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肥皂泡 第2课时 优质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肥皂泡 第2课时 优质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6 11:43:55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20.肥皂泡
第二课时
本篇课文范读音频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01
课文品读
02
课文赏析
03
课文拓展
目录
01
课文品读
课文理解
方法是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水,和弄和弄,使它融化。
介绍“吹肥皂泡”之前的准备工作。“碎肥皂”“小木碗”“水”必不可少,将碎肥皂搅拌融化之后就有了肥皂水。
课文理解
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分飞。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薄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巍巍的,光影凌乱。
这几句话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肥皂泡的美丽?
第一句话从颜色的角度来表现肥皂泡的美丽:轻盈飘逸、清澈透明的“球面”上反射着五彩缤纷的光,而且不停地乱转,给人一种奇异的美;第二、三句话从肥皂泡不同的形状来表现:由于吹、扇的方式不同,肥皂泡的形状也不断地变化,从小巧精致、娇嫩柔软的“小球”到颤抖摇晃、色彩纷繁的“长圆”,形态多样。置身其间,如梦如幻,令人如醉如痴。
课文理解
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
这句话运用排比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美丽的肥皂泡带给“我们”的是梦幻般的感觉,作者连用四个“那么”构成排比句式,充分表达了心中对肥皂泡的无比喜爱与赞美之情。
课文理解
什么是排比?
排比是一种修辞方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文中:“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使用排比修辞方法,充分表达了心中对肥皂泡的无比喜爱与赞美之情。
认识排比
课文理解
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
运用想象,写肥皂泡带着希望和梦想飞起来了:飞上蓝天,亲近明月,渡过天河,追逐夕阳……孩子们的思绪从地到天,从天到地,到婴儿,那样开阔、遥远。句末省略号表示作者脑中还有许多美好的想象,没有具体描写出来,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02
课文赏析
核心问题
过程: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水,搅拌搅拌,使它融化。然后用一支竹笔的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起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我”在吹肥皂泡时的心情是快乐的、骄傲的,并带有希望和担忧。
文中肥皂泡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我”在吹肥皂泡时心情是怎样的?
延伸问题
1.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文通过介绍作者童年时玩“吹肥皂泡”游戏的方法、过程及“吹肥皂泡”时的心情和美好的愿望,表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及对美好童年的回忆。
延伸问题
2.找出文中运用排比修辞的句子,并体会它在文中的作用。
这梦幻般的肥皂泡,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表达了作者对肥皂泡的无比喜爱与赞美之情。
课文结构
肥皂泡



童年美好的回忆
轻轻 快乐
梦幻 希望
美丽 骄傲
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介绍作者童年时玩“吹肥皂泡”游戏的方法、过程及“吹肥皂泡”时的心情和美好的愿望,表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及对美好童年的回忆。
03
课文拓展
推荐阅读
放飞的肥皂泡
哲,刚剪了短发,穿着吊带小背心的她,站在落满夕阳余辉的阳台上,用一小截塑料管蘸着肥皂液,饶有兴致地吹出一个又一个肥皂泡来。她盯着那一个个飘飞的斑斓的泡泡,惊喜、雀跃……
她看见一个很大的泡泡飘啊飘啊,足足飞行了有五秒钟的时间,就大声欢呼起来。那个泡泡在哲的欢呼声中骤然消失。
“好可惜哦。”我说。
哲眨眨眼,满不在乎地说:“我再吹一个就是了。”说着又吹出了一个来,比刚才那个还大还亮。
推荐阅读
我决定逗哲开开心,就说:“我刚买了你爱吃的芦荟酸奶,一盒酸奶换你那泡泡,行吗 ”
哲眯着眼侧转头看了我一眼,将头摇了摇,拒绝,依旧一门心思继续吹她的泡泡。
“我用两盒酸奶换你吹的泡泡,好吗 ”
哲仍眯眯笑着将头摇了摇,继续吹她的泡泡。末了,说了一句:“恩,我就喜欢我吹的泡泡,它们都是我的。”说着伸出手去,一个肥皂泡轻轻地落在她摊开的手心上,悄没声息地化掉,就像投入风之怀抱那样,十分优美。
我的心忽有所感,哲吹出的肥皂泡,不就像我的那些呕心沥血写出的诗或文吗
推荐阅读
肥皂泡很美,肥皂泡也易破灭,一如我好不容易有一首诗、一篇文在某家媒体上发表了,结果呢,就像一滴水投进大海,没激起一丝水痕就湮没在文字的浩瀚烟海之中。为之,我常常懊恼不已。但哲吹肥皂泡所持的态度让我顿悟了,纵然我的文章像肥皂泡一样,只在世上留存了极为短暂的时间,没有引起任何重视或被遗忘,但我毕竟已享受了放飞的乐趣。
如今哲已经上初中了,可至今她立在阳台上,吹出一个个美丽的肥皂泡,而我要用酸奶去交换她吹出的仅存在了三秒钟的肥皂泡她却对我报之以轻蔑的情景,却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国学诵读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幼女词》施肩吾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桑茶坑道中》杨万里
走进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清洁用品的历史】
淘米水、草木灰(含碱)、皂角和澡豆、胰子等。
同学们,下节课见!20.《肥皂泡》教案
提示:本篇课文配套范读音频可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免费获取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并正确书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儿时的作者是怎样玩“吹肥皂泡儿”的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
3.体会作者对游戏过程描写得有序及细致,并体会作者由玩“吹肥皂泡儿”的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
4.联系自己的游戏体验,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进行口语交际及小练笔的练习,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儿时的作者是怎样玩“吹肥皂泡儿”的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
2.体会作者对游戏过程描写得有序及细致,并体会作者由玩“吹肥皂泡”的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把文章中的生字划出来并标上音;划出文中的多音字。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搅拌、溶化、玲珑、零乱、玉簪、仄长。
3.熟读课文,说一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4.同学们拿上自己亲自调配的泡泡水,一手拿着吹泡泡的小管子,自己吹一吹肥皂泡儿。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见过肥皂泡吗?吹过肥皂泡吗?你觉得怎么样?(泡泡很美妙,吹肥皂泡很有意思!)
2.可是,你亲自做过泡泡水吗?
①(做过!)效果怎么样?(抽生回答)
A(很好、还可以)你怎么做的?泡泡从小管子的那一头冒出来了,你的心情肯定跟买泡泡水吹的孩子不一样!能告诉大家你当时的心情吗?(快乐、骄傲、自豪)
B(不好!)你分析过原因吗?如果学生摇头,说没有分析过,就告诉学生:撒手了,放弃了,哎!快乐也就从你身边溜走了!如果学生说他分析原因了,就问他原因何在,并告诉他:再小的事,哪怕是玩,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做,仔细地去琢磨,就能长见识,就能有收获,就可以变得能干起来。
②(没有做过。)太可惜了!做泡泡水可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冰心奶奶的《肥皂泡》
二、展示目标:学会生字,理解生词,感知课文内容
出示自学指导
1.打开书,自己读一读,请大家在读的过程中勾出自己的重点词。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生按自学指导自学课文
四、交流汇报
1.指名学生读文,读后学生评价。
2.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并组词,交流识字方法。
3.学习词语,正音,练习读,(黑板上的词语可不容易读好,会读吗?谁来试一试)学生练一练,然后齐读。
4.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五、质疑答疑
六、专训抄写课后生字并组词
七、小结说说本课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八、谈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回顾上节学习内容,引出本节教学,板书课题
二、展示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游戏过程描写的有序及细致,并体会作者由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
出示自学指导
细读课文,勾画出重点词语,小组内互相交流研讨。
三、按自学指导自学课文
四、小组汇报,
1.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说。理解“和弄”一词。
2.读读2、3自然段,同学们一定能够把他找出来。理解“黏稠”一词。
3.读3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说。
4.读4、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的呢?标出写泡泡样子的词语。抽学生说,教师展示课件,然后让学生读。黑板上的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呢?老师告诉学生:用嘴巴是很难讲清楚的,凭空想象也很难,但是只要你亲自去吹一吹肥皂泡,你就能从那奇妙的泡泡身上找到这些词语。
五、质疑答疑:你还有疑问吗?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六、专项训练
1.抄课文中的词语,每个两遍,抄完之后,再摘录你自己的重点词。摘录完的同学,拿起书,读一读你喜欢的段落。
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七、谈学习收获
八、小练笔
你也吹过肥皂泡吗?你吹的肥皂泡和冰心奶奶笔下的肥皂泡一样吗?写一写。
扫码布置本篇课文朗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