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氏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满分18分)
1.(3分)碳素墨水是将纳米级(10﹣9~10﹣7m)的炭黑细粉末分散到水中制得的,与这种纳米粒子大小具有相同的数量级的是( )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2.(3分)表中物质的分类组合完全正确的是( )
A B C D
酸 H2CO3 CH3COOH NaHSO4 HCl
碱 Mg(OH)Cl CH3CH2OH Fe(OH)3 NaOH
盐 CuSO4 5H2O BaSO4 NaH2PO4 Na2S
氧化物 H2O KClO3 CuO H2O2
A.A B.B C.C D.D
3.(3分)一定温度、压强条件下,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A.粒子数目 B.粒子大小 C.粒子间距 D.粒子种类
4.(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B.BaSO4难溶于水,其水溶液的导电能力极弱,所以BaSO4是弱电解质
C.液溴不导电,所以溴是非电解质
D.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稀硫酸滴加在铜片上:Cu+2H+=Cu2++H2↑
B.氧化铁粉末溶于稀盐酸:Fe2O3+6H+=2Fe3++3H2O
C.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H++OH﹣=H2O
D.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CO32﹣+2H+=CO2↑+H2O
6.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Ce4++Fe2+═Fe3++Ce3+,Sn2++2Fe3+═2Fe2++Sn4+.由此推断Fe2+、Ce3+、Sn2+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Sn2+、Fe2+、Ce3+ B.Fe2+、Ce3+、Sn2+
C.Fe2+、Sn2+、Ce3+ D.Ce3+、Fe2+、Sn2+
7.汽车安全气囊是在发生撞车时、产生二次碰撞前能够自动膨胀保护乘员的装置,碰撞时发生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N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NaN3中N元素被还原
C.每生成16molN2转移30mole﹣
D.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质量之比为1:15
8.(3分)根据下列实验内容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内容 结论
A 将Na投入CuSO4溶液中有蓝色沉淀生成 Na与H2O反应生成了NaOH,Na不能把Cu2+置换出来
B 将Na2O2投入水中,有气体生成 该气体一定是O2
C 某物质的水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该溶液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
D 将氯气通过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使石蕊变红,次氯酸使石蕊褪色
A.A B.B C.C D.D
9.(3分)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是( )
A.将NaHCO3固体加入新制氯水,有无色气泡(H+)
B.使红色布条褪色(HClO)
C.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l﹣)
D.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发现呈红色(HCl)
二.多选题(共4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4分,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两项符合题目要求。选错不得分,少选且正确得2分,全对得4分)
10.(4分)下列各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含有大量Ba2+的溶液中:NH4+、Na+、Cl-、OH-
B.无色透明溶液中:NH4+、Cu2+、SO42-、CO32-
C.在强碱性溶液中 :K+、Na+、SO42-、CO32-
D.在pH=1的溶液中:Mg2+、Fe2+、Cl-、ClO-
11.(4分)在标准状况下,在三个干燥的烧瓶内分别装有:①干燥且纯净的NH3;②含一半空气的氯化氢气体;③NO2和O2体积比为4:1的混合气体。然后分别做喷泉实验,实验结束后假设三个烧瓶中所得溶液不扩散,则三个烧瓶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5:5:4 B.2:1:2 C.1:1:1 D.无法确定
12.(4分)近期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2在催化剂表面生成CO2的历程(部分微粒未画出)。反应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状态Ⅰ→状态Ⅱ发生了化学变化
B.CO和O生成CO2的过程涉及电子转移
C.CO2是具有极性共价键的直线型分子
D.状态Ⅲ→状态Ⅴ表示CO与O2的反应
13.(4分)酸式盐是盐的一种,可看作是多元酸中的氢离子未被完全中和所得到的盐,常见的有NaHCO3、NaHSO4、KH2PO4、K2HPO4等。已知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3PO2属于一元酸 B.H3PO2属于三元酸
C.NaH2PO2属于酸式盐 D.NaH2PO2属于正盐
三.实验题(共4小题,满分57分)
14.(15分)FeCl3是中学实验室常用的试剂。
(1)写出氯化铁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
(2)利用氯化铁溶液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①下列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向饱和氯化铁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
B.加热煮沸氯化铁饱和溶液
C.在氨水中滴加氯化铁浓溶液
D.在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煮沸至出现红褐色液体
②区别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是 。向盛有氢氧化铁胶体的烧杯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会出现一系列变化,现象为: 。
(3)侯氏制碱法是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两种气体(NH3和CO2)有晶体析出,通常先通入 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侯氏制碱最终制得的”碱”为 .
15.(16分)兴趣小组探究实验室中制备Cl2的过程,为证明过程中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同时证明Cl2的某些性质,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按要求回答问题:
(1)若用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制Cl2.MnO2+4HCl(浓)MnCl2+Cl2↑+2H2O
①用双线桥表示该反应的电子转移 。
② 作氧化剂, 作还原产物。
(2)①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名称为 ,作用是 。
②装置D和E中出现的不同现象说明的问题是 。
③写出装置G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16.(13分)生活处处有化学,制作馒头、面包等所用的发酵粉,主要成分是由Na2CO3、NaHCO3和固体有机酸混合而成的,晓露同学猜想:发酵粉加热或加水时都能产生CO2,并进行如下实验:
(1)将Na2CO3和NaHCO3分别加热,能产生CO2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2)晓露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发酵份加水能否产生CO2,并探究过氧化钠是否可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请回答:
①A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 .
②观察到B装置产生白色浑浊,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实验证实发酵粉加水也能产生CO2,主要原因是 .
④C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⑤收集D装置产生的气体,要验证它是氧气,方法是 .
17.(13分)为了探究Fe2+、Cu2+、Ag+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实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gNO3的电离方程式: 。
(2)已知实验Ⅰ、Ⅱ的现象和结论如表:
实验编号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 ① 氧化性:Cu2+>Fe2+
Ⅱ 溶液变蓝色 ②
①实验Ⅰ的现象是 。
②实验Ⅱ的结论是 。
③写出实验Ⅱ的离子方程式: 。
(3)Cu、Fe、CuSO4溶液、AgNO3溶液均能导电,其中属于纯净物有 种,CuSO4溶液、AgNO3溶液均能导电的原因是 。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化学试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9小题,满分18分)
1.C。2.D。3.A。4.D。5.B。6.A。7.D。8.C。9.D。
二.多选题(共4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4分)
10.BD。11.A。12.BC。13.AD。
三.实验题(共5小题,满分66分)
14.(14分)FeCl3是中学实验室常用的试剂。
(1)写出氯化铁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FeCl3=Fe3++3Cl﹣ 。
(2)利用氯化铁溶液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①下列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D 。(填字母)
A.向饱和氯化铁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
B.加热煮沸氯化铁饱和溶液
C.在氨水中滴加氯化铁浓溶液
D.在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煮沸至出现红褐色液体
②区别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是 做丁达尔效应实验 。向盛有氢氧化铁胶体的烧杯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会出现一系列变化,现象为: 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
(3)侯氏制碱法是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两种气体(NH3和CO2)有晶体析出,通常先通入 NH3 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Cl(饱和)+NH3+CO2+H2O=NaHCO3↓+NH4Cl ,侯氏制碱最终制得的”碱”为 Na2CO3 .
15.(14分)兴趣小组探究实验室中制备Cl2的过程,为证明过程中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同时证明Cl2的某些性质,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按要求回答问题:
(1)若用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制Cl2.MnO2+4HCl(浓)MnCl2+Cl2↑+2H2O
①用双线桥表示该反应的电子转移 。
② MnO2 作氧化剂, MnCl2 作还原产物。
(2)①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名称为 无水硫酸铜 ,作用是 检验有水挥发出来 。
②装置D和E中出现的不同现象说明的问题是 干燥的氯气无漂白作用,潮湿的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其具有漂白性 。
③写出装置G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g++Cl﹣=AgCl↓ 。
16.(12分)生活处处有化学,制作馒头、面包等所用的发酵粉,主要成分是由Na2CO3、NaHCO3和固体有机酸混合而成的,晓露同学猜想:发酵粉加热或加水时都能产生CO2,并进行如下实验:
(1)将Na2CO3和NaHCO3分别加热,能产生CO2的物质是 NaHCO3 (填化学式).
(2)晓露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发酵份加水能否产生CO2,并探究过氧化钠是否可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请回答:
①A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 分液漏斗 .
②观察到B装置产生白色浑浊,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
③实验证实发酵粉加水也能产生CO2,主要原因是 当加入水后,有机酸会电离出氢离子,氢离子与碳酸根、碳酸氢根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
④C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吸收水蒸气 .
⑤收集D装置产生的气体,要验证它是氧气,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
17.(12分)为了探究Fe2+、Cu2+、Ag+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实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gNO3的电离方程式: AgNO3=Ag++NO3﹣ 。
(2)已知实验Ⅰ、Ⅱ的现象和结论如表:
实验编号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 ① 氧化性:Cu2+>Fe2+
Ⅱ 溶液变蓝色 ②
①实验Ⅰ的现象是 铁丝上有红色固体析出 。
②实验Ⅱ的结论是 氧化性:Ag+>Cu2+ 。
③写出实验Ⅱ的离子方程式: Cu+2Ag+=Cu2++2Ag 。
(3)Cu、Fe、CuSO4溶液、AgNO3溶液均能导电,其中属于纯净物有 2 种,CuSO4溶液、AgNO3溶液均能导电的原因是 溶液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