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主题阅读——保护环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主题阅读——保护环境(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6 14:0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主题阅读——保护环境
班级: 姓名: 建议时间: 40分钟
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报道,第24届汉堡国际鸟类学大会宣称,全球约1万种鸟类中,大约2000种鸟类的生存面临危机,仅2005年,175种鸟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第25届巴西国际鸟类学大会上专家警告,在未来的50年内平均每年将有一种以上的鸟类从地球上灭绝,死于非命的数量将逐年增加。
【材料二】据科学研究发现,由于噪音,城市中70%以上的鸟类出现了变频、喑哑等鸣叫异化和遗传劣化的现象,灯光和药物造成了大量鸟类习性被改变、集体中毒、“意外”碰撞死亡等现象的发生。
【材料三】
1.下列关于造成鸟类鸣叫异化、遗传劣化、种类不断减少、数量急剧下降的原因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生存环境遭到破坏。 B.自然界中生物弱肉强食的定律。
C.多重污染。 D.人类的捕猎。
2.如何保护鸟类?请你写出三项倡议性的提议。(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有针对性地拟写一则公益广告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土地的颜色(19分)
①有一句歌词“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民间亦有“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说法。人的生命融入土地后,最后的结局是剩下“一抔黄土”。由此可见,土地的主色调是黄色,在一般人的眼里,这种色彩带有单调和悲凉的味道。
②其实,土地的颜色并不单调。土地是神奇多彩的,她是所有陆地生命的家园。古人说的“大块文章”,不是今天所指的作家或学者写出的长篇著作,而是指大地上的斑斓景观。这可以从李白的“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中得到权威性的证明。“大块”就是大地,“文章”是指错综复杂的色彩花纹。我们有“五色土”的叫法,还有黄土地、红土地、黑土地的分类,这些都说明土地五彩缤纷,迷幻多姿,妖娆动人。
③面对地图,就是面对五色焕然的土地。而实实在在的土地,其颜色要比地图上的丰富得多,复杂得多。在喜马拉雅山上,土地是银色的,呈现出白皑皑的景观;在西部广阔的沙漠里,土地是苍黄的,留下无穷的关于生命的思索;在东北广袤的原野上,土地是黑色的,把丰收和喜悦送给人间;在南方的丛山丘陵中,土地是绿色的,孕育着无限生机和希望;在坦荡无垠的平原上,土地是金色的,现代神话正在天天演绎;在革命老区,土地是红色的,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④春天的土地是(  )的,金黄的菜花、殷红的杜鹃花及各色的野花铺天盖地。夏天的土地是(  )的,浓绿的草木、深蓝的河水、火热的阳光写满山川。秋天的土地是(  )的,金色的稻浪、橙黄的水果、红红的高粱透着喜气。冬天的土地是(  )的,晶莹的霜花、洁白的山川,银色的世界玲珑剔透。
⑤土地不仅表面上璀璨耀眼,而且其内心也藏着一个缤纷的世界。黄灿灿的金子、清亮亮的石油、灰色的铅和铁、乌黑的煤、翠绿的翡翠、血红的玛瑙、亮晶晶的宝石等,都是土地本身的颜色。
⑥如今,银色的冰川在消融,大地上的绿色在减少,黑土地正在流失,黄土地上流走的泥沙危及千里沃野,白花花的盐碱地挤走了良田肥地,苍黄的沙尘暴席卷城市村庄,地下宝藏被乱采滥挖……这样的行为,如果任其发展,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就会真的变得色彩单调,不再神奇,人类将会面临严重的环境危机。
⑦我们只要对土地带有一份感情,就会觉得它是一个斑斓的世界。陆地生命的多姿多彩, 源于神奇的土地。保护土地的颜色,就是保卫地球的蔚蓝色!
⑧丰富多彩的土地,孕育一个美丽的主题!
19.人们心目中土地的主色调是(  )。(2分)
A.红色 B.黄色 C.绿色 D.蓝色
20.古人说的“大块文章”中的“大块”指的是(  )。(2分)
A.大地 B.斑斓景观
C.色彩花纹 D.长篇著作
21.填入选文第④段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激情 灿烂 厚重 洁净 B.灿烂 激情 厚重 洁净
C.灿烂 厚重 激情 洁净 D.灿烂 洁净 激情 厚重
22.选文第①段与第②—⑤段的关系是(  )。(2分)
A.总分 B.并列 C.转折 D.因果
23.选文从哪些方面说明了“土地是神奇多彩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丰富多彩的土地,孕育一个美丽的主题!”“美丽的主题”指的是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谁让太阳变懒了?
章云华
①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使得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变得越来越“朦胧”。
②人造卫星传回地球的资料表明,大气污染已经使“革命圣地”——延安从卫星的“太空之眼”中消失了。
③科学家们的另一个警告更令人心惊: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日照时间每天因此已平均减少了一个小时,太阳越来越“不喜欢”地球,与地球“约会”的时间越来越短!
④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内部不断进行着四个氢原子核聚变成一个氦原子的热核反应,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太阳发出的可见光线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还使地球每年获得了60亿亿千瓦小时的太阳能。
⑤现在,地球上的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每年可以“生产”2亿亿吨碳水化合物,虽然日照的减少不至于使人类灭绝,但恶性循环却让人类呼吸到的新鲜空气越来越少,甚至已有科学家提出今后人们将戴上面罩出门。
⑥日照时间减少,后患无穷,不仅人类习以为常的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的感觉不复存在,利用太阳能建造的太阳能温室、太阳灶、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空间发电站……也会因此而缩短有效工作时间,从而加剧地球的能源危机。由于地球上的天气情况主要取决于太阳的辐射,日照时间的减少,将使到达地球磁场的太阳能辐射和带电粒子流产生变化,从而引起气压和气温的变化。
⑦阳光中的红外线和紫外线能增进人类的新陈代谢,有扩张皮肤、肌肉,杀死皮肤表面细菌,增强皮肤防范能力的功能。日照时间的减少,势必缩短人类皮肤的有效日晒时间,造成人类皮肤的免疫力下降、佝偻病和骨软化症的诱因增多,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⑧由此看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和大气层不再受到污染已经刻不容缓。为了我们的未来,请爱护我们的环境!
(摘自《青少年科技博览》)
1.【信息提取】“太阳变懒”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子品析】第③段“与地球‘约会’的时间越来越短”一句中的“约会”是指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采用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事实,增强了说明文的趣味性。
3.【方法感悟】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点提炼】结合关键句可知,下列不属于因日照时间减少而造成的后患的一项是( )
A.冬夏昼夜长短变化的感觉不复存在。 B.加剧地球的能源危机。
C.引起气压和气温的变化。 D.使人类濒临灭绝。
E.让人类呼吸到的新鲜空气越来越少。 F.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5.【创意运用】结合最后一个自然段“保护我们的地球和大气层不再受到污染已经刻不容缓”的呼吁,请你设计一条环保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不幸的地球
①这颗绝对美丽、闪烁着蔚蓝色光泽的球体,就是人类的家。然而不幸的是,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这个家,却变得越来越肮脏,空气、海洋、森林,整个地球环境全面恶化,人们已称我们的地球为“不幸的地球”,人类“不幸的家”。
②地球的不幸在于它原有的占陆地三分之二的76亿公顷森林,到20世纪80年代已不足28亿公顷,并且还在以每年1800万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森林大面积被毁,自然就大大地降低了地球对空气的净化作用。目前全世界约有9亿以上的人生活在对健康十分有害的环境中。
③地球的不幸还在于全世界每年要产生3.3亿吨有害废物,排放200万吨铅、78000 吨砷、11000吨汞、5500吨镉到大气层中,这些均超出其自然背景值的20~300倍,严重污染了空气,以致现在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越来越大,温室效应也日益加剧。
④地球的不幸更在于人们不仅污染了陆地、天空,还污染了海洋。每年,人们要从船舶倾倒600万吨废物到大海,从船上扔下500万个塑料集装箱,漏油40万吨。目前地球上已有10%的监测河流受污染,70%的人饮用不到安全的食用水,水源污染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大敌。
⑤从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到水资源被污染,这一切,人类都被追究为罪魁祸首!这就是地球的最大不幸——人满为患!生态学家、科学家们指出:地球最多只能养活80亿人口,而到21世纪末,世界人口将达到102亿,到2500年,地球上每一平方米土地上就有一个人!偏偏地球又只是茫茫宇宙中人类唯一适合生存的孤岛!
⑥无须再说地球的不幸,让我们用欧文的话结束全文。60年代末,美国宇航员欧文登上月球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的地球是那样的伟大而美丽,又是那样的微小和脆弱……请告诉地球上所有的人,只有我们的地球是温暖的、有生命的,请好好地照料地球,珍惜地球!”
1.这篇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2分)
A.地球的不幸来自人类,人类要爱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B.地球是美丽的,同时也是不幸的。
C.地球是人类“不幸的家”。
2.理解短文内容,填空。(6分)
(1)文中第②③④段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说明地球不幸的状况,第⑤段则指出造成地球不幸的___________。(4分)
(2)第⑤段的最后一句话中“孤岛”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文中大量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我能运用这种说明方法写一个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第③段,我想到了生活中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能设计出一条宣传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写出你对欧文说的“我们的地球是那样的伟大而美丽,又是那样的微小和脆弱”这句话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能吞能吐”的森林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为“吞水吐雨器”。
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不但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而且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4亿年以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的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种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要保护好森林。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砍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气候变化加剧,所以容易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
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康,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
1.从选文每个自然段中各抓一个关键句,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4分)
2.文中画“  ”句子中的“大约”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3分)
3.将“森林”说成“地球的‘绿色之肺’”,这是使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分)
4.根据文章内容,下列不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日益萎缩的原因的一项是( )(2分)
A.地球上森林面积大幅减少。
B.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
C.地球上海洋面积增大。
参考答案
一、1.B
2.示例:①宣传鸟类科普知识,让人们了解鸟类,知道鸟类对大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意义;②举办校园鸟巢和鸟食的悬挂、安放活动;③开展植树造林或养护树木活动,保护鸟类的家园。
3.示例:鸟是大地的精灵,是大自然的智者,是人类的良师益友。
二、19.B 20.A 21.B 22.C
23.示例:①借用古人文章说明土地的神奇多彩。②从不同区域实实在在的土地说明土地的神奇多彩。③从不同季节的土地展现的不同色彩说明土地的神奇多彩。④从土地蕴藏各色矿藏说明土地的神奇多彩。
24.示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1.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短文开门见山地揭示了太阳变懒的原因——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
2.太阳照射地球 拟人 大气污染使日照时间越来越少
3.列数字 具体说明太阳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提供能源的巨大作用
4.D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关键句提取信息的能力。快速浏览全文,即可发现第⑥⑦自然段具体说明了“日照时间减少,后患无穷”。运用提取关键词句的方法,可知日照时间减少,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而并非“使人类濒临灭绝”,故选项D表述有误。
5.示例:同建绿色温馨家园,共享清澈碧水蓝天。 【解析】本题考查创意表达的能力。结合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呼吁和全文“保护地球环境”的主旨,即可明确环保宣传标语的主题。
四、1.A
2.(1)森林 空气 海洋 原因
(2)地球是宇宙中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
3.示例:我有一个漂亮的文具盒,它长20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上面画着米老鼠和它的3个小伙伴。
4.人们乱丢垃圾参与垃圾分类,保护地球家园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能吞能吐”的森林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为“吞水吐雨器”。
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不但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而且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4亿年以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的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种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要保护好森林。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砍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气候变化加剧,所以容易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
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康,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
1.从选文每个自然段中各抓一个关键句,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4分)
2.文中画“  ”句子中的“大约”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3分)
不能。“大约”表示一种约数,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科学。
3.将“森林”说成“地球的‘绿色之肺’”,这是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生动、具体地说明森林“能吞能吐”的特征和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作用。(3分)
4.根据文章内容,下列不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日益萎缩的原因的一项是 (C)(2分)
A.地球上森林面积大幅减少。 B.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
C.地球上海洋面积增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