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林海
教学要求:
1.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2.学习作者善于细致观察景物,在描写景物中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方法。
3.在阅读理解课文的同时,对学生渗透字词句段篇等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4.引导学生提炼积累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在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渗透字词句段篇等基础知识的训练,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的基本能力。引导学生提炼积累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在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出语言文字训练的层次性。引导学生提炼积累学习方法。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具准备:
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在这绿意盎然的季节,你们即将毕业。回首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你收获了什么,想检测一下自己吗?
今天,咱们初次相逢,我希望能与大家由相知到相识,最后成为好朋友。老师真诚地期待着你一展风采!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先生所写的一篇美文——《林海》,共同感受阅读的无穷乐趣吧!
(二)揭示主题:
1.(板书:林海),齐读课题。
2.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根据要求,初读感知。(课件一)
请根据要求,自由读文:
1.标一标,标出自己不理解的词;
2.想一想,想好文章的主要内容;
3.划一划,划准文章写了大兴安岭哪些景物;
4.理一理,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二)组织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1.理解词语:
疾驰、高不可攀、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目之所及、空洞、舒服、兴国安邦
理解词语的方法:A、解字连句法;B、近义词比较法;C、反义词比较法;D、联系上下文法。
2.课文内容:
本文主要写了大兴安岭的美景及作者由此产生的联想。作者是按“初到林海——看到美景——产生联想” 的思路行文的。其中,作者在写“看到美景”部分,抓住了大兴安岭的岭、林、花等景物展开具体生动的描写。(相机板书:岭 林 花)
3.过渡:同学们,初读课文后,美丽的大兴安岭给你什么感受?那又给作者什么感受呢?(板书:亲切、舒服)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快速默读课文。
看看课文几次讲到“亲切、舒服”?分别找出这三个句子,并用自己喜欢的
符号标出来。
(组织交流)
过渡:作者每次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大家想知道吗?让我们先来看第一次吧!
(二)学习作者第一次感到“亲切、舒服”的内容(课文第1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
作者这次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
2.组织交流。
(这一自然段的第一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前的看法。注意“总”的意思——总是,一直。第二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后改变了原来的看法,是真情实感啊!总起全文。)
3.小结:
(作者来到大兴安岭感到这个名字是亲切、舒服的。)
过渡激趣:作者第二、三次感到“亲切、舒服”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感到?同学们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随着作者深入林中去观赏大兴安岭美丽的景色。现在,让我们先来看看大兴安岭的“岭”。
(三)学习“岭”的部分:
1.大兴安岭“岭”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请大家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带着老师设置的三个问题来学习“岭”这一部分。(课件二)
自学提纲:
(1) “岭”有什么特点?
(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
(3)这样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组织交流:
(1)“岭”有什么特点?(板书:多 温柔)
(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谁能找到相关句子读一读。
A.比较句子一: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的,矮的,长的,短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这儿的“岭”很多呢?“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说明了岭的怎么样呀?(式样十分多、这些山的差距并不大、温柔)
B.比较句子二:
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那么多条岭。
“疾驰”的意思(非常快地行驶),“看不完”说明了什么?“看不厌”又说明了什么?感受语气,为什么这样写。
C.感悟句子三:
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孤峰突起”(单独的一个山峰高高地耸立)。“盛气凌人”(形容骄傲蛮横,气势逼人)。“孤峰突起、盛气凌人”作者指的是什么岭?你还能从文中找出一个描写秦岭的词吗?(云横秦岭:云横在秦岭的半山腰)。对!如果说这就是”秦岭”,云彩就在这(简笔画云彩)。这说明秦岭怎么样?(很险)。兴安岭是这样的岭吗?(简笔画”温柔的岭)。
(3)这样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这些具体生动的描写中,字里行间无不饱含着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岭”的
深深——喜爱。
(指导感情朗读)
3.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学习“岭”这一部分,知道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把多而温柔的岭写
得那么形象,那么生动,而且我们也能从文中感受到作者对兴安岭的喜爱。我们来回忆一下,这一段我们是怎样学习的:首先找出岭的—一特点;然后理解描写特点的—一句子;最后,我们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课件三)
学习方法:
一、找出特点。
二、品读句子。
三、体会感情。
四、回顾课堂,师生小结。
同学们,你能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总结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吗?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既想好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理清了课文的写作思路,也划准了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哪些景物,还弄清了作者第一次感到“亲切、舒服”的原由,甚至总结出学习“岭”这部分的方法和步骤。短短40分钟能有如此收获,真了不起!来,我们为自己鼓掌吧!如有对自己表现不满意的小朋友,请不要气馁,老师期待着你能在下节课上一展风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过渡,导人新课。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随着作者领略了大兴安岭美丽的风光,并且学习了第一自然段,知道了作者初到兴安岭的感受是——亲切、舒服。还学习了大兴安岭“岭”的部分,总结出了学法。(课件三)
学习方法:
一、找出特点。
二、品读句子。
三、体会感情。
(二)、过渡激趣:
同学们,作者除了写了大兴安岭的“岭”还描写了大兴安岭哪两方面的景物?(林、花)。你能用我们学习“岭”这部分的方法学习下面两部分吗?那就让我们照这样的方法来学习“林”这一部分吧!
二、继续学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林”的部分:
1.请同学们自读自学第3、4自然段。(课件四)
学习方法:
一、找出特点。“林”有什么特点?
二、品读句子。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
三、体会感情。这样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交流汇报:
(1)找出特点,“林”的特点是——(板书:绿 如海)。
(2)品读句子。
A.感悟句子一: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
“目之所及” (眼睛所能看到的)。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全都是绿的,这就说明这儿的树非常—一多。多得就像—一海洋。
B.比较句子二:
在阳光下,大片古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样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在阳光下,大片古松的边沿,闪动着白烨的银裙,像海边的浪花。
在这么多树中,最多的树是——落叶松。多得就像—一海洋。海边还有浪花,什么像浪花?(白烨)。意思没有变,但感情就变得平淡了。
(3)感情朗读,体会感情。
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把“林”写成绿色的海洋。下面,谁能展开想象,读第3自然段。谁读第4自然段。(点评)。
3.再次回顾学法。
刚才我们学习”林”这部分时,我们是按什么步骤学习的呢?
首先找出“林”的特点是绿如海;接着,通过朗读来品味句子;最后,再有感情地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渡:我们学习“岭”和“林”这两部分时,都是按这种方法去学习的,老师分别给大家设置了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按老师设置问题的方法,自己设置问题,学习“花”这一部分,也可以自己设置不同的问题。
(二)学习“花”的部分:
1.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5自然段,自学。
2.交流汇报:
(1) “花”的特点是——(板书:多 美丽)。
(2)品读句子。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烨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绣花鞋”指的是什么?作者把兴安岭当作怎样的人来写?(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位少女是怎样打扮自己的吗?(这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她穿着绿色的衬衫,白色的裙子,还穿着一双绿底彩花的绣花鞋)。
(3)听了你的描述,这位姑娘真是太美啦!你喜爱她吗?这么优美的句子,谁愿意来饱含情感地读一读?
小结过渡: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大胆的联想,巧妙的写法,给我们展示的大兴安岭美吗 (板书:美)作者看到这么美丽的大兴安岭,他又联想到了什么呢?
(三)学习“联想”的部分,感悟作者第二、三次感到“亲切、舒服”: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6、7自然段,想想作者联想到了什么?(课件五)
学习提示:
默读6、7自然段,思考: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这句话的理解。
2.为什么说大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3.组织交流:
(1)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
空洞(没有内容)。不空洞(有实实在在内涵的美)。大兴安岭是外表美(“岭”:多、温柔;“林”:绿、如海;“花”:多、美丽)与内在美(为祖国建设服务)的统一体。简单地说就是大兴安岭美而有用,所以美得不空洞。(板书:有用)
在这美得并不空洞的大兴安岭面前,作者能不又一次感到“亲切、舒服”吗?这是作者第二次感到“亲切与舒服”。
是呀!大兴安岭为祖国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使我们的国家兴盛安定。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个词说明。
(板书: 兴国安邦) (使国家兴盛安定。)
(2)为什么说大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因为:一方面,我们伐木取材,大兴安岭为祖国建设做贡献——林育人;另一方面,我们又造林护苗,一手砍,一手栽——人育林。这样做就能保护生态平衡,使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让大兴安岭源源不断为祖国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说大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大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使作者不得不再一次感到“亲切、舒服”。这是作者第三次感到“亲切与舒服”。
三、回还整体,升华情感。
(一)回还整体:
在看到大兴安岭岭、林、花的美景时,在想到大兴安岭不仅外表美,而且有用时,在悟到大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重大意义时,作者心中一次又一次感到亲切、舒服,对这样的大兴安岭更是无比热爱、无比赞美。(板书:热爱 赞美)
(二)升华情感:
同学们,你们热爱大兴安岭吗?你们想赞美她吗?
请你用一两句话来表达你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我为我们国家有兴安岭这座森林的宝库而感到自豪。我向往美丽而富饶的大兴安岭。
谁能用反问的语气来说说。我们国家有大兴安岭这样的大宝盆,我能不感到骄傲吗?我能不为祖国有兴安岭这样一个资源丰富的宝库而感到自豪吗?
谁还能用其它语气或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吗?大兴安岭真是一个资源宝库啊!看到这么美丽的兴安岭,你能不喜欢它吗?大兴安岭真是美不胜收,让我感到亲切、舒服。
四、总结课堂,积累运用。
(一)教师总结:
《林海》一文作者老舍先生以他细致的观察,丰富的联想和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大兴安岭美丽的图画。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以大兴安岭为代表的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歌颂,对为祖国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大兴安岭的热爱和赞颂。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深深的爱,作者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凝成了两个内涵极深的词,那就是在文中三次出现的“亲切、舒服”。
(二)积累收获: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记录下来。(课件六)
我收获我快乐:
形式:可以是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甚至是一个符号。
内容:基础知识、学习方法、表达方法等方面都可以。
最后,老师有数学家华罗庚的一句话与同学们共勉——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课件七A)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愿今天的阅读复习对同学们以后的阅读理解有所帮助吧!
(课件七B)
谢谢!
板书设计:
岭 多 温柔 美 热爱
林海 林 绿 如海 有用
(亲切、舒服) 花 多 美丽 兴国安邦 赞美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