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湘教版(2019)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区域发展战略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湘教版(2019)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区域发展战略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16 21:1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敦格铁路北起敦煌火车站,南至青海省的格尔木火车站。下图中的虚线为敦格铁路,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敦格铁路全长约509千米,则上图的比例尺最接近( )
A.1∶30万 B.1∶30000万 C.1∶2500万 D.1∶200万
2.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画出了时令河 B.图中的“格尔木”为注记
C.图中的省界大体为西北—东南走向 D.在该图判断方向不应依据经纬线
下图为“四个不同时期交通工具与城市空间形态类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C时期是( )
A.步行—马车时期 B.火车—电车时期 C.汽车时期 D.高速公路时期
4.有关D时期城市空间形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呈块状形态 B.呈带状形态
C.呈星状形态 D.由平面向立体化方向拓展
北京新建的大兴国际机场航空口岸2019年10月25日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外开放。大兴国际机场口岸还将申报进口肉类、食用水生动物、冰鲜产品、水果、植物种苗及伴侣动物等6类指定查验场所,满足北京及周边消费市场需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6类进口商品利用航空运输到大兴机场主要是为了( )
A.扩大销售市场 B.降低运输成本 C.缩短运输距离 D.快速服务客户
6.大兴机场建成投用后会( )
①带动周边地价上涨②促进北京城区人口增长
③缓解北京交通拥堵④扩大大兴服务范围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021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同意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复函发布,南京都市圈是以南京为中心的经济区域带,地跨苏皖两省,是我国第一个规划建设的跨省都市圈,是长三角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传导区域,在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下图为南京都市圈“成员”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南京市作为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与滁州市相比其发展的突出优势是( )
A.可开发土地资源广阔 B.劳动力价格较低廉
C.科教、人才资源丰富 D.农业生产类型多样
8.南京都市圈建立的影响是( )
A.会大大减少宣城市的就业岗位 B.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C.减缓芜湖市第三产业发展速度 D.严重污染长江航道内水环境
9.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据此回答,下列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定位的是:( )
A.形成东西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B.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C.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D.形成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海洋权益属于涉及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的核心利益,是由相互影响、相互交织而又不能相互替代的几种权益构成的统一整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海洋主权、海洋管辖权及海洋管制权属于( )
A.海洋经济权益 B.海上安全利益 C.海洋政治权益 D.海洋科学利益
11.海上观光旅游、举办跨海域的文化活动属于( )
A.海洋经济权益 B.海上安全利益 C.海洋文化利益 D.海洋政治权益
12.下列活动可能造成海洋污染的一组是( )
①陆地上的农耕业
②偶发性的油轮泄漏
③铺设海底电缆
④核电站冷却水排放
⑤港口工程建设
⑥舟山渔场春季休渔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④⑥ D.②④⑤⑥
每年的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2021年的主题为“开启航海新征程,共创航运新未来”国家设立“航海日”,对于我国开发海洋、维护海权,加强海防,实现建设航海强固和海洋强国的目标,有着十分深远的战略意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我国海洋国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提高我国海洋开发能力 B.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C.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D.我国近岸局部海域污染已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14.近20年来,我国实施“伏季休渔”制度,主要目的是( )
A.便于检修渔船,发展生态渔业 B.推动近海水产养殖事业的发展
C.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 D.防治赤潮、咸潮等污染问题
二、综合题
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区域降水丰富,且南部多于北部(大致以虚线为界),铝土矿产资源丰富、目前,该区域尚无客运铁路,计划发展联系沿海和内陆的铁路网络。下图示意该区域河流及矿产分布。
(1)分析该区域降水量南部多于北部的原因。
(2)分析河流对该区域发展炼铝产业的益处。
(3)有人支持该区域客运铁路的修建计划,但也有人持反对态度。请表明你的观点,并供支持该观点的依据。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青藏铁路全长1118公里,途经多年冻土地段550多公里,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965公里,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那里是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白唇鹿等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为了克服技术难题和保护生态环境,部分路段采用“以桥代路”,其中冻土区“以桥代路”桥梁长达123.3公里。
材料二 京沪高速铁路途经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所经区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5%,人口占全国的26.7%,人口100万以上城市11个,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客货运输较繁忙、增长潜力较大的客运专线。京沪高铁全线长约1318公里,全线规划占用耕地6万多亩,与最初规划占用8万多亩耕地相比,少占耕地2万多亩。“以桥代路”是京沪高铁的一大特色,全线共有桥梁244座,桥梁总长度为1059.7公里,占全线的80%。
材料三 青藏铁路和京沪高铁示意图
(1)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青藏铁路建设所克服的困难。
(2)分析青藏铁路和京沪高铁“以桥代路”的主要目的。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1.C2.A3.C4.D5.D6.C7.C8.B9.C10.C11.C12.B13.D14.C
15.(1)南部受赤道低气压影响时间比北部长,降水多;东北信风从海上带来丰富的水汽,受地形抬升影响(地势南高北低)迎风坡降水较多。
(2)该区域河流密布,水量(径流量)大,可满足工业对水量的需求(河流具有供水功能),且有利于降解污染;河流有航运(运输)功能,利于原料及产品的运输;河流水力资源丰富,可满足炼铝工业对动力的需求;河流多且水量大,利于降解污染。
(3)赞成。提高沿海和内陆地区的交通通达度,加强区域联系,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客运需求增加的压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不赞成。铁路建设投资大,技术难度大,工期长;加剧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
16.(1)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环境脆弱。
(2)青藏高原“以桥代路”主要目的:解决高原冻土等地质问题和山地地形问题;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迁徙路线不被截断和保证它们更大的活动空间。京沪高铁“以桥代路”主要目的:尽量少占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沿线居民的影响;京沪高铁属客运专线,“以桥代路”线路较直,相对距离较短,可以节省人们出行时间。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