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16 16:54:51

文档简介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
一、单选题
1.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是(  )
A.反应前物质的分子总数等于反应后物质的分子总数
B.反应前后各物质的体积相等
C.各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数目相等
2.(2020九上·定远期末)为及时发现天然气泄漏,燃气公司常在天然气中加入少量具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空气中也能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硫醇中碳、氢、硫的原子个数比为2:6:1
B.乙硫醇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乙硫醇是由乙硫醇分子构成的
D.X的化学式为SO3
3.(2021·襄阳)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所含分子数相同。取同温同压(20℃、101kPa)下体积均为2L的氢气和氧气,用电火花点燃使其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初始温度和压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①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1L②反应后剩余的气体为氢气③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4.(2021·上海)用氯酸钾制取 ,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5.(2019九上·太原期中)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是改变()
A.反应物 B.生成物 C.化学式 D.化学计量数
6.(2019九上·霞山月考)化学方程式 配平后a、b、c、d的数值为(  )
A.1、2、1、2 B.2、5、2、4 C.4、5、2、4 D.1、3、1、2
二、填空题
7.(2021·海南)考古出土的青铜器表面往往附着一层铜绿(Cu2(OH)2CO3)
(1)青铜属于   (填“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
(2)铜绿是铜与氧气及空气中的另外两种氧化物反应生成的。这两种氧化物是什么?   
(3)写出生成铜绿的化学方程式   。
8.(2021九上·甘南月考)根据下列要求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
(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3)发出耀眼白光的化合反应:    。
三、综合题
9.(2021九上·南岗月考)比较和分类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1)17中元帅实验小组同学想用氯化钠和水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他们分析到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以下一些情况:请根据最终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或偏小的情况进行分类:
①你的分类依据:   ;
②包含的选项   (填字母)a.称量固体质量,物品和砝码放颠倒了;b.固体氯化钠中含有杂质;c.量取水时,俯视量筒;d.实验前烧杯中有水;e.实验前量筒中有水;f.细口瓶中有水;g.称量固体前,未调节平衡,指针指向右,称量后,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间
(2)我们学习过铁和稀硫酸的反应: ,高中以后还将学习铁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请仿照上述反应写出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前后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
10.(2021·大庆)氯化亚铜CuCl是一种难溶于水和乙醇且在潮湿空气中易变质的物质,广泛应用于冶金、电镀、医药等行业、CuCl的制备流程如下:
(1)“操作Y”名称是   。
(2)CuCl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   。
(3)请配平“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                   。
(4)在“滤液Ⅱ”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水除外)是   。(填化学式)
(5)“醇洗”的目的是   ,防止后续过程中氯化亚铜变质。
11.(2021·北京)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碳元素是人类接触和利用最早的元素之一。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可分为无定形碳、过液态碳和晶形碳三大类,如图1。
石墨是制铅笔芯的原料之一,在16世纪被发现后,曾被误认为是含铅的物质。直到18世纪,化学家将石墨与KNO3共熔后产生CO2,才确定了它是含碳的物质。
碳纤维既有碳材料的固有本质特性,又有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综合性能优异。目前,我国已形成碳纤维生产、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应用等产业链,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领城分布如图2。
科学界不断研发出新型碳材料,碳气凝胶就是其中一种。碳气凝胶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在环境净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科研人员在不同温度下制备了三种碳气凝胶样品,比较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他们在不同压强下测定了上述样品对混合气体中CO2吸附的选择性值,实验结果如图3。图中选择性值越高,表明碳气凝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碳材料的潜能不断被激发,应用领城越来越广泛。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金刚石属于______(填序号)。
A.无定形碳 B.过渡态碳 C.晶形碳
(2)石墨与KNO3共熔,能发生如下反应,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由图2可知,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占比最高的领域是   。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石墨是一种含铅的物质   。
②碳材料其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
(5)对比图3中三条曲线,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12.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为1时也要填入):
(1)   C2H4+   O2   CO2+   H2O
(2)   Al+   HCl=   AlCl3+   H2↑
(3)   Fe2O3+   CO    Fe+   CO2
(4)   Na2SO4+   BaCl2=   NaCl+   BaSO4↓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配平化学方程式时,要按原子个数不变进行;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2.【答案】D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解析】【解答】A、由化学式可知,乙硫醇分子中碳、氢、硫原子的个数比为2:6:1,不符合题意。
B、乙硫醇中碳、氢、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32=12:3:16,则乙硫醇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
C、乙硫醇是由乙硫醇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D、反应前碳、氢、氧、硫原子个数分别为4、12、18、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硫原子个数分别为4、12、14、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X的化学式为SO2,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乙硫醇化学式的意义分析
B、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析
C、根据有机物是由分子构成分析
D、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3.【答案】B
【知识点】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① 同温同压下,分子数目之比,即为体积之比,由化学方程式 ,2L氢气反应1L氧气,反应后剩余气体1L,符合题意。
② 2L氢气反应1L氧气,反应后剩余气体为氧气,不符合题意。
③ 反应前氢元素和氧元素都位于单质中,化合价都为0价,反应后氢元素+1价,氧元素-2价,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改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水。
单质中盐酸的化合价规定为零。
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4.【答案】C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A、此选项方程式中 是高氯酸钾,所以A不符合题意;
B、此选项中方程式没有配平,所以B不符合题意;
C、 ,化学方程式是正确的,所以C符合题意;
D、此选项中反应条件缺少加热符号,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看化学式、看反应条件、看配平。
5.【答案】D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指在式子的左、右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即粒子的个数,它是个整数值,当它是1时省略不写),使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的过程。不能改变反应物、生成物、化学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方程式的配平系数即化学计量数分析。
6.【答案】B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C2H2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O2、H2O、CO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 、1、2,同时扩大2倍,则C2H2、O2、H2O、CO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5、2、4。
故答案为:B。
【分析】配平时化学计量数必须加在化学式的前面,配平过程中不能改变化学式中的下标;配平后化学计量数必须为整数,配平过程中若出现分数,必须把分数去分母转化为整数。
7.【答案】(1)金属材料
(2)H2O、CO2
(3)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青铜属于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填:金属材料。
(2)铜绿Cu2(OH)2CO3由铜、氢、氧、碳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铜与氧气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两种氧化物生成铜锈,故填:H2O、CO2。
(3)铜与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生成铜绿,故填:2Cu+O2+H2O+CO2=Cu2(OH)2CO3。
【分析】(1)纯金属和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2)根据质量守恒定量,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结合氧化物的概念,进行分析。
(3)铜与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碱式碳酸铜。
8.【答案】(1)4P+5O2 2P2O5
(2)3Fe+2O2 Fe3O4
(3)2Mg+O2 2MgO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4P+5O2 2P2O5。
(2)铁丝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3Fe+2O2 Fe3O4。
(3)发出耀眼白光的化合反应是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Mg+O2 2MgO。
【分析】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遵守客观事实的原则,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则。
正确书写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写在左边,生成物写在右边,中间用等号连接,等号上表明条件,注意要配平。
9.【答案】(1)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或溶质质量分数偏大);abdf(或cg)
(2);+6价,+4价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①由题意可知,分类依据可为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或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a.称量固体质量,物品和砝码放颠倒了,溶质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b.固体氯化钠中含有杂质,溶质偏少,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c.量取水时,俯视量筒,溶剂水量取偏少,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d.实验前烧杯中有水,溶剂水偏多,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e.实验前量筒中有水,不会影响溶剂的量,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f.细口瓶中有水,会稀释配置好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g.称量固体前,未调节平衡,指针指向右,称量后,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间,;量取固体偏多,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如①填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则对应填写abdf。如填写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则对应填写cg。
(2)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反应前H2SO4中硫的化合价为+6,反应后SO2中硫的化合价为+4。
【分析】(1)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 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2)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
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进行计算。
10.【答案】(1)过滤
(2)+1
(3)2;1;1;2;2;1
(4)NaCl
(5)保证CuCl表面干燥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1)“操作Y”是将固体和液体分开,故为过滤;
(2)Cu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铜元素化合价为+1;
(3)“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从+2变成+1,硫元素的化合价从+4变成了+6,其他化合物化合价不变,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反应方程式为: ;
(4)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滤液Ⅱ”中含有氯化钠,正好是溶解硫酸铜可以用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5)乙醇具有挥发性,“醇洗”的目的是保证CuCl表面干燥,防止在后续步骤中CuCl变质。
【分析】(1)过滤是将固体和液体分开的操作。
(2)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4)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5)乙醇具有挥发性,“醇洗”的目的是保证CuCl表面干燥。
11.【答案】(1)C
(2)2;2;5
(3)工业应用
(4)错;对
(5)温度越低,压强越大,碳气凝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解析】【解答】(1)由图1可知,金刚石属于晶形碳,
故答案为:C。
(2)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将化学方程式配平,化学方程式为 2 2 5 ,故填:2;2;5。
(3)由图2可知,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占比最高的领域是工业应用,故填:工业应用。
(4)①石墨是一种单质,故填:不正确。
②由材料可知,碳材料其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故填:对。
(5)对比图3中三条曲线,温度越低,压强越大选择性值,气凝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得到的实验结论是温度越低,压强越大,碳气凝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故填:温度越低,压强越大,碳气凝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
【分析】(1)根据题目图1给出的信息,进行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进行化学方程式配平。
(3)根据题目中图2,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占比,进行分析。
(4)①石墨是一种碳单质。
②根据材料可知,碳材料的应用,进行分析。
(5)根据对比图3中三条曲线,温度越低,压强越大,进行分析。
12.【答案】(1)1;3;2;2
(2)2;6;2;3
(3)1;3;2;3
(4)1;1;2;1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2)(4)用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配平,将系数分别写在化学式前,(3)用得氧失氧的方法,一个CO变成二氧化碳得一个氧原子,氧化铁中含有3个氧原子,所以CO前加系数3,然后再用最小公倍数法继续配平,直到两边相同原子个数都相同为止。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和种类不变分析,配平方程式时常利用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先以个数最大的原子配平,然后再配平其它原子,直到反应前后所有相同原子个数相同为止。
1 / 1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
一、单选题
1.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是(  )
A.反应前物质的分子总数等于反应后物质的分子总数
B.反应前后各物质的体积相等
C.各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数目相等
【答案】D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配平化学方程式时,要按原子个数不变进行;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2.(2020九上·定远期末)为及时发现天然气泄漏,燃气公司常在天然气中加入少量具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空气中也能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硫醇中碳、氢、硫的原子个数比为2:6:1
B.乙硫醇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乙硫醇是由乙硫醇分子构成的
D.X的化学式为SO3
【答案】D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解析】【解答】A、由化学式可知,乙硫醇分子中碳、氢、硫原子的个数比为2:6:1,不符合题意。
B、乙硫醇中碳、氢、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32=12:3:16,则乙硫醇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
C、乙硫醇是由乙硫醇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D、反应前碳、氢、氧、硫原子个数分别为4、12、18、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硫原子个数分别为4、12、14、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X的化学式为SO2,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乙硫醇化学式的意义分析
B、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析
C、根据有机物是由分子构成分析
D、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3.(2021·襄阳)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所含分子数相同。取同温同压(20℃、101kPa)下体积均为2L的氢气和氧气,用电火花点燃使其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初始温度和压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①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1L②反应后剩余的气体为氢气③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B
【知识点】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① 同温同压下,分子数目之比,即为体积之比,由化学方程式 ,2L氢气反应1L氧气,反应后剩余气体1L,符合题意。
② 2L氢气反应1L氧气,反应后剩余气体为氧气,不符合题意。
③ 反应前氢元素和氧元素都位于单质中,化合价都为0价,反应后氢元素+1价,氧元素-2价,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改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水。
单质中盐酸的化合价规定为零。
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4.(2021·上海)用氯酸钾制取 ,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A、此选项方程式中 是高氯酸钾,所以A不符合题意;
B、此选项中方程式没有配平,所以B不符合题意;
C、 ,化学方程式是正确的,所以C符合题意;
D、此选项中反应条件缺少加热符号,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看化学式、看反应条件、看配平。
5.(2019九上·太原期中)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是改变()
A.反应物 B.生成物 C.化学式 D.化学计量数
【答案】D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指在式子的左、右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即粒子的个数,它是个整数值,当它是1时省略不写),使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的过程。不能改变反应物、生成物、化学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方程式的配平系数即化学计量数分析。
6.(2019九上·霞山月考)化学方程式 配平后a、b、c、d的数值为(  )
A.1、2、1、2 B.2、5、2、4 C.4、5、2、4 D.1、3、1、2
【答案】B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C2H2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O2、H2O、CO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 、1、2,同时扩大2倍,则C2H2、O2、H2O、CO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5、2、4。
故答案为:B。
【分析】配平时化学计量数必须加在化学式的前面,配平过程中不能改变化学式中的下标;配平后化学计量数必须为整数,配平过程中若出现分数,必须把分数去分母转化为整数。
二、填空题
7.(2021·海南)考古出土的青铜器表面往往附着一层铜绿(Cu2(OH)2CO3)
(1)青铜属于   (填“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
(2)铜绿是铜与氧气及空气中的另外两种氧化物反应生成的。这两种氧化物是什么?   
(3)写出生成铜绿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金属材料
(2)H2O、CO2
(3)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青铜属于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填:金属材料。
(2)铜绿Cu2(OH)2CO3由铜、氢、氧、碳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铜与氧气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两种氧化物生成铜锈,故填:H2O、CO2。
(3)铜与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生成铜绿,故填:2Cu+O2+H2O+CO2=Cu2(OH)2CO3。
【分析】(1)纯金属和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2)根据质量守恒定量,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结合氧化物的概念,进行分析。
(3)铜与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碱式碳酸铜。
8.(2021九上·甘南月考)根据下列要求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
(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3)发出耀眼白光的化合反应:    。
【答案】(1)4P+5O2 2P2O5
(2)3Fe+2O2 Fe3O4
(3)2Mg+O2 2MgO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4P+5O2 2P2O5。
(2)铁丝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3Fe+2O2 Fe3O4。
(3)发出耀眼白光的化合反应是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Mg+O2 2MgO。
【分析】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遵守客观事实的原则,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则。
正确书写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写在左边,生成物写在右边,中间用等号连接,等号上表明条件,注意要配平。
三、综合题
9.(2021九上·南岗月考)比较和分类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1)17中元帅实验小组同学想用氯化钠和水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他们分析到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以下一些情况:请根据最终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或偏小的情况进行分类:
①你的分类依据:   ;
②包含的选项   (填字母)a.称量固体质量,物品和砝码放颠倒了;b.固体氯化钠中含有杂质;c.量取水时,俯视量筒;d.实验前烧杯中有水;e.实验前量筒中有水;f.细口瓶中有水;g.称量固体前,未调节平衡,指针指向右,称量后,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间
(2)我们学习过铁和稀硫酸的反应: ,高中以后还将学习铁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请仿照上述反应写出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前后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
【答案】(1)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或溶质质量分数偏大);abdf(或cg)
(2);+6价,+4价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①由题意可知,分类依据可为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或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a.称量固体质量,物品和砝码放颠倒了,溶质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b.固体氯化钠中含有杂质,溶质偏少,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c.量取水时,俯视量筒,溶剂水量取偏少,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d.实验前烧杯中有水,溶剂水偏多,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e.实验前量筒中有水,不会影响溶剂的量,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f.细口瓶中有水,会稀释配置好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g.称量固体前,未调节平衡,指针指向右,称量后,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间,;量取固体偏多,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如①填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则对应填写abdf。如填写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则对应填写cg。
(2)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反应前H2SO4中硫的化合价为+6,反应后SO2中硫的化合价为+4。
【分析】(1)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 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2)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
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进行计算。
10.(2021·大庆)氯化亚铜CuCl是一种难溶于水和乙醇且在潮湿空气中易变质的物质,广泛应用于冶金、电镀、医药等行业、CuCl的制备流程如下:
(1)“操作Y”名称是   。
(2)CuCl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   。
(3)请配平“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                   。
(4)在“滤液Ⅱ”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水除外)是   。(填化学式)
(5)“醇洗”的目的是   ,防止后续过程中氯化亚铜变质。
【答案】(1)过滤
(2)+1
(3)2;1;1;2;2;1
(4)NaCl
(5)保证CuCl表面干燥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1)“操作Y”是将固体和液体分开,故为过滤;
(2)Cu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铜元素化合价为+1;
(3)“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从+2变成+1,硫元素的化合价从+4变成了+6,其他化合物化合价不变,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反应方程式为: ;
(4)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滤液Ⅱ”中含有氯化钠,正好是溶解硫酸铜可以用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5)乙醇具有挥发性,“醇洗”的目的是保证CuCl表面干燥,防止在后续步骤中CuCl变质。
【分析】(1)过滤是将固体和液体分开的操作。
(2)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4)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5)乙醇具有挥发性,“醇洗”的目的是保证CuCl表面干燥。
11.(2021·北京)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碳元素是人类接触和利用最早的元素之一。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可分为无定形碳、过液态碳和晶形碳三大类,如图1。
石墨是制铅笔芯的原料之一,在16世纪被发现后,曾被误认为是含铅的物质。直到18世纪,化学家将石墨与KNO3共熔后产生CO2,才确定了它是含碳的物质。
碳纤维既有碳材料的固有本质特性,又有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综合性能优异。目前,我国已形成碳纤维生产、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应用等产业链,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领城分布如图2。
科学界不断研发出新型碳材料,碳气凝胶就是其中一种。碳气凝胶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在环境净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科研人员在不同温度下制备了三种碳气凝胶样品,比较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他们在不同压强下测定了上述样品对混合气体中CO2吸附的选择性值,实验结果如图3。图中选择性值越高,表明碳气凝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碳材料的潜能不断被激发,应用领城越来越广泛。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金刚石属于______(填序号)。
A.无定形碳 B.过渡态碳 C.晶形碳
(2)石墨与KNO3共熔,能发生如下反应,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由图2可知,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占比最高的领域是   。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石墨是一种含铅的物质   。
②碳材料其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
(5)对比图3中三条曲线,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答案】(1)C
(2)2;2;5
(3)工业应用
(4)错;对
(5)温度越低,压强越大,碳气凝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解析】【解答】(1)由图1可知,金刚石属于晶形碳,
故答案为:C。
(2)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将化学方程式配平,化学方程式为 2 2 5 ,故填:2;2;5。
(3)由图2可知,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占比最高的领域是工业应用,故填:工业应用。
(4)①石墨是一种单质,故填:不正确。
②由材料可知,碳材料其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故填:对。
(5)对比图3中三条曲线,温度越低,压强越大选择性值,气凝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得到的实验结论是温度越低,压强越大,碳气凝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故填:温度越低,压强越大,碳气凝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
【分析】(1)根据题目图1给出的信息,进行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进行化学方程式配平。
(3)根据题目中图2,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占比,进行分析。
(4)①石墨是一种碳单质。
②根据材料可知,碳材料的应用,进行分析。
(5)根据对比图3中三条曲线,温度越低,压强越大,进行分析。
12.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为1时也要填入):
(1)   C2H4+   O2   CO2+   H2O
(2)   Al+   HCl=   AlCl3+   H2↑
(3)   Fe2O3+   CO    Fe+   CO2
(4)   Na2SO4+   BaCl2=   NaCl+   BaSO4↓
【答案】(1)1;3;2;2
(2)2;6;2;3
(3)1;3;2;3
(4)1;1;2;1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2)(4)用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配平,将系数分别写在化学式前,(3)用得氧失氧的方法,一个CO变成二氧化碳得一个氧原子,氧化铁中含有3个氧原子,所以CO前加系数3,然后再用最小公倍数法继续配平,直到两边相同原子个数都相同为止。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和种类不变分析,配平方程式时常利用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先以个数最大的原子配平,然后再配平其它原子,直到反应前后所有相同原子个数相同为止。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