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州市校际2021-2022学年高一11月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高州市校际2021-2022学年高一11月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6 19:50:10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校际11月月考
高一级语文科试卷参考答案
1.B( A“新科技文明决定了新艺术形式的诞生和艺术的变革方向”曲解文意。C.“只要……就……”说法绝对。D.“信息‘窄播’利用……创作者也能由此把握受众需求,使作品更有针对性”错误。)
2.D( “因此文艺创作将来就没有艺术门类的区别了”无中生有。)
3.B( B.“人工智能已渗透到艺术创作领域,‘小冰’可作诗绘画,AI作曲进入商用阶段,人们担心人工智能未来会成为人类职业的替代者”体现的是:人们担心人工智能可能会替代人类,而材料二的核心观点是“新媒介赋能文艺创作生产”,讲的是“新媒介对文艺创作生产的积极作用,因此本项与材料二的核心观点不符。)
4.①材料二的论述结构属于总分式结构。
②开篇先总体提出观点,新媒介对创作生产全方位的重塑和影响,使当前文艺呈现许多新特点、新趋势。接着从文艺创作新类型、新形式不断涌现,创作者对受众需求把握更为准确,文艺创作更加有的放矢和文艺创作成为跨越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行为三个方面来分说“新媒介赋能文艺创作生产,使文艺创作生产呈现的新特点、新趋势”。
5.①从艺术创造者的角度,选择一位视野与艺术灵感因科技要素刺激不断拓展的艺术创造者(导演);
②从艺术本身的角度,用新工具的“点化”传统艺术,赋予传统艺术以新生命并创造出新鲜的艺术体验,让艺术表现力和表达形式更震撼、更强大;(或从艺术本身的角度,用新技术,如IMAX和3 D技术拓展传统文化空间及角色环境的立体呈现效果);
③从受众的角度,借助大数据技术,精准定位受众需求,让文艺创作更加有的放矢,用新技术营造新艺术场景给予观众前所未有的艺术体验和视觉盛宴;
④从新艺术形态的角度,用数字技术让各种艺术门类取长补短、互相借鉴,使文艺创作走向更具综合性的融合创新。(如“荣耀中国节”先后围绕清明、端午、七夕、中秋、冬至5大节日,形成线上游戏活动+主题内容+城市线下活动+衍生品组成的新文创矩阵。)
6.A( B.“是因为他们都觉得自己在战争中不够英勇”理解错误。C.“突出了作者的遗憾”理解错误。D.选项中事件理解错误,作者想象的场景。)
7.C(“象征着英雄的崇高精神”错误)
8.第一张照片突显了邹习祥作为一名志愿军战士冷静、敏锐的一面,展现了一位狙击手的形象特征。第二张照片表现了他不同于普通农民的形象特征,军人的烙印伴随了他一生,突出了他的军人本色,使他的军人形象更加鲜明。
9.文章先交代邹习祥的志愿军狙击手的战斗英雄身份,接着叙述他的战后的普通人生活,再叙述他的战斗事迹。从人物塑造上来看,这样叙述突出了邹习祥为国奉献却默默无闻、不事张扬的高尚精神;从结构安排上来看,设置了悬念,避免了平铺直叙,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0.C(“军司”官职名做“为”宾语,“军司”后断开。“散骑常侍”官职名,做“加”宾语,“散骑常侍”后断开。“望士”意思是“有名望的人”,“望”修饰“士”,之间不可断开。)
11.A.(弱冠为古时男子20岁为成人,行加冠礼。)
12.B(原文“祷祀之事,诚复可修;岂有便塞参佐白事,断宾客问讯?”可以知道,顾荣认为确实可以祈祷,但不该耽误政务,原文没有彻底否定祷告。)
13.(1)葛旗认为冯熊说的对,(把这件事)告诉了齐王冏,就改任顾荣做了中书侍郎。顾荣在位就不再饮酒了。
(“然”:意动用法“认为……是对的”,1分。“白”:禀告,告诉, 1分。“以为”:“以之为”的省略:让……做……,1分。大意1分。)
(2)对顾荣的赏赐比那些下级佐吏低,对上亏欠治理国家被记功的朝廷重臣,对下辜负忠心义气而献出生命的士人。
(卑:低,1分。亏:亏欠, 1分。 孤:通“辜”,辜负,1分。大意1分。)
14.王府职权大事务繁多,顾荣好酒不能胜任主簿;调任顾荣为中书侍郎,能兼顾顾荣清显地位和王府急需用人的现实。(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3分,照抄原文不给分)
参考译文:
顾荣字彦先,吴国吴县人,为江南显族。顾荣精明开朗,弱冠之年便出仕为官,在孙吴朝任黄门侍郎、太子辅义都尉。常常纵酒豪饮,他对朋友张翰说:“惟有酒可以使人忘记忧愁,但生病没办法处理啊。”当时值赵王司马伦诛灭淮南王司马允,将司马允的僚属都交廷尉处置,准备都杀掉,顾荣公平地处置,许多人得以保全。齐王司马囧召顾荣为大司马主簿。司马囧专权骄横,顾荣担心祸及自身,整天饮酒,久醉不醒,不管政事,将实情告诉了朋友长乐的冯熊。冯熊对司马囧的长史葛旟说:“你们以顾荣为主簿,是为了提拔有声望的人才,并委以重要事机,表示任人不分南北亲疏,以使天下人心服。现在王府职权大事务繁多,这不是好酒之徒所能胜任的。”葛旟说:“顾荣是江南极负盛名的人物,现担任这个职务时间不长,不可轻易更换别人。”冯熊说:“可以换为中书侍郎,顾荣也不损失体面,而府中也可用真正能干之人。”葛旗认为他说的对,请示司马囧后,就改任顾荣为中书侍郎。顾荣到职后不再饮酒了。元帝镇江东时,以顾荣为军司,加散骑常侍,凡有所计划决策,都询问顾荣。顾荣既是江南名士,又处于尊贵的地位,朝野之人无不推重敬仰他。当时元帝所宠爱的郑贵嫔身患疾病,元帝为她祈祷竟荒废了朝政大事,顾荣上表劝谏说:“过去周文王父子兄弟三人都为圣贤,可以说是最明事理的人了。而文王忙得太阳西斜还顾不上吃饭,周公一次沐浴中三次握发而出,他们为何这样?都是因为一日之中,事情百绪千端,不可不理;一句话没说好,也会引起严重后果的缘故呀。如今正值国家衰微,天下乱离,天子未能安居,豺狼遍布道路,明公应该露营野外以置身艰辛之中,戴星而起勤于政事,像越王勾践那样敬怒蛙以求其勇士,悬苦胆于庭以自相节励。贵嫔染病,以医药治疗为上,祈祷之事,就算是有此必要,哪里能阻塞部下禀报事情,断绝外国使者来访问讯?当今强敌压境,满朝流言,人心浮动,或去或留纷纭不定。愿明公谦虚礼让以结纳属下,广泛地招揽天下英才,考虑目前的紧要事项,放弃无用的鬼神祭祀,发扬继承勤政的美德,以雪洗天下之耻,这样百姓才有依靠,振兴晋室才有希望啊。”当时南方的士人未能人尽其才,顾荣又对元帝说:“陆士光贞正清贵,质如金玉;甘季思忠心尽诚,爽快直率;以上诸人,都是宝贵的人才。”此书奏上,元帝都予以采纳。永嘉六年(312),顾荣死于官所,元帝亲临致哀,准备上表,按齐王司马礒的规格予以封赠。吴郡内史殷祐上书说:“顾荣带头密谋举义,为一方之盟主,功劳高过其他将帅。赏赐低于那些下级佐吏,对上有损治理国家被记功的班列重臣,对下辜负忠心义气而拼命的士人。公正地考察臣下的功过,是王朝礼教所尊崇的法则。像顾荣这样,济难安国,顺应天命率先行事,遍观古今,还没有立这般大功,却只得到如此酬报的事例。”由于殷祐的表章,于是追赠顾荣为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元”。
15.B(“‘尧舜风’采用比喻的手法”错误,“万里承平”是万里太平之意,这句的意思是:就像尧舜时期一样,民风安乐。现实的太平和尧舜民风安乐进行比较,突出现实的太平安定,属类比手法。)
16.①官务清简空闲:天下太平,百姓丰乐,作为地方官自然就没有官务琐事缠身。(3分)②生活闲适雅致:与宾客斗茶、饮酒兴致高昂;赏秋光、月色只为与宾客尽兴。(3分)
17(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樯橹灰飞烟灭,一尊还酹江月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等
(每空1分,错字、漏字、多字均不得分)
18.A(民不聊生:指人民没办法生活。哀鸿遍野: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浑然一体:指构成事物的各部分之间没有缝隙,像是一个整体,完整不可分割。浑然天成:指自然形成的整体,无斧凿的痕迹;也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有血有肉:比喻文艺作品描写生动,内容充实。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精益求精:已经很好,还力求做得更好,强调态度。锦上添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美好,强调结果。)
19.B(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共有三处语病。一处搭配不当:应为“感受……思想震撼”“获得……审美体验”。两处语序不当:两个分句主语一致,为“观众内心”,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后;另外,按照逻辑顺序,应先感受到思想震撼,再获得审美体验。)
20.①构成:把注入“情与爱”的“伟人”比拟成“落地、生根、开花”的植物。(2分)②效果:表现了作者对《觉醒年代》人物形象塑造的肯 定。(2分)表达活泼,生动形象。(1分)
评分参考:第一点仅答“把伟人比拟成植物”得1 分,结合相似点分析得2 分。第二点,明确感情得2 分,答出比拟表达效果,如“活泼、生动形象”得1 分。
21.A(从前文“继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后”可知,这次出舱是中国航天员再次出舱;B项强调的是出舱的顺利,与句意不连贯;D项没有强调“再次出舱”这一事实;据后文“也是空间站阶段中国航天员的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可知,此次出舱的性质是空间站阶段的“空间出舱”,C项并未强调“空间出舱”)
22. ①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 ②空间站后续出舱活动的顺利实施 ③按计划开展了各项工作(意思对即可)
(①从后文“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可知,航天员在圆满完成既定任务后已经安全返回空间站,而根据后文“自6月17日进驻天和核心舱以来”可知,宇航员所在空间站位置为“天和核心舱”,据此在①中可填入“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②从前文“检验了我国新一代舱外航天服的功能性能,首次检验了航天员与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及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可知,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为了保证空间站后续出舱活动的顺利实施而采取的措施,据此第二空应填入这些活动的目的,故可填入“空间站后续出舱活动的顺利实施”。③第三自然段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前面两段介绍了此次任务的内容及其意义,所以此次航天任务中,到目前为止,航天员按照计划开展工作。故第三空可填入“按计划开展了各项工作”。)
23.【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
材料主要叙述了被加拿大非法扣押的孟晚舟在中国政府努力下包机回国的事例,引用了孟晚舟的一段感言,在发言中,她强调了祖国是自己回国的后盾,个人与企业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关系密切,表达了浓厚的爱国之情。材料最后一段是不同观念,一种看法是认为孟晚舟重获自由“依靠的是维护世界秩序的正义和法理”,一种看法是“源于中国执政党和政府维护本国公民正当权益的坚定决心和意志”,一种看法是“她自己令人刮目相看的坚强和韧性,是对祖国和人民的信任”,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和感悟写文章。既然加入学生自己的思考,就不能单线程地只选择第三段几种观点中的一点来进行分析。这三种观点应该相互融合,如“维护世界秩序的正义和法理”如果没有强大的祖国作后盾,便可能无法得到“正义和法理”的判决,否则孟晚舟也不会被“非法扣押1028天”;又如“中国执政党和政府维护本国公民正当权益的坚定决心和意志”,如果孟晚舟并不是一个坚定拥护中国的公民,便不会被非法扣押,也不会得到中国政府的全力营救;“她自己令人刮目相看的坚强和韧性,是对祖国和人民的信任”如果缺少了国家后盾,便不会迎来回国的最终结果。总之,学生在立意时应该注意结合多方因素进行分析,合理阐述。
【立意】
1.正义和法理需要强大祖国作后盾。
2.信任祖国的中国公民,理应得到最好的维护。
3.祖国是她身处困境坚韧不拔的信念。
4.无论个人、企业,命运都与国家相连。
高一级语文科试卷参考答案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校际11月月考
高一级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由四个部分组成。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
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芑术形式越来越呈现出多元、融合、交叉、难以分夫的趋势,新艺术形态顺势而生。
回望人类艺术谱系的发辰,留下一长串艺术随技术发展而演化的足迹,艺术因工具
变迁更加精彩。每一种新艺术形式的诞生,每一次芑术的重要变萍,都离不开新科技
文明的推动。如釆没有解剖学和透视学的出现,就不可能出现文芑复兴绘画的兴盛
如釆没有摄像技术及数字技术的发辰,电影将无法诞生,更别提从默片到有声、从黑
白到彩色、从二维到三维、从真人到GG的演变了:如果没冇机裱转台、投影设备、多
媒休屏等舞台装置,舞台艺术的呈现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艺术创造者的视玗与芑术灵感回科技要素刺溦不断拓展,新要素的灌注往往也给艺
术受众带来菥新的芑术审美休验,西家陈丹青说:“芑术跟着工具走……一切取决于
那件工具发明了没有,人发叨什么,乱有什么艺木。”艺术发展总是因工具、手段的
丰富而变迁成长,从艺木内宕到表现刑A,从古老传统艺术到析悦尖验派,都在融入
浙技术文叨的潮流下获得再生装置艺木、城市公共芑术、折媒休芑术、数字芑术设
计等,都是伴随着生产力傕动下的文明变迁脚步而生,借助新艺术的栽休和介质,记
录下一个时代思想的面貌。
传统艺术有了新工具的“点化”,被赋了新生命并创造出了斩鲜艺术休验,其艺
术表现力和表达形式也变得更震撼、更强大,新芑杺场景营造给予观众前所未冇的艺
术休验和视觉盛妄。曾经囚北京奥运会开贔式焙大作品“大脚印”而家喻户咣的当代
芑术家蔡国强,于2019年担任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阳0悶年联欢活动焰火总导演,
他以独具的芑术创恵与视觉特效设计,化传统为神奇,借助先进效控技术,用传统烟
花神奇地演绎了“70”“人民万岁”等宇样,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力量把观众带入
了火药爆破芑术的震撼空间。冋时,借助技术工具和艺木新场景的营造可以突破社会
和自然的物理空间局限,二维空间可以变成三维立体空间,静态画面成为加入时间线
的真尖生活镜傈。风凰卫视、故宫博物院一起打造了动态的清明上河图,让宋代汴梁
的市井生活活起来,角色带入感极强。虽历千年犹身临其境,似手听得见市声攘攘,
让人们不知不觉沉浸在了历史回响中。敦煌研究院与腾讯网合作,让千年的壁画动起
来,走进大众视野。艺术借了数字技术的一臂之力悄悄带来了一种文化观览方式的变

如今电影艺术实现了从20到3D的转换,极大地拓辰了文化空间及角色环境的立休
呈现效果。2009年,全球首部将MAX和3D技术结合的电影《阿凡达》上映,影片颠
覆了人们对电影的认知。新的艺术形式超乎人们的想象,新的科幻电影更加炫目多彩,
开拓了人类认识和审美的疆成。芑术形态与芑术观念在科技变荜中不断调整更新,丰
高一级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