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件(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16 22:4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三单元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北宋中期
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
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时间
原因
目的
口号
意义
儒学复兴
重塑儒学正统地位,儒学上升为理学
道 佛 儒
一、儒学的复兴
理学形成
理学理论
代表:北宋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理学或道学学派)
时间: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中形成新儒学,即理学
①理学比较注重抽象思维,具有包括宇宙观、认识论、人生观在内的一套理论体系。
②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
③人生的目标,应当是“存天理,去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④提出“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
⑤理学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唯心主义包括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
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理学影响
史料阅读
1313年,元朝宣布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当时宰相向皇帝上奏说:
学秀才的,经学、词赋是两等。经学的是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勾当,词赋的是吟诗、课赋、作文字的勾当。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俺如今……专立德行明经科。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这般取人呵,国家后头得人材去也!
——《通制条格》卷5《学令·科举》
四书五经
朱熹对儒学教育进行了深入探索。他从早期儒家典籍《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两篇文章,加上分别记录孔子、孟子言论的《论语》《孟子》二书,合编为“四书”,并且加以注释,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基础读物。
▲ 石刻朱熹自画像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
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蔡尚思(福建泉州德化人)
▲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书影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 五经书影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
董仲舒
孟子


理学大师朱熹


理学
儒学
朱熹14岁到武夷山,直到71岁去逝,在武夷山从学、著述、授徒、生活50余年。朱子理学在这里萌芽、成熟、传播。朱熹在武夷山创办的武夷精舍等书院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书院,直接在武夷山受业于朱熹的学者达200多人,许多成为著名理学家,形成有影响的理学学派。在朱熹的影响下,历代理学家纷纷以传道为已任,在武夷山溪畔峰麓择基筑室,著述授徒,仅宋元间在武夷山创立书院的著名学者就有43位,使武夷山成为理学名山。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劝学》
武夷书院
(1)概况:唐代已经出现,五代到两宋得到发展,宋
代成为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2)特点
词的特点
内容变化
一种新体诗歌,句子长短不一,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做词牌
从北宋开始,变化较大,风格多样,内容广泛
北宋前,内容大多是描写女性伤离怨别的心境或花前月下的景色
1.宋词
二、文学艺术
人物 时代 贡 献
苏轼
北宋
(1)词风豪迈而飘逸,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2)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
李清照
两宋
之交
(1)词风委婉、细腻、清秀(2)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辛弃疾
南宋
(1)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词境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2)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代表
(1)内容: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2)特点: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
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元曲
(3)代表
关汉卿用浪漫的艺术手法,愤怒鞭挞黑暗的恶势力
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
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关汉卿,号已斋,生活在金末元初。他多才多艺,了解民间疾苦,熟悉民间语言,使得他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昂扬的斗争精神。
马致远、郑光祖、
白朴、王实甫是
与关汉卿齐名的
杂剧家
关汉卿、马致远、
郑光祖、白朴在
明代以后被誉为
“元曲四大家”
宋元城市中,说书演出非常盛行。说书底本称为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
大体而言,传世宋元话本可分为三类:
一是叙事粗略、文字粗糙的说话艺人的底本,如《三国志平话》等;
一是以说话艺人口述故事为主要内容的记录整理本,文字通顺,描写细致,叙事周详,可能出自当时的读书人或书会先生之手,如《碾玉观音》等;
一是文人依据史书、野史笔记、文言小说等改编而成的通俗故事读本,如《宣和遗事》等。
3.说书
宋元两朝,书法名家辈出,与唐朝相比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绘画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其特点是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
4.书法、绘画
泥活字(陶活字)模型
《金刚经》
看图说史
1.印刷术
三、科技
优点:省时、省力、省料、省钱、方便灵活、发现错误还可以改动……
变化:“死”——“活”
(1)活字印刷术——优点
①雕版印刷存在什么缺陷呢?
缺点:制作麻烦,错了不易改正。费时、费料,费地。
思考:宋代印刷术得到重大进步的原因是什么?
②活字印刷有什么优点和变化?
比一比
(2)活字印刷术的影响
材料:有了活字印刷术,中国突然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印刷的书籍比起前代成倍的增长,图书的普及带动了文化的传播,印刷促进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推广。由于书籍价格便宜使更多人可以获得知识,因而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中国历史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
降低了书籍成本,大大促进了文化和知识的传播与教育的普及;影响了民众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请归纳活字印刷的作用?
2.指南针
司南模型
北宋罗盘针
现在的指南针
指南针为什么在宋代有重大突破?
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尤其是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就世界范围来说,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人民版历史教材
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哥伦布发现美洲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加强了世界的联系与交流。
(2)指南针的影响
结合关键词句,材料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
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战争
宋元时期火药被广泛的应用于战争
(1)火药的发明应用
3.火药
沈括
  北宋时期杰出的科学家,在天文、历法、算学、医学、地理学方面都有突出成就,著有《梦溪笔谈》。
2.著名科学家
(1)沈括
郭守敬,字若思,汉族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种天文历法著作。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2)郭守敬
郭守敬其法以365.2425日为一岁,距近代观测值365.2422仅差26秒,精度与公历(指1582年《格里高利历》)相当,但比西方早采用了300多年。
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
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前夕,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畏兀体蒙古文。
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这是汉语
拼音化的最早尝试。
四、少数民族文字
辽 钱币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古代理学家有言曰:“知痛必己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知己自寒了,知饥必知己自饥了,……。”这位理学家的实际主张是(  )
A. 格物致知 B. 心即理也 C. 心外无物 D. 知行合一
.D
【详解】根据材料“知痛必己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知己自寒了,知饥必知己自饥了”可知,该理学家认为要得知某个道理,应当由切身的经历和体悟,D正确;程朱理学主张格物致知,深究万物,与材料反映的通过切身的经历和体悟求得道理不符,排除A项;“心即理也”属于心学的思想,与材料反映的通过切身的经历和体悟求得道理不符,排除B项;“心外无物”属于心学的思想,与材料反映的通过切身的经历和体悟求得道理不符,排除C项。
2.唐宋时期,众多诗词作品得以刊印成集,主要得益于
A.造纸术的改进
B.印刷术的进步
C.国家政策的支持
D.对外交流的发展
.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随着雕版印刷术发展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众多诗词作品得以刊印成集,故B项正确;造纸术的改进是在东汉,故A项错误;国家政策的支持不是印刷书籍繁荣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印刷书籍的繁荣和对外交流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