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6.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16 16:34:04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铁西月考)下列现象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乙醇燃烧 B.食物腐败 C.酒的酿造 D.钢铁生锈
【答案】A
【知识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A、乙醇燃烧是乙醇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符合题意;
B、食物腐败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的反应,进行的很慢,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C、酒的酿造进行的很慢,不易被察觉,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D、钢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发生的反应,进行的很慢,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缓慢氧化是比较慢的不易觉察的氧化反应分析。
2.(2020九上·桐城期末)提高安全意识,保障幸福生活。下列措施中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内不准吃零食
B.家中液化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风扇
C.乘火车、飞机,禁带易燃易爆炸危险品
D.用氦气代替氢气充灌节日气球
【答案】B
【知识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实验室中的药品有的有毒,有的有腐蚀性,实验室内吃零食易造成伤害事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家中液化气泄漏时,液化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电火花或加热易爆炸,立即打开排风扇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选项B符合题意;
C、在乘交通工具时,若易燃、易爆品燃烧或爆炸,会危害乘客的安全,因此应禁止携带易燃易爆品,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而且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使用时比氢气安全,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实验室药品的取用方法分析
B、根据打开排风扇的瞬间会产生电火花分析
C、根据易燃易爆物的性质分析
D、根据氦气的性质分析
3.(2020九上·桐城期末)某实验小组用下图装置及步骤进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微型实验。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 步骤及现象
Ⅰ.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80℃热水中,白磷、红磷均不燃烧; Ⅱ.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 Ⅲ.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燃烧。
A.Ⅰ中红磷不燃烧仅因为未与氧气接触
B.80℃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
C.对比Ⅰ和Ⅲ,可以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D.对比Ⅱ和Ⅲ,可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答案】A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Ⅰ中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也没有达到着火点,选项A符合题意。
B、80℃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选项B不符合题意。
C、Ⅰ中白磷不燃烧、Ⅲ中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选项C不符合题意。
D、Ⅱ中红磷不燃烧,Ⅲ中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
4.(2021·张家界)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是中国共产党内在的价值取向。下列说法或做法不利于安全与健康的是(  )
A.在食品中可适当添加含钙、铁、锌的化合物
B.剧烈运动后,可以大量饮用碳酸饮料
C.遭遇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俯下身子沿墙壁或地面跑离火灾区
D.在使用和储存易燃、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决不允许违章操作
【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有害化学物质的性质与人体健康;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 钙元素可以预防骨质疏松,铁元素可以预防贫血,锌元素可以预防发育不良,所以在食品中可适当添加含钙、铁、锌的化合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碳酸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剧烈运动后,不能大量饮用碳酸饮料,而应该补充淡盐水,故错误,符合题意;
C.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有害气体和粉尘进入呼吸道,所以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以防止发生爆炸,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剧烈运动后,应该补充淡盐水。
5.(2021·桂林)不慎将少量酒精洒到桌面上着火了,用湿抹布覆盖能灭火的主要原因是(  )
A.降低着火点 B.清除可燃物
C.隔氧又降温 D.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C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灭火的三个原理: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隔绝空气、移除可燃物,不慎将少量酒精洒到桌面上着火了,用湿抹布覆盖能灭火,湿抹布能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一下,同时湿抹布又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灭火的方法,进行分析。
6.(2021·绵阳)化石燃料的使用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造成资源枯竭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大力推广脱硫煤,有助于减少酸雨
B.埋于海底的可燃冰将来可能替代化石燃料
C.使用乙醇汽油作燃料,可节约石油资源
D.使发动机内汽油充分燃烧可减少CO2排放
【答案】D
【知识点】有害化学物质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我国大力推广脱硫煤,可减少污染物二氧化硫的生成,有助于减少酸雨,不符合题意;
B、海底的可燃冰将来可能替代化石燃料,不符合题意;
C、使用乙醇汽油作燃料,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节约石油资源,不符合题意;
D、使发动机内汽油充分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不会减少CO2排放,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 脱硫煤,减少二氧化硫的产生,有助于减少酸雨;
B、可燃冰将来可能替代化石燃料;
C、石油燃烧产物污染环境,应适当少用;
D、使发动机内汽油充分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据此分析。
7.(2021·盐城)2020年10月,我国建成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装置,其原理是:①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②电解水获得H2,③H2与CO2反应合成绿色液态燃料CH3OH。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H2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C.电解水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该装置能捕获并资源化利用CO2
【答案】A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答】A. 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故A符合题意。
B. H2燃烧生成水热值高、无污染,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故B不符合题意。
C.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 该装置能捕获并资源化利用CO2,生成CH3OH,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
8.(2021九上·陵城月考)常温下,某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收集该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向上排空气法 B.排水集气法
C.排水集气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D.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 某气体难溶于水,则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气体的收集方法看密度和溶解性分析,若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若密度比空气小,则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若密度比空气大,则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二、实验探究题
9.(2021九上·重庆月考)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应选用   (填字母标号,下同)作发生装置,写出该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其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   装置。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
(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装置A中还缺少    ,制取氧气完毕后发现试管破裂,请写出任意一个导致试管破裂的原因   
(5)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观察到   时表明氧气已收集满。
(6)F是一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的多功能装置。若将F装置内装满水,用来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   (填“a”或“b”)进入F中。
(7)若实验室用大理石(固体)和稀盐酸(液体)在常温下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则制取装置为   
【答案】(1)酒精灯;集气瓶
(2)A;;催化;D
(3)
(4)一团棉花;试管没有略微向下倾向
(5)集气瓶有气泡冒出
(6)b
(7)BC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1)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仪器②的名称是集气瓶;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应加热,应选用A 作为发生装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排水法收集氧气,选用D 装置;
(3)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
(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装置A中还缺少一团棉花,以防止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制取氧气完毕后发现试管破裂,可能是试管没有略微向下倾向,产生小水珠使试管炸裂;
(5)用D装置为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观察到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表明氧气已收集满;
(6)F装置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必须短进长出,则气体应从b进入F中;
(7)实验室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应选用B为发生装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应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制取装置为BC。
【分析】(2)根据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属于固固加热型反应,选择发生装置。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3)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4)加热高锰酸钾,会分解成粉末,进入导管,氧气排出不畅,需要堵上一团棉花。
(5)根据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6)根据气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必须短进长出,进行分析。
(7)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发生装置。
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10.在实验室里可采用多种方法制取氧气。
(1)装置A中标有编号的两种仪器的名称是①   ;②   ;
(2)收集氧气可以采用D图所示的方法,这是利用了氧气的什么物理性质?   。
(3)小华想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一套装置是   ,当氧气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
(4)小明想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他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他这样选择的理由是   。
(5)通常情况下 ,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且散逸在空气中易致污染。实验室里用亚硫酸钠固体和浓硫酸反应制取SO2。为防止污染,实验室制取SO2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正确组合是   ( 填装置序号,从A到E中选)。剩余的SO2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若用图F的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SO2,请把图中的“导气管”补画完整   。
【答案】(1)试管;酒精灯
(2)不易溶于水
(3)AD;先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KMnO4 K2MnO4+MnO2+O2
(4)B;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
(5)BC;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装置A中标有编号①的仪器的名称是试管;标有编号②的仪器的名称是酒精灯;
(2)收集氧气可以采用D图所示的方法,是用排水法收集,这是利用了氧气不易溶于水的物理性质;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或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气体纯度较高,应选择的一套装置是AD,当氧气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是先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KMnO4 K2MnO4+MnO2+O2;
(4)小明想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该反应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他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
(5)根据“实验室里用亚硫酸钠固体和浓硫酸反应制取SO2”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可选用固、液不加热型的发生装置,根据“通常情况下 ,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且散逸在空气中易致污染”可知,该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制取SO2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正确组合是BC;剩余的SO2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若用图F的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SO2,SO2密度比空气大,应从长管通入,将图中的“导气管”补画完整如图: 。
【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氧气的溶解性分析
(3)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确定收集装置分析
(4)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分析
(5)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确定收集装置分析
11.(2021九上·兴化月考)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下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能用 F 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若用 F 装置收集,当观察到   现象时,说明氧气已收满;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   (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3)实验室用 C 装置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   ,若要控制反应速率,可进行的改进是   。
(4)硫化氢(H2S)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能溶于水。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混合,在常温下反应制得硫化氢气体。则制取并收集一瓶硫化氢气体的装置组合是   。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以用上图中的装置   (填字母),也可用如图装置,如图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   ,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的操作是   。检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
(6)如图所示实验,可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
(7)若用如图盛满空气的集气瓶收集二氧化碳,写出验满的操作:   。
【答案】(1)长颈漏斗;水槽
(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B;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气泡从瓶口冒出;正
(3)过氧化氢 水+氧气;将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或注射器
(4)CE
(5)C;发生和停止;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CO2+Ca(OH)2 CaCO3+H2O
(6)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般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7)将燃着的木条放在 a 导管口,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已满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1)标号①仪器是长颈漏斗,标号②仪器是水槽。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应选择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堵塞导气管,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故选择发生装置B,能用 F 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若用 F 装置收集,当观察到气泡从瓶口冒出现象时,说明氧气已收满;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所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
(3)C 装置是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实验室用 C 装置制取氧气,则是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过氧化氢 水+氧气,若要控制反应速率,可进行的改进是将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或注射器,以便通过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从而控制化学反应速率。
(4)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混合,在常温下反应制得硫化氢气体。则制取并收集一瓶硫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是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C,因为硫化氢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能溶于水,所以只能选择向上排空气法,选择收集装置E,故装置组合是CE。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以用上图中的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C,也可用如图装置,关闭该装置中的活塞,二氧化碳气体不能排出,试管内压强变大,稀盐酸被压进长颈漏斗中与大理石脱离,反应停止,打开活塞,二氧化碳气体排出,试管内压强变小,稀盐酸进入试管内与大理石接触,反应发生。所以如图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的操作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检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CO2+Ca(OH)2 CaCO3+H2O。
(6)如图所示实验,下层蜡烛先熄灭,可得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般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7)若用如图盛满空气的集气瓶收集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二氧化碳气体由b端通入,空气由a端排出,故验满的操作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 a 导管口,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已满。
【分析】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气体的收集方法是由该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所决定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的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的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不易溶于水,可选择排水法收集。
三、综合题
12.(2021·大连)目前人类生活、生产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来自于化石燃料的使用。大连市家用燃料经历了“煤→液化石油气→煤气→天然气”的变化过程。结合下表提供的信息,完成相关问题。
燃料 主要成分 热值(约) 爆炸极限
煤 C 2.9×107J/kg
 
液化石油气 C3H4、C4H10 4.6×107J/kg 1.5%~9.5%
煤气 H2、CO 1.9×107J/m3 6.9%~69.5%
天然气 CH4 4.5×107J/m3 4.8%~13.5%
(1)煤作为家用燃料时,常将煤饼制成蜂窝状使用(如图所示),可提高其利用率。说明其中的原理。
(2)相同质量的煤气和液化石油气均完全燃烧,煤气产生的二氧化碳更少。解释原因。
(3)与煤气相比,以天然气为家用燃料除了可以避免中毒外,还具有哪些优点?(写两条)
【答案】(1)将煤饼制成蜂窝状,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时会更充分,放出更多的热量
(2)根据煤气和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计算可知,相同质量的煤气的含碳量比液化石油气少,因此充分燃烧后,煤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比液化石油气更少
(3)燃烧产生的热量高;更加安全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增大与氧气接触面积,增大氧气浓度,可以促进燃烧,将煤饼制成蜂窝状,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时会更充分,放出更多的热量,故填:将煤饼制成蜂窝状,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时会更充分,放出更多的热量。
(2)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等,根据煤气和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计算可知,相同质量的煤气的含碳量比液化石油气少,因此充分燃烧后,煤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比液化石油气更少,故填:根据煤气和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计算可知,相同质量的煤气的含碳量比液化石油气少,因此充分燃烧后,煤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比液化石油气更少。
(3)与煤气相比,以天然气为家用燃料除了可以避免中毒外燃烧产生的热量高;更加安全,故填:燃烧产生的热量高;更加安全。
【分析】(1)将煤饼制成蜂窝状,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根据煤气和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计算;
(3)根据甲烷燃烧的特点分析。
13.(2021·娄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2021年全国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之一。“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多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引起的。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 天然气
B 酒精
C 煤
D 石油
(2)要解决“碳达峰”,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任写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3)我国化学家已研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这对我国节能减排和开发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在经济建设进程中,我国必须对初级加工产业进行升级,这有利于减轻我国对国际原材料市场的过度依赖,也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面对铁矿石价格疯涨的问题,我们更应该加强对金属资源的保护,请写出一条可以采取的保护措施   。
【答案】(1)B
(2)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合理即可)
(3)
(4)防止金属制品锈蚀(合理即可)
【知识点】合理利用金属资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常见的三大化石燃料,而酒精不属于化石燃料,
故答案为:B;
(2)要解决“碳达峰”,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植树造林等,故填: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合理即可);
(3)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
(4)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施有防止金属腐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合理有效地开采矿物、寻找金属代用品等,故填:防止金属制品锈蚀(合理即可)。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分析;
(2)根据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植树造林等可解决“碳达峰”,实现“碳中和”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分析;
(4)根据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施有防止金属腐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合理有效地开采矿物、寻找金属代用品等分析。
14.(2021·盐城)大美湿地,水城绿都——生态新盐城的美好画卷正在黄海之滨徐徐铺陈。
(1)保护沿海湿地,擦亮生态名片。
①湿地旅游要做好垃圾分类,野营产生的厨余垃圾应该投放到印有   (选填“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标识的垃圾箱。
②保护湿地,从我做起。下列建议合理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禁止围猎捕食野生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B 滩涂湿地大量植树造林,改善海边空气质量
C 就地焚烧枯枝、落叶,防止植物腐败污染水体
D 组织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宣传系列活动
E 沿海区域建设核电站,便于向海水中排放核废水
(2)瞄准低碳目标,发展生态能源。
①目前,我市使用的燃料大多数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   等。
②风从海上来,电在风中生。我市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常选用具有良好   (填写具体性质)的铜质或铝质电线、电缆进行电力传输。
(3)治理串场水系,打造生态盐城。
上图是对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的一种装置。
①厌氧池中厌氧菌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并生成水和CO2等;有机物降解过程中   (选填“吸收”“放出”)能量。
②砂石层所起的作用是   。
③植物浮床系统可吸收污水中的N、P、K等营养元素,既能防止水质富营养化,又能减少植物生长所需肥料的施用。请列举一例复合肥:   (填化学式)。
④到达出水口处流水,   (选填“能”“不能”)达标排放,理由是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不可回收物;ABD
(2)天然气;导电性
(3)放出;过滤;KNO3;能;植物生长吸收了N、P、K等营养元素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①野营产生的厨余垃圾应属于不可回收物垃圾,故填:不可回收物。
②A 禁止围猎捕食野生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正确。
B滩涂湿地大量植树造林,改善海边空气质量,正确。
C 就地焚烧枯枝、落叶,防止植物腐败污染水体,会产生有害气体烟尘,不正确。
D 组织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宣传系列活动,能促进大家一起保护湿地,正确。
E 沿海区域建设核电站,便于向海水中排放核废水,湿地环境被污染,不正确。
故答案为:ABD。
(2)①目前,我市使用的燃料大多数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故填:天然气。
②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常选用具有良好导电性的铜质或铝质电线、电缆进行电力传输,故填:导电性。
(3)①厌氧池中厌氧菌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并生成水和CO2等;有机物降解过程中放出能量,故填:放出。
②砂石层所起的作用是过滤作用,故填:过滤。
③氮磷钾三种营养素含有两种或以上称为复合肥,故填:KNO3。
④到达出水口处流水,能达标排放,理由是植物可以吸收污水中的N、P、K等营养元素,故填:能;植物生长吸收了N、P、K等营养元素。
【分析】(1)① 厨余垃圾应属于不可回收物垃圾。
②根据保护环境的措施,进行分析。
(2)根据铜、铝具有良好导电性,进行分析。
(3)在一种化学肥料中,同时含有N、P、K等主要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的肥料,称为复合肥料。
15.(2021·齐齐哈尔)新能源汽车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与传统汽车的燃料来源于化石燃料不同,新能源汽车的能量来源更加多元化,如氢内燃车以氢气为燃料,不排放任何污染物。乙醇汽车以乙醇为燃料,乙醇是可再生能源,可通过发醇甘蔗、玉米等农作物或粮食收割后剩余的秸秆大量制取。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未来可期。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汽车的燃料来源于化石燃料,列举一种常见的化石燃料   。
(2)氢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能源。目前暂时未能广泛使用的原因是什么?   。(答一点即可)
(3)为什么有人说乙醇汽车的开发和使用会促进农业生产?   。
【答案】(1)煤或石油或天然气(答一点,合理即可)
(2)制取成本高或贮存困难(答一点,合理即可)
(3)乙醇可以通过发酵甘蔗、玉米等农作物制取:或发酵粮食收割后剩余的枯秆制取(答一点,只要答出乙醇制取过程中需要农作物即可)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解析】【解答】(1)镁、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故填:煤或石油或天然气。
(2)目前氢气制取成本较高以及难以储存,导致目前暂时未能广泛使用,故填:制取成本高或贮存困难。
(3)乙醇可以通过发酵甘蔗、玉米等农作物制取:或发酵粮食收割后剩余的枯秆制取,所以乙醇汽车的开发和使用会促进农业生产,故填:乙醇可以通过发酵甘蔗、玉米等农作物制取:或发酵粮食收割后剩余的枯秆制取。
【分析】(1)镁、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
(2)根据目前氢气制取成本较高、难以储存,进行分析。
(3)根据乙醇的来源,进行分析。
16.(2021·桂林)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简图,请回答。
(1)图中“矿物”主要指化石燃料,如媒、天然气和   。
(2)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过度排放二氧化碳会加剧   ,结果会导致全球变暖。提倡“低碳生活”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生活理念。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个理念的是   。(填数字序号)
①人走灯灭 ②出行骑共享单车 ③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
【答案】(1)石油
(2)
(3)温室效应;③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煤、石油和天然气被称为三大化石燃料,图中“矿物”主要指化石燃料,如媒、天然气和石油;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过度排放二氧化碳会加剧温室效应,结果导致全球变暖;
①人走灯灭,节约用电,正确;
②出行骑共享单车,节约能源,正确;
③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浪费森林资源,不正确;
答案: ③。
【分析】(1)煤、石油和天然气被称为三大化石燃料。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3)根据减少二氧化碳生成的方法和措施,进行分析。
17.(2021九上·通榆月考)“水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两大重要循环。回答下列问题。
(1)从微观的角度看,水是由   构成的。
(2)从宏观的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   组成的。
(3)从分子、原子及元素的角度看:
①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是由   的运动引起的;
②自然界“碳循环”中的“碳”是指
   。
【答案】(1)水分子
(2)碳元素和氧元素
(3)水分子;碳元素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1)从微观角度看,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2)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是状态的改变,由水分子的运动引起,碳循环中的碳指的是碳元素;
【分析】(1)根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分析;
(2)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分析;
(3)根据水循环是状态的改变,碳循环是碳元素的转化分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铁西月考)下列现象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乙醇燃烧 B.食物腐败 C.酒的酿造 D.钢铁生锈
2.(2020九上·桐城期末)提高安全意识,保障幸福生活。下列措施中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内不准吃零食
B.家中液化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风扇
C.乘火车、飞机,禁带易燃易爆炸危险品
D.用氦气代替氢气充灌节日气球
3.(2020九上·桐城期末)某实验小组用下图装置及步骤进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微型实验。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 步骤及现象
Ⅰ.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80℃热水中,白磷、红磷均不燃烧; Ⅱ.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 Ⅲ.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燃烧。
A.Ⅰ中红磷不燃烧仅因为未与氧气接触
B.80℃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
C.对比Ⅰ和Ⅲ,可以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D.对比Ⅱ和Ⅲ,可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4.(2021·张家界)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是中国共产党内在的价值取向。下列说法或做法不利于安全与健康的是(  )
A.在食品中可适当添加含钙、铁、锌的化合物
B.剧烈运动后,可以大量饮用碳酸饮料
C.遭遇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俯下身子沿墙壁或地面跑离火灾区
D.在使用和储存易燃、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决不允许违章操作
5.(2021·桂林)不慎将少量酒精洒到桌面上着火了,用湿抹布覆盖能灭火的主要原因是(  )
A.降低着火点 B.清除可燃物
C.隔氧又降温 D.产生二氧化碳
6.(2021·绵阳)化石燃料的使用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造成资源枯竭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大力推广脱硫煤,有助于减少酸雨
B.埋于海底的可燃冰将来可能替代化石燃料
C.使用乙醇汽油作燃料,可节约石油资源
D.使发动机内汽油充分燃烧可减少CO2排放
7.(2021·盐城)2020年10月,我国建成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装置,其原理是:①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②电解水获得H2,③H2与CO2反应合成绿色液态燃料CH3OH。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H2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C.电解水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该装置能捕获并资源化利用CO2
8.(2021九上·陵城月考)常温下,某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收集该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向上排空气法 B.排水集气法
C.排水集气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D.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二、实验探究题
9.(2021九上·重庆月考)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应选用   (填字母标号,下同)作发生装置,写出该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其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   装置。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
(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装置A中还缺少    ,制取氧气完毕后发现试管破裂,请写出任意一个导致试管破裂的原因   
(5)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观察到   时表明氧气已收集满。
(6)F是一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的多功能装置。若将F装置内装满水,用来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   (填“a”或“b”)进入F中。
(7)若实验室用大理石(固体)和稀盐酸(液体)在常温下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则制取装置为   
10.在实验室里可采用多种方法制取氧气。
(1)装置A中标有编号的两种仪器的名称是①   ;②   ;
(2)收集氧气可以采用D图所示的方法,这是利用了氧气的什么物理性质?   。
(3)小华想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一套装置是   ,当氧气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
(4)小明想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他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他这样选择的理由是   。
(5)通常情况下 ,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且散逸在空气中易致污染。实验室里用亚硫酸钠固体和浓硫酸反应制取SO2。为防止污染,实验室制取SO2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正确组合是   ( 填装置序号,从A到E中选)。剩余的SO2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若用图F的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SO2,请把图中的“导气管”补画完整   。
11.(2021九上·兴化月考)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下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能用 F 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若用 F 装置收集,当观察到   现象时,说明氧气已收满;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   (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3)实验室用 C 装置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   ,若要控制反应速率,可进行的改进是   。
(4)硫化氢(H2S)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能溶于水。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混合,在常温下反应制得硫化氢气体。则制取并收集一瓶硫化氢气体的装置组合是   。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以用上图中的装置   (填字母),也可用如图装置,如图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   ,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的操作是   。检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
(6)如图所示实验,可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
(7)若用如图盛满空气的集气瓶收集二氧化碳,写出验满的操作:   。
三、综合题
12.(2021·大连)目前人类生活、生产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来自于化石燃料的使用。大连市家用燃料经历了“煤→液化石油气→煤气→天然气”的变化过程。结合下表提供的信息,完成相关问题。
燃料 主要成分 热值(约) 爆炸极限
煤 C 2.9×107J/kg
 
液化石油气 C3H4、C4H10 4.6×107J/kg 1.5%~9.5%
煤气 H2、CO 1.9×107J/m3 6.9%~69.5%
天然气 CH4 4.5×107J/m3 4.8%~13.5%
(1)煤作为家用燃料时,常将煤饼制成蜂窝状使用(如图所示),可提高其利用率。说明其中的原理。
(2)相同质量的煤气和液化石油气均完全燃烧,煤气产生的二氧化碳更少。解释原因。
(3)与煤气相比,以天然气为家用燃料除了可以避免中毒外,还具有哪些优点?(写两条)
13.(2021·娄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2021年全国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之一。“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多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引起的。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 天然气
B 酒精
C 煤
D 石油
(2)要解决“碳达峰”,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任写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3)我国化学家已研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这对我国节能减排和开发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在经济建设进程中,我国必须对初级加工产业进行升级,这有利于减轻我国对国际原材料市场的过度依赖,也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面对铁矿石价格疯涨的问题,我们更应该加强对金属资源的保护,请写出一条可以采取的保护措施   。
14.(2021·盐城)大美湿地,水城绿都——生态新盐城的美好画卷正在黄海之滨徐徐铺陈。
(1)保护沿海湿地,擦亮生态名片。
①湿地旅游要做好垃圾分类,野营产生的厨余垃圾应该投放到印有   (选填“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标识的垃圾箱。
②保护湿地,从我做起。下列建议合理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禁止围猎捕食野生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B 滩涂湿地大量植树造林,改善海边空气质量
C 就地焚烧枯枝、落叶,防止植物腐败污染水体
D 组织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宣传系列活动
E 沿海区域建设核电站,便于向海水中排放核废水
(2)瞄准低碳目标,发展生态能源。
①目前,我市使用的燃料大多数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   等。
②风从海上来,电在风中生。我市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常选用具有良好   (填写具体性质)的铜质或铝质电线、电缆进行电力传输。
(3)治理串场水系,打造生态盐城。
上图是对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的一种装置。
①厌氧池中厌氧菌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并生成水和CO2等;有机物降解过程中   (选填“吸收”“放出”)能量。
②砂石层所起的作用是   。
③植物浮床系统可吸收污水中的N、P、K等营养元素,既能防止水质富营养化,又能减少植物生长所需肥料的施用。请列举一例复合肥:   (填化学式)。
④到达出水口处流水,   (选填“能”“不能”)达标排放,理由是   (写出一条即可)。
15.(2021·齐齐哈尔)新能源汽车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与传统汽车的燃料来源于化石燃料不同,新能源汽车的能量来源更加多元化,如氢内燃车以氢气为燃料,不排放任何污染物。乙醇汽车以乙醇为燃料,乙醇是可再生能源,可通过发醇甘蔗、玉米等农作物或粮食收割后剩余的秸秆大量制取。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未来可期。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汽车的燃料来源于化石燃料,列举一种常见的化石燃料   。
(2)氢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能源。目前暂时未能广泛使用的原因是什么?   。(答一点即可)
(3)为什么有人说乙醇汽车的开发和使用会促进农业生产?   。
16.(2021·桂林)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简图,请回答。
(1)图中“矿物”主要指化石燃料,如媒、天然气和   。
(2)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过度排放二氧化碳会加剧   ,结果会导致全球变暖。提倡“低碳生活”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生活理念。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个理念的是   。(填数字序号)
①人走灯灭 ②出行骑共享单车 ③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
17.(2021九上·通榆月考)“水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两大重要循环。回答下列问题。
(1)从微观的角度看,水是由   构成的。
(2)从宏观的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   组成的。
(3)从分子、原子及元素的角度看:
①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是由   的运动引起的;
②自然界“碳循环”中的“碳”是指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A、乙醇燃烧是乙醇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符合题意;
B、食物腐败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的反应,进行的很慢,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C、酒的酿造进行的很慢,不易被察觉,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D、钢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发生的反应,进行的很慢,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缓慢氧化是比较慢的不易觉察的氧化反应分析。
2.【答案】B
【知识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实验室中的药品有的有毒,有的有腐蚀性,实验室内吃零食易造成伤害事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家中液化气泄漏时,液化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电火花或加热易爆炸,立即打开排风扇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选项B符合题意;
C、在乘交通工具时,若易燃、易爆品燃烧或爆炸,会危害乘客的安全,因此应禁止携带易燃易爆品,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而且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使用时比氢气安全,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实验室药品的取用方法分析
B、根据打开排风扇的瞬间会产生电火花分析
C、根据易燃易爆物的性质分析
D、根据氦气的性质分析
3.【答案】A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Ⅰ中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也没有达到着火点,选项A符合题意。
B、80℃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选项B不符合题意。
C、Ⅰ中白磷不燃烧、Ⅲ中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选项C不符合题意。
D、Ⅱ中红磷不燃烧,Ⅲ中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
4.【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有害化学物质的性质与人体健康;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 钙元素可以预防骨质疏松,铁元素可以预防贫血,锌元素可以预防发育不良,所以在食品中可适当添加含钙、铁、锌的化合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碳酸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剧烈运动后,不能大量饮用碳酸饮料,而应该补充淡盐水,故错误,符合题意;
C.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有害气体和粉尘进入呼吸道,所以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以防止发生爆炸,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剧烈运动后,应该补充淡盐水。
5.【答案】C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灭火的三个原理: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隔绝空气、移除可燃物,不慎将少量酒精洒到桌面上着火了,用湿抹布覆盖能灭火,湿抹布能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一下,同时湿抹布又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灭火的方法,进行分析。
6.【答案】D
【知识点】有害化学物质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我国大力推广脱硫煤,可减少污染物二氧化硫的生成,有助于减少酸雨,不符合题意;
B、海底的可燃冰将来可能替代化石燃料,不符合题意;
C、使用乙醇汽油作燃料,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节约石油资源,不符合题意;
D、使发动机内汽油充分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不会减少CO2排放,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 脱硫煤,减少二氧化硫的产生,有助于减少酸雨;
B、可燃冰将来可能替代化石燃料;
C、石油燃烧产物污染环境,应适当少用;
D、使发动机内汽油充分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据此分析。
7.【答案】A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答】A. 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故A符合题意。
B. H2燃烧生成水热值高、无污染,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故B不符合题意。
C.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 该装置能捕获并资源化利用CO2,生成CH3OH,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
8.【答案】B
【知识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 某气体难溶于水,则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气体的收集方法看密度和溶解性分析,若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若密度比空气小,则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若密度比空气大,则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9.【答案】(1)酒精灯;集气瓶
(2)A;;催化;D
(3)
(4)一团棉花;试管没有略微向下倾向
(5)集气瓶有气泡冒出
(6)b
(7)BC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1)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仪器②的名称是集气瓶;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应加热,应选用A 作为发生装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排水法收集氧气,选用D 装置;
(3)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
(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装置A中还缺少一团棉花,以防止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制取氧气完毕后发现试管破裂,可能是试管没有略微向下倾向,产生小水珠使试管炸裂;
(5)用D装置为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观察到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表明氧气已收集满;
(6)F装置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必须短进长出,则气体应从b进入F中;
(7)实验室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应选用B为发生装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应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制取装置为BC。
【分析】(2)根据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属于固固加热型反应,选择发生装置。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3)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4)加热高锰酸钾,会分解成粉末,进入导管,氧气排出不畅,需要堵上一团棉花。
(5)根据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6)根据气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必须短进长出,进行分析。
(7)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发生装置。
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10.【答案】(1)试管;酒精灯
(2)不易溶于水
(3)AD;先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KMnO4 K2MnO4+MnO2+O2
(4)B;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
(5)BC;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装置A中标有编号①的仪器的名称是试管;标有编号②的仪器的名称是酒精灯;
(2)收集氧气可以采用D图所示的方法,是用排水法收集,这是利用了氧气不易溶于水的物理性质;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或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气体纯度较高,应选择的一套装置是AD,当氧气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是先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KMnO4 K2MnO4+MnO2+O2;
(4)小明想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该反应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他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
(5)根据“实验室里用亚硫酸钠固体和浓硫酸反应制取SO2”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可选用固、液不加热型的发生装置,根据“通常情况下 ,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且散逸在空气中易致污染”可知,该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制取SO2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正确组合是BC;剩余的SO2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若用图F的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SO2,SO2密度比空气大,应从长管通入,将图中的“导气管”补画完整如图: 。
【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氧气的溶解性分析
(3)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确定收集装置分析
(4)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分析
(5)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确定收集装置分析
11.【答案】(1)长颈漏斗;水槽
(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B;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气泡从瓶口冒出;正
(3)过氧化氢 水+氧气;将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或注射器
(4)CE
(5)C;发生和停止;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CO2+Ca(OH)2 CaCO3+H2O
(6)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般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7)将燃着的木条放在 a 导管口,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已满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1)标号①仪器是长颈漏斗,标号②仪器是水槽。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应选择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堵塞导气管,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故选择发生装置B,能用 F 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若用 F 装置收集,当观察到气泡从瓶口冒出现象时,说明氧气已收满;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所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
(3)C 装置是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实验室用 C 装置制取氧气,则是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过氧化氢 水+氧气,若要控制反应速率,可进行的改进是将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或注射器,以便通过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从而控制化学反应速率。
(4)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混合,在常温下反应制得硫化氢气体。则制取并收集一瓶硫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是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C,因为硫化氢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能溶于水,所以只能选择向上排空气法,选择收集装置E,故装置组合是CE。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以用上图中的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C,也可用如图装置,关闭该装置中的活塞,二氧化碳气体不能排出,试管内压强变大,稀盐酸被压进长颈漏斗中与大理石脱离,反应停止,打开活塞,二氧化碳气体排出,试管内压强变小,稀盐酸进入试管内与大理石接触,反应发生。所以如图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的操作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检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CO2+Ca(OH)2 CaCO3+H2O。
(6)如图所示实验,下层蜡烛先熄灭,可得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般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7)若用如图盛满空气的集气瓶收集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二氧化碳气体由b端通入,空气由a端排出,故验满的操作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 a 导管口,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已满。
【分析】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气体的收集方法是由该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所决定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的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的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不易溶于水,可选择排水法收集。
12.【答案】(1)将煤饼制成蜂窝状,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时会更充分,放出更多的热量
(2)根据煤气和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计算可知,相同质量的煤气的含碳量比液化石油气少,因此充分燃烧后,煤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比液化石油气更少
(3)燃烧产生的热量高;更加安全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增大与氧气接触面积,增大氧气浓度,可以促进燃烧,将煤饼制成蜂窝状,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时会更充分,放出更多的热量,故填:将煤饼制成蜂窝状,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时会更充分,放出更多的热量。
(2)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等,根据煤气和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计算可知,相同质量的煤气的含碳量比液化石油气少,因此充分燃烧后,煤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比液化石油气更少,故填:根据煤气和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计算可知,相同质量的煤气的含碳量比液化石油气少,因此充分燃烧后,煤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比液化石油气更少。
(3)与煤气相比,以天然气为家用燃料除了可以避免中毒外燃烧产生的热量高;更加安全,故填:燃烧产生的热量高;更加安全。
【分析】(1)将煤饼制成蜂窝状,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根据煤气和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计算;
(3)根据甲烷燃烧的特点分析。
13.【答案】(1)B
(2)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合理即可)
(3)
(4)防止金属制品锈蚀(合理即可)
【知识点】合理利用金属资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常见的三大化石燃料,而酒精不属于化石燃料,
故答案为:B;
(2)要解决“碳达峰”,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植树造林等,故填: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合理即可);
(3)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
(4)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施有防止金属腐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合理有效地开采矿物、寻找金属代用品等,故填:防止金属制品锈蚀(合理即可)。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分析;
(2)根据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植树造林等可解决“碳达峰”,实现“碳中和”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分析;
(4)根据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施有防止金属腐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合理有效地开采矿物、寻找金属代用品等分析。
14.【答案】(1)不可回收物;ABD
(2)天然气;导电性
(3)放出;过滤;KNO3;能;植物生长吸收了N、P、K等营养元素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①野营产生的厨余垃圾应属于不可回收物垃圾,故填:不可回收物。
②A 禁止围猎捕食野生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正确。
B滩涂湿地大量植树造林,改善海边空气质量,正确。
C 就地焚烧枯枝、落叶,防止植物腐败污染水体,会产生有害气体烟尘,不正确。
D 组织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宣传系列活动,能促进大家一起保护湿地,正确。
E 沿海区域建设核电站,便于向海水中排放核废水,湿地环境被污染,不正确。
故答案为:ABD。
(2)①目前,我市使用的燃料大多数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故填:天然气。
②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常选用具有良好导电性的铜质或铝质电线、电缆进行电力传输,故填:导电性。
(3)①厌氧池中厌氧菌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并生成水和CO2等;有机物降解过程中放出能量,故填:放出。
②砂石层所起的作用是过滤作用,故填:过滤。
③氮磷钾三种营养素含有两种或以上称为复合肥,故填:KNO3。
④到达出水口处流水,能达标排放,理由是植物可以吸收污水中的N、P、K等营养元素,故填:能;植物生长吸收了N、P、K等营养元素。
【分析】(1)① 厨余垃圾应属于不可回收物垃圾。
②根据保护环境的措施,进行分析。
(2)根据铜、铝具有良好导电性,进行分析。
(3)在一种化学肥料中,同时含有N、P、K等主要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的肥料,称为复合肥料。
15.【答案】(1)煤或石油或天然气(答一点,合理即可)
(2)制取成本高或贮存困难(答一点,合理即可)
(3)乙醇可以通过发酵甘蔗、玉米等农作物制取:或发酵粮食收割后剩余的枯秆制取(答一点,只要答出乙醇制取过程中需要农作物即可)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解析】【解答】(1)镁、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故填:煤或石油或天然气。
(2)目前氢气制取成本较高以及难以储存,导致目前暂时未能广泛使用,故填:制取成本高或贮存困难。
(3)乙醇可以通过发酵甘蔗、玉米等农作物制取:或发酵粮食收割后剩余的枯秆制取,所以乙醇汽车的开发和使用会促进农业生产,故填:乙醇可以通过发酵甘蔗、玉米等农作物制取:或发酵粮食收割后剩余的枯秆制取。
【分析】(1)镁、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
(2)根据目前氢气制取成本较高、难以储存,进行分析。
(3)根据乙醇的来源,进行分析。
16.【答案】(1)石油
(2)
(3)温室效应;③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煤、石油和天然气被称为三大化石燃料,图中“矿物”主要指化石燃料,如媒、天然气和石油;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过度排放二氧化碳会加剧温室效应,结果导致全球变暖;
①人走灯灭,节约用电,正确;
②出行骑共享单车,节约能源,正确;
③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浪费森林资源,不正确;
答案: ③。
【分析】(1)煤、石油和天然气被称为三大化石燃料。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3)根据减少二氧化碳生成的方法和措施,进行分析。
17.【答案】(1)水分子
(2)碳元素和氧元素
(3)水分子;碳元素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1)从微观角度看,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2)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是状态的改变,由水分子的运动引起,碳循环中的碳指的是碳元素;
【分析】(1)根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分析;
(2)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分析;
(3)根据水循环是状态的改变,碳循环是碳元素的转化分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