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常见的酸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3常见的酸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1-17 07:3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常见的酸
一、单选题
1.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一定量铜粉,无气泡冒出;用导管向稀硫酸中通入空气并加热,铜粉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测得溶液质量与实验时间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b段说明Cu不能置换出硫酸中的H B. 从b点到c点,溶液的pH逐渐增大
C. 从c点到d点,溶液中的溶质只可能有一种 D. bc段溶液中有硫酸铜生成
2.下列关于H2SO4性质描述中,不属于酸的通性的是( )
A. 浓硫酸滴到白纸上使纸变黑 B. 使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C. 与NaOH发生酸碱反应 D. 与Fe反应放出氢气
3.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 称量物体的质量 D. 蒸发氯化钠溶液
4.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
A. 取用液体后滴管的放置
B. 测量溶液 PH
C. 稀释浓硫酸
D. 还原氧化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过滤 B称取氯化钠 C稀释浓硫酸 D测溶液的pH值
A. A B. B C. C D. D
6.如图是硫酸卡片和物质 a、b、c、d 的“化学拼图”,相邻两张卡片所标的物质(或其溶液)间能发生化学反应。氧化物 d 不可能是( )
A. MgO B. CO2 C. CuO D. Fe2O3
7.某实验小组探究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滴有酚酞试液)反应过程中溶液 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是将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B. B 点时表示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无色
C. C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钠
D. 实验通过证明碱溶液的消失来证明发生了酸和碱发生了反应
8.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质量相同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盘的烧杯中投入一定质量的铁,向右盘的烧杯中投入一定质量的镁,均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结束后,指针偏向右盘
B. 由于消耗的硫酸质量相等,实验结束后,指针不偏转
C. 实验结束后,欲使天平重新平衡,则可向左盘的烧杯中加入6.4g的铁
D. 实验结束后,欲使天平重新平衡,则可向右盘的烧杯中加入6.4g的镁
9.往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粒,如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量y随加人锌粒的质量变化的图像。由此可知,y不可能表示( ) 。
A. 硫酸的质量分数 B. 生成硫酸锌的质量 C. 溶液的pH D. 生成氢气的质量
10.食醋里通常含有3%~5%的醋酸(CH3COOH),食醋与鸡蛋壳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B. 加水稀释食醋,溶液pH变小
C. 醋酸在水溶液里能电离出H+ D. 不宜用铝制容器盛装食醋
11.三氧化二碳(化学式C2O3)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草酸,且常温下不稳定,其他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有关三氧化二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C2O3具有还原性 B. C2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 C2O3能用来灭火 D. C2O3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12.小金发现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时,短期内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于是改进了实验(如图),很快观察到有明显现象。取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无现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倾倒浓硫酸时操作不规范
B. 该实验不能说明一定是由于升高温度加快了反应速率
C. 小金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黑色固体消失,溶液呈蓝色
D. 反应后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CuSO4
二、填空题
13.“洁厕灵”的有效成分为盐酸可以清除污垢小除去异味;而“管道疏通剂”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和铝粉,可使堵塞的管道畅通无阻。
(1).管道疏通剂疏通管道的原理是: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洁厕灵”的另外一个用途:
14.将氧化铜和氧化镁分别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当生成等质量的水时,需要消耗氧化铜和氧化镁的质量比为 , 写出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式: 。
三、解答题
15.将8.1 g氧化锌固体放入100 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
(1)生成硫酸锌多少克?
(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化学方程式:ZnO+H2SO4===ZnSO4+H2O)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分析】如果铜和稀硫酸反应,那么溶液的质量肯定会增大,据此确定反应的进度;酸性溶液的浓度越小,酸性越小,而pH越大,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因为ab段溶液质量不变,说明Cu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即不能转换出硫酸中的氢,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从b点到c点,溶液质量增大,说明在加热条件下,铜、氧气、稀硫酸发生了反应,稀硫酸被消耗,随着稀硫酸的减少,酸性减弱,pH增大,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从c点到d点,如果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铜;如果稀硫酸过量,则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铜和硫酸,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铜、氧气、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酸的通性分析判断。
【解答】A.浓硫酸滴到白纸上使纸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不属于酸的通性,故A符合题意;
B.使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属于酸的通性,故B不合题意;
C.与NaOH发生酸碱反应,属于酸的通性:酸+碱=新盐+新碱,故C不合题意;
D.与Fe反应放出氢气,属于酸的通性:活泼金属+酸=盐+氢气,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3.【答案】 D
【解析】【分析】A、根据浓硫酸稀释时要“酸入水”中分析;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瓶底要放少量水分析;
C、根据天平“左物右码”分析;
D、根据蒸发的操作步骤分析。
【解答】A、 稀释浓硫酸要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不符合题意;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集气瓶底炸裂,需在瓶底加少量水或细沙,不符合题意;
C、天平称量物质质量时要将药品放左盘,不符合题意;
D、蒸发氯化钠溶液时,要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局部受热造成外溅,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 C
【解析】【分析】A、根据滴管取液或放置都不能横或倒置分析;
B、根据pH试纸的使用要求分析;
C、根据浓硫酸稀释要“酸入水”中分析;
D、根据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分析。
【解答】A、 取用液体后滴管 不能横放在桌面上,不符合题意;
B、pH试纸不能直接浸入待测液中,要用玻璃棒蘸到液体滴在试纸上,不符合题意;
C、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符合题意;
D、氢气还原氧化铜加热试管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过滤操作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不能直接倒入漏斗,故A错误;
B.称量氯化钠时,应该左盘放氯化钠,右盘放砝码,故B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C正确;
D.测量溶液的pH值,应该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在试纸上,然后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故D错误。
故选C。
6.【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酸的通性分析判断。
【解答】一般情况下,酸只能和金属氧化物反应,不能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则不能与硫酸反应的就是二氧化碳,故B符合题意,而A、C、D不合题意。
故选B。
7.【答案】 C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开始时溶液的pH即可;
(2)当酸和碱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
(3)注意此时加入的稀硫酸过量;
(4)根据酚酞试剂的颜色变化判断碱溶液的变化即可。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开始时溶液的pH大于7,呈碱性,因此是将稀硫酸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A正确不合题意;
B.B点时,溶液的pH=7,呈中性,因此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且溶液无色,故B正确不合题意;
C.C点时,溶液呈酸性,即稀硫酸过量,因此溶质为稀硫酸和硫酸钠,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加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呈红色,随着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红色逐渐消失,说明氢氧化钠消失了,即发生了酸和碱的反应,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方程式计算出加入一定量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镁和铁的质量,然后利用左右盘增重质量=金属质量+稀硫酸质量-氢气质量分析。
【解答】镁、铁与硫酸反应的方程式和质量关系如下,设 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 恰好反应需镁的质量为 x,铁的质量为y
Mg+H2SO4=MgSO4+H2↑ Fe+H2SO4=FeSO4+H2↑
24 98 2 56 98 2
x 19.6g y 19.6g
x=4.8g y=11.2g
A、 由方程式可知等质量酸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相等,因加入镁的质量小于铁,实验结束后,指针偏向左盘 ,不符合题意;
B、 由于消耗的硫酸质量相等,因加入镁的质量小于铁,产生氢气质量相等,实验结束后,指针偏左 ,符合题意;
C、 实验结束后,天平指针偏向加铁的一边,欲使天平重新平衡,应向右盘加一定质量镁,不符合题意;
D、 实验结束后,欲使天平重新平衡,可向右盘的烧杯中加入镁的质量为11.2-4.8=6.4g,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物质量会减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至反应结束不再改变,溶液pH会从小于7增加至等于7分析。
【解答】A、硫酸的质量会随着锌的加入发生反应而减少,符合题意;
B、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会随锌的加入而增加,至硫酸反应结束后不再改变,不符合题意;
C、盐酸为酸,溶液pH小于7,产生硫酸锌为中性溶液,pH等于7,加入锌后,溶液的pH会从小于7增加至反应结束后不再发生改变 ,不符合题意;
D、生成氢气质量会随锌的加入而增加,至硫酸反应结束后不再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及二氧化碳的验证方法分析。
【解答】A、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为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B、 加水稀释食醋,溶液酸性变弱,pH变大,符合题意;
C、 醋酸属于酸,在水溶液里能电离出H+ , 不符合题意;
D、醋酸属于酸,能与活泼金属发生反应,不宜用铝制容器盛装食醋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答案】 C
【解析】【分析】(1)根据“ 其他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 ”进行判断;
(2)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据此计算即可;
(3)分析三氧化二碳是否能够燃烧即可;
(4)根据“ 与水反应生成草酸”分析判断。
【解答】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所以 C2O3具有还原性 ,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化学式 C2O3 得到:2x+(-2)×3=0,那么碳元素的化合价:x=+3价,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那么 C2O3 也具有可燃性,不能用来灭火,故C错误符合题意;
D. C2O3能 与水反应生成草酸 ,而草酸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2.【答案】 B
【解析】【分析】(1)根据浓硫酸稀释的操作过程分析;
(2)将原来的实验和后来的实验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不同因素即可;
(3)氧化铜为黑色固体,而硫酸铜溶液呈蓝色;
(4)根据氧化铜和稀硫酸的反应产物分析。
【解答】A.倾倒浓硫酸时速度要缓慢,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失,防止发生液体飞溅,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前后两个实验其他因素都相同,不同的就是稀释浓硫酸时会产生大量的热,因此一定是升高温度加快了反应速率,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因此看到的现象是:黑色固体消失,溶液呈蓝色,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因此反应后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肯定是硫酸铜,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13.【答案】 (1)2Al+2NaOH+2H2O=2NaAlO2+3H2↑
(2)去除铁锈
【解析】【分析】(1)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2)铁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洁厕灵”的另外一个用途:去除铁锈。

14.【答案】 2:1;CuO+H2SO4=CuSO4+H2O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合题干中生成等质量的水,计算出所需氧化铜和氧化镁的质量,最后计算二者的质量之比;
(2)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然后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1)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H2SO4=CuSO4+H2O,
80 18
其中氧化铜与水的质量比为:80:18;
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O+H2SO4=MgSO4+H2O,
40 18
其中氧化镁与水的质量比为:40:18;
则生成等质量的水时,需要消耗氧化铜和氧化镁的质量比为:80:40=2:1;
(2)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
三、解答题
15.【答案】 (1)解: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为y
ZnO+ H2SO4= ZnSO4+H2O
81 98 161
8.1g x y
= =
解得:x=9.8g y=16.1 g
答:可生成硫酸锌16.1 g
(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100%=9.8%
答: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9.8%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的氧化锌质量代入方程式中,利用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出生硫酸锌质量分析;
(2)根据反应的氧化锌的质量计算硫酸的质量,再利用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计算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