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检测题
一、单选题
我国宋代学者朱熹在《朱子语类》中写到:“常见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变而为刚,此事思之至深,有可验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柔者变而为刚”所表述的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固结成岩
C.重熔再生 D.风力堆积
2.此段文字说明该区域经历了( )
A.水平拉张 B.岩浆喷发
C.地壳抬升 D.断裂下陷
白河属于黄河的一级支流,蜿蜒曲折,河床起伏小且较宽阔,河湾迁移较频繁,基本无人为干扰。某科研团队于某年夏季在白河中游某段进行河湾迁移调查,发现河湾边缘有面积较大的砾石边滩,其内侧发育多种植被,且林木区树龄各不相同。下图示意河漫滩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砾石滩( )
A.受河流侵蚀影响,面积不断变小 B.附近水域比较浅,适宜修建码头
C.地下水埋藏较深,植被分布稀少 D.受弯道环流影响,横向输沙而成
4.图中植被区的树龄( )
A.自东北向西南变大 B.自东北向西南变小
C.自西北向东南变大 D.自西北向东南变小.
薄饼岩又称千层饼岩,是一种水状的薄层沉积岩。它的形成过程是:大陆上冲下来的泥土掩埋大量近海海洋生物使其形成石灰岩;上层这些泥土经过压实固结后形成泥页岩。之后,海洋生物可能再次繁盛,又经历以上的过程不断重复,最终使得石灰岩与泥页岩层层叠加。左图是新西兰海岸边的薄饼岩景观,右图灰薄饼岩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薄饼岩形成的过程中,内力作用表现为( )
A.地壳水平挤压 B.地壳相对稳定 C.岩浆活动频繁 D.变质作用强烈
6.左图景观的形成过程是( )
A.内力抬升—海水侵蚀—固结成岩 B.内力抬升—冷却凝固—海水侵蚀
C.固结成岩—内力抬升—海水侵蚀 D.固结成岩—内力抬升—海水侵蚀
“和田玉”古称昆仑玉,玉石矿体一般位于海拔3300~4600米的昆仑山中,大约2.5亿年前岩浆侵入大理岩中使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而形成。源于昆仑山的河流河滩中也有玉石富集。一游客在某矿点附近捡拾一块呈扁球状、磨圆度好,表面光滑且有擦痕的玉石,经鉴定该玉石质地好,价值较高。近年来为开采昆仑山中的玉石矿,和田政府积极修建公路,以提高运输能力。下图为和田及周边地区玉石矿点分布及昆仑山地层地质图,完成下面小题。
7.玉石矿体所属岩石类型及形成的地球圈层为( )
A.岩浆岩地壳 B.变质岩地壳 C.沉积岩上地幔 D.岩浆岩上地幔
8.游客最有可能是在哪个矿点附近捡到玉石(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示意某区域地质剖面。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9.Q岩石形成前图示范围内最可能发生明显地表侵蚀的过程有( )
A.4次 B.3次 C.2次 D.1次
10.若甲为断层,甲乙丙丁出现的先后顺序为( )
A.丙乙甲丁 B.甲乙丙丁 C.乙丙甲丁 D.丙乙丁甲
11.图示区域中( )
A.甲处断层由内外力共同作用 B.甲处垂直上方地表有泉出露
C.N处岩石密度一般大于P处 D.乙处岩石可能变质为大理岩
下图示意地壳物质(乙类岩石一般含有化石)循环过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岩石类型是( )
A.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B.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C.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D.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
13.图中②的地质作用是( )
A.变质作用 B.侵蚀作用
C.重熔再生作用 D.搬运作用
14.甲、丙两类岩石转变成乙类岩石需要( )
A.岩浆侵入,冷却凝固 B.在地壳深处,受高温高压作用
C.地壳运动,岩层抬升 D.裸露地表,长期经受外力作用
巴姆七湖是我国有名的串珠湖(多个盆地积水成湖,形似串珠),地处横断山区山谷地带,多断裂发育。一年中,一湖和三湖只有最冷月才会有一半湖面结冰,其他湖泊均有近五个月封冻期。左图示意巴姆七湖景观,右图为巴姆七湖纵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巴姆七湖最可能形成于( )
A.高山冰川作用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残留 D.风蚀洼地集水
16.一湖和三湖结冰时间短且仅有一半湖面结冰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湖泊水位变化小 B.湖泊水域较为封闭 C.湖泊宽阔且水深 D.地下热水补给量大
一个地区的水土流失程度,受该地区流水侵蚀力与土壤抗侵蚀力的共同影响。近年来,我国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严重。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地形剖面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③地流水侵蚀力大于②地的主要原因是③地( )
A.土质疏松 B.植被稀少 C.地面坡度大 D.降水强度大
18.图示区域内①地土壤抗侵蚀能力最弱,其主要因素是( )
A.植被 B.地形 C.地质 D.降水
19.乙地水土流失比甲地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乙地( )
A.土层厚度小 B.土壤养分少 C.地表水流速快 D.地表水流量大
青海湖二郎剑沙嘴长约14千米,宽1~2千米,每年继续向湖生长,其东西两侧沉积物颗粒大小差异明显。下图为青海湖区域图(左)和二郎剑沙嘴示意图(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右图中二郎剑沙嘴西侧沿岸流的流向最可能是( )
A.由东北向西南 B.由西北向东南 C.由西南向东北 D.由东南向西北
21.促使二郎剑沙嘴每年继续向湖生长的物质来源主要是( )
A.周围强风带来的沙粒 B.沿岸岩石风化物 C.入湖河流携带的泥沙 D.沿岸草地的土壤
22.下列关于二郎剑沙嘴东西两侧沉积物颗粒大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西侧<东侧,沙嘴形状 B.西侧<东侧,风速大小
C.西侧>东侧,湖水盐度 D.西侧>东侧,水流速度
裂点型瀑布的形成与构造运动及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裂点(河床纵剖面上缓坡段与陡坡段的转折点,是下蚀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作用方向向河源延仲)有关。下图为某瀑布形成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为瀑布形成过程中的四个裂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裂点①②③④中形成最早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4.该瀑布形成的地质作用不包括( )
A.地壳抬升 B.向下侵蚀 C.溯源侵蚀 D.风力侵蚀
二、综合题
2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甲为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44°50'N)的大西洋海岸最大的沙丘——琵拉大沙丘,沙丘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吞没了部分房屋、道路乃至森林,给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乙图为非洲西海岸塞内加尔河入海口处的沙洲,近年来该沙洲不断向南伸展。
(1)据图描述甲图沙丘的形成过程,并比较沙丘东西两侧坡度的差异及原因。
(2)沙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试推断乙图中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
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下图分别为我国某地地形图及丹娘乡附近河道景观图。
(1)描述该地区地形地势特征,并推测其发展趋势。
(2)简述图中沙洲的形成原因,说出影响沙洲中心沙山高度的地质作用。
(3)以该地区聚落或者交通为例,简述地形对聚落或交通的影响。
27.湿润地区的沙漠往往称作“天漠”,也有“飞来的沙漠”之称,丹娘沙丘使是其中之一。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图,该地区4~9月份降雨丰富,占全年八九成,10月~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大风经过江面容易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河谷阶地和沙洲上植被稀少。人们生产活动以放牧、种植和林业为主,生活能源来自薪柴。简要说明丹娘沙丘形成的过程。
参考答案
1.B 2.C 3.D 4.B 5.B 6.D 7.B 8.C 9.C 10.A 11.D 12.A 13.C 14.D 15.A 16.D 17.D 18.A 19.D 20.B 21.C 22.D 23.A 24.D
25.
(1)海水落潮时,露出大面积沙滩;盛行西风会将沙吹向岸边,使沙丘增生,遇到森林阻挡,堆积而成。沙丘的西侧为西风的迎风坡,坡度缓;东侧受森林的阻挡,为背风坡,坡度陡。
(2)河流自北向南注入海洋,受海水的顶托作用,流速变慢,泥沙沉积;受自北向南的加那利寒流影响,沙洲不断向南延伸。
26.
(1)特征:整体地势高,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有较深河谷。趋势:整体海拔会逐渐升高,河谷会变深。
(2)原因:上游地区河水流速较快,搬运能力强;河流含沙量较大;该河段地势高差小且河道弯曲,水流速度减慢,搬运能力下降,泥沙堆积,形成沙洲。地质作用:风力作用。
(3)以交通为例:受地表崎岖不平的影响,该地交通线路多分布在地势较为低平的河谷地带;其走向多与等高线延伸方向一致;交通运输方式多以公路运输为主。
或以聚落为例:聚落整体规模较小,聚落较为分散,聚落形态受地形影响较大,多分布在河谷地带。
27.每年冬春季节(10月-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大风经过地区植被稀少,加上经过江面,受阻挡较少,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气流携带沙洲和河滩上的沙粒,受江边山地地形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