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020-2021)(解析版)二年中考历史真题分课分项详解(九下全国通用)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020-2021)(解析版)二年中考历史真题分课分项详解(九下全国通用)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16 22:1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全国2020年-2021年三年中考分课分类汇编)
(
专辑解读
)
本专辑以课为线索,分为两部分,对2020-2021年全国各省市120套中考真题整理、归类,提供详尽解析,是备战2022年中考一轮、二轮复习的绝佳复习资料,中考真题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导向性和示范性,因此研究中考真题,把握其规律,在复习备课时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欢迎下载使用。
(
2021年
)
1.(2021·四川雅安·中考真题)苏联到卫国战争前夕,电站占全国固定动力设备的73%,工作机器的电气系数达到82%,修筑了几千千米铁路和开凿了运河等大型工程,在荒凉的东部建立了新的工业区。这反映了苏联( )
A.商品经济繁荣 B.工农业协调发展 C.国际地位提高 D.工业化成就突出
【答案】D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电站、铁路等大型工程、新的工业区”可知,材料反映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了重大成就,特别是电站的发展更为迅速,全国电气化事业大大朝前跨进了一步,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指出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没有涉及商业发展的内容,而且过度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了农轻重比例的严重失调,排除AB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苏联在国际上影响力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2.(2021·江苏镇江·中考真题)“它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材料中的“它”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苏联模式 D.农业集体化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力,允许出租土地,实行自由贸易;按劳取酬工资制”等措施,提高了广大农民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故材料中的“它”指的是新经济政策,B符合题意;1921年停止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排除;苏联模式在1936年形成,排除C;在斯大林执政时期,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排除D。故选B。
3.(2021·广东广州·中考真题)1921年7月,苏维埃俄国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公民、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由私人经营。这表明当时实行( )
A.农奴制改革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1921年,中小工厂和商店由私人经营”可知,这是借助资本主义恢复和发展生产,是新经济政策,B正确;农奴制改革是在1861年,排除A;材料是说工商业,排除C;材料是说经济政策,排除D。故选B。
4.(2021·湖南郴州·中考真题)苏联的粮食产量,在全盘集体化运动前的1925~1927年期间平均每年为7527万吨,一五期间降为年均7360万吨,二五期间再降为7290万吨。畜牧业的状况更差。一五期间,牛从6010万头降为3350万头;羊从10700万头降为3730万头……材料说明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
A.使工业总产值大幅度提高 B.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超越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D.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可得,农业集体化后,苏联的粮食产量大幅度减少,畜牧业缩减得更多,说明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没有促进农业发展,超越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工业总产值是否大幅度提高,故排除A项;材料在说农业情况不好的一面,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说法明显错误,故排除B项;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积极性受到挫伤,故排除D项。
5.(2021·广西河池·中考真题)“它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为苏俄人民指明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各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指导意义。”材料中的“它”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国家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答案】B
【详解】
据材料“它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为苏俄人民指明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各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指导意义。”可知,1921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恢复,苏维埃政权巩固,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各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指导意义,B正确;据材料1921年可知,俄共布十大以“固定的粮食税”为核心的新经济政策代替“余粮收集制”为核心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错误;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确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C排除;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D错误。
6.(2021·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出现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为此苏联开始大规模地把农民的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由此可知,它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B.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C.服务于工业化需要 D.调整农轻重产业比重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出现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为了解决粮食问题,适应工业化需要,苏联进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开始大规模地把农民的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故C符合题意;农业集体化运动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使苏联农业长期停滞不前。排除AB;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造成农轻重产业比重失调,排除D。故选C。
7.(2021·湖北中考真题)1928--1937年,苏联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苏联的工业建设成就
A.是实施战时共产主义的结果 B.是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结果
C.为战胜法西斯奠定物质基础 D.带动了苏联农业高速发展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1928--1937年,苏联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可知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增强,为战胜法西斯奠定物质基础,故选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1921年结束,A错误;1921年开始新经济政策,到1928年新经济政策结束,B错误;苏联工业的发展并没有带动农业高速发展,D错误。
8.(2021·四川眉山·中考真题)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苏联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一号”进入太空,后安全返回地面。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市场经济体制 C.新经济政策 D.苏联模式
【答案】D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 苏联的这些成就都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它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这些成就,故D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1918—1920年实行的经济政策,故A错误;1954-1961年,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未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故B错误;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经济政策,故C错误。综上故选D。
9.(2021·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这说明,新经济政策
A.优先发展重工业成效显著 B.强化计划经济体制
C.适应了苏维埃俄国的国情 D.导致资本主义复辟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内容包括实行自由贸易等,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所以C项符合题意;苏联先后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重工业成效显著,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新经济政策实行自由贸易等,不是强化计划经济体制,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新经济政策导致资本主义复辟不符合史实,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10.(2021·广东中考真题)1921年,列宁曾就新经济政策说过,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就不可能建立正常的关系,就不可能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列宁强调的是
A.加快农业集体化的紧迫性 B.巩固工农联盟的必要性
C.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可能性 D.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
【答案】B
【详解】
根据“如果不……无产阶级和农民就不可能建立正常的关系,就不可能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可知,列宁强调新经济政策对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故选B;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农业集体化方针,排除A;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且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国家工业化,排除C;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11.(2021·山东聊城·中考真题)列宁说:“我们在商业国有化和工业国有化方面,在禁止地方流转方面走得太远了。这是不是一种错误呢 当然是一种错误。”为纠正这一错误,苏俄(联)实施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答案】B
【详解】
依据“我们在商业国有化和工业国有化方面,在禁止地方流转方面走得太远了……”可知列宁是指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1920年国内战争结束后,列宁试图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全面实行国有化等举措,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但是后来证明,这一政策超越了俄国生产力的实际水平,违背了客观规律,为此列宁领导下的苏俄政权又于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经济。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B正确,A排除;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在苏联执政时期采取的措施,CD排除。故选B。
12.(2021·广西百色·)下表为1920年和1925年苏俄(联)粮食等部分经济指标,造成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奴制度的废除 B.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C.斯大林模式推动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答案】B
【详解】
表格中的时间信息是1920-1925年,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B正确;农奴制度的废除是1861年,故A错误;斯大林模式推动是1928年以后,故C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是1918-1920年,故D错误。故选B。
13.(2021·江苏宿迁·中考真题)在1923--1924年度,国家共收工业税5800万卢布,其中私人企业就缴纳了4110万卢布。在1924-1925年度,从耐普曼(做买卖的商人,包括:工厂主、金融家、投机商、店主、工匠等)的工业企业共收直接税2.9亿元卢布(包括工业税、附加税、所得税),占当年度全国共收直接税6亿卢布的一半。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苏联模式的形成 B.赫鲁晓夫进行经济改革
C.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答案】C
【详解】
据题意可知,1923—1925年,苏联的私人企业和工业企业等上缴大量赋税,说明这一时期苏俄允许私人工商业的发展,由此可知这些现象的出现的原因应该是新经济政策的史实,故选C;苏联模式下、赫鲁晓夫时期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时期都不允许大规模的发展私营工商业,排除ABD。
14.(2021·山东临沂·中考真题)苏维埃俄国于1921年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内容包括: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这表明
A.苏维埃政府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
B.社会主义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
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上相同
D.社会主义建设策略具有灵活性
【答案】D
【详解】
根据材料“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可知,材料反映了实施新经济政策后措施的调整,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策略具有灵活性,D符合题意;AB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择D。
15.(2021·湖北中考真题)1921年4月,苏维埃俄国政府宣布1921-1922年向农民征收的粮食税额为2.4亿普特,这比以前制定的余粮征集额减少了1.83亿普特。苏维埃俄国粮食税的实施
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推进了农业集体化
C.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 D.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答案】A
【详解】
由题干中的“921年4月,苏维埃俄国政府宣布1921-1922年向农民征收的粮食税额……”,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等内容,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促使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所以A项符合题意;1927年年底至1928年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经过3年的艰苦斗争,苏维埃政府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
16.(2021·江苏南京·中考真题)“初期的强制措施给农业生产造成了破坏,粮食总产量在1931-1932年出现下降,经历1933-1937年的增长,在1937年达到俄国历史上的最高点。从1938年又开始下降,1940年的总产量比1928年仅有10%的增长。”材料体现的是
A.苏维埃政权的措施与意义 B.经济大危机的蔓延与缓解
C.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与效果 D.二战后苏联的改革与变化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28年开始,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建设。农业集体化将农民的土地和其他的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在这一过程中农民利益收到损害,导致苏联农业发展相对滞缓。C正确;题干主题是农业生产,与苏维埃政权建设无关。A错误;经济大危机仅仅发生于资本主义世界。B错误;材料所涉及的时间范围是1931-1940年,不属于二战后。D错误。综上故选C。
17.(2021·湖北随州·中考真题)“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该材料主要说明苏联模式
A.侧重工业化,忽视了民生幸福 B.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C.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D.导致苏联农业生产落后
【答案】A
【详解】
根据题干“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知,苏联模式侧重重工业,而忽视了民生幸福。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促进苏联经济快速发展、苏联农业生产落后的内容,排除BCD。故选A。
18.(2021·山东烟台·中考真题)1920年底,俄国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但没有收缩,却反而被加强.结果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为此,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
A.新经济政策 B.国家工业化 C.农业集体化 D.苏联模式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1920年底,俄国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但没有收缩,却反而被加强.结果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适应当时的需要,故1921年列宁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故A项正确;国家工业化是苏联从1926年起开始实施的,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不符合材料,故C项错误;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新宪法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休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故D项错误。
19.(2021·湖南湘潭·中考真题)1921年,苏很政府以根食税代普余粮征集制,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这反映了当时苏俄正在实施( )
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A正确;BCD项时间不符合,排除。
20.(2021·江苏扬州·中考真题)下图为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总产值比重变化示意图。这表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起到积极作用 B.新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逐渐恢复
C.苏联已经由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 D.赫鲁晓夫改革取得较为明显成效
【答案】C
【详解】
依据题干中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总产值比重变化示意图和所学知识,1928-1937年,苏联在斯大林时期先后开展两个五年计划,大力开展工业化建设,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由48%上升到77%,这表明苏联已经由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C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1918-1920年的国内战争时期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国内战争结束后已经被新经济政策所取代,A排除;1921年列宁开始实行新政政策,使国民经济逐渐恢复,但是20年代末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取消,B排除;赫鲁晓夫上台执政始于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时间不符,D排除。故选C。
21.(2021·云南昆明·中考真题)为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苏俄政府开始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
A.新经济政策 B.两个五年计划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答案】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十月革命后,苏联实行余粮收集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极其不满。从1921年起,苏联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取代了原来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用粮食税取代了余粮收集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故A正确; 苏联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1928年至1932年。 苏联实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1933年至1937年,使苏联开始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强国,故B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是从1956-1964年,故C错误; 1985年至1991年,戈尔巴乔夫开始改革,故D错误。综上故选A。
22.(2021·云南中考真题)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尖锐。列宁认为只有调整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为此,苏俄于1921年实施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工业化建设
【答案】B
【详解】
据材料可知,经历了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苏俄经济遭到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的形势,为此1921年俄共布十大决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实行新经济政策,B正确;A错误;农业集体化的方针确定是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上,故C错误;工业化建设的方针确定是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上,故D错误。
23.(2021·四川凉山·中考真题)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新宪法规定苏联是( )
A.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 B.工农兵社会主义国家
C.工兵代表社会主义国家 D.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故D正确;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工农兵社会主义国家、工兵代表社会主义国家都不符合史实,故ABC错误。
24.(2021·四川中考真题)阅读下图,造成苏俄(联)农民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编制
A.实施固定粮食税 B.实行实物配给制
C.推行余粮收集制 D.实现农业集体化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1920—1924年间,苏俄(联)农民的平均税款不断减少,这主要是粮食税实施的结果,故A正确;实物配给制的废除是在1921年,不是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余粮收集制在1921年已经被取消,故C错误;苏联1927年开始实行农业逐步实行农业集体化的方针与表格时间不符,故D错误。
25.(2021·湖南娄底·中考真题)俄国苏维埃政权在采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尝试失败后,转而利用市场、商品、外资等方式维护工农联盟,巩固苏维埃政权。这表明苏俄政府正在推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列宁领导的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用市场、商品、外资等方式维护工农联盟,巩固苏维埃政权,B符合题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转而利用市场、商品、外资等方式维护工农联盟”不符,A排除;农业集体化是在苏联建立后,C排除;斯大林实行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与材料内容不符,D排除。故选择B。
26.(2021·湖南常德·中考真题)1933年,一位著名记者先后游历了苏联、美国、德国和日本,发表了以下四篇报道。你认为报道错误的是
A.苏联工业化建设蒸蒸日上
B.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
C.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法西斯上台
D.西方国家进入经济发展“黄金时期”
【答案】D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和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进入“黄金时期”。D项符合题意;1928——1937年,苏联先后进行了两个五年计划。1933年苏联正值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阶段,工业化建设应是进行得如火如荼。排除A项;1933年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一上台就宣布实施新政。排除B项;1933年德国面临经济危机的考验,希特勒等法西斯势力趁乱上台。排除C项;故选择D。
【点睛】
“错误的”是限制词。“1933年”“游历了苏联、美国、德国和日本”是解题的信息提示,据所学,知道1933年苏联、美国、德国和日本这些国家情况,正在发生的,已经发生,存在的现象可确定答案。
27.(2021·湖南岳阳·中考真题)列宁曾说:“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我们……开始作战略上退却,趁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垮,让我们实行退却,一切都重新安排,不过安排得更稳妥。”材料中的“退却”指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答案】B
【详解】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列宁曾经设想不要市场和货币以及商品经济,用行政和军事的手段干预经济,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但是失败,因此转而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甚至一定程度上恢复发展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故B项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CD发生在斯大林时期,排除。所以答案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8.(2021·湖北鄂州·中考真题)科学的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正确的道路引领崭新的时代。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习近平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二: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
(2)这次革命是什么?这次革命给中国历史带来巨大影响。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
(3)材料三显示“斯大林模式”( )
A.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B.致力于工业化的同时忽视了民生的改善
C.有利于苏联工业的迅速发展 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材料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4)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在中国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探索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分别是什么?
【答案】(1)《共产党宣言》。
(2)十月革命。五四运动。
(3)B
(4)井冈山道路(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详解】
(1)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由于宪章运动没有科学理论做指导,最终失败,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做指导,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说“这次革命”是指俄国是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打破了帝国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百年前,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次运动后,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通过材料“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斯大林模式重点发展重工业,但是忽视民生的改善,故选B项;材料未体现出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故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不是有利于苏联工业的迅速发展 ,故排除C项;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项。
(4)根据材料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革命时期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革命道路。在中国建设时期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9.(2021·新疆中考真题)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叶,中国和日本被迫敞开国门,接受西方的商人、传教士、领事和炮舰。这两个远东国家都受到了根本的影响,不过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
——摘编自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1)为应对“被迫敞开国门”,19世纪中叶,中日两国政府各采取了哪一举措?中国的举措在历史上的地位是什么?
材料二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认为,苏联经济远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落后,苏联应该摒弃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的工业化速度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2)苏联选择的“工业化道路”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当时发挥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材料三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3)僵化了的“苏联的模式”造成了怎样的结局?中国“改革"之后,探索的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是什么?
【答案】(1)洋务运动;明治维新;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力加强,工业总产值跃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促进了苏联的经济发展,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为后来苏联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3)苏联解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应对“被迫敞开国门”,19世纪中叶,中国洋务派掀起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日本进行向西方学习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据材料“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认为,苏联经济远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落后,苏联应该摒弃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建立一批现代骨干企业、能源基地和工业化原料基地,工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定物质基础,改善了旧工业不合理的布局,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力加强,工业总产值跃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促进了苏联的经济发展,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为后来苏联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僵化了的“苏联的模式”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中国“改革"之后,探索的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2020年
)
1.(2020年四川德阳)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为基本线索,下列史实在线索上排序正确的是
①实施新经济政策 ②取消义务交售制 ③开始农业集体化 ④实现国家工业化
①②④③
③①②④
①③④②
D.④③①②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在列宁领导下,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在赫鲁晓夫领导下,苏联取消义务交售制;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开始农业集体化,随后又实现国家工业化;故①③④②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020年安徽)1921年春,列宁开始重新思考利用资本主义建设新俄国这一问题。“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思想的提出,是列宁基于现实的思考。当时的“现实”是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政权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
C.外国武装干涉威胁新生政权
D.苏联模式成为经济发展障碍
【答案】B
【解析】当时的“现实”指的是新经济政策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导致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1921年春,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故B符合题意;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在十月革命中被推翻,排除A;十月革命胜利后,经过3年的艰苦斗争,苏维埃政府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巩固了新生政权,排除C;苏联模式在1936年形成,排除D。故选B。
3.(2020年贵州黔南州)下面图一和图二分别宣传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美国实施的经济措施,这两项措施的实施
都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都暴露了发展重工业的弊端
C.说明了两国的经济环境相同
D.都迅速推进本国工业化完成
【答案】A
【解析】
依据图一“一五计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依据图二“以工代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属于罗斯福新政的措施,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故A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与发展重工业无关,排除B;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认为,苏联经济远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落后,苏联应该摒弃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了应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排除C;迅速推进本国工业化完成与罗斯福新政不符,排除D。故选A。
4.(2020年新疆)苏联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这主要是由于其实行了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苏联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结合所学知识,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D正确;新经济政策在1925年底已经取消,排除A;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B;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的大规模农业集体化运动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相当数量的资金和劳动力,排除C。故选D。
5.(2020年山东济宁)如图漫画《片面的经济》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的发展状况。对此状况解释合理的是
苏联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B.苏联经济发展失衡
C.苏联优先发展农业经济
D.苏联工业发展缓慢
【答案】B
【解析】
依据漫画信息“《片面的经济》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的发展状况”“军事工业”并结合所学可知,对此状况解释合理的是苏联经济发展失衡。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实现了从落后农业国到社会主义工业强国的转变,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并逐步形成了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在促进苏联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弊端,如片面发展重工业,轻视农业,导致农业发展长期滞后,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完全使用指令性计划来发展经济等,因此苏联经济发展失衡,B项符合题意;A项苏联实行了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D项苏联农业发展缓慢,排除。故选B。
6.(2020年四川凉山)根据图中所示年份和数据判断,当时苏联正处于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
B.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
C.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
D.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
【答案】B
【解析】
依据图中的数据苏联工业总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可判断出当时苏联正处于“二五”计划实行时期,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2020年山东德州)如图为苏联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变化示意图。此示意图说明苏联
实行新经济政策
B.实现了工业化
C.完成农业集体化
D.发展模式僵化
【答案】B
【解析】
考查点:苏联工业化。依据题干“苏联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变化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1928—1937年,苏联先后提前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实现了国家工业化。B符合题意;1921年春,列宁领导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A不符合题意;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农业集体化破坏了农业生产力,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C不符合题意;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不符合题意;故选B。
8.(2020年江苏苏州)工业化的标志,就是一个国家的劳动力从农业到工业的转移。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库兹涅茨的研究表明,从1928年到1940年的12年里,苏联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的数量,在其他国家需要30至50年。与苏联劳动力快速转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废除封建农奴制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推行新经济政策
D.先后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答案】D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工业化的标志,就是一个国家的劳动力从农业到工业的转移”“1928年到1940年”并结合所学可知,与苏联劳动力快速转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先后完成两个五年计划。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是在19世纪60年代,排除;B项发生在1918—1921年,排除;C项发生在1921—1925年,排除。故选D。
9.(2020年湖南长沙)苏联(俄)一位领导人说:“我们在这方面犯了很多错误,走得太远了;我们在商业国有化和工业国有化方面,在禁止地方流转方面走得太远了。这是不是一一种错误呢?当然是一种错误。”基于此,苏联(俄)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D.苏联模式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包括实行余粮征集制、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统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等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极其不满.所以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选项B符合题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着许多弊端,进行政策调整,A排除;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政策,是在新经济政策之后施行的,C排除;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苏联模式形成,D排除。故选B。
10.(2020年湖南郴州)列宁说:“在一战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斯大林模式的建立
C.赫鲁晓夫的改革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答案】A
【解析】
考查点:新经济政策。解题思路:在一战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拄着拐杖走路”说明当时苏俄经济渐有起色,应是新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为了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1921年春,列宁领导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A符合题意;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B不符合题意;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C不符合题意;戈尔巴乔夫改革,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2020年陕西)1921年,苏俄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列宁作出了很好的回答:“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当时“退一步,进两步”是指
A.完成工业化形成苏联模式
B.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向社会主义过渡
C.农业集体化解决粮食问题
D.广种玉米解决苏联的经济体制弊端
【答案】B
【解析】
根据“1921年”“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向社会主义过渡,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了苏维埃政权,B符合题意;完成工业化形成苏联模式与列宁无关,A排除;农业集体化解决粮食问题与新经济政策不符,C排除;赫鲁晓夫广种玉米解决苏联的经济体制弊端,D排除。故选择B。
12.(2020年广东深圳)1921年苏维埃政府将原定征收的年度粮食税额下调至2.4亿普特(重量单位),受到农民热烈欢迎。这主要是因为
A.《和平法令》的颁布
B.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是废除余粮收集制,实现粮食税,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新经济政策从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故C正确;《和平法令》颁布1917年,斯大林模式形成1936年,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时间不符,故排除ABD项。故选C。
13.(2020年江西)苏联全盘集体化运动开展后,全国各地互相竞赛,一些地方用武力威胁等手段,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在集体化高潮中,消极息工等成为普遍现象,在不少农庄中,收获粮食时的损失率高达20%—40%。下列对材料中农业集体化运动解读不正确的是
A.片面追求集体化的速度
B.违背了农民自愿原则
C.挫伤了农民劳动积极性
D.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苏联全盘集体化运动开展后,全国各地互相竞赛,一些地方用武力威胁等手段,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在集体化高潮中,消极息工等成为普遍现象,在不少农庄中,收获粮食时的损失率高达20%—40%”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集体化运动片面追求集体化的速度,违背了农民自愿原则,挫伤了农民劳动积极性。故对材料中农业集体化运动解读不正确的是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2020年内蒙古通辽)1932年,苏联提前完成了“一五计划”,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达70%,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差距大大缩小,这说明了
A.推行新经济政策取得了成效
B.实施高度集中体制没有负作用
C.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新突破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受到重创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达70%,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差距大大缩小”体现出了苏联“一五计划”中取得重大成果,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新突破,C符合题意,新经济政策是在1921年开始实施的,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实施高度集中体制没有负作用,B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涉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受到重创,D不符合题意。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5.(2020年山东泰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武器装备全面更新。苏制C﹣2坦克超过德“虎式”坦克的威力,大箭炮(“喀秋莎”)、强击机等新型武器都有极大地发展。其最主要原因是
A.苏维埃政权建立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D.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答案】D
【解析】
在第二次世果大战中,苏联武器装备全面更新。苏制C﹣2克超过德“虎式”坦克的威力,火箭炮(喀秋莎”)、强击机等新型武器都有极大地发展,其主要原因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工业总产值跃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D符合题意;ABC项与材料反映的重工业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排除。故选择D。
16.(2020年广东)1927年苏联的粮食收购量比上年减少30%,斯大林认为这是小农经济分散性导致的结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苏联
实施新经济政策
B.发展商品经济
C.大力推行工业化
D.实行农业集体化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1927年苏联的粮食收购量比上年减少30%,斯大林认为这是小农经济分散性导致的结果”可知,,斯大林认为造成这次粮食危机的直接原因是农业的日益分散和零碎化,为解决该问题,斯大林决定实行农业集体化建设,D正确;苏联在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排除A;斯大林时期,排除市场和商品经济,排除B;材料重点是关于苏联的粮食危机,与大力推行工业化无关,排除C。故选D。
17.(2020年湖北孝感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
——列宁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倒退到资本主义”,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 ——苏俄党内部分人对列宁的批评
(1)当时苏俄党内有人对列宁新经济政策做出批评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案】(1)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允许多种经济并存;运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
【解析】(1)根据材料分析,“倒退到资本主义”、“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可知当时苏俄党内有人之所以这样批评列宁新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是:新经济政策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允许多种经济并存;运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
18.(2020年内蒙古赤峰节选)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和平与发展是主流,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努力,共建美好家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五:1921年10月28日,(苏俄)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在克里姆林宫正式签署,23岁的阿曼德·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
——摘自《大国崛起》
材料六:1933年3月,一位总统在演说中说:“我向你们保证,我对自己立下誓言,要向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摘编自统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4)材料五中的现象得益于什么政策的实施?材料六中的这位总统是谁?
(5)材料五的政策和材料六中的新政起到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6)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谈谈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答案】
(4)新经济政策。罗斯福。
(5)恢复和促进经济发展。
(6)借鉴外国的优秀成果,立足本国国情,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
【解析】
(4)根据“23岁的阿曼德·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可知此时苏联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联进行经营活动,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主要得益于新经济政策是实施。根据“要向美国人民实行新政”可知这位总统是罗斯福。
(5)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化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政治经济危机,恢复和促进了经济发展;美国罗斯福行政应对了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恢复和发展了美国经济。所以它们的共同作用是恢复和发展经济。
(6)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借鉴外国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也要立足本国国情,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建设道路。
19.(2020年湖南岳阳节选)习近平在谈治国理政时说:“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民心顺则邦本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经济进一步恶化,引起广大工农群众的强烈不满和反抗。苏维埃政权又一次处于新的危难困境之中。
——摘自华东师大版《世界历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苏俄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帮助农民走出困境?
【答案】(2)新经济政策
【解析】(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救治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的经济衰退、广大工农群众的强烈不满和反抗,列宁在1921年领导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
20.(2020年湖南湘潭节选)俄国(苏联)的历史是一部不断追寻大国梦想,苦难与辉煌交织的历史。
请回答:
(2)1921年,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政治经济危机,列宁采取了哪-政策 该政策的哪内容最有利于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答案】(2)政策:新经济政策;政策: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解析】(2)政策:1921年苏联卫国战争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再适应社会发展,因此1921年春,列宁采取了新经济政策;政策: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最有利于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1.(2020年贵州黔东南节选)提升历史学科素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目标。
【时空观念】
(1)学习历史要准确把提时空观念。下列图示中A处是俄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这次改革有什么积极作用?B处是列宁领导实施的什么政策?
【答案】(1)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新经济政策。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1861年,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1921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逐渐扭转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以来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苏维埃俄国经济渐渐复苏。
22.(2020年贵州黔西南节选)根据下列材料,联系所学知识,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 苏维埃俄国领导人列宁说:“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1)材料中的“苏维埃俄国”是什么样的国家?列宁所说的“利用资本主义”是指苏维埃俄国在1921年实行的什么政策?
【答案】(1)性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策:新经济政策。
【考点】苏俄新经济政策
【解答】(1)据材料“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苏维埃俄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列宁所说的“利用资本主义”是指苏维埃俄国在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为最终战胜国内外敌人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战争结束之后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苏俄在列宁领导下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废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的余粮收集制,实现粮食税,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到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23.(2020年四川广安节选)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苏联模式在经济方面表现为建立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3)1936年苏联新宪法公布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模式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苏联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答案】(3)作用:苏联先后完成两个五年计划,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国。
【解析】(3)斯大林时期,经过两个一五计划,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国。
试卷第2页,总15页
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