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课件(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6 19:0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得历史都热血沸腾。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高适(约700-765),字达夫、仲武,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高渤海。去世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忠”。(“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后人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知人论世
“燕”是战国时期一个国家的名字,地域在今河北省北部。
“歌行”是一种诗体,属“古诗”。句数及每句字数无定,音节格律也比较自由,易于叙事抒情,一般篇幅比较长。
“燕歌行”,乐府旧题,多写有关边地征戍之事,以咏征人思乡、少妇怀远之情为主。
解 题
听范读,体会诗歌抑扬有节的音调之美。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
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该诗。该诗共28句,每四句一韵,共换七韵,且用韵平仄相间,抑扬有节,具有音调之美。
思考:按照什么顺序写“征戍之事”的?
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思考:按照什么顺序写“征戍之事”的?
战事发展的顺序:
出师——失利——被围——死斗
整体感知
思考: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诗人怎样(用哪些手法)写的?
(征战)苦
文本研读
“苦”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本研读
环境恶劣
战事惨烈
相思离别
环境恶劣
文本研读
山川萧条极边土/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选取塞草、孤城、落日等意象,渲染了肃杀、凄凉、衰飒的气氛,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战事惨烈
文本研读
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孤城落日斗兵稀/力尽关山未解围/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战争的残酷、无休止、写出了征战沙场士兵的伤亡惨重。
相思离别
文本研读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
征夫,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但是蓟北征人,思家而不得归。
思考:是什么造成这些苦?请找出相关诗句,体会其中作者的感情。
文本研读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贪图享乐,轻敌冒进
自唐开元十八年(730)至二十二年十二月,契丹多次侵犯唐边境。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开元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
相关背景
(李)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匈奴畏李广之略,……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厚遇战士。……李牧多为奇陈,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其后十馀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史记》
相关链接
既苦征战,则思古之李牧为将,守备为本,亦庶几哉!
——《唐诗解》
“高适既肯定具有自卫性质的边塞战争,又同情出征将士的辛苦,从而希望出现李牧那样的良将来镇守边塞,完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任务,这就是《燕歌行》的真正主题。”
——南京大学教授莫砺锋
名家点评
高适《燕歌行》
抒出征之豪情;
惜战士之辛苦;
怜思妇之断肠;
赞战士之死国;
讽将帅之骄逸;
盼边地之和平。
集大成
唐代边塞诗不只有豪情壮志,不只有闺怨乡愁,还有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对强大国势下隐藏矛盾的担忧和冷峻分析。
高适不仅是风骨凛然的边塞诗人,还是敏锐的军事家和清醒的政治家。
“第一大篇”
总 结
《燕歌行》主要表现了边塞戍卒浴血奋战的艰苦生活,特别突出了他们为国捐躯的爱国情怀,并借此表现了对和平稳定生活的期盼,这是盛唐气度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暗合今天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追求。沙场征战长苦辛,如何不忆李将军!大时代中如何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同样是我们应该思索的问题。
请从将帅、士兵(征人)、思妇中选择一种身份,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把这首诗改写成一段抒情文字,写出人物的情感和心理。
练 笔
塞上听吹笛 夜上受降城闻笛
高适 李益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拓展阅读
问题:这两首边塞诗,都写了征人思乡的内容,所用的抒情方式有何相同之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之处?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简要说明。
明确: (1)抒情方式的相同之处:都运用了借景抒情、以声传情的手法。
(2)思想感情的不同之处:①高适诗通过描写明丽之景,表现了边塞的和平宁静;通过写明月下的笛声传遍关山,在思乡的同时表现了盛唐的豪情。②李益诗通过描述边塞环境的险恶和景象的荒寒、芦笛声的凄清,衬托了征人思乡的迷惘和悲凉。
边塞诗表达的思想情感主要有六个方面:
(1)描写塞外奇丽壮阔的自然风光 。王维《使至塞上》
(2)抒发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情。王昌龄《从军行》
(3)表达征人久戍边关的思乡念亲之愁。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反映连年征战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拓土开边。陈陶《陇西行》
(5)表达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及环境的恶劣。李白《塞下曲》
(6)表达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战士的同情。
边塞诗常用手法:
(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2)对比(3)衬托(4)象征(5)比喻
(6)夸张(7)用典(8)渲染(9)虚实结合
边塞诗常见意象:
A、有关景物:烽火、狼烟、孤城、黄沙、雪山、黑山、大漠等。
A、有关动物:马、雁、鹰等
C、有关地名:轮台、龟兹、楼兰、安西、阴山、瀚海、凉州、边关、玉门关等
D、常见乐器:羌笛、胡笳、芦管、鼓、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