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安丘市、诸城市、高密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潍坊(安丘市、诸城市、高密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6 15:07:52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C(“始终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征程中”错)
2.C(A项,“是革命文化与红色文化的根源”错;B项,“革命文化是红色文化的历史根
基,红色文化是革命文化的当代呈现”错;D项,“只要……就……”,关系表述错误)
3.B(强调个人做法,没有体现“弘扬红色文化”)
4.①总体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文章开头部分先破后立,提出“需要正确认识革命文
化和红色文化”的观点;然后分别从红色文化与革命文化联系与不同两个方面加以论述;
最后总结将红色文化与革命文化置于共同的历史大背景下呈现出来的特点。②局部采用并
列结构,在分论部分,分别从红色文化与革命文化联系与不同两个方面加以论述属于局部
并列。
(4分。每点 2分)
5.①红色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基因;②受红色文化的激励,中国人民经历了在中国共产
党领导下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对红色产生了深刻认同;③红色被纳入
到中华民族的价值体系中,并被广泛宣传与弘扬,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红色的认同感。(6
分。每点 3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6分)
6.A(B项“突出了大卫与姨奶奶关系密切”错,突出的是环境的冷漠和大卫渴望得到关爱
和呵护;C 项“是因为他很害怕自己的箱子丢失”错,文中写大卫“喊着,追赶着”不仅
因为害怕自己的箱子丢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刚要离开工厂这一厌倦环境时的“兴奋与
紧张”;D项“童趣”错)
7.A(“比喻”错)
8.①表现了他的孤单无助,渴望得到关爱的心理;(2分)
②反复出现的故事中温馨图景与现实的厌倦地环境形成对比;(1分)
③坚定了大卫投奔姨奶奶地信念,为下文做了铺垫。(1分)
9.①内心独白。文中第三段写了大卫的内心独白,直接表现了大卫对公司生活的厌倦和离
开此地的决心。
②动作、神情描写。文中写大卫的“追赶着驴车时,用“跑着”“喊着”“透不过气来”
等动作、神情描写表现了刚离开伦敦时兴奋,以及担心箱子丢失的紧张心理;
③言语描写。文中大卫对青年哭叫着说“把我的箱子和钱还给我”,这一言语描写表
现了大卫的紧张恐惧的心理。
④夸张手法。文中写大卫一次又一次、一百次地重温母亲讲的他出生的故事,用词夸
张,突出表现了大卫对得到亲人关爱的渴望。
(6分。每点 2分,答出 3点即可,其它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1 / 3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20分)
10.A(更宿:轮流值班住宿)
11.C(原文标点为:他日,徵入见,言于上曰:“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
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
12.B(“认为魏徵隐瞒了袒护亲戚的事实”错)
13.(1)我靠弓箭平定天下,对它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更何况天下的事务,哪能完全
知晓。(4 分。“定”“尽”“其”各 1 分,句意通顺 1 分)
(2)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正是房屋四壁中空的地方,才有了房屋的功用。(4 分。
每句 1 分,句意通顺 1 分)
14.①太宗念顺德是有功之臣,不舍得杀他;②以庭赐来羞辱他;③希望他能够悔改,
成为有益于国家的人。(3 分。每点 1 分)
15.B(“对琵琶一知半解”错。“半解”是多半懂得的意思)
16.①故人相聚的喜悦之情。“别来三五春”写出作者与朋友分别已久,暗含古人重逢的喜
悦;宴会上听着动人的琵琶曲,“大笑”“斗酒”等渲染了宴会的场面,表达了作者的喜悦
之情;②故人相聚的珍惜之情。“能几回”写出古人相聚的不易,“须醉倒”写出了作者对
故人相聚不醉不休的豪情。③自勉之情和对故人的劝勉之情。“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
贱相看老”一句,抒发了岁月催人、时不我待,当赶快建功立业的壮志,表达了作者的自
勉和对朋友的劝勉。(6分。每点 2分,其中感情 1分,分析 1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1)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
本 (3)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6 分。每空 1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18.C
19.D (A项语序不当;B项杂糅;C项杂糅、语序不当)
20.①引号的作用是特定称谓;(2分)②将汉字称为“活化石”,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
写出了汉字历史久远和富有生命力的特点,(2 分)③突出了它对中华文明的作用(1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21.D
22.①古人为什么要在小寒后加一个大寒;②如果先大寒后小寒;③虽然没有北方那样寒

(6 分。每句 2 分)
四、写作(60 分)
23. 参照 2021年新高考Ⅰ卷作文评分标准,建议以 44分为基准分。
2 / 3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别人赠送的绢帛,事情暴露以后,唐太宗说:“长孙顺德
做的如果能有益于国家,我愿意与他共享府库的财物,何至贪污腐败到此地步呢?”太宗
念他是有功之臣,没有处罚他,反倒在朝廷上赐给他几十匹绢。大理少卿胡演说:“长孙
顺德贪赃枉法,罪不可赦,不加罪于他,为什么还赐他绢帛呢!”太宗说:“他如果有人性,
得到赐绢所受的羞辱,就会比受到刑罚厉害得多。他如果不知道羞耻,那么就是一个禽兽
罢了,杀他又有什么用。”
唐太宗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轻的时候喜爱弓箭,得到了十几张优良的弓,自认
为没有比这些弓更好的了。近来,把它们拿给做弓的工匠看,工匠竟然说‘都不是好弓’。
我追问他原因,工匠说:‘木头中心不直,那么木的纹理就是斜的,造出来的弓虽然有劲,
但射出去的箭却不精准。’我才明白以前对弓的辨别也不够精通。我以前靠弓箭平定天下,
对它的认识还不能全面,更何况天下的事务,哪能完全通晓。”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
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并且屡次召见他们,询问民间百姓的疾苦和国家政事的得失。
有人报告说右丞相魏徵袒护他的亲戚,唐太宗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此事,但查无所
获。温彦博对太宗说:“魏徵做事没有留下痕迹,远远避开嫌疑之事,内心即使没有私心,
也有可以责备之处。”太宗命令温彦博责备魏徵,并且指出:“以后做事要保存痕迹。”有
一天,魏徵入朝觐见,对太宗说:“臣听说君主和臣下应该是上下一心,互相竭诚相待。
如果上下都有所保留,那么国家兴亡就难以预料了,臣不敢奉诏。”太宗惊讶地说:“我已
经后悔了。”魏徵再次跪拜说:“臣有幸能侍奉陛下,愿陛下能使臣成为良臣,不要成为忠
臣。”太宗说:“忠臣和良臣有差别吗?”魏徵回答说:“稷、契、皋陶,君臣同心,共享
尊荣,这就是所谓的良臣。龙逢、比干在朝廷上和君主当面争论,自己被杀,国家也灭亡
了,这就是所谓的忠臣”太宗很高兴,赐给魏徵五百匹绢。
唐太宗神采奕奕,英伟刚毅,大臣们觐见时都手足失措。太宗知道这种情况,每次
有人奏事,总是尽量和颜悦色,希望听到规谏的话。太宗曾对公卿们说:“人想要看见自
己的形体,必须借助明镜。君主如果想知道自己的过错,必须依靠忠臣。假如君主刚愎自
用,那么他的臣子就会阿谀奉承,屈从旨意,君主失去了国家,臣子怎么能独自保全。像
虞世基等人谄媚奉事隋炀帝以保持自己的富贵,炀帝被杀,虞世基等人也被诛杀了。你们
应以此为戒,政事如有过失,一定要无所保留畅所欲言。”
3 / 32021年11月份期中检测试题
语文
现代文阅读(35分


字,完成1-5题

年来,对红色文化的研究成为学术界

甚至有学
革命
在铺就红
色底色”中的奠基
不利于拓展红色文化的时代
要正确认识革命文
革命文

有着共
者均
主义为指导,厚
民族的现实土壤,汲取
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给养,为革命事业的生长和
竭的原生动力。在中国共

大征程
命文化和红色文化二者
行,共同印证了宏伟瑰
党史和国史
望历史
比兴起于五四运动
精神
形态,并
阶级及其先
共产党为创造主体
争年代
期都有
着具体的创造发展。从新民
义三大改造的基本
制度基本
建立,我国步入
段,其间冇多少疾风骤雨、惊涛骇浪,又经历了怎样的蜿蜒
段红色历史
雄壮画卷,映入眼
命是历史
代的主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
义革命实
践的主旋律
色不仅象征着革
厚鲜明的红色政
党紧密相连。革命
文化在本质规定性上并非完全一致
各有侧重
“三大改造”完成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马克思主义文
化历史也有所不同。革命文化可以有先进和落后
红色文
有先进落后
匕阶段
从“百花齐


科学导
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开放前期
对马克思
化教育不足
革命文化与红色文
位都受

度的削弱。在邓
方谈话”以后,特别是新
位不断得到巩固和
且各自依托自身丰富
着独特
斤,对于革
化二者的关系,并
单地归结于前者为后者的历史根
在共同的历史大
的自觉进程,革命


共振,呈现同向同行、相互交织、相互关联的状态。这种状态不仅体现在新民
期,还体现在
者在思想政
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各方面形成的协同效应之上
选自钟帅《对革命文化与红
内在联系的审视》)
充文化
民族性格与
为“红色”作为象征符号并被

二语文试题第
化基因。在自然崇拜基因
夜的崇拜最突出;在国家意识基因
象征,如“炎帝”作为
族的始
被称为“赤帝”;在民
匕基因
喜事、贴年画、红腰带、红娘等习俗说法,还有五色说、五行说
俗文化是民众所
着突出的传播力与影
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红色是一种政治派别的象
种政治
象征符
年12月
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中指出,革命和反革命两大势
起了两面大旗
是白色

共产党提出“赤
午多革命根据
提出“赤化全
革命
旗招展。徐向前在回忆录时说,真是‘赤
建构反映出当
命特色和目
革命和社会建设的历

广泛运用,譬如,组建的第一攴军队被命名为红军,开辟的第
命根据
地被称之为红都,还有南湖的红船

日的烂
色文
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人们
演红而感到无上荣光
符号竹
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且能够表
想等
象的事物,并且是可
学习来继承的。政治传播
化,将纷繁复杂的政治现象用
来概括,再将符号化了的事物纳入
使受众形成
知与意识
自中
不再是单纯的物理性元素
政治情感,被纳入到中华民族的价值体
色”渐渐在重大场合使用,并被


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
好”,就
必须对“红色

有正确
刻把握“红色”象征
(节选自张改《兵团党校学报》)
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文化与红色文化不是完全等同的两个概
者在内涵上各
有所不
命文化和红色文化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都是革命事业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力量源泉
化和红色文化同源、同向同行,这一特点始终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
红色”作为政治符号被广
呢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相关,也与我

标相关
据材料内
项是(3分
精神”是革命文化与红色
的精神文化形态,所以也是革命文化与红
根源
革命文化与红色文化关联交织,革命文化是红色文化的历史根基,红色文化是革命文
化的当代呈现
命文化和红色文化具有一致性,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时要发
挥其协同效
确认知并深刻把握“红色”这一象征符号的意蕴与内涵,就一定能在新征程
二语文试题第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