推进,各革命阶级的力量空前团结;
②北伐师出有名,属正义战争,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③北伐作战目的明确,作战方针正确(先攻吴再打孙);
④广大官兵英勇作战,中共党员、共青团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⑤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⑥北洋军失道助,且各自为战,力量分散。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革命进步人士,叛变革命,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汪精卫完全抛弃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公开反共。国共合作完全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在街头被捕的革命群众
宝山路上群众请愿大游行遭到血腥镇压
上海街头的电线杆上,挂着被杀害者的头颅。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时间:
地点:
性质:
统一:
1927年4月
南京
代表大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政府,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
1928年底,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南京国民政府的旧址
图为当时的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北伐的目的是打到北洋军阀,统一中国。但是蒋介石的上台,只不过是旧军阀被打垮,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为什么会惨遭失败?
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它们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
主观方面: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对蒋介石、汪精卫篡夺革命领导权的活动一再妥协退让,使党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经验教训:要想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等。
2.再次北伐和东北易帜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继续北伐。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天津一带。
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南京国民政府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