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
新航路开辟后,明朝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大量的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被引入,并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玉米、甘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烟草、花生等新的经济作物也大致于同时引进,进一步丰富了农产品结构。
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湖广、江西等地成为新的粮食生产中心。
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
湖广熟,天下足
苏湖熟,天下足
农业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局限性
手工业
材料一: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篡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齐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
材料二: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
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出现新的经营手段,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生产。有学者认为,这种生产方式近似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早期形态,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
货币、生产生活资料所有者(机户)
出卖劳动力的自由劳动者(机工)
手工工场
雇佣
被雇佣
经营
利润
劳动
工资
出资
出力
图3 雇佣劳动形成的条件和因素
机户出资
机工出力
货币
白银大量流入,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
商人
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等地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市镇
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并日益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商业
1.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性优势;
2. 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经济发展的局限
1、南宋:陆九渊的心学
2、明中后期:王阳明的心学
世界观: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方法论:致良知,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知行合一)
心外无佛,即心即佛。吸取佛教禅宗的思想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满街都是圣人。
—王阳明《传习录》
2、陆王心学—王守仁
增强每个人加强道德修养的信心和主动性。
盗贼也有良知: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
王阳明认为一切事物都产生于人心,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同时王阳明也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他还提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孔丘和朱熹的语录为真理。程朱理学主张天理的他律性,天理成为外在的道德律令。王阳明良知自律思想架起了道德内化与道德外化的桥梁,高扬了个体的自主性和自律性,从而把人从外在天理的奴性中解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称王阳明为中国的马丁 路德,确有一定道理。
——摘编自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等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不同 认识论 (世界本原)
方法论
哲学范畴
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
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
内心反省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格物致知
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旗动,另一位说是风动,慧能过去跟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
2、“异端”思想家李贽
李 贽
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
代表作:《焚书》《藏书》
《焚书》:将来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
《藏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
4、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中国人民爱国精神的高度概括,时刻激发着仁人志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项目
内容
同
政治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经济
主张“工商皆本”
思想
批判地继承儒学,主张“经世致用”
异
黄宗羲
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顾炎武
倡导经世致用,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
王夫之
是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
陆王心学
思想之“变”
李贽
黄顾王
致良知;强调主观能动性。
提倡个性自由,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抨击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倡导经世致用。
变在对传统主流思想的反思与批判。
三、小说与戏剧
1.小说
(1)明清小说兴起原因:
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文化知识的普及,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文人对现实社会政治腐败等现象日益不满。
三、小说与戏曲
三、小说与戏剧
1.小说
(2)明朝小说
三、小说与戏剧
1.小说
(3)清朝小说
曹雪芹——《红楼梦》
思想性:①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②歌颂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以及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
文学性:作者以严谨的结构、清晰的层次、精练而生动的语言,把故事的进展和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曹雪芹
吴敬梓——《儒林外史》
以科举考试制度下的读书人为主要描写对象,批判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和官僚政治的腐败黑暗。
三、小说与戏剧
2.戏剧
苏州昆曲古戏台
同光十三绝
(1)戏曲创作: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称为传奇,代表作家有明朝汤显祖、清朝孔尚任等。
(2)舞台演出:昆曲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清朝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京剧,并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1.传统科技:处于成就总结阶段,未转化为近代科学
李时珍
《本草纲目》书影 《农政全书》书影 《天工开物》书影
四、科技
2.明清大型典籍的编纂
(1)明成祖时,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
(2)清乾隆后期,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永乐大典》(局部)书影 《四库全书》(局部)书影
【知识链接】
①类书,是古代起工具书作用的资料汇编著作。根据具体内容摘录各种不同书籍上的材料,分门别类重新编排,以便学者查找。
②丛书,是多部书籍的汇编。将不同的书搜集到一起一并出版,原则上保持各书原貌。
2.西学东渐:明朝后期到近代西方的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过程。
(1)明朝后期起,以意大利人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的同时,在一定范围内也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
(2)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
利玛窦
李之藻、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课 堂 总 结
农业领域
手工业领域
商业领域
传统科技: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和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宏祖《徐霞客游记》
明清大型典籍的编纂:《永乐大典》《四库全书》 西学东渐:利玛窦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社会经济的发展
陆王心学
李贽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
小说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
明朝中期:吴承恩《西游记》、吴敬梓《儒林外史》
清朝中期:曹雪芹《红楼梦》
戏曲创作:汤显祖、孔尚任
舞台演出:昆曲、京剧
社会经济的局限
小说与戏曲
思想领域的变化
戏曲
科技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课堂检测
1.明末顾炎武记载江南徽州地区的习俗:贾人娶妇数月则出外,或数十年,至有父子邂逅而不相认识者……男子冠婚后,积岁家食者,则亲友笑之;妇女亦安其俗,而无陌头柳色之悔。上述现象反映了该地区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观念有所改变
C.女子地位有所提高 D.聚族而居受到冲击
B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江南徽州地区对商业的重视,这说明的是该地区传统观念有所改变,B正确;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A排除;中国古代社会女子始终属于男权的附庸地位,C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
2.明朝后期以后,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等进步思想家,提出了“各从所好,各骋所长”“专制帝王是天下之大害”“工商皆本”等思想主张,这反映了思想界
A.提倡个性自由反专制的倾向 B.强调主观能动性
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 D.出现了三教合一
A
【详解】
材料“各从所好,各骋所长”“专制帝王是天下之大害”“工商皆本”体现的是明清之际的思想界出现了提倡个性自由反专制的倾向 ,A正确;B与材料无关,排除;C是程朱理学的内容,排除;D是理学产生的背景,排除。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