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陈州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陈州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17 07:2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陈州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表1
记述 文献
“虞、虢、焦、滑、霍、杨、韩、魏,皆姬姓也。”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
表1为典籍中有关周代诸侯国姓的记载。表中的记述说明,周代(  )
A.突破了血缘宗法关系的限制 B.以地域政治取代了血缘政治
C.地缘组织与血缘组织相统一 D.分封制加剧了地域文化冲突
2.有学者说:“秦王政相信秦之所以能兴起、兼并六国是赖祖先神灵的护佑……秦并六国,置祖庙于天下之中,似乎有意以此证明他们得以王天下的根据和凭借。”由此可知,秦朝(  )
A.完成了先人统一天下梦想 B.尊崇宗庙蕴含着政治意义
C.政权的神秘色彩比较浓厚 D.借助神灵来维护政治统治
3.公元4世纪始,原来被视为例外的“官决法律”不断取代“民决法律”,成为罗马法律的主导形式。“在最后时期,就像立法的权力似乎因现实趋势而向少数人过渡一样,逐渐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公共事务只由一人执管”。这体现了古罗马(  )
A.法律具有灵活务实性 B.法律来源的集中化趋势
C.奉行君权至上的精神 D.法律是皇帝赦令的汇编
4.江苏连云港尹湾汉墓出土的户口统计资料显示,西汉末年东海郡八十岁以上人口比例为2—43%,人日普查显示2010年中国八十岁以上人口比例为1.57%,这说明西汉禾年(  )
A.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B.偷逃赋役情况严重
C.户口统计制度完善 D.黄老养生思想流行
5.《韩非子·显学》记载:“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由此可知,战国时期(  )
A.思想流变剧烈 B.经济混乱滞后
C.诸侯争霸频繁 D.孔墨对抗激烈
6.下面是两种关于明清经济的观点,材料主要反映了(  )
代表学者 主要观点
伊懋可与黄宗智 “高水平均衡陷阱”(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达到某一发展阶段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
【英】麦迪森 中国GDP总量与人均GDP在15世纪前长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直到1820年,中国GDP总量仍雄居世界首位
A.海禁并未阻挡明清经济繁荣 B.明清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艰难
C.白银内流促进明清经济发展 D.近代前夕中国的繁荣与危机
7.王阳明在与弟子讨论如何处理儒生治学与治生的关系时,提出学者应当以治学为首务,但若能调停得“心体无累”,那么虽“终日做买卖”,也“不害其为圣为贤”。王阳明的这一言论(  )
A.完善了理学的人性论 B.迎合了专制统治的需要
C.否定了儒学的义利观 D.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8.“夫内务法官判定罗马市民相互之诉讼,常采用罗马市民法,然当时法律非如近世之属地法,乃所谓属人法也。而外务法官若无适当之法律,遂依据罗马及隶属诸国之惯例以判决诉讼,因是而成万民法,即万国普通法之义也。”对这段记载解读错误的是(  )
A.市民法仅适用于罗马公民 B.万民法彻底颠覆公民法体系
C.万民法广泛借鉴外邦人法规 D.万民法的产生是应时而需
9.观察下图“交子”:顶部画有一串圆形钱币,数量和票面额度相关;中间书“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管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的字样;下方则是房屋和搬运货物的人像。此图文材料(  )
10.《民法大典》规定,被告者若涉及与皇室相关的叛国罪时,则无一例外的应接受拷问,若不涉及,则拷问不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节制的原则。由此可知,罗马法在定程度上(  )
A.蕴含了人文理性精神 B.以自然法为指导原则
C.保留了诸多野蛮习俗 D.协调了公民内部矛盾
11.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大篇幅介绍《(民国)十五年十一月份各县农协会员数量比较表》,并把它作为立论的重要依据。这份比较表并非是毛泽东自己调查所得,而是湖南省农民协会统计的,另外毛泽东还使用了湖北农民协会的材料。据此可知当时(  )
A.该报告是中共的指导性文件 B.大革命中农民运动有所发展
C.中共采取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D.国民党已失去对农村的控制
12.1948年,上海申新各厂的棉纱产量比1947年下降30%。申新厂的创始人荣德生称:“事事限制,不啻无形之桎;层层苛税,何异万民之锁链。”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A.统制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B.国民政府盘剥勒索加剧
C.国民经济被欧美各国控制 D.国共内战阻断市场流通
13.下图漫画《呜呼鲁民,呜呼圣地》绘制于1919年,结合所学,可得出的历史信息有(  )
14.有学者认为,1860年英国政府对中国的干预主要是由于受到中国政局的影响而出现贸易减少,导致英国政府财政收入减少。这反映出(  )
A.太平天国冲击了英国对外贸易 B.侵华加剧了英国国内经济危机
C.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D.清廷政局动荡不利于英国发展
15.19世纪七八十年代,清朝官员曾纪泽指出,西方人签订的条约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长守不渝的,一种是可以随时修改的,“通商”条约就属于可随时修改的。因此,他依据国际公法,多次和列强商谈修改中外条约,试图收回中国利权。据此可知,此时清朝官僚(  )
A.对近代国际关系认识有所提高 B.运用国际公法有力捍卫主权
C.对帝国主义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D.放弃了天朝上国的传统外交
16.有学者指出:大国的崛起在一个阶段,必有一两种因素起主要作用。关于美国的崛起过程,从如图所示中可以得知的信息是(  )
A.联邦宪法标志摆脱英国殖民统治 B.第二次工业革命迎来大企业时代
C.罗斯福新政迎来经济“黄金时期” D.新经济的胜利助力美国开始称霸
17.“现在可能存在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至于下层的民众运动,国民党员参加的少,共产党员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这是1927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对国共两党工作的一些评价。据此可知(  )
A.下层民众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B.国民大革命遭遇重大挫折
C.国民党认识到农民的重要性 D.统一战线面临分裂的危机
18.下图是1937年发表于南京《扶轮日报》上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
A.中华民族意识的增强 B.中日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
C.日本奴化中国人的思想 D.中华民族意识觉醒
19.据统计,美国从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以来,平均每日耗费2亿美元,仍无法稳定伊拉克局势。70%的美国士兵希望迅速撤离伊拉克,60%的美国民众认为不该发动这场战争,75%的美国民众感到生活受到战争影响。这可用于说明(  )
A.民众对动荡的世界政治局势不满
B.美国世界军事强国地位难以保持
C.美国单边主义政策面临内外交困
D.世界和平受到恐怖主义严重威胁
20.苏联领导人布哈林曾指出:“如果说我们过去关于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想法是,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以后我们立即消灭市场,从而立即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和立即实行计划经济,那么在这里我们是错了。不是立即,而是通过排挤、战胜和改造等一系列过渡的形式。”这里的“错了”是指(  )
A.没收地主和皇室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
B.征收粮食税,废除实物配给制
C.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货币和商品贸易
D.斯大林实行农业集体化和计划经济体制
21.2021年9月25日,华为高管孟晚舟获释回国。此前美国以华为公司“涉嫌违反了美国对伊朗的贸易制裁规定”,指使加拿大扣留孟晚舟1000多天,这表明当今(  )
A.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B.强权政治依旧存在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综合国力提升
22.西汉前期虽然奉行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但实质上仍因袭秦制,以严刑峻法统治人民。汉武帝好法术、刑名,重用酷吏,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为此,董仲舒提出(  )
A.“《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B.“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23.费孝通在《乡土中国》说:“乡土社会的经济基础极为薄弱,满足自身的需求后,几乎没有剩余。皇权在乡土社会中无法靠其统治,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因此乡土社会对皇权来说不具有吸引力,而乡土社会中的皇权,在人民实际生活上看,是松弛和微弱的,是挂名的,是无为的。”这说明古代中国(  )
A.农业性的乡土社会不会建立起横暴权力
B.乡土社会不在中央集权的控制下
C.乡土社会不为封建国家承担赋税
D.皇权“不下乡(县)”有其经济原因
24.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斥责不知礼义的老百姓为禽兽,痛恨李贽提出的个性解放。但同时他也认为:社会是发展的,存在不以人的伦理是非、认识对错、善恶动机为转移和标准的某种客观规律。由此可知,王夫之的思想(  )
A.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诉求 B.与李贽相比有退步性
C.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D.否定了程朱理学思想
二、非选择题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史郑和传》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6月15日,郑和率领27800多人,分乘208艘木制帆船,由江苏太仓刘家港出发,开始了持续28年之久的七下西洋的壮举,先后到达东南亚、南亚、波斯湾沿岸、非洲东海岸,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的宝船,最长的长44.4丈、宽18丈,排水量14000吨,载重量7000吨,俨然海上的巨无霸。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明朝宫廷宴请各国使节的宴会上,响起了这样的歌声:四夷率土归王命,都来朝大明。万邦千国皆归正,现帝廷,朝仁对。明成祖死后,因航海耗费巨大,被迫终止。——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哥伦布,1452年出生于热那亚西班牙籍织布工人家庭。大海是哥伦布成长的舞台,从水手到船长到航海家,这是他的人生轨迹。1492年,哥伦布与西班牙王室签订协议:“作为海洋领主的陛下,从今以后赐予克里斯多芬哥伦布以‘唐’的尊号(贵族尊号),并委任他为一切海岛和大陆的司令。一切商品,不论是珍珠或宝石,黄金或白银,香料或其他货物……凡是在司令管辖范围内购买、交易、发现或夺得的,他都有权把全部获得物的十分之一留给自己,其余的十分之九应呈献给陛下。”在西班牙王室资助下,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87名船员扬帆远航。经过两个多月的海上颠簸,横渡大西洋,于1492年10月12日清晨,到达了美洲加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郑和远洋航行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新大陆的条件。(7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郑和与哥伦布远航的不同结果。(10分)
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道 路
材料:近代中国人民在挽救民族危亡的过程中,走出了不同的道路。
江南制造总局
湘赣边秋收起义
1929—1932年村革命根据地形势示意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史实,以“道路”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12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三、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第24~26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史记 货殖列传》说:“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弛山泽之禁”的具体内容就是“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到汉武帝时期,商品经济已较为繁荣,商人资本的显赫财力与国家财政的困窘形成鲜明对比。汉武帝发动战争、大兴土木,造成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御史大夫张汤“承上旨”,请求“笼天下盐铁”。汉武帝于是起用盐铁大商出身的桑弘羊、孔仅、东郭成阳等人,于元狩四年对盐铁实行专卖,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官产一官运一官销的专卖制体系。在封建社会,由于统治阶级过度奢侈消费,财政压力較大,同时专制权力又没有必要的约束,所以,通过专卖聚财敛财的特性就表现得更为明显和充分,以致常常淹没了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实行干预和调控这一重要目的。……在商品经济发展已达到相当水平时,国家的专卖制度必然破坏市场规则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
——据林文勋《中国古代专卖制度的源起与历史作用——立足于盐专卖制的考察》整理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制度的背景。(7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封建社会盐铁专卖制度的作用。(8分)
28.[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奥地利记者克劳斯认为:“欧洲的各次战争都是由一些外交官引起的,他们先是对记者们撒谎,然后他们又相信了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切。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先后打响了四场现代局部战争。在这四场战争中,輿论战作为信息化战争时期的一种作战模式,是达成国家战略目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海湾战争中布什亲自签署过三项密令:授权全国與论工具、情报机构、科研机构、某种心理战专家和东方学家拟订“特殊计划”,编造忽东忽西的“可靠消息”使伊军摸不透多国部队的具体计划与意图。2003年伊拉克战争,人们第一次可以收看战争的电视直播。交战双方也越来越注重发挥媒体的作用,战争越来越具有公开性和透明性。
——摘编自沈绿《美国舆论战在现代局部战争中的特点及策略》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與论战在战争中的作用。(7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局部战争的特点。(8分)
29.[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凡有诏旨,则命廷玉入内,口授大意,或于御前伏地以书,或隔帘授几,稿就即呈御览。每日不下十数次,皆称旨。蒙恩谕曰:“曩者奉皇考命,会同大学士办理公事。汝以学士趋跄(进渴)其间,朕见汝气度端凝,应对明晰,心甚器重之。询之旁人,知为吾张师傅之子。朕心喜曰:‘吾师有子矣!'后闻汝官刑部、吏部皆有令名,更为喜慰。今见汝居心忠赤,办事敬诚,益知为天祖所笃生、皇考所教养,成兹伟器,以辅翊朕躬者也。汝其勉之。”
——据《张廷玉年谱》整理
材料二 大学士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其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训示臣民,其功甚钜。大学士鄂尔泰……为不世出之名臣。此二人者,朕可保其始终不渝。将来二臣,着配亭太庙,以昭恩礼。
——摘编自《清实录》
材料三 上(乾隆帝)以廷玉不亲至,遂发怒,命降旨诘责……廷臣请夺廷玉官爵,罢配亨。上命削伯爵,以大学士原衔休致,仍许配享。……廷玉即请南还,上愈怒……上用大学士九卿议,罢廷玉配享,仍免治罪……二十年三月,(廷玉)卒,命仍遵世宗遗诏,配享太庙,赐祭葬,谥文和。 ——摘编自《清史稿列传七十五》
(1) 根据材料概括张廷玉受皇帝重用的原因。(8分)
(2)综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如何看待张廷玉“配享太庙”的地位。(7分)
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B A D D B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D A A B D A C C
题号 21 22 23 24
答案 B D D C
二、非选择题
25.【答案】
(1)特点:以显示中国富强,扩大政治影响力为动机;实力强、规模大、持续时间长;造船及航海技术先进;航海范围广,影响众多国家和地区;耗费巨大,劳民伤财,经济效益低下等(每点2分,任答四点即可)
(2)条件:哥伦布丰富的航海经验和探险精神;西班牙王室的支持;名誉、地位、金钱的诱惑;欧洲造船技术和航海知识的进步;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对资本的需求等。(答出三点得6分,答出四点得7分)
(3)郑和的远航,由于耗资巨大,劳民伤财,明成祖死后,政府主导的大规模航海活动被迫终止;(1分)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西亚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了明朝的影响力;但政府主导的航海活动终止,对外交往进一步受到限制,中国逐步失去了开放发展的大好机会等。(答出两点得4分)
哥伦布的远航,开辟了欧洲到达美洲的新航路;(1分)一方面扩张了西班牙的殖民地和版图,为西班牙王室带来了巨额财富,为哥伦布个人捞取了荣誉、地位和财富,对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封建社会的衰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改变了美洲大陆的命运,给美洲人民带来了灾祸等。(每点2分,4分)
26.【答案】
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进行了洋务运动。洋务派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这种道路的选择注定失败。(2分)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维新变法。效仿日本,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把希望寄托于没有实权的皇帝,这条道路也未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以失败告终。(2分)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走美国人的路,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2分)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为了挽救革命,发动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攻打中心城市,实践证明照搬俄国十月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2分)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2分)
综上所述,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3分)
27.(1)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弛山泽之禁”的政策让经营盐铁业商人获利巨大;战争、大兴土木等消耗造成国家财政的困窘;财力强大的商人对国家政权存在威胁;汉武帝实行“大一统”,早有将盐铁收归国有的打算。(7分,答出4个方面即可)
(2)积极作用:聚财敛财,为封建统治的稳定提供了重要财源,有利于现固封建国家的统治;防止垄断性大商人危害国计民生、威胁中央集权,稳定了封建经济秩序;是封建社会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实行干预和调控的重要手段。(6分)
消极作用:与商品经济发展规律矛盾,不利于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分)
28.(15分)
(1)为发动战争制造合理借口;对内鼓舞士气,凝聚民心;对外迷惑敌方,分化瓦解敌对势力;争取国际社会支持。(7分)
(2)战争体现高科技特点,武器先进,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打击手段的多样化、综合性;舆论战作为重要的战略手段,作用更加突出;战争规模有限,但破坏性强,危害大。(8分)
29.(15分)
(1)张廷玉才华出众、能力突出,做官后勤政务实、忠心事主;是皇帝师傅之子,与皇帝关系亲近;作为大臣能准确揣测圣意;皇帝爱才惜才,对张廷玉恩礼有加。(8分)
(2)张廷玉“配享太庙”的地位是因为其オ华、忠心得到皇帝赏识;其地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封建社会的人才标准;给予其特殊地位是统治者笼络人心的一种手段;张廷玉最终得以“配享太庙”的曲折过程,说明封建社会的臣子地位基本取决于皇帝的个人意志。(分)此资料来源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