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碱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氢氧化钙呈碱性 改良酸性土壤
B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干燥氧气
C 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除铁锈
D 氢氧化钠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吸收二氧化硫
A. A B. B C. C D. D
2.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图乙的是( )
烧杯中的物质 x溶液
A 稀盐酸和硫酸铜溶液 烧碱溶液
B 稀硫酸和稀盐酸 氯化钡溶液
C 镁铝合金 稀盐酸
D 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溶液 稀盐酸
A. A B. B C. C D. D
3.碱溶液中都含有OH- , 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 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
A.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B. 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
C. 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 D. 能与CO2反应生成水
4.小金完成了图示实验①②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实验①中石灰水有剩余 B. 实验②中有气泡产生
C. 实验③中没有明显现象 D. 实验③所得溶液中一定含CaCl和NaCl
5.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钡溶液与下列各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仍显红色的是( )
A. H2SO4 B. Mg(NO3)2 C. K2CO3 D. CO2
6.下列物质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烧碱干燥的是( )
A.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B. 氢气、一氧化碳 C. 一氧化碳、氨气 D. 氢气、二氧化硫
7.下列关于酸、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苛性钠、烧碱、火碱都是氢氧化钠 B. 氢氧化钙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C. 稀盐酸能够使酚酞溶液变红 D. 生活中许多常见的物质(如柠檬、柑橘)中含有酸
8.在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硫酸反应,又能跟熟石灰反应的物质是( ) 。
A. CuSO4 B. Na2CO3 C. NaOH D. CaCO3
9.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氢氧化钙呈碱性 改良酸性土壤
B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干燥氧气
C 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除铁锈
D 氢氧化钠能发生潮解 干燥氮气
A. A B. B C. C D. D
10.下列选项没有体现酸的通性或者碱的通性的是( )
A.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氢气 B. 利用稀硫酸除去硫酸钠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
C. 可溶性铜盐或铁盐遇氢氧化钠产生有色沉淀 D. 实验室利用硝酸钡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
11.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增大的是( )
A. 浓盐酸 B. 浓硫酸 C. 烧碱溶液 D. 酒精溶液
12.某品牌矿泉水做了如图所示广告:两个玻璃杯中分别盛有两种 水 样,水样中分别浸有pH试纸后,左侧一杯中的试纸呈现淡橘黄色(弱酸性),右侧一杯中的试纸呈现淡绿色(弱碱性).广告宣称弱碱性的水对人体健康有利。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左侧杯中的矿泉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B. 左侧杯中的矿泉水一定含有氢氧根离子
C. 将右侧杯中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能读出水样的pH值为6.72
D. 用pH试纸测定矿泉水的pH应该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后涂在试纸上
二、实验探究题
13.我校科学兴趣小组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其方法是:将样品与盐酸反应,测定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再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他们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请帮助他们完成设计方案:
方案一:称量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 (选填“增大”或“减小”)量。
方案二:称量吸收二氧化碳前后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容器质量的 (选填“增大”或“减小”)量。
方案三:选用图中 (填“甲”或“乙”)装置可测量产生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再根据此时二氧化碳的密度,可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
三、填空题
14.“烧碱同学”要穿过迷宫,从进口顺利地走到出口,途中遇到不反应的物质才能通过,如图所示:
(1).请你在答题卡中用“连续线”画出烧碱应走的路线。
(2).烧碱在刚进迷宫时,碰到了两种阻止他前进的物质,请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
15.某农场附近新建了一座燃煤火力发电厂后该农场的小麦产量急剧下降。经农场技术员测定:雨水pH约为4、土壤pH约为5.已知一些重要作物最适宜生长的土壤的pH如表:
作物 ①水稻 ②小麦 ③玉米 ④油菜 ⑤马铃薯
pH 6 7 6.3 7.5 6 7 6 7 4.8 5.5
(1)该农场的土壤最适合种植的作物是________。(填序号)
(2)该农场继续种小麦,你认为最好选用以下(填序号)________试剂来改良土壤。①工业盐酸 ②熟石灰 ③纯碱
(3)该厂的下列整治措施不妥的是___(填序号):
A.废气循环利用
B.将废气点燃后排放
C.废水用碱中和后排放
D.改进工艺,减少废气废水的产生。
四、解答题
16.实验员在检查药品时,发现有一瓶装有烧碱的试剂瓶的瓶塞没塞紧,实验兴趣小组想测定该瓶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小科取一定量的烧碱样品加水稀释,倒入放在电子秤上的烧杯内,然后将100g稀盐酸分5次加入烧杯中,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5
加入稀盐酸质量/g 20 20 20 20 20
充分反应后电子秤的读数/g 220 240 258.9 276.7 295.6
(1)在加入盐酸的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实验取用的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该瓶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不考虑氢氧化钠吸水潮解,结果保留到 0.1%)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分析】性质决定用途,对各个选项中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对照分析即可。
【解答】A.氢氧化钙呈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氧气,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除铁锈,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氢氧化钠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吸收二氧化硫,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 A
【解析】【分析】酸碱盐之间能够互相反应,根据图像随着X的不断加入,反应开始没有气体沉淀生成,随后气体或者沉淀逐渐增加,分析四个反应,当有多个反应时应当考虑酸碱反应优先发生原则。
【解答】A烧碱是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但是氢氧化铜沉淀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该沉淀溶于盐酸,所以盐酸存在的情况下无法形成沉淀,需要把盐酸反应完才能与硫酸铜反应:NaOH+HCl=NaCl+H2O,2NaOH+CuSO4=Na2SO4+Cu(OH)2↓;符合图像,A正确;
B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且不溶于酸的沉淀:H2SO4+BaCl2=BaSO4↓+2HCl,所以氯化钡加入盐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立马产生白色沉淀,生成沉淀的起点为原点,故B错误;
C镁和铝都可以和盐酸反应产生气体,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所以只要接触都会生成氢气,图像起点就为原点,故C错误;
D氯化钠不和盐酸反应,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NaHCO3+HCl=NaCl+CO2↑+H2O,只要接触立即发生,所以起点为原点,故C错误。
故答案为:A.
3.【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碱的通性是碱中氢氧根离子发生的变化分析。
【解答】A、氢氧化钡溶液中含有的氢氧根离子,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钡溶液与盐酸反应,是氢氧根离子与盐酸中氢离子结合可生成水,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是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作用,与氢氧根离子无关,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钡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是氢氧根离子发生的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石灰水与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法判断物质的剩余情况,石灰水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沉淀,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可产生气体分析。
【解答】A、实验①中可能恰好完全反应,可能石灰水有剩余 ,不符合题意;
B、实验②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有沉淀产生 ,不符合题意;
C、实验③中若①中有盐酸剩余,②中若碳酸钠剩余,则会有气泡产生,不符合题意;
D、实验③所得溶液中不一定含CaCl2 , 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 C
【解析】【分析】如果反应后溶液呈红色,那么反应产物中肯定有碱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没有碱,故A错误;
硝酸镁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硝酸钡,溶液中也没有碱,故B错误;
碳酸钾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钾,有碱生成,故C正确;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没有碱生成,故D错误。
故选C。
6.【答案】 B
【解析】【分析】干燥气体时,气体不能与干燥剂反应,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二氧化碳会和烧碱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A错误;
氢气和一氧化碳,都不与浓硫酸和烧碱反应,故B正确;
氨气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故C错误;
二氧化硫和烧碱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故D错误。
故选B。
7.【答案】 C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的俗名判断;
(2)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3)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
(4)根据食物的成分分析。
【解答】A.苛性钠、烧碱、火碱都是氢氧化钠 ,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氢氧化钙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稀盐酸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生活中许多常见的物质(如柠檬、柑橘)中含有酸,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分析,结合复分解反应条件进行判断。
【解答】A、硫酸铜与硫酸不能反应,不符合题意;
B、 碳酸钠与硫酸和氢氧化钙都能发生反应,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不能反应,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钙与氢氧化钙不能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分析。
【解答】A、 氢氧化钙呈碱性,能与土壤中酸性物质发生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不符合题意;
B、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可用于干燥氧气,符合题意;
C、铁锈成分为氧化铁,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除铁锈,不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钠能吸收水分而发生潮解 ,可用于干燥氮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酸和碱的通性分析判断。
【解答】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通常使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体现酸的通性:盐+酸=盐+酸;制取氢气,通常使用活泼金属和酸反应,体现酸的通性:活泼金属+酸=盐+氢气,故A不合题意;
B.利用稀硫酸除去硫酸钠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体现酸的通性:酸+盐=酸+盐,故B不合题意;
C.可溶性铜盐或铁盐遇氢氧化钠产生有色沉淀,体现碱的通性:可溶性盐+碱=盐+碱,故C不合题意;
D.实验室利用硝酸钡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稀硫酸能够和硝酸钡反应,而稀盐酸不能和硝酸钡反应,不能体现盐的通性,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浓盐酸、酒精都有挥发性,浓硫酸有吸水性,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解答】A、浓盐酸有挥发性, 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挥发出氯化氢使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有吸水性, 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吸收空气中水蒸气使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少,不符合题意;
C、烧碱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变成碳酸钠溶液,使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增大,符合题意;
D、酒精溶液有挥发性,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少,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答案】 D
【解析】【分析】(1)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而碱变红色;
(2)酸溶液中肯定有氢离子,碱溶液中肯定有氢氧根离子;
(3)酸溶液的pH<7,碱溶液的pH>7;
(4)根据用试纸测定溶液pH值的方法分析即可。
【解答】A.左侧杯中矿泉水呈弱酸性,可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故A错误;
B.左侧杯中矿泉水呈弱酸性,那么一定含有大量的氢离子而不是氢氧根离子,故B错误;
C.右侧杯中水呈弱碱性,因此水样的pH>7,故C错误;
D.用pH试纸测定矿泉水的pH应该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后涂在试纸上,故D正确。
故选D。
二、实验探究题
13.【答案】 减小;增大;甲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以及碱的性质。
【解答】方案一:称量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减小量,减小量即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
方案二:称量吸收二氧化碳前后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容器质量的增大量,增大量即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
方案三:选用图中甲装置可测量产生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再根据此时二氧化碳的密度,可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图中水面上油层所起到的作用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三、填空题
14.【答案】 (1)
(2)2NaOH+CuCl2=Cu(OH)2↓+2NaCl;2NaOH+CO2=Na2CO3+H2O
【解析】【分析】烧碱是氢氧化钠,会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与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与某些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能和指示剂反应。
【解答】氢氧化钠会与氯化铜反应,会与图中盐酸和硫酸反应,还与氯化铵反应:
2NaOH +CuCl2=2NaCl+Cu(OH)2↓;NaOH +HCl=NaCl+H2O;
2NaOH +H2SO4=Na2SO4+2H2O;NaOH+NH4Cl=NaCl+NH3↑+H2O;
故答案为:
15.【答案】 (1)⑤
(2)②
(3)B
【解析】【分析】(1)根据所给作物适宜土壤的pH范围分析;
(2)根据熟石灰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分析;
(3)根据环境的保护措施分析。
【解答】(1)由题中信息可知,该农场雨水pH约为4、土壤pH约为5 ,则适宜酸性土壤生长的作物,故选 ⑤ ;
(2) 小麦适宜土壤pH范围为6.3-7.5,所以需加碱性物质改良,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为熟石灰;
(3) 废气循环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A正确; 将废气点燃后排放仍会产生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B不正确;废水呈酸性,用碱中和后排放,C正确;改进工艺,减少废气废水的产生可保护环境,D正确;
故答案为:(1) ⑤ ;(2) ② ;(3)B。
四、解答题
16.【答案】 (1)一开始无明显现象,后有气体产生
(2)在第4次实验时,加入20g稀盐酸,
完全反应生成而氧化碳的质量:258.9g+20g-276.7g=2.2g;
设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73 44
20gx 2.2g
;
解得:x=18.25%。
(3)实验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20g+20g×4-295.6g=4.4g。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y 4.4g
;
解得:y=10.6g;
在第三次实验中,加入20g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240g+20g-258.9g=1.1g;
如果20g稀盐酸完成反应,那么应该生成二氧化碳2.2g;
根据二氧化碳质量与稀盐酸质量成正比可知,
与碳酸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为:;
那么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20g-10g=10g;
则与全部氢氧化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20g+20g+10g=50g;
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z,
NaOH+HCl=NaCl+H2O;
40 36.5g
z 50g×18.25%=9.125g
;
解得:z=10g;
那么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解析】【分析】(1)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据此描述反应现象。
(2)比较第3、4两组数据,得到与20g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再根据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3)根据第5组数据计算出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根据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析第三组数据,得到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再与前面加入的40g相加得到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稀盐酸的总质量,接下来根据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最后根据计算出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解答】(1)在加入盐酸的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一开始无明显现象,后有气体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