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 第六单元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一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 第六单元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一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16 09:3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六单元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对比探究得到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获得结论的能力,使学生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 知道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如:金刚石、石墨和C60,了解它们的结构特点、性质、用途,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能从微观层面上理解物质是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之间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科学思维。 了解碳家族其他成员,通过对C60及石墨烯等知识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化学学科对科学技术进步的推进,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教学重点 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教学难点 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对比学习法、归纳总结法
环 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激趣导入 展示钻戒和铅笔,引出化学史上金刚石、石墨元素组成的发现。 惊讶、感叹、思考 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外形各异、身价不同的金刚石、石墨竟然同为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验感悟 【金刚石物理性质】展示图片及钻戒引导引导学生观察金刚石的外观 【实验活动一】请两名同学分别用小刀、玻璃刀划玻璃(投屏展示),观察划痕,稍用力掰一下,观察现象 【金刚石用途】结合金刚石的性质,你知道金刚石在现如今扮演怎样的角色吗? 【石墨物理性质:实验活动二】同为碳单质的石墨,在外观、硬度等方面物理性质与金刚石是否相同?它还有哪些物理性质?通过实验来感受一下 引导学生对比金刚石的性质,分享小组设计实验得到的石墨性质 【石墨用途】结合石墨的物理性质推测石墨有哪些用途 观察、描述金刚石的外观 参与实验、认真观察、思考,得到金刚石的性质 结合生活经验,根据金刚石的物理性质推测金刚石的用途 分组实验,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划一划、连一连”等方式探究石墨的物理性质 小组汇报实验现象及所得结论 结合生活经验,根据石墨的物理性质推测石墨的用途 加深学生对金刚石外观及硬度的理解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了解金刚石的用途,渗透性质决定用途思想,为后面归纳性质与用途间的关系做好铺垫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获得结论的能力 汇报交流巩固实验中的感悟 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石墨的存在,了解石墨的用途,渗透性质决定用途思想,为后面做好铺垫
环 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释疑揭秘 屏显表格:金刚石、石墨的组成元素、物理性质及用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产生巨大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结构】展示金刚石、石墨的结构模型 介绍其他碳家族成员:C60、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 【实验活动三】利用红墨水或橙汁验证活性炭的吸附性 【结构】揭秘活性炭疏松多孔结构,例举活性炭吸附应用实例 观察表格、思考 理解:二者物理性质差异巨大的原因 了解其他碳家族成员 分组实验验证活性炭的吸附性,思考活性炭为什么具有吸附性 理解活性炭吸附原理,了解活性炭的吸附在生活中的应用 对比二者差异,引发学生思考 宏观到微观,感受同为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 渗透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为后面归纳结构与性质间的关系做好铺垫 从宏观上结合熟知物质,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活性炭的吸附性 引导学生从化学走向生活,同时渗透结构、性质、用途三者间的关系
提炼升华 给出金刚石、石墨的结构模型图及对应的性质、用途 思考结构、性质、用途三者间关系 将结构、性质用途与金刚石、石墨相对应 结合金刚石、石墨的结构、性质、用途,思考、交流三者间关系 借用前面教学铺垫及本环节活动,使学生自然生成相关感悟,认识到三者间关系
感受前沿 介绍石墨烯等含碳材料的应用 观看、感受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观看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学科对科学技术进步的推进
收获共享 学完本节课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分享、交流 归纳提升
趣味竞答 以趣味形式出示相关习题 选择题目作答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检测本节课目标达成情况
板 书 设 计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