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初中化学 版本:人教五四学制2011版
教学内容(课题):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3 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对氢气的性质有初步的认识。 2、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3、从元素组成上了解并区分单质、化合物,并能识别出氧化物。 过程与方法 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 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尝试从定性、定量两个角度描述实验现象。 通过学习电解水的实验,初步了解根据分解反应的产物来推断纯净物的组成的思维方法。 4、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体会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教学难点: 对物质组成探究方法的学习 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教学准备: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木条、酒精灯、小试管
课时安排:共__1__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环节一 赏心悦目的图片和优美的旋律中走进生命之源水的世界——导入课题 由精美的关于水的图片和动听的旋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学环节二 回顾科学家走过的探索之路——初识水的组成 从水的组成揭秘史实入手,用拉瓦锡发现水的组成的故事和重现拉瓦锡的实验视频体验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学环节三 重走科学家的探索之路——再探水的组成 观察氢气燃烧实验视频和电解水实验,进一步认识水的组成,体验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1、如何证明一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呢? 回忆: 蜡烛的燃烧的探究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说明:石蜡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下面我们通过电解水的方式来看看水由什么元素组成。 (1)回忆如何检验氧气? (2)如何检验氢气?播放视频介绍氢气以及检验氢气的方法。 思考:氢气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氢气的化学性质如何? 总结: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化学性质:可燃性。 点燃 氢气+氧气=====水 强调:在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 实验探究:电解水实验 提示:电解水实验的装置中各部件的功能。 引导:接通电源观察到什么现象? 交流:正负极上均出现气泡。 引导:正负两极玻璃管产生的气体一样多吗? 交流:不一样,正极玻璃管和负极玻璃管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设问:两极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如何检验? 实验探究: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正极玻璃管的口部。 引导:观察有何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交流:带火星木条能复燃,说明是氧气。 实验探究:负极玻璃管的气体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引导:观察有何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交流: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这是氢气。 强调:电解水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 激发思维: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归纳:有氢气和氧气生成,说明电解水是化学反应。 结论:水是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
通电
) 上述实验的反应原理:水 → 氢气+氧气 H2O H2 O2 点拨:要证明一种物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可以把该物质分解,通过证明产物的方法来判断。 引导:如何从微观上分析水的电解? 播放动画:水分子分解的微观过程。 交流新的收获:1、水是纯净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而原子的种类不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教学环节四 纯净物的分类——按元素组成分类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有些物质的元素组成相似,而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往往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为了研究的方便,可以依据物质的元素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 过渡:请根据组成物质元素的种类,对以下的纯净物进行分类:高锰酸钾、硫粉、二氧化硫、氯化钠、氧气、氯酸钾、氯化钾、二氧化碳、磷、水、氮气、五氧化二磷、过氧化氢、铁 交流:组成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如二氧化碳,高锰酸钾。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如氮气、铁。 而化合物种有一类: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如五氧化二磷、过氧化氢。 强调:1:纯净物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种。 2: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试一试:完善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 金属单质 物质 单质 非金属单质 纯净物 氧化物 化合物 其它化合物 交流你的收获: 电解水实验 2、水的组成 3、氢气的性质(简单介绍) 4、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课堂评价 1、水通电后,正极产生的是 -------------; 负极产生的是 --------------- ,它们的体积比是 ----------。 2、物质分为-----------和 ------------两大类,纯净物又分为-----------和----------两类,水属于 ------------------------- 。 3、气具有可燃性,点燃纯净的氢气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点燃前一定要- ------------------ ,防止爆炸。 4、将下列物质分别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分类。 (1)空气 (2)氧气 (3)水蒸气 (4)二氧化碳 (5)高锰酸钾 (6)铁粉 (7)氮气 (8)氧化铁 活跃课堂气氛,凸显生命之源——水,引发学生对水的好奇心;通过提问回答以及适时的鼓励,将学生的发散思维回归课堂,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情境落到最终的教学主题。 从水的组成化学史入手,以讲故事的形式将重要的科学道理以及科学探究的过程、意义进行阐述,使学生理解科学探究对化学学学习的作用;通过对三位科学家探究的过程以及结果的简要分析,让学生了解科学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也认识到正确的思想观念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拉瓦锡实验的再现视频激发学生探究的激情。 重温重要的化学学科思想: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而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变化前后不变。 通过复习氧气的验证方法,不仅回顾氧气的性质,并且为确定氢气的验证方法做了铺垫,让学生了解物质性质的重要性。氢气的微课视频刺激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便于总结出氢气的相关性质,同时体会燃烧法是研究物质组成的方法之一。 学会通过实验现象收集证据并得出结论。 实验过程验证了水的组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尝试体会从定性、定量两个角度去观察现象,收集证据,丰富对水的组成的认识。 通过小组讨论,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并锻炼学生表达个人想法的胆量和能力,并在学生的相互评价中修正自己的观点。 通过小组评价增强学生的集体感,并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行为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使学生认识分解法可用于研究物质的组成。 以学过的知识引入,既达到复习的效果,又使学生能够在原有知识上建构起新的知识框架。 充分让学生交流和评价,以便加深印象。 微观动画引领学生进入微观世界,有利于微粒观的形成和建立,更形象生动地表示出化学反应的实质,更好地理解水分子的构成。 通过筛选、比较,认识单质和化合物,学生之间的交流有效地引导出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初步建立分类的意识。 认识氧化物的概念,并与含氧化合物加以区别,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罗列所学相关知识体系框架,使概念更加清晰。初步认识分类法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学会总结和整理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练习反馈目标达成情况。
作业设计: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课题3 水的组成 氢气的性质和检验 一、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及产物验证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火焰上方罩上的干冷的烧杯内壁有水雾。 (
通电
) 通电 水=====氢气+氧气 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1:2 电解水实验结论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 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四、物质的分类
教学后记 本节课通过氢气的燃烧和电解水实验,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认识到了认识水的宏观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认识谁的微观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初步建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的元素观和原子种类和数目在反应前后不变的微粒观,学科观念的建立,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绿色化学、人文科学的基础之上研究物质的组成,运用化学的思维和方法造福于人类。通过总结和反馈,学生的目标达成率很高。 由于电解水实验中学生互动时间问题,将物质的分类知识留作下节课完成。让学生先通过微课学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进一步加深物质分类的思想,了解物质分类的多样性。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