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7课《动物笑谈》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7课《动物笑谈》课件(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6 21:3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动物笑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课文的相关知识,积累字词,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
能力目标
学习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来展示人物的个性、表现主题的写法。(重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动物、亲近大自然的情感和勇于探索大自然的精神。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和动物和谐相处。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预习课文 相关介绍
检查预习
讲授新课
走近作者
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动物习性学的创始人。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之外,劳伦兹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动物行为方面的通俗写作,著有《所罗门王的指环》、《攻击的秘密》、《雁语者》、《狗的家世》等。
嗔怪(chēn) 羞怯(qiè)
凫 (fú) 鹳 (guàn)
麝香鸭(shè) 蹒跚 (pán shān)
怪诞不经(dàn) 神采奕奕(yì yì)
检查预习
走近作者
音形识记
1、嗔怪:
2、需索:
3、蹒跚:
4、凫 :
5、怪诞不经:
6、大相径庭:
7、神采奕奕:
检查预习
音形识记
词语释义
对人表示不满。
索取、求取。
腿脚不灵便 ,走路缓慢 、摇摆的样子。
野鸭。
离奇古怪,不合常 理。
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讲授新课
1、文章以“动物笑谈”为题,有什么意义?
2、文中叙述了那两种动物的趣事?列出几种趣事。(手写板书)
3、分段落,并说出其段意。
4、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1.文章以“动物笑谈”为题,有什么意义?
整体感知
“动物笑谈”,意思是谈论和动物有关的趣事、笑话。
本文讲述了一群小鸭子生活习性的介绍和对大鹦鹉“恶作剧”的描写,语言诙谐风趣,还带着调侃味道。
以此为题,既涵盖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又设置了悬念,从而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19):
开篇点题,指明了“逗笑的主角”是观察者自己。
第一层(2 - 9):
第二层(10-19):
具体记叙“我”与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
写“我”与水鸭子的趣事。
写“我”与可可的趣事。
3.读课文,找一找本文的中心句。
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妙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讲授新课
4.你能在上面的中心句中找到本文中的文眼是什么?为什么?
是全文的文眼。
“逗笑”
4 .阅读第3段,“我”做了怎么样的实验,得出了什么样的猜想?
讲授新课
分别用麝香鸭与大白鸭代孵野鸭进行比较,得出的猜想是刚出生的小野鸭是靠叫声来确认母亲的。
5.阅读第6段,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注意有两点:一是这个代替物不能太高;
二是代替物得时刻不停的叫唤。
6.阅读10-19段,写了黄冠大鹦鹉“可可”哪三件趣事,其中哪一件给你印象最深?
第一件:在艾顿堡车站,“我”对前来寻找我的鹦鹉可可大声喊叫;
第二件:鹦鹉可可把父亲身上的衣服扣子全咬下来;
第三件:鹦鹉可可把母亲的毛线缠绕在树上。
讲授新课
示例:喜欢第三件趣事,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可可的聪明,淘气,像个淘气顽皮的小孩,惹人喜爱。
1.浏览课文,从作者身上,我们学到了哪些与动物相相处的方式?
示例一:亲近动物,才能取得动物的信任;
示例二:了解动物的习性,才能和动物和谐相处;
示例三:用童趣的眼光去看待动物,你会发现动物的美。
拓展探究
总: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会带来许多趣事

做水鸭子的实验时,引发的趣事
鹦鹉“可可”给我带来的趣事
课堂小结
精读课文 细节探究
第二课时
1、找出文中描写趣事的句子,试着分析其效果含义。
2.这篇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有什么好处?
3.在描绘动物时,作者使用了侧面衬托的手法,请列举一例进行分析。
体会下列语句的作用及分析表达效果。
文本品味
(1)“有一段时期我正在做有关水鸭子的实验,想要解释存在我心中已久的疑问。”其作用是什么?
为本段的总括句,内容上概括本段主要内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结构上统领下文。
(2)“要是这时我不继续叫唤……大哭特哭的理由呢!”其作用是什么?
运有了拟人的修辞,赋予小鸭子以人的性格,生动的写出了小鸭子对叫声的依赖,语言幽默风趣。
文本品味
(3)“你叫那些观光客怎么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呢?”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反问的修辞,突出了观光客不能相信眼前的事实,侧面突出了“我”的“逗乐”。
文本品味
(4)“老天!这不是可可吗?它的翅膀稳定地动着,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长途飞行?”是什么句式?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一个感叹和两个反问,反映了此时“我”既惊讶、兴奋,又疑惑的心理。
心理描写,写出了“叫”还是“不叫”的思想斗争,为下文“我”的“叫”埋下伏笔。
文本品味
(5)品味14段“可可伸开了翅膀迟疑了……停在我伸出的手臂上了”
动作描写,生动而准确的写出了可可对“我”的信任和依赖,表达了“我”与可可之间的亲密关系,突出了“我”对动物的热爱。
(6)品味19段“它总是一口咬住露在……极长的尾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作者把“可可”比作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写出了可可动作的轻盈敏捷、调皮可爱。
精读课文 合作探究
重难点探讨
1.这篇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有什么好处?
本文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同时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调动读者和的阅读兴趣。
探讨研究
2.文章以“动物笑谈”为题,有什么好处?
合作探讨
“动物笑谈”,意思是谈论和动物有关的趣事、笑话。本文讲述了一群小鸭子生活习性的介绍和对大鹦鹉“恶作剧”的描写,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动物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对自然的陶醉与痴迷。作者观察细致,文笔细腻生动,妙趣横生。以此为题,既涵盖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又设置了悬念,从而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在描绘动物时,作者使用了侧面衬托的手法,请列举一例进行分析。
我跑到犯罪现场一看,果然,可可不但把这位老教授身上的扣子全咬下来了,而且还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袖子上的扣子做一堆,背心上的做一堆,另外,一丝不错地,裤子上的扣子也排做一堆。通过“我”的见闻,从侧面写出了“可可”的调皮、淘气。
合作探讨
1.为了探求真理,作者不惜放下人类“高贵的身段”与动物打成一片,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科学态度?
作者热爱自己的事业并对此具有忘我的精神,献身精神,专注于科学研究。
拓展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