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单元试卷(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赣州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单元试卷(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16 15:3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西赣州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单元试卷(三)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得 分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陈独秀曾经在《新青年》杂志中提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这两位先生是指 ( )
A.民主和科学 B.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 C.民权和平等 D.自强和求富
2.与下列三幅图片资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百日维新 D.北伐战争
3.“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布满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了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这次“文化启蒙运动”最突出的贡献是 ( )
A.维护了民族的尊严 B.捍卫了国家的统一
C.变革了社会的性质 D.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4.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不摹仿古人……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等八项主张,它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 )
A.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5.新文化运动前期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 )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6.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辩”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 )
A.提倡实业救国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民主、科学
7.“皇帝倒了,民国创建了,共和实现了,但民主、自由、博爱、独立等一切具有外部因素的新鲜主张,好像都与中国主体人群无缘。中国没有从国体变更这样大的历史调整中重建秩序,更没有构建出中国人可以普遍接受的信仰,中国人精神困惑更加严重。”为解决“精神困惑”,中国人掀起了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8.毛泽东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毛泽东所说的杂志当时主要宣传 ( )
A.民主和科学 B.维新变法思想 C.民主革命思想 D.传统儒家思想
9.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词中敬告青年,要做“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新青年。其目的是 ( )
A.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B.解放思想以救中国
C.扩大五四运动影响 D.宣传俄国革命道路
10.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 )
A.推动实业救国 B.发展资本主义 C.提倡民主科学 D.挽救民族危亡
11.一批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的游行队伍在北京天安门前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些口号出现在 ( )
A.五四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2.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它的勃兴使各种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到处涌现,他们做社会调查,讨论国内外大事,办平民教育,办宣讲团等。这说明五四运动 ( )
A.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B.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
C.激发了民众的责任感 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13.2020年5月,我国外交部长王毅说:“今天的中国已不是百年前的中国……如果想借滥诉侵犯中国的主权和尊严……必将自取其辱。”其实,“百年前的中国”也发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最强音。符合“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强音的事件是 ( )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红军长征 D.西安事变
14.在五四运动中,站在最前列,起了先锋作用的是 ( )
A.爱国商人 B.广大工人 C.广大农民 D.爱国学生
15.芮恩斯在《一个美国外交官在中国》中写道:“我向上海的总领事发出具体的指示,告诫美国侨民团体, 既不要鼓动也不要反对这场运动……没有人会不同意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他们是在为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战。”材料中提及的“这场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有 ( )
①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②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统治
③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④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1918年,接连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 )
A.李宗仁 B.黄兴 C.李大钊 D.杨虎城
二、 判断题(正确的打“T”,错误的打“F”)(每题3分,共12分)
1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新文化运动 ( )
18.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组建了国民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 (  )
19.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阴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该材料反映的实质是民主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 )
20. 1919年,《新青年》刊载了陈独秀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此文对马克思主义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 )
三、材料分析题(40分)
21.事物的发展都是相互联系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4分)
材料一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创利于1915年,至1926年停刊,期间刊登了许多宣传新思想的文章,按各文类别归类列表(部分)如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青年)杂志在宣传主题上的变化及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二 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畔意义。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30日)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2分)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运动“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中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4分)
材料三 大会(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纲》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在192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二大”上,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
——岳麓版《历史》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回答,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中国是何社会性质?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是什么?(4分)
22.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大将酬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东沟战败堪称勇,威海不降亦显忠。”
材料二:“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呈给德皇的报告
材料三:下午,十几个学校的学生近3000人齐集天安门,人人手里拿着一面或两面白旗,上面写着“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6月28日和会对德和约签字,中国代表团……没有在该项和约上签字!
——金冲及《二十世纪史纲》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哪几次反侵略抗争?(6分)
(2)哪场运动使瓦德西得出材料二中的结论?试据材料二分析该运动的影响。(4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其导火线是什么?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何重大意义?(3分)
(4)试据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未能完全沦为殖民地的最主要原因。(3分)
23.(10分)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一部分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必须进行文化变革和革命运动才能挽救民族危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二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群众爱国政治运动。同时,也是一场空前的社会思想解救运动,它与新文化运动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它把救亡与启蒙相结合,形成了一种“五四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去追求进步和光明。
——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填空,你认为文中“本志”是指__________(杂志名称)。文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4分)
(3)综上所述,你作为一名当代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哪些“五四精神”?(4分)
八年级历史单元试卷参考答(三)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5 ABDAB 6--10 DDABD 11--16 ACADCC
二、 判断题(正确的打“T”,错误的打“F”)(每题3分,共12分)
17--20 FTTF
三、材料分析题(40分)
21、(1)变化:由前期宣传新文学思想启蒙(民主和科学)为主,转变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革命为主。主要原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五四运动的洗礼:(4分)
(2)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分)
(3)五四运动是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真理的进步性群众参与的广泛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分)
(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共和国(或实现民族独立);消灭阶级差别(或实现共同富裕,为民族谋发展,意思相近即可)。(4分)
22、(1)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大战中邓世昌殉国。(6分)
(2)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4分)
(3)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分)
(4)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类似答案亦可)(3分)
23、(1)《新青年》 民主与科学 
(2)性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政治运动和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意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提高了人民觉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八年级历史单元试卷(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