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6 17:59:19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1.11
1. A(结合材料一第2段原文“我国《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这是对《民法通则》立法体例和理念的继承和发展”,材料一第3段,原文“如果人格权不能独立成编,……这也将成为我国民法典体系的一大缺陷。”可知,我国之前使用的是《民法通则》,不是成体系的民法典;材料一第3段,原文“着眼点在于解决主体参与法律关系的资格与能力”,选项中的“仅强调”错误。)
2. D(A错误,材料二第2段“《瑞士民法典》则不同于《德国民法典》,其在人法中用一节专门就人格权进行了规定。”可知,“单独成编”错误。
B项正确,材料二第2段原文“通常认为,……应当规定在民法典总则编中。”“这样的立法方法和理论背景,……不能用潘得克吞的民法典编纂方法在分则中进行规定。”注释内容“潘得克吞体系的特征是,将抽象的共通的一般事项整理成为“总则”,并置于民法典之始(第一编)加以规定。其余分则各编依次为:物权法、债权法、亲属法和继承法”;材料二第4段“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上,《民法典》将人格权规定在分则中,与物权、债权、身份权、继承权等民事权利并列,使之回归民事权利体系之中”,可知,我国《民法典》是按照潘得克吞的民法典编纂方法进行编纂的,并且可推知各分则。
B选项错误。由原文材料二第3段“只不过……并非依靠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事实行为而取得,而是生而固有的人格利益及要素”可知“与物权、债权、继承权等取得民事权利的方式不同”正确;结合原文材料二第2段“通常认为,人格权是基于民事主体资格产生的民事权利,……因而人格权与其他民事权利是不同的权利,应当规定在民法典总则编中”和原文材料二第4段“而不是将人格权仅作为民事主体自身的权利与其他民事权利分割开,成为地位特殊的民事权利类型”可知,原文肯定了“人格权是基于民事主体资格产生的民事权利”,但不能仅因此就认为它与其他民事权利本质不同。)
C选项错误。由原文材料二第3段“事实上,人格权与物权、债权、身份权、继承权等民事权利的本质是一致的,都是以民事利益作为客体的民事权利;只不过……”可知“人格权不同于物权、债权、身份权”说法有误;
由原文材料二第2段“这样的立法方法和理论背景,难免使人对人格权的性质产生错觉,认为人格权并不是普通的民事权利类型”,以及,材料二第4段“而不是将人格权仅作为民事主体自身的权利与其他民事权利分割开,成为地位特殊的民事权利类型”可知“不能概括为普通的民事权力类型”说法有误。
3. D(D项能够支持材料的观点,即人格权是人生而固有的;A、C选项都强调财产的重要,与材料不符;B项,原文没有谈及平权。)
4.首先,提出观点,《民法典》人格权单独成编在世界各国民法典中具有创新性;然后例举以往各国民法典人格权仅在民法典总则中规定;接着,对比论证人格权仍然是民事权利,只有通过对具体人格权的保护,才能够对完整的人格进行保护;最后重申观点。(答对一点给1分,全对给满分。)
论述的结构(层次)一般为:提出问题、观点(引论)分析问题、观点(本论)解决问题、观点(结论)。分析论证思路(行文脉络),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需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5.民法的“慈母”体现在“民法以关爱人、尊重人、保护人为己任”,“个人就是整个国家”体现民法“保护人格尊严的价值宣示”;《民法典》人格权独立成编,列入分则之首,形成对各种人格权益的周延保护;《民法典》针对具体的人格要素设置成具体的人格权,从而构成人格权的体系。(答对一点给2分,全对给满分。)
该题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回答此类题型,需要先对题干中的引言进行释义,再联系原文中作者的观点进行阐述,考生可参考2021年新高考全国1卷。
6. D
7. C
8. 情节上,运用戏剧性反差手法,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人物上,突出了老母亲作为打工人独特的“男性化”外貌,侧面描写了农民工劳作、生存的艰辛;主题上,为后文体现“暮年而不屈服现实的倔强”的主题做铺垫。“爸与妈”双重角色统一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打工老母亲身上“父亲般坚韧刚强”。
9. “暮鼓”是黑暗中会所的演奏,更寓意【象征】着虽迫近黑暗却坚强有力、催人振奋的生命鼓声。“暮鼓”寓指打工母亲虽已暮年却不屈服现实,像父亲一样艰辛劳作的坚韧顽强的品格。“暮鼓”和暮鼓般的母亲给“她”心灵的鼓舞,感悟到生活应具有老而不衰、顽强奋进的姿态。
10. C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隆庆初”(隆庆初年)是个独立时间状语,其后应当断开;“起任”意思是“起用”,为一个词,是下一个句子的谓语动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
“太常少卿”是专有名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句意:隆庆初,起用在礼科任职,不到任。不久被提拔为南京太常少卿,升任大理少卿。因病免职。神宗即位,谏官都举荐他。张居正憎恶他,因此未被召见。
11. D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在人生前或死后”错误。“生前或死后”应为“死后”。
12. 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两人均因此被免官”错误,结合“已,劾嵩党宁夏巡抚谢淮、应天府尹孟淮贪黩,谢淮坐免”分析,应为“谢淮因此被免官”。
故选B。
13. (1)兵部尚书张时彻等关闭城门不敢出来,倭寇经过两天退去。
(2)这一年严嵩倒台,丘橓又弹劾由严嵩提拔的顺天巡抚徐绅等五人,皇上因此罢黜了其中三人。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补充主语“兵部尚书张时彻”;“阅”,经历,耗时;“引”,掉转,避开。
(2)“进者”,举荐提拔的人;“为”,因为;“黜”,罢黜。
14. ①虽然官场乱象如故,但是丘橓认识到了自己不称职。②并主动请求罢免自己的官职警示在位官员。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分析信息及归纳要点的能力。
结合“言:‘臣初八台,誓扫除积弊。今待罪三月,而大吏恣肆,小吏贪残,小民怨咨,四方赂遗如故,臣不职可见’”分析,我刚刚进入御史台,立誓扫除多年下来的弊病。如今待罪三月,而大官任意放肆,小官贪污残暴,百姓怨恨嗟叹,到处仍像原来那样贿赂送礼,可见是我不称职。虽然官场乱象如故,但是丘橓认识到了自己不称职。
结合“请罢斥以儆有位”,请罢免我来警示在位者。并主动请求罢免自己的官职警示在位官员。
参考译文:
丘橓,字茂实,是诸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及笫。由行人升为刑科给事中。嘉靖三十四年七月,六七十个倭寇迷失道路流窜抢劫,从太平门直逼南京。兵部尚书张时彻等关闭城门不敢出来,倭寇经过两夭退去。给事御史弹劾张时彻和守备官员的罪,张时彻也上书说明此事,词中多有隐瞒。丘橓弹劾他欺君罔上,张时彻和侍郎陈洙都被免官。皇上很久不理朝政,严嵩独擅大权。丘橓进言掌握权势的大臣不应该独揽大权,朝廷纲纪不应该长期松弛,严嵩非常怨恨他。不久,丘橓弹劾严嵩同党宁夏巡抚谢淮、应天府尹孟淮贪赃枉法,谢淮因此被免官。这一年,严嵩倒台,丘又弹劾由严嵩提拔的顺天巡抚徐绅等五人,皇上因此罢黜了其中三人。升任兵科都给事中。弹劾南京兵部尚书李遂、镇守两广平江伯陈王谟、锦衣指挥魏大经均通过贿赂得官,魏大经被交由司法官吏审问,陈王谟被革职。不久,又弹劾罢免浙江总兵官卢镗。盗寇进犯通州,总督杨选被逮。等到盗寇撤退后,丘橓和他的同僚一起陈述妥善处理事情发生后的遗留问题,指责边防方面的弊病。皇上认为丘橓没有早弹劾杨选,杖责六十,贬斥为民,其余的贬谪到边防任杂职。丘橓回家时仅有一箧破衣和一捆图书。隆庆初,起用在礼科任职,不到任。不久被提拔为南京太常少卿,升任大理少卿。因病免职。神宗即位,谏官都举荐他。张居正憎恶他,因此未被召见。万历十一年秋天起用为右通政史。未上任,升为左副都御史,驾着一辆简陋的车赴任。入朝之后,上奏官吏治事的积弊八个方面,皇上说好。命令有关部门发到抚按照着执行,不遵照命令的,治罪。不久,丘橓进言说:“我刚刚进入御史台,立誓扫除多年下来的弊病。如今待罪三月,而大官任意放肆,小官贪污残暴,百姓怨恨嗟叹,到处仍像原来那样贿赂送礼,可见是我不称职,请罢免我来警示在位者。”当时丘橓已升任刑部右侍郎。皇上发下诏书褒奖了他。没多久,丘橓和宦官张诚前往抄没张居正家。回来之后,任左侍郎,俸禄增加一级。不久人被任命为南京吏部尚书,在官任上去世。赠衔太子太保,谥号为简肃。丘橓刚强正直,喜好抨击时弊,他的高洁的节操被当时的人所称赞。
15. C 尾联是诗人对时局动荡世事萧条,百姓疲于奔命的担忧。
16. ①思念之苦:战乱频仍让诗人与诸弟分离,诗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苦跃然纸上。
②漂泊之悲:诗人流落天涯一身飘零,不仅孤身漂泊“一身遥”,更想到世人颠沛流离,蕴含无限人世之悲,流离之苦。
③报国之愧:年老力衰的诗人自觉空有报国之心,却无力回天,愧对圣朝。
④忧国之痛:诗人在三城之地看戍边守卫,由蜀地风景想到如今的“海内风尘”,写安史之乱的连年战火由此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对战火下百姓流离失所的心痛。
(答出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6分)
17.①鹰击长空 ②鱼翔浅底 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④使我不得开心颜 ⑤青青子衿 ⑥悠悠我心.
18. D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处,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自成风格:某方面有独特的地方,能自成一种风格。根据前文“中国书画艺术”及语段末尾“中国的书画能形成富有深厚民族艺术特色的面貌”可知,此处指的是在宣纸的辅助下,中国书画艺术自成一种风格,所以“自成风格”更合语境,且与下文“独领风骚”呼应。
第二空处,平等:(1)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享有相等待遇。(2)泛指地位相等。一体:一个整体,比喻关系密切。根据前文强调“宣纸与中国书画艺术的相互依存关系”,选择“一体”更合语境。
第三空处,风化:是在大气条件下,岩石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老化:指高分子材料在加工、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性能逐渐变坏,以致丧失使用价值。根据前句中的“两三百年后”可知,这里是指性能逐渐变坏,应该用词语“老化”。
第四空处,善莫大焉:意思是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功不可没:意思是功劳极大,不可抹灭。语段强调的是“宣纸对中国书画的巨大意义”,选“功不可没”更合适。
19. B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这个句子共有两处错误,第一,“完全”和“绝配”重复,“绝配”含有“完全”的意思,应删去“完全”,排除CD;
第二,结构混乱,“由……”和“有……可以”两个句子杂糅,把“由”改为“有”或删去“可以”,排除A。
20. ①将宣纸的使用时间之长比作是“老寿星”,二者本质不同,但都具有寿命长的特点,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宣纸耐久性强的特点。②把抽象的事物、道理变得具体,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常见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能力。
内容上看,本体为宣纸,喻体为“老寿星”,相似点是指宣纸使用时间之长和“老寿星”寿命的长久,二者不同类,但有了相似点,符合比喻的基本条件,没有明显的连接词,用“是”来连接本体喻体,属于暗喻,而且“是”具有肯定、强调的意味。突出了宣纸的特点,可长久保存。
表达上看,化陌生为熟悉,生动形象具体,老寿星给人亲切可爱感,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寓庄于谐,幽默风趣,彰显文采,增强可读性和吸引力。
21.B
22. 这个毒株有一些新的特点;但疫苗仍有保护作用;如何救治“德尔塔”毒株感染者
23.2学年度
期期中质量
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

意事项
卷前,考生务必将
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
级填写在答題纸上
代文阅读(35分

本题
题,19分)
两个层
贯彻于法律之中,具有内在统一性的价

本制度的安排
格权独
编最充分地体现了民法
怀的精神
正如孟德典
在民法戀母般的


目家
我国《民法
将人身权与财产所有权以及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债
和知识产权并
成民事权利体系,预
民法典》分则的基本框架
现了保护人格尊严的价值
人格尊严在各项权利保护中具有
是所有人身权和财产权保护的根本目的,具有最高价值。我囯《民法典》将人格
独立成编,并且将人格权编置
首,这是对《民
和发展,凸显了民法以关爱人、尊重人、保护人为己任的特
人格权独立成编
质,有助于改
去“重物轻

典体系来看,不论是“法学阶梯


都是以财产关
制度都是从“主体

解决主体参与法律
资格与能力,并没有
格杈的独

位重视不够
格权则在于确
身所享有、作为其自身
其自身不可分离的权利。传统大陆法系国家民法虽然以保障人身权和
分则中规定了财产权和身份权,对人
最重要的权利即人
作出规定,这本身表明
民法存在着
果人格
条款明显是财产法为绝对主导,会给人以民
要就是
成为我国民法典体
我国《民法典
格权独立成编

规定各项

般人格权作出规定,形成对各种人格权益的周延保
传统民法典体
将人格权独立成编构成我囯民法典的重要
这也是我们所遇到的历史机
(摘编自王利明《论人格权独立成编的理
材料
和国民法典

法典


置人格权编,在世界各
典中具有创新性
法国法系民法典一般不规定人格权,其保护方
高一语文

权责任
寸“权利”的概念将人格权包含在其
加拿大魁北克民法典

权:在德囯法系
《德
典》将姓名权
其他人格权的保
在债编的

去典》则不同于《德
国民法典》,其在人法中用一节专门就人格权进行了规定。通常认为,人格权
民事主体资格产生的民事权利,不像物权

律行为或者事实行为
取得,因而人格权与其
事权禾
权利,应当规

方法和理
谁免使人对人格权的

为人格权并不是普通
民事权利类
然人对
权利,不能用潘得克吞的民法
纂方法在分
事实
责权、身份权、继承权等民事权利的本质是一致的,都是
以民事利益作

不过物权的客体是物或者某种财产
客体是权利
定义务人为或者不
亲属
亲属利益,继
然人生前拥有的合法财产。这
都是特定的民事
格权的客体也是民事
作为人格权客
民事利益是人的人格利益的具体要素,并
要素并非依靠民事法律
或者事实行为而取
生而固有的人格利益及要素
生,就享有人格
成人格的并非只有一种要素,人格是由生命、身体、健康、姓名、肖像、名誉
体要素构成
具体的人格利益要素构
在民法的保
格权来进行保护,而是要把这些具
体的人格要素设置成具体的人格
这些不同的具体人格权对一个个人格要素
护,才能够对完整
行保护,并就此形成具体人格权的不同类型,构
体人格权的体
格权虽然与物权、债权、身份权和继承权等民事权利有所不
就其性质
然是民事权利。这些权利的客体都可以概括为民事利益
不过分成物权
债权利益、身份利益、人格利益
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上,《民法典
格权规定在
物权、债权、身份
继承权等民事权利并列,使之回归民事权
格权仅作为
身的
他民事权利
成为地位特殊的民事权利类型。这样的做法
对人格权性质的正确定性
摘编自杨立新《我国民法典人格权立法的创新发展》)
释】:潘德克
词,来源予拉丁文
lecta。而 Pandecta,是指《罗马法大
全》《

克吞体系的特征是,将抽象的共通
般事项整理
编)加以规定。其余分则各编
次为:物
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过去的民法典体系存在着“重物
缺陷,仅强调人作为主体参与法律
关系的资格与能力
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人格权编置于分则
充分地体现了民法人文关
怀的精神和价值
高一语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