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州市校际2021-2022学年高一11月联考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高州市校际2021-2022学年高一11月联考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17 14:49:01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校际11月份月考
高一级历史科试卷
(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个小题3分,共48分)
“家”字由“宀(房屋)”和“豕(猪)”两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据此,“豕”应解读为
穿
图1
A.文字起源
C.私有财产
D.生产工具
2.商鞅由魏入秦后向秦孝公说:“治世不道,便国不法古。”意思是治国并不是只有一条道路,只要有利
于国家,就不一定非要拘泥于古法旧制。商鞅变法中,符合“使国不法古”的措施是(
A.军功授爵
B.以庸代役
C.整顿吏治
D.统一文字
3.从下表中可以看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是()
长城
大运河
秦汉时期,抵徊了北方游牧民族隋唐时期,成为联系南北的交
南下,保护了中原北部地区的农通大动脉,加强了各地区之间
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的经济、文化联系
A.抵御了匈奴侵扰
B.有利于巩固统
C.促进了南北交流
削弱了诸侯国势力
4.汉初,吴、楚等七国叛乱时,吴王刘濞宜称:吴国坐拥铜山,寡人所铸金钱数量巨大,诸王如有需要
尽管开口。叛乱虽然很快被平定,但造成的破坏却不容小视。这反映出当时()
A.盐铁官营触及诸侯王利益
B.中央集权的加强势在必行
C.地方军阀割据局面出现
D.朝廷沿袭前朝制度政策失误
5.据《晋书·王敦传》记载:东晋谚称“王与(司)马,共天下”。这反映了()
A.东晋统治者爱惜人才
B.士族门阀势力强大,威胁皇权
C.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的强大
两晋时期的政治民主化倾向
6.以下我国古代朝代更迭示意图中①②③分别是()

十六国
北魏东魏]北
西晋

高一级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
A.东汉蜀前秦
秦西汉梁
蜀东晋梁D.蜀东汉隋
7.《步辇图》描绘了吐蕃王松赞干布派大相禄东赞为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
题是()
A.唐对吐蕾赞普册封制度的确立
B.唐蕃互派使者维持两个政权的友好关系
C.先进文明对周边民族的向心力
D.通过和亲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
8.唐代科举由礼部主持,选官则由吏郭主持,二者是分开的。只有在通过科举考试取得资格后,才能
参加吏部的铨选,铨选合格才能获得授官。吏部铨选的择人标准,有身(体貌丰伟)、言(言辞辩正)、
书(楷法遒美)、判(文理优长)四事。可见,唐代铨选制度()
A.完善了选才用人制度
使孝廉成为选官的依据
C.确保了选官的公平性
D.使中央开始掌握选官权
9.从均田制到租庯调制再到两税法,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
A.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不断加强
完全废除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
C.收税标准由繁到简的发展历程
社会矛盾消除,巩固国家统治
10.卢肇,字子发,袁州(宜春)人。在唐武宗李炎会昌三年(843年)状元及第,有奇才,以文翰知名
按当时的制度规定,政府定期举行恩科来选拔人才,卢肇及第当年的政府恩科考试方案,其可能的工
作程序是(
A.中书省——门下省一—尚书省——礼部
B.中书省一—门下省——尚书省——吏部
C.门下省一—中书省——尚书省一—礼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吏部
1.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青苗法规定:“愿请领青苗钱者,十户为一保,约钱数多少
量人户物力,其愿请者必须有偿还能力,不得亏损官本。”由此可见,青苗法实施的主要日的是()
A.救济广大流民B.增加政府收入C.消弭战争威胁D.恢复募兵制度
高一级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校际11月份月考
高一级历史科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个小题3分,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C A B B B C C A C A B D D A D B
非选择题:(共52分 )
17(14分)
【答案】(1)直接原因:周王室衰落,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2分)
破解: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建立和加强中央集权,推行郡县制。(2分)
(2)共同点:都注意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与民休息,减轻农民负担;都注重对前代政治经济制度的继承、发展和创新;都加强了对官员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强化皇权。(5分)
(3)变化:元朝在中央废除三司和中书门下,设立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设立宣政院管理宗教和西藏等地的事务;地方上实行省、路、府、州、县五级制代替北宋的路、州(府)、县三级制;元朝进一步精简机构,初步缓解北宋政府机构重叠、官僚队伍膨胀等问题,提高了行政效率。(5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18(14分)
【答案】(1)图一:铁农具的使用;(1分)
图二:井田制废除,土地私有制确立。(1分)
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2分)
(2)唐中期的税制改革。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分夏、秋两次征收。两税法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7分)
(3)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3分。每点2分, 2点3分)
19(12分)
【答案】变化:注重门第到门第观念淡化,注重当下的政治、经济地位(或答重视科举士子与财富)。(4分)
原因:唐宋婚姻观念的变化是社会经济、政治变革的反映。唐代士族阶层衰落,但影响力仍然较大,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依然流行。(2分)宋朝时,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促进了婚姻观念对门第的淡化。宋朝商品经济发展,人们的财富观念加强,促使人们的婚姻择偶以当下经济地位为重。宋朝重文,士人社会身份和地位高,科举制度更为完善,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也促使婚姻观念发生了注重门第到注重科举才能的转变。(6分)
20(12分)
【答案】(1)措施:改革官制;修订刑律;尊孔倡儒;兴办教育。(4分)
原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社会矛盾重重;鲜卑族游牧文明落后中原农耕文明;孝文帝深受汉文化吸引。(4分)
(2)作用:完成政权封建化;加速北方民族融合;促进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隋唐大一统奠定基础。(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