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17 14:3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年下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题(本大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备选
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因此“周之子孙……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这描述的是
A. 礼乐制 B. 分封制 C. 行省制 D. 郡县制
2. 汉武帝允许诸侯将王国土地分给子弟,使“人人喜得所愿”。这种“上以德施,实分其国”的政策是为了
A. 抵御外辱 B. 独尊儒术 C. 加强集权 D. 增加赋税
3. 许有壬《至正集》记载:“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种现象出现在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4.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任便立法治理”,此条文出自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5. 1937年12月,金陵大学贝德斯教授说:“劫掠、酷刑、屠杀、奸淫、放火,凡是可能想象的坏事,日军进城后,都毫无顾忌地施行了。”他评论的事件是
A. 火烧圆明园 B. 天京事变 C. 旅顺大屠杀 D. 南京大屠杀
6. 1921年夏天,一些革命者陆续从全国各地聚集上海。“6月29日午后(何)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毛泽东)”,“7月15日(包惠僧)坐船直赴上海,与董必武、陈潭秋到达时间不相上下”。他们此行的目的是
A. 领导五四运动 B. 参加中共一大 C. 参加中共二大 D. 支援北伐战争
7. 1935年5月29日下午,红四团22名突击队员,冒着敌人密集火力,攀爬着冲过了只剩下悬挂13根铁索的桥,歼灭了桥头守敌,使大部队能全部过河,进入川西北地区。此场景描述的是
A 血战湘江 B. 四渡赤水 C. 飞夺泸定桥 D. 渡江战役
8. 两岸关系能够实现和平发展,关键在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这个定海神针,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甚至彻底倾覆”。“定海神针”是指
A. 《告台湾同胞书》 B. “九二共识” C. 两岸“三通” D. “一带一路”倡议
9. 1971年2月,尼克松在向国会提交的外交政策报告中说:“我们已到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之时,战后的国际关系秩序业已结束……必须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的地位。”为此,尼克松主张
A. 改善中美关系 B. “门户开放”政策 C. 实行单边主义 D. 推动中日建交
10. 恩格斯评价梭伦改革:“在制度上增加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地产多寡来决定的。”这一新制度是
A. 陶片放逐法 B. 解负令 C. 财产等级制 D. 十二铜表法
11. 国王和议会的主权之争持续了几十年,“其间有大规模的动荡,有战争,有革命,但是最终解决问题的是不流血的手段”。“不流血的手段”是指
A. 英国光荣革命 B. 德国宗教改革 C. 中国戊戌变法 D. 法国大革命
12. “(1787年宪法)既把各州团结成为一个国家,又保障了地方一定程度的自治地位”,可见美国实行的是
A 总统制 B. 议会制 C. 两党制 D. 联邦制
13. 列宁说:“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理论。”他评论的文献是
A. 《乌托邦》 B. 《共产党宣言》 C. 《人权宣言》 D. 《论法精神》
14. 美国“把该计划视为在欧洲反对苏联侵略和保卫美国利益的手段,希望借此撑起西欧经济,使该地区增强抵御苏联颠覆的能力”。“该计划”是
A. 杜鲁门主义 B. 怀特计划 C. 马歇尔计划 D. “星球大战”计划
15. 《氾胜之书》记载的区田法,主要以小区(小块土地)为基础,深挖、点播、密植、施肥、灌溉、管理等各项措施都集中在小区。这种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 男耕女织 B. 精耕细作 C. 巧用农时 D. 自给自足
16. 明朝“宣德六年四月,诏沿海居民有私自下番贸易及出境与夷人交通者,命行在都察院出榜禁戰”。这反映了当时实行
A. “海禁”政策 B. “厚本抑末”政策 C. 专卖制度 D. “工商食官”制度
17. 如图是民国初年中国面粉业生产能力比重变化图。该图反映了
A.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数量增加
B.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快速发展
C. 轻重工业比例失调
D.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18. 下表反映的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工业成就。这个时期是
项目 成就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生产出新中国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沈阳第一机床厂 生产出新中国第一台普通车床
安徽佛子岭水库 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
鞍山钢铁公司 新中国首次生产出大型钢材和无缝钢管
武汉长江大桥 创造了当时世界最新的“大型管柱钻孔法”
A. 抗日战争时期 B. 解放战争时期 C. “一五计划”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19. “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都是从这次会议开始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会议揭开序幕的。”这次会议是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二大 D.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20. 邓小平亲自倡导这个地区的开发,指出这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要求“抓紧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该地区是
A. 浦东新区 B. 深圳特区 C. 苏州工业园区 D. 海南特区
21. “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为此,中共十四大提出
A 计划经济体制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社会主义公有制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2. 1906年《大公报》载:“电车开驶而后,旅行即便,票价尤廉,境内欢迎……座间客满,肩为之摩,甚至有无甚要事姑借以游览者。”材料表明电车的出现
A. 使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B. 使长途旅游普及化
C. 改变了城乡主要出行方式 D. 便利了人们日常生活
23. 2019年9月20日,为纪念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500周年,一艘“维多利亚”号船复制品在西班牙的罗塔海军基地附近,重现当年起航的场景。这次活动纪念的航海家是
A. 迪亚士 B. 哥伦布 C. 麦哲伦 D. 达·伽马
24. 19世纪60年代,大西洋海底电缆铺设成功,使汪洋大海“缩小成”一潭池水,欧洲与美洲之间的即时通讯网络逐渐建立起来。当时“即时通讯”的工具是
A. 有线电报 B. 移动电话 C. 互联网 D. 留声机
25. 1921年苏俄规定:“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此规定出自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农业集体化政策 C. 新经济政策 D. “自由放任”政策
26. 1991年,欧洲12国决定“就重大国际问题采取共同立场和共同行动,逐步实现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推动建立
A. 欧洲共同体 B. 欧洲联盟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华沙条约组织
27. “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这种思想属于
A. 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 法家
28. 顾炎武《日知录》批评明末心学“不综当代之务”,以致终日闲谈,贻误国事。因此,他在治学过程中特别强调
A. 经世致用 B. 忠君爱民 C. 格物致知 D. 心外无物
29. 自宋朝以后,中国周边藩属国如朝鲜、安南使臣来华时,都会购置大批书籍带回本国。当时中国能够批量供应书籍得益于
A. 造纸术的发明 B. 印刷术的改进 C. 指南针的出现 D. 火药的应用
30. 如图是一块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地砖,被专家鉴定为秦朝遗物,其上阳刻铭文:“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该铭文字体是
A. 楷书
B. 草书
C. 小篆
D. 行书
31. 在清末维新运动中,有位思想家因其视野开阔而被称为“盗火者”,其译作使“物竞天择之理,厘然当于人心,中国民气为之一变”。这位思想家是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谭嗣同 D. 严复
32.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一次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该理论成果是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33. 在朝鲜战争期间,中国频频受到来自美国的核威胁。为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给新中国建设提供一个安全环境,中共中央决定研制
A. 电子管计算机 B. 航空母舰 C. 原子弹 D. 载人航天飞船
34. 希腊神话中的诸神“被赋予与人类相类似的属性——具有人的体魄,具有人的弱点和需求”。这反映了古希腊
A. 崇尚人文精神 B. 宗教观念淡薄 C. 追求物质生活 D. 倡导禁欲主义
35. “人的最初形态并不那么高贵……他们和动物之间通行着相类似的遗传法则,时常受到严酷的生存竞争的折磨,而自然选择或自然淘汰就会在它威力所及的范围以内发挥作用。”这一观点属于
A. 托勒密“地心说” B. 哥白尼“日心说” C. 爱因斯坦相对论 D. 达尔文进化论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36 题 12 分,第 37 题 11 分,第 38 题 7 分,共30 分。)
3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雍正时,出现了一个新的内廷秘书机构军机处,其最重要的职掌,是将皇帝口谕拟写为文字“上谕”下发。……在拟旨过程中,军机处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处于皇帝的严密监控下,不能另立意见与皇帝相抗。故清人有言“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它事实上成为清朝君主集权的得力工具。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四十三)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四十四)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四十五)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及发布命令之时,须副署之。……《临时约法》在参议院、大总统、国务员三者关系中赋予参议院广泛的权力,国务员有实际的责任,临时大总统的权力却受到限制。 ——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李新《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出席大会的有:来自机床边、矿井下、田野里的工人和农民的代表;来自课堂、实验室、医院、研究机构、文化部门的知识分子代表;来自军营和边防的解放军代表;来自内蒙古草原、西藏高原、天山脚下和西南边陲的蒙、藏、维、壮、苗等少数民族代表;共产党员、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大会的任务是制订宪法和重要的法律,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 ——摘编自林蕴晖《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国经济与社会的转型》
(1)根据材料一,指出军机处职责和实质。(2分)
(2)根据材料二,指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制度,并分析其目的。(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特点和任务。(4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发展趋势。(2分)
3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一 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的另一个重大后果,便是世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也密切了,出现了全球性的经济关系。到18世纪后期,大陆之间的贸易发展规模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大西洋贸易尤其如此,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烟草、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因为种植场生产的是单一作物,所以种植场需要进口一切日常必需品。……这些种植场也要求进口劳动力,所以就导致三角贸易的繁荣。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额缩小到1919年前的水平。大危机使各国实际收入和物价水平暴跌,减少了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同时出口国出口锐减,降低了出口国家的外汇收入,而每一个国家都难以做到相应地缩减其国际开支并保护黄金和外汇储备。在这种情况下,各国都争取多出口少进口甚至不进口,以求国际收支平衡。为此,各国纷纷采取提高关税和贸易管制等手段。这些手段动摇了自由贸易体系的基础。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关贸总协定缔结后,多次进行减税谈判,这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相当程度上减轻了战后初期的汇率波动和经济动荡,增加了投资,扩大了世界购买力,也促进了世界贸易。1986年与1948年相比,进出口贸易规模分别增长了36倍和38倍,同期国际贸易额已逾20000亿美元。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新编世界经济史》等
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殖民扩张对世界贸易的影响。(4分)
根据材料二,归纳资本主义各国采取的贸易措施。(3分)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世界贸易发展的因素。(4分)
3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7分)
材料一 《劳动界》是五四时期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主办的工人通俗刊物。该月刊1920年8月创刊于上海,用通俗的语言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组织起来进行斗争。1921年1月停刊。它是中国最早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工人刊物。……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1920年9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把《新青年》杂志改为公开理论刊物;同年11月,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
——摘编自《纪念建党90周年党史资料》等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思想的传播本身带有浓重的社交性。巴尔扎克曾说:“咖啡馆的柜台就是人民的议会。”它为18世纪最大胆的思想提供了最畅通的传播渠道。伏尔泰在此满怀激情地呼吁自由平等、打破宗教迷信。孟德斯鸠则在此力倡法制精神和分权制衡。狄德罗在此成立了“百科全书派”,提倡科学和理性。卢梭最为激进,这点在他对人民与国家关系的发言中体现无遗。
——摘编自张克毅、邢娜《论文化传播在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作用》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方式。(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通过咖啡馆传播的启蒙思想。(3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与启蒙思想的传播对历史发展的相同作用。(2分)
2020年下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1—5: BCDAD 6—10:BCBAC 11—15:ADBCB 16—20:ABCBA
21—25:BDCAC 26—30:BDABC 31—35:DBCAD
36. 【答案】(1)职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实质:加强君主专制。
(2)制度:责任内阁制。目的:限制袁世凯,防止出现专制。
(3)特点:代表的广泛性。任务:制订宪法和重要的法律,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
(4)发展趋势:由专制到民主。
37. 【答案】(1)影响:密切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等。
(2)措施:鼓励出口,限制进口;提高关税壁垒和贸易管制等。
(3)因素:经济大危机的冲击;各国政策变化;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等。
38. 【答案】(1)方式:创办报刊;发表文章,用通俗的语言宣传马克思主义等。
(2)启蒙思想:自由平等,反对宗教迷信;法制和分权制衡;科学和理性;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论等。
(3)作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助推了社会转型等。
2 / 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