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 A9 协作体 2021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一、(一)
1.A 【解析】B项不合文意,原文说“孟浩然并非无意仕进,与盛唐其他诗人一样,他也怀有济时
用世的强烈愿望。”“当求仕无门,而且应举落第后,他就放弃仕宦走向山水”。C
项因果倒置,原文说“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大量出现,与隐逸之风的盛行有直接的关系”。
D项扩大范围,原文说的是“以山水田园为主要表现对象”。)
2.C 【解析】原文“他的一部分山水田园诗,虽然闲适中带禅意”。
3.B 【解析】A 项是王维的边塞诗,C 项体现的是王维山水诗长于表现自然的宁静之美,D 项是李
白评价孟浩然的隐逸情怀。
4.①材料一前半部分谈及王维和孟浩然不同诗歌风格,后半部分论及隐逸之风对山水田园诗歌的发
展的积极意义;
②材料二先对山水田园诗进行范围上的界定,然后分别谈孟浩然和王维的写法特点和创作风格。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 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①孟浩然诗歌风格自然平淡,于平淡中见淳美;王维诗歌描摹景物更为细腻,追求空明境界和宁
静之美。
②孟浩然诗作更贴近自己生活,突出“有我”之境;王维诗作更多闲适中带禅意,突出“无我”
之境。
③孟浩然常借歌咏山水诗歌表达内心的寂寞与孤独;王维山水诗心境更为宁静,呈现自甘寂寞的
山水情怀。
评分参考: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得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
情给分。
(二)
6.C【解析】“反衬出了凌五斗高尚的品格”中“反衬”和“高尚的品格”说法有误。
7.D【解析】“表达了……深切同情”有误,凌五斗的叙述是为了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8.①通过凌五斗一本正经的语言,表现荒诞、夸张的情节,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反映了凌五斗淳朴、善良、正直的内心世界。
③通过对话描写,深刻地重现了那个错位年代的荒唐、悲剧,揭示人性的复杂、愚昧。
评分参考:每点 2 分,答出两点给 4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
情给分。
9.①情节的幽默。小说讲述了新兵凌五斗在新兵专列上发生的幽默故事。
②人物的幽默。真实、不做作的凌五斗,却一再引人发笑,错位中透出幽默诙谐。
③主题的幽默。小说重现了错位年代对人性的摧残、碾压与扭曲,体现了黑色幽默。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 2 分。需从三个角度作答,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
理,可酌情给分。
A9 协作体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第 1 页 共 4 页
二、(一)
10.D
11.D【解析】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其中“评价”或褒或贬,并不只有“褒奖”。
12.B【解析】原文“州召主簿,不就”,陶潜并未担任过州主簿。
13.(1)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望他,(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
评分参考:“候”1分,“瘠馁”1分,“有日”1分,句子大意 1分。
(2)陶渊明回答说:“我怎么敢奢望成为贤人,只是志向达不到啊。”檀道济把粮食和肉送给
他,他却挥手让檀道济离开。
评分参考:“馈以粱肉”状语后置 1 分,“(不)及”1 分,“去”使动用法 1 分,句子大
意 1分。
14. ① 个性原因——陶渊明任性率真,清高自负,对应酬檀道济无兴趣;
② 现实原因——官场不是檀道济所说的开明盛世。
评分参考:答出一点得 2分,答出两点得 3分。
(二)
15.C【解析】借诸葛亮隐居南阳的典故表达了作者的无奈与激愤。
16.(1)前两联选取一系列乡野人家特有的意象,描绘出静谧祥和的村野农家生活场景(1 分),表
达诗人对乡野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1分)
(2)颈联中诗人因看透了世态而想归去万里故乡躬耕(1分),表达了诗人遭贬后归耕田园
(或归隐)的愿望;(1分)
(3)尾联借诸葛亮隐居南阳的典故(1分),表达了英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归耕的无奈与
愤懑。(1分)
评分参考:答出一点得 2分(结合诗句内容 1分,表明作者感情 1 分)。答出三点得满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
17.(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三、(一)
18.A【解析】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式样繁多。五彩缤纷:形容色彩繁多而艳丽。变幻莫测:
变化多端,难以揣测。神妙莫测:不能揣测、估量,形容奇妙到极点。交口称誉:众
口同声地称赞。众口一词:形容许多人说同样的话。寥寥无几:形容非常少。凤毛麟
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
19.B【解析】原句语病有暗换主语(或成分残缺)、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缺少“作为”,本来整
个句子主语“灵山胜境”变成“建筑艺术的瑰宝”;“不仅”与“而且”对应的内容
顺序不当。(灵山胜境)“作为建筑艺术的瑰宝”,对应的是对“现代物质世界”方
面的贡献(建筑方面的意义);后半部分“闪现着的精神之光”,与“生命质地”(精
神层面)搭配更合适。
20.①结构相似,内容相关。“铸为”“泻为”“流为”“化为”四个动宾短语结构相似,都与琉
璃在光的映射下变化有关,语气一气呵成。
②增强语势,从变化多端角度突出巨幅琉璃使用的创意美,强化对灵山胜境(或灵山建筑)的
喜爱、崇敬之情。
评分参考:答出①给 2分,答出②给 3分。(如果学生回答“节奏感强,朗朗上口”给 1 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A9 协作体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第 2 页 共 4 页
(二)
21.A【解析】上文谈到这座城市有包容性,能将周边很多地区的人才吸引过来,为使文章连贯,下
文的主语应该顺应上文为“这座城市”,即对应的是“使他们愿意”,故排除 BD项;
“扎根在此”“发挥优长”“建设城市”的顺序更有逻辑性,故排除 C项,选择 A项。
22.示例:①韵味本是个书面语 ②当他们在内心认同对方之后 ③地理环境优势并不明显
评分参考:每写出一处给 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
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四、作文
23.【命题方向】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勇于探究
学会学习:乐学善学 勤于反思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一是限制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1.真实情境的限制。本题目的真实情境有词典中“试错”概念阐释和小米掌门人雷军的话——“有
机会一定要试一试。创业,其实试错的成本并不高,而错过的成本非常高”,这是考生思考和联想
的基点,雷军是肯定“试错”在创业中的作用的。第三段是对“试错”作出评价,“试错是尝试与
反思的结合,是人类探索未知领域的一种基本方法。试错的过程也是‘找对’的过程”,这是在引
导考生的思考方向。考生审题立意时不能忽略此提示。
2.典型任务的限制。任务要求考生针对试错概念、雷军的话和相关评价谈一谈“体验与思考”,考
生要紧扣材料中心概念“试错”,去阐释自己关于“试错”的理解,注意题目本身对“试错”的价
值取向。围绕“试错”谈体验和思考,文体选择上,论述文和记叙文相对更加适合。
3.价值判断的限制。“创业,其实试错的成本并不高,而错过的成本非常高”“人类探索未知领域
的一种基本方法”“试错的过程也是‘找对’的过程”,这是作文题对“试错”的价值判定,“错”
和“对”之间不是绝对对立与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可以互相转化的,考生不得违背此价值判定。
二是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试错”的对错是有讨论空间的。考生可以认同“试错”的意义和价值,谈
论“试错”产生的积极影响;也可以辨析“试错”与“犯错”的不同,比如不基于经验、未经过深
刻反思、未找到正确方向的“试错”,其实是“犯错”。考生可以就“试错”谈论自己的理解,谈
论“试错”的内涵、“试错”的意义、“试错”的方法;也可以讨论“错”与“对”的转化,“试
错”的目的就在于通过“错”来找到“对”,那么“试错”就是“找对”的过程,“试错”的过程
本身就是一种对。言之成理,有自己的思考,能把“试错”的道理讲清楚、讲透彻,就是优秀作文。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紧扣住“试错”这一中心概念,考生可以阐释自己的理解。小到“试错”
在解题方面、学习方面的意义(或者说对个人的意义),再到“试错”对创业、科学探索的意义,
大到“试错”对国家历史进程发展的意义等,考生都可以产生联想和思考,由此来阐述为什么要“试
错”、怎么去“试错”。在这一过程中,考生的联想和思考是自由和开放的。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勇于试错,勤于反思。
2.勇于试错,才能成功。
3.“错”与“对”的转化。
A9 协作体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第 3 页 共 4 页
4.“试错”就是“找对”。
5.试错是尝试与反思的结合。
6.试错是探索未知领域的一种基本方法。
7.“试过”不要“错过”。
……
偏题立意:
1.“错”的哲学。(中心混乱,偏离“试错”这一核心概念)
2.失败是成功之母。(把“试错”这一概念替换成“失败”,忽略了“试错”中除了“错”,还有
尝试、反思等精神,“错”不一定等同于“失败”)
3.探索未知。(谈论科学领域的探索,偏离“试错”的主题,把“探索”等同于“试错”)
……
建议基准分:45 分
参考译文:
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
高自负。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作为自己的真实写照,当时的人称这本书为实录。
陶渊明家里贫穷、亲人年迈,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他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
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没有前去任职。他亲自耕种自给自足,饿得又瘦又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
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
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自己如此糟践自己呢 ”陶渊明回答说:“我怎么敢奢望成为贤
人,只是志向达不到啊。”檀道济把粮食和肉送给他,他却挥手让檀道济离开。
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弹琴唱歌过隐居的生活,可以吗?”
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官府的公田陶渊明都让人种高粱,他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
够了。”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粮食,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粮食。年终,
恰逢州郡派督邮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
“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兮辞》。
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结交,却请不来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
准备酒席,在半路粟里邀请他。陶渊明脚上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
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抵触的情绪。
起初颜延之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和陶渊明有交情,后来到始安郡做官,经过浔阳,常常
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
陶渊明全部送给酒馆,以便以来就能喝酒。曾经在九月九日在房子边上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
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
无弦琴,每次喝酒喝到酣畅之处,都弹拨一番寄托心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
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
地步。郡将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
扎在头上。
元嘉四年将要接受朝廷征聘,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谥号叫做靖节先生。
A9 协作体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第 4 页 共 4 页密★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A协作体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
王维早年对功名充满热情和向往,有一种积极选取的生活态度。王维赴河西节度使幕时到过塞知
他岀塞前后写的诗,如《从军行》《出塞作》《送元二使安西》等,洋溢着壮大明朗的情思和气势
但莫定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他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
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眀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
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的结晶。因心境空明,他对自然的观察极为细致
感受非常敏锐,他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层次感。王维
以他画家的眼睛和诗人的情思,写物态天趣,宁静优美而神韵縹缈
在当时,与王维齐名而同样以写自然山水见长的诗人是孟浩然。他是盛唐诗人中终身不仕的
位作家。在他人眼中,孟浩然是位地道的隐逸诗人。其实,孟浩然并非无意仕进,与盛唐其他诗人
样,他也怀有济时用世的强烈愿望。但其禀性孤高狷洁,不愿折腰曲从。当求仕无门,而且应举
第后,他就放弃仕宦走向山水,以示不同流俗的清高
由于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方面,孟浩然与王维是有区别的
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余”“我”等字样常出现在诗里。如《过故人庄
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又如《与诸子登岘山
事有代谢,往来
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孟浩然的诗语言自然纯净,较王维的诗更显淳朴,情思的净
化、语言的清淡,和诗的明秀融为一体,将自然纯净的山水之美透彻地表现岀来,因而更接近陶渊
明诗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
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尽管他的诗中也有刻划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偶句
非有意于模山范水,只是一时兴到之语。观其全诗,多为一气浑成,无刻画之迹;妙在自然流走
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
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大量出现,与隐逸之风的盛行有直接的关系。但在盛唐士人中,那种消极遁
世、为隐居而隐居的纯粹隐者是没有的。有人以归隐作为入仕的阶梯,于是有“终南捷径”之说
而更多的是将归隐视为做世独立的表现,以入于山林、纵情山水显示人品的高洁;进而把返归自然
作为精神的慰藉和享受,寻求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纯美天地。大自然的山水之美,确具有某种净化
灵的作用,能涤污去浊、息烦静虑,使人忘却尘世的纷扰,产生忘情于山水而自甘寂寞的高逸
A9协作体高一语文试题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