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课件(共34页)

文档属性

名称 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课件(共34页)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16 14:3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单以人均收入衡量,世界最富裕的国家通常是瑞士、挪威、卢森堡等。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银行宣布世界人均财富排名第一的国家却是澳大利亚(图2.1)!其人均财富的计算综合考虑了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工业产出、劳动生产率和其他经济活动。
自然资源对澳大利亚能够成为世界人均财富的首富有多少贡献
提示: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等矿产资源,提高了人均财富值。
通过案例或头像等资料,归纳分析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人类利用改造自然必须遵循的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1.区域认知
结合资料分析,理解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通过实例分析,说明自然资源的特点及影响。
2.综合思维
举例说明区域自然条件组成及特点。对比分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人地协调观
通过案例或图像等资料,归纳分析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人类利用改造自然必须遵循的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体会课堂探究的乐趣,
汲取新知识的营养,
让我们一起 吧!




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自然要素等都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四大古代文明发祥地:位于中下游平原地区(北温带,大河), 地势平坦,热量、水源充足,便于农耕(土层深厚、肥沃)
古中国—长安
古巴比伦—空中花园
古埃及
古印度
自然条件优越,区域发展水平不高
自然条件较差,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发展较好
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
都江堰水利工程
美国“黑风暴”
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例如:都江堰就是成功典范。
如果人类活动违反自然规律,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获得效益,但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例如:美国大面积开垦中部平原,破坏植被,土壤易被风蚀,出现了“黑风暴”
案例
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典范——都江堰水利工程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信息社会
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有重要作用,而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更是区域发展的关键。
在农业社会,土地、水资源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如以河流水为例,农业社会人类主要用以饮用和灌溉。
在工业社会,矿产资源对区域发展影响较大。一种重要能源或关键性矿产资源的发现与开发会使区域经济发生根本性改变。
一、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
不同发展阶段
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案例1:沙特阿拉伯的“昨天”和“今天”
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原来土地贫瘠,资源匮乏,地广人稀,以游牧经济为主。自 1933年发现石油后,依靠出口石油和对石油的开发利用,发展海水淡化、石油冶炼、农业等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案例2:“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和铝土等矿产资源,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在世界银行对人均财富的计算中,澳大利亚因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大幅度提高了人均财富量。
二、区域发展的关键—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基础,而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更是区域发展的关键。
【思考】:1.是不是矿产资源贫乏的区域,发展一定落后?
2.是不是矿产资源丰富的区域,经济一定发达?
案例1:“海上马车夫”——荷兰
荷 兰:
20世纪50年代,随着北海油田的开发,已是工业化国家的荷兰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工业,忽视了其他工业的发展,导致社会经济一段时期增长乏力。
案例2:瑞士手表
瑞 士:
瑞士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瑞士利用其技术、金融等优势成为全球最富裕、社会最安定、经济最发达和拥有最高生活水准的国家之一,全球创新指数位列第一 。
问题探究
鲁尔区是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域,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它位于德国中西部,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又在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内,邻近法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典等国的工业区。
纵贯鲁尔区的莱茵河及其3条支流与总长400多千米的4条运河相互沟通,形成区内完整的内河运输网络。并通过莱茵河口的鹿特丹港与海外联系。鲁尔区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区内的高速公路也交织成网,任何地点距离高速公路都不超过6千米。
鲁尔煤田是著名的优质煤田,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 鲁尔区西南部靠近法国著名的洛林铁矿。19世纪上半叶,鲁尔区开始大规模开采煤矿和生产钢铁,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重工业区和最大的传统工业地域。鲁尔区也是欧洲历史最悠久的城镇集聚区,形成了多特蒙德、杜伊斯堡等著名的工业城市。鲁尔区的工业生产长期局限于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部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鲁尔区传统的工业部门和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已不适应社会的发
展。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逐渐降低,技术的发展使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鲁尔区的煤炭产量也逐步减少。 同时,世界钢铁生产国和出口国越来越多,钢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20世纪70年代的全球经济危机,钢铁替代产品的广泛应用,都使世界钢铁市场需求急剧减少。鲁尔区经济衰退,一些大型煤钢联合企业关闭,工人失业。
此外,重化工业集聚带来的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迫使许多企业的经济活动纷纷向德国南部地区转移,也使鲁尔区的工业发展难以为继。
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进行调整工业结构与布局、发展第三产业和优化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整治。经过综合整治,鲁尔区经济结构趋于协调,工业布局趋于合理,经济由衰落转向繁荣,改变了重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成为环境优美地区。
【思考】
(1)分析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提示;①鲁尔区煤炭长期开采,由露天开采逐渐变为井下开采,生产成本增高;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韩国、印度、中国、巴西等国钢铁工业的崛起,以及钢铁替代产品的广泛应用,导致世界钢铁生产过剩,市场竞争激烈;③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石油、天然气广泛使用,煤炭工业(采掘、煤化工)衰落;④由于过度集聚,用地紧张、环境污染重,新兴工业不能在这里发展,经济发展缺乏新的增长点。
人的主观能动性不仅体现在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更是区域发展的关键。
(2)归纳鲁尔区曾经衰落的原因。
提示:丰富、优质的煤炭资源,与铁矿产地距离近,便捷的水陆运输条件,广阔的市场。
活动: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思考】
1.分析山西省经济发展与煤炭资源的关系。
2.阅读课本内容,讨论其对山西省煤炭工业发展的影响。
【材料】
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较大。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图2.7)。1949年以来,山西省累计煤炭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4,煤炭外调量最高时占全国省际煤炭外调量的314左右,近年来仍维持在1/3的水平。煤炭工业是山西省的支柱产业,最高时超过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3, 2015年占15%。近些年,山西省的煤炭产量下降,经济增速较为缓慢。
问题1.分析山西省经济发展与煤炭资源的关系。
提示:
初期: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且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开采条件好等,煤炭工业成为支柱产业。
中期:山西省煤炭资源枯竭、经济增速缓慢。因为产业结构单一且环境污染严重。
后期:山西省通过延长煤炭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治理环境污染。
问题2.阅读课本内容,讨论其对山西省煤炭工业发展的影响。
提示:
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如果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反而会拖累经济发展;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或地区),将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适宜发展的产业,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典题训练】
(1)导致历史上成都平原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主导因素是( )
A.农业 B.政策 C.地势 D.气温
(2)在岷江峡内石块砌成石埂,叫都江鱼嘴。推测鱼嘴的首要功能是( )
A.净水 B.蓄水 C.拦水 D.分水
(3)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其真实性与完整性至关重要。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全面硬化渠岸,减少侵蚀 B.种植热带树种,涵养水源
C.定期内江截流,淘滩清淤 D.上游梯级建坝,蓄水发电
C
C
D
【解析】第(1)题, 成都平原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且集中;上游支流汇水量大,加上河道淤积严重,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容易出现洪涝。季风区降水年际变化大,水旱频繁,故与地势关系最大。水旱灾害与政府政策、农业和气温关系不大。第(2)题,鱼嘴主要由石块建成,无净水功能;鱼嘴位于江中, 是整片石块构成的,没有蓄水功能;由于鱼嘴只位于江中,没有占据整条河道,所以拦水功能有限;鱼嘴位于江中,将岷江水流一分为二,所以鱼嘴的首要功能是分水。第(3)题,全面硬化都江堰渠岸,使都江堰附近植被覆盖率减少,不利于都江堰的保护;都江堰位于亚热带地区,引种热带树种不一定适应当地气候,做法不现实;河道泥沙淤积,加重洪涝风险,定期截流清淤,疏通河道,可保障都江堰的正常运转;上游建坝拦截水流,与都江堰关系不大。
读某国国情简表,回答1、2题。
人口和民族 427万,3/4以上为犹太人
国土特征 50%以上为沙漠;盐碱地面积广
农业特点 种植业尤为发达
1.从自然条件分析,该国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是 ( )
A.劳动力 B.水源 C.市场 D.农业科技
2.该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比较差,但种植业发达,主要受益于 ( )
A.广阔的市场 B.发达的交通运输 C.先进的农业科技 D.传统的耕作经验
B
C
【解析】第1题,题干要求“从自然条件分析”,选项中只有水源属自然因素,其他项为人为因素。据表中信息可得,表中所示的国家是以色列,该国家以犹太人为主,沙漠面积较广,以色列降水较少,该国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是水源不足,该国家节水农业成效显著。第2题,以色列在不利的自然条件之下,发展了发达的种植业,主要是因为利用先进的科技对不利自然条件进行改造,其他选项对不利自然条件影响不大。
图为世界及我国某矿产资源产量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矿产资源最有可能的是 ( )
A.铝土 B.铁矿
C.石油 D.天然气
4.以该矿产资源为原料的工业,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 )
A.丰富的动力 B.廉价的劳动力
C.发达的科技 D.广阔的消费市场
A
A
【解析】第3题,读图,根据该资源在世界的分布,印度、牙买加没有石油资源。桂是广西,缺少煤铁资源。第4题,铝土为原料的工业,属于有色金属冶炼,是动力指向型工业,主导因素是丰富的动力。劳动力、科技、市场不是主导因素。
下图为“不同社会阶段资源利用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智力资源、矿产资源、空间资源(主要指区位条件)。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数字与资源类型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 )
A.①智力资源 ②矿产资源
B.①空间资源 ③矿产资源
C.②空间资源 ③智力资源
D.②矿产资源 ③智力资源
6.工业文明阶段,曲线①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 )
A.资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 B.资源种类增多,利用率提高
C.区位条件增多,影响程度增大 D.劳动力数量增多,素质提高
D
C
【解析】第5题,在农业文明阶段,人类发展主要依赖土地的产出,空间资源所占比重最大,图中曲线①代表空间资源。工业文明阶段,工业生产对矿产资源需求不断增加,到生态文明阶段,人类谋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矿产资源影响下降。②代表矿产资源。生态文明阶段,人类可持续发展主要依靠科技、智力因素,③代表智力资源。第6题,工业文明阶段,①曲线所代表的空间资源的重要程度增长迅速,主要原因是工业区位条件增多,新区位因素影响程度增大。
古代的智慧虽不能一成不变地搬运到现在,但是它却有一种启示性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今日的人以把握自己生命实现的原则。
——刘述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