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5《女娲补天》导学单
【学习目标】
1. 默读课文,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 重点品读课文3、4 自然段,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
3. 发挥想象,把女娲求雨浇灭天火的过程说具体、说生动。
【学习重点】
品读课文3、4 自然段,借助具体语言文字,感悟故事的神奇之处。
【学习难点】
发挥想象,运用方法把女娲求雨浇灭天火的过程说具体、说生动。
【学习过程】
一、 依据略读课型,确定学习方法
1. 注意到了吗?这篇文章的课题还多了个小符号呢!(* 表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2. 略读课文怎么学呢?
3. 出示学习活动1:
(1) 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女娲补天过程的起因、经过(做了哪些事)和结果的语句,试着
用四个字分别概括;
独立思考将你的想法写在纸上。
二、 绘制情节曲线,梳理故事脉络
1. 把四字概括语写在书上。
2. 找到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就能够梳理出故事的情节了,而将这些情节用曲线
连起来,这就是故事的“情节曲线图”。
3. 结合情节曲线图,说一说女娲补天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呢?
三、 聚焦重点段落,感悟神奇写法
1. 在女娲所做的这些事情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详写了 ;略写了求雨灭火和造船救人)
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到故事的3、4自然段。还记得吗?导读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女娲补天的故事,处处充满着神奇的想象”,再来读一读?默读3、4自然段,划出让你觉得神奇的有关词句。
出示学习活动2:默读3、4自然段,画出让你觉得神奇的有关词句。
思考:
神奇的词语:(1) “找了几天几夜”(2) “找哇找哇”、“炼了五天五夜”
拓展延伸:其实,在我们学过的神话故事中也有这些神奇的词句,《大禹治水》中就有“很久很久以前”、“九年过去了”等等,这些词句的运用更让我们感受到神话的神奇之处啦!
神奇的想象:(1) “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2) “五彩石”“四种颜色”“神火冶炼”
(3) “化成了很稠的液体”“金光四射”“立刻被补上了”
总结:是呀,在故事中,无论是能够运用神火,冶炼彩石的女娲,还是用液体立刻就补好的窟窿都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这就是神话故事中神奇、大胆的想象。
神奇的情节:女娲寻找彩石的过程真是不容易,一步一步紧扣着我们的心弦,你替她着急吗?你希望她快些找到彩石吗?这就是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处处是神奇的情节呀!
总结:神话故事正是运用了这三个小方法,才格外地引人入胜。
四、 充分发挥想象,补充“求雨灭火”
1.在这个故事中,女娲做的另外两件事却略写了。接下来,根据“导语”中的要求,我们将进入学习任务
3:发挥自己的想象,将女娲求雨浇灭天火的过程说具体、说生动。
2. 让我们来看一看故事中的这句话。(出示第二段句子“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
3. 下面就请同学们来讲“求雨灭火”的故事。
运用“寻找五彩石”和读过的神话故事的写法。
(1) 构思神奇的情节:模仿文章情节图,为女娲求雨浇灭天火的故事画一个一波三折
的情节图;
(2) 大胆展开神奇的想象:让想象天马行空。
(3) 运用神奇的词语:让人一听,这就是神话故事。
课外阅读
月到天心(有删减)
林清玄
二十多年前的乡下没有路灯,夜里穿过田野要回到家里,都是借着微明的天光,摸索着回家。
如果是有月亮的时候,心里就丝毫没有了黑夜的恐惧。在南台湾,尤其是夏夜,月亮的光格外有辉煌的光明,能使整条山路都清清楚楚地延展出来。
乡下的月光是很难形容的,它不像太阳的投影是从外面来,它的光明犹如从草树、从街路、从花叶中微微地渗出,有时会误以为万事万物的本身有着自在的光明。
每一种月光下的事物都有了光明,真是好!
月亮总是跟着我们,照着我们。在童年的岁月里,我们心目中的月亮有一种亲切的生命,就如同有人提灯为我们引路一样。我们在路上,月在路上;我们在山顶,月在山顶;我们回到家里,月正好在家屋门前。
长大以后才知道,每一个人心中有一片月,当月亮照耀我们时,它反映着月光,感觉天上的月也是心中的月。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心里都有月亮埋藏,只是自己不知罢了。只有极少数的人,在最黑暗的时刻,仍然放散月的光明,那是知觉到自己就是月亮的人。
月到天心、风来水面,都有着清凉明净的意味,只有微细的心情才能体会,一般人是不能知道的。
我们看月,如果只看到天上之月,没有见到心灵之月,则月亮只是极短暂的偶遇,哪里谈得上什么永恒之美呢?
所以,回到自己,让自己光明吧!
(1)“有时会误以为万事万物的本身有着自在的光明”这句话中的“自在”在这里是 的意思;“自在”还有一个含义是 。
(2)作者在短文中分明写了 时的月亮和 的月亮,前5 自然段写月亮,写出月亮 的作用。
(3)作者说“自己就是月亮”的意思是 。结合这句话说说你对划曲线句子的理解。
(4)画横线句子中“最黑暗的时刻”指得是 ,读了这篇短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