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 中考专区 文言文对比阅读 课件 (共17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 中考专区 文言文对比阅读 课件 (共17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7 09:54: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8张PPT)
语 文
教与学 学导练
九年级 全一册
二 文言文对比阅读
2022 中考新题型
目录
中考真题
01
新题训练
02
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19分)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7.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肉食者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忠之属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将驰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惧有伏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类。
驱车追赶。
埋伏。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故克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衣食)这类小恩小惠没有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敌方的士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乙】
诸军初至石头,即欲决战,陶侃曰:“贼众方盛,难与争锋,当以岁月,智计破之。”既而屡战无功,监军部将李根请筑白石垒,侃从之。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咸惧其来攻。孔坦曰:“不然。若峻攻垒,必须东北风急,令我水军不得往救;今天清静,贼必不来。所以严者,必遣军出江乘,掠京口以东矣。”已而果然。侃使庾亮以二千人守白石,峻帅步骑万余四面攻之,不克。
(节选自《资治通鉴》)
9.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诸军初至石头/至霸上及棘门军
B. 贼众方盛/方七百里
C. 侃从之/隶而从者
D. 若峻攻垒/仿佛若有光
A
【解析】A.到;B.正/古代计量面积用语;C.听从/跟从;D.如果/好像。
10.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夜 筑 垒 至 晓 而 成 闻 峻 军 严 声 诸 将 咸 惧 其 来 攻。
11. 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5分)
(1)曹刿与陶侃在指挥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根和孔坦在战事中各自发挥了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沉着冷静,对形势有清晰的判断。不冒进,劝众人在等待中寻找战机;善于思考,思维缜密;主张做好准备再作战。
/
/
李根:请命筑造白石垒,主动防御。孔坦:谋士,打消众人疑虑,告诉众人对方军队不会前来进攻。
参考译文:【乙】各军队刚到石头城,就想要和敌人决战,陶侃说:“敌人(现在)正是士气旺盛的时候,(我们)很难(与他们)争锋匹敌,应当等待有利时机,用智谋打败敌人。”不久后(陶侃军)多次交战都没有取得成功,监军部将李根请求修筑白石垒,陶侃听从了他的建议。连夜筑垒,到天明就筑成了,听说苏峻严阵以待的消息,众将都惧怕苏峻前来攻打。孔坦说:“不会。如果苏峻要进攻白石垒,必须要(依靠)东北风急,让我方水军不能前来相救;今天清静无风,贼寇必定不来。他们严阵的原因,一定是派军队从江乘出击,想要攻掠京口以东地区。”不久后果然是这样。陶侃派庾亮率用二千人驻守白石垒,苏峻率领步兵、骑兵一万多人从四面围攻,不能攻克(白石垒)。
新题训练
注:为助力学生更高效备考2022年中考,本书在已有足量的九年级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的前提下,增加七、八年级重点文言文的对比阅读强化训练。旨在帮助学生更快熟悉文言文阅读的新题型特点,为2022年中考复习抢占先机。
七年级文言文对比阅读
八年级文言文对比阅读
【七年级文言文对比阅读】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对比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
﹏﹏﹏﹏﹏﹏﹏﹏﹏﹏﹏﹏﹏﹏﹏﹏﹏﹏﹏﹏﹏﹏
﹏﹏﹏﹏﹏﹏﹏﹏﹏﹏﹏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1)太丘舍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车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舍弃。
拉,牵拉。
舍弃。
才。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远近称之/曹冲称象
B. 正行此事/陈太丘与友期行
C. 孤法卿父/效法前贤
D. 周公不师孔子/好为人师
C
2.【解析】A.称赞/称重;B.做,施行/出行;C.效法;D.学习,效法/老师。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待君久不至,已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强 者 绥 之 以 德 弱 者 抚 之 以 仁 恣 其 所 安 久 而 益 敬。
(我父亲)等您很久都没来,已经离开了。
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
/
/
5. 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5分)
(1) 下列对两则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两则选文都主要以对话刻画人物形象。
B. 两则选文都表现了陈元方机智应变、聪颖伶俐的性格特点。
C. 两则选文中陈元方都借用具体事例,委婉、巧妙地应对了他人
的问话,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住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
落落大方。
D. 甲文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乙文中陈元方借周公
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
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
C
5.(1)【解析】C项中“都借用具体事例委婉巧妙地应对”是错误的,甲文中陈元方是直接驳斥友人,没有借用事例。
(2)甲文中,从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中可以看出元方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乙文中,从元方回答袁公的提问中可以看出元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2分)
镇定自若、聪明机智
懂礼识义
参考译文:【乙】陈元方十一岁时,(有一次)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县(任职时),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是怎么治理(太丘县)的呢?”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做县令)时,用恩德来安抚强者,用仁慈去体恤弱者,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你的父亲效法我,还是我效法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做法却如出一辙。周公没有效法孔子,孔子也没有效法周公。”
(二)《诫子书》对比阅读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援①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②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③,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节选自《诫兄子严、敦书》,有删改)
【注释】①马援,东汉扶风茂陡(今陕西兴平东北)人。②汝曹:你们。③施衿(jīn)结缡 (lí):古制,女子出嫁,母亲为她系上衣服,披上围巾。
﹏﹏﹏﹏﹏﹏﹏﹏﹏﹏﹏﹏﹏﹏﹏﹏﹏﹏﹏﹏﹏﹏﹏﹏﹏﹏﹏﹏﹏﹏﹏﹏﹏﹏﹏
﹏﹏﹏﹏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1)静以修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淫慢则不能励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纵。
修养。
达到。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夫君子之行/陈太丘与友期行
B. 非淡泊无以明志/博学而笃志
C. 诫子书/还书诫之曰
D.所以复言者/死灰复燃
A
2.【解析】A. 品行/出行;B. 志向;C. 书信;D. 又,再。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吾 欲 汝 曹 闻 人 过 失 如 闻 父 母 之 名 耳 可 得 闻 口 不 可 得 言 也。
学习必须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没办法学有所成。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
/
/
5. 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5分)
(1) 下列对两则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两则书信都用语恳切,言辞之中饱含长辈对晚辈的深情关怀和殷
殷期待。
B.两则选文都擅用反复,使得言真意切,甲文“非……无”的句式反
复强调,谆谆教诲;乙文以“汝曹”称子侄,反复出现,随和亲切。
C. 马援出征前写给两个侄儿的这封书信,只是针对他们喜欢议论是非
的缺点,对他们予以训诫。
D. 从乙文可以看出马援是一个谨言慎行、不好说人长短、非常注重自
身品行修养的人。
C
(1)【解析】书信是针对两个侄儿“并喜讥议”(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事)和“通轻侠客”(爱与侠士结交)的缺点。
(2)家书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甲文诸葛亮劝勉儿子修身养性要从_________________ 中下功夫;乙文马援则告诫侄儿为人处世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妄议他人长短
淡泊宁静
参考译文:【乙】我的兄长的儿子马严和马敦,都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事),而且爱与侠士结交。我在前往交趾的途中,写信告诫他们:“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自己)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深恶痛绝的。(我)宁可死,也不希望听到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这是我一再强调的原因,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不要忘记这件事啊!”
(三)《狼》对比阅读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①,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②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③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
【注释】①俟:等待。②啮(niè):咬。③遁逸:逃跑。
﹏﹏﹏﹏﹏﹏﹏﹏﹏﹏﹏﹏﹏﹏﹏﹏﹏﹏﹏﹏﹏﹏﹏﹏﹏﹏
﹏﹏﹏﹏﹏﹏﹏﹏﹏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1)缀行甚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屠大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顾野有麦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似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闭上眼睛。
处境困迫,为难。
看,视。
连接、紧跟。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恐前后受其敌/敌众我寡
B. 狼不敢前/犬又如前
C. 一狼径去/相委而去
D. 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
2. 【解析】 A.攻击/敌人;B.向前/之前;C.离开;D.神情、态度/意图。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主 人 昼 寝 厅 事 闻 群 犬 呜 呜 作 怒 声 惊 起 周 视 无 一 人。
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为了诱惑敌人。
/
/
/
5. 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5分)
(1) 下列对两则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一句,寥寥几笔勾画出屠户所处的危急
处境,扣人心弦,引出下文的“屠惧”。
B. 两则选文中狼的共性是阴险狡诈,甲文中“目似瞑,意暇甚”表
现狼的狡猾,乙文中“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表现了狼阴险
狡诈的特点。
C. 两则选文写法相同,都是借事说理,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
猾;乙文主要揭露狼子野心、本性不改。
D. 选文中作者对狼的态度不尽相同,甲文揭示狼的本性是不会改变
的,不能被狼的表象蒙蔽;乙文警醒人们对像狼这样的人要时刻
提高警惕,要奋起斗争,除恶务尽。
D
(1)【解析】应该是“乙文揭示狼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不能被狼的表象蒙蔽;甲文警醒人们对像狼这样的人要时刻提高警惕,要奋起斗争,除恶务尽”。
(2)甲文中狼“假寐”的目的是“_________”;乙文中主人“伪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弄清楚“群犬呜呜作怒声”的真相
诱敌
参考译文:【乙】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犬混在一起养,(小狼)也和狗和平相处。(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还是很驯服,(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有一天,主人白天躺在堂屋里睡觉,听到狗群“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当他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先前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然后发现两只狼趁他没有察觉,要咬他的喉咙,狗群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那个人)就杀了狼并取下它们的皮。狼子野心确实不虚妄啊!不过,(说它们有)野心不过(是指它们想要)逃跑而已;表面上装作亲热,暗地里却心怀不轨,(这)就不仅仅是野心了。(虽然)野兽的本性不值得一说,(但是)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条狼而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四)《杞人忧天》对比阅读
【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选自《杞人忧天》)
【乙】杨朱之弟曰布,衣素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②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③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节选自《列子》,有删改)
【注释】①素:白色。②缁(zī):黑色。③向:先前。
﹏﹏﹏﹏﹏﹏﹏﹏﹏﹏﹏﹏﹏﹏﹏﹏﹏﹏﹏﹏﹏﹏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1)身亡所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废寝食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往晓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屈伸呼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停止。
告知,开导。
你。
无,没有。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杨朱之弟曰布/因往晓之
B. 杨朱之弟曰布/其人曰
C. 衣素衣而出/丰衣足食
D. 天雨/密云不雨
D
2.【解析】A.的/代词,指杞人;B.叫作/说;C.穿/衣服;D.下雨。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积气耳,亡处亡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其 狗 不 知 迎 而 吠 之 杨 布 怒 将 扑 之。
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忧愁的人,就去开导他。
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体。
/
/
/
5. 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5分)
(1)甲文中“杞人”担心天崩地陷最主要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狗吠杨布的直接原因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说说两则寓言故事分别讽刺了什么样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乏起码的常识和经验
杨布穿着白衣出门,回来时却穿着黑衣
甲文讽刺了那种为本来不用担忧的事而担心发愁的人;乙文讽刺了现实生活中只看现象、不能认清事物本质的人。
参考译文:【乙】杨朱的弟弟叫杨布,(有一天他)穿着白色的衣服出门。天下雨,(杨布)脱掉白衣服,穿黑色的衣服回家。他的狗认不出(他),冲他迎面狂吠。杨布生气了,准备打它。杨朱说:“你不要打(它)了,你自己也会是这样(的反应)的。(假如)先前你的狗走的时候是白的,回来时却是黑的,难道(你)不觉得奇怪吗?”
(五)《孙权劝学》对比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初,张咏①在成都,闻准②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③不足尔。”及准出陕④,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张咏:宋初名臣。②准:寇准,宋初宰相。③学术:学问。④出陕:出任陕州知州。
﹏﹏﹏﹏﹏﹏﹏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蒙辞以军中多务/不辞而别
B.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国安邦
C. 但当涉猎/但愿人长久
D. 自以为大有所益/多多益善
C
1.【解析】A.推托/告辞;B.研究/治理;C.只,只是;D.好处/更加。
2.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咏适自成都罢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咏徐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准莫谕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白。
慢慢地。
恰好。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准 严 供 帐 大 为 具 待 咏 将 去 准 送 之 郊。
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
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
/
/
5. 甲、乙两文的主旨都是劝人学习,两文的劝说方式有何不同?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陈康同学平日里不爱学习,临近期中考试时慌了神,半夜十二点还在复习功课。针对这种情况,运用一句名言,劝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张咏是委婉地劝说寇准要加强学习,而甲文中孙权是直截了当地劝说吕蒙要加强学习。
示例: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参考译文:【乙】起初,张咏在成都的时候,听到寇准当了宰相,便对他下属的官员说:“寇准虽然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可惜在学问上还有欠缺。”后来寇准出任陕州知州,恰好张咏从成都被罢官回来,寇准隆重设宴,准备酒食款待张咏。当张咏将要离开时,寇准亲自送张咏到郊外,问道:“您有什么话要教导我吗?”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不可不读啊。”寇准听了,一时没有明白张咏的用意,回家后取出《霍光传》来读,读到“不学无术”的话时,才恍然大悟地笑着说:“这就是张咏对我的规劝啊!”
(六)《卖油翁》对比阅读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欧阳修《卖油翁》)
【乙】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③,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④。
(选自《陈尧咨受杖》)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伎:同“技”。④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3分)
(1)尝射于家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尔安敢轻吾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及守荆南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视。
曾经。
等到。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睨之久而不去/旦辞爷娘去
B. 但微颔之/但当涉猎
C. 但手熟尔/尔安敢轻吾射
D. 尔安敢轻吾射/安能辨我是雄雌
C
2. 【解析】A.离开;B.只是;C.罢了/你;D.怎么。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岂汝先人志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荆 南 当 要 冲 日 有 宴 集 尧 咨 每 以 弓 矢 为 乐 坐 客 罔 不 叹 服。
(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微微点头。
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
/
/
5. 卖油翁为什么“但微颔之”?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结合两篇短文,说说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卖油翁觉得陈尧咨射技高超,只不过是手熟而已。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
射技纯熟;傲慢无礼;贪图享乐。
参考译文:【乙】陈晓咨擅长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晓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陈晓咨说:“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座的人没有不叹服的。”他的母亲说:“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力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他的母亲)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
(七)《陋室铭》对比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④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⑤,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有删改)
【注释】①商:子夏,孔子弟子。下文的“赐”指子项。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化:融和。⑤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
﹏﹏﹏﹏﹏﹏﹏﹏﹏﹏﹏﹏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谈笑有鸿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因此)。
使身体劳累。
博学的人。
2. 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下列最适合“则商也日益”一句中“日”字解释的一项是( )(3分)
A. 太阳
B. 白天
C. 日子
D. 每天,一天天地
D
2. 【解析】“则商也日益”的意思是: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D项符合句意。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云: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商 好 与 贤 己 者 处 赐 也 好 说 不 若 己 者 不 知 其 子 视 其 父。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
/
/
5. 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6分)
(1)乙文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文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2分)
诸葛庐(或:南阳诸葛庐)
子云亭(或:西蜀子云亭)
(2)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文“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感悟?联系选文内容,自选角度,谈谈你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从而不断进步。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
示例二: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自己修身养性。
参考译文:【乙】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问:“为什么呢?”孔子说:“子夏喜爱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子贡喜欢谈论(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了;不了解本人,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所以说:“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撒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咸鱼的店铺,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
(八)《爱莲说》对比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周敦颐传》,有删改)
【注释】①任:推荐。②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③仕:指做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亭亭净植(立)
B. 有狱久不决(案件)
C. 囚法不当死(法律)
D. 将弃官去(离开)
C
1. 【解析】法:名词作状语,依照法律。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3分)
A.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敦颐独与之辩
B.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不知而不愠
C. 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杀人以媚人
D. 乃委手版归/乃不知有汉
B
2. 【解析】A.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B.表转折,却;C.由于/来;D.于是,就/竟然。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惊 曰 老 吏 不 如 也 部 使 者 荐 之 调 南 安 军 司 理 参 军。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人敢和他争。
/
/
/
5. 甲文写菊花、牡丹花的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莲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乙文叙事写人,通过“速决一狱”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别表现了周敦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3分)
衬托莲花,其中菊花是正面衬托,牡丹花是反面衬托。
托物言志
和王逵争辩
富有才能、为官正直
参考译文:【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何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个案件拖了许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他担任南安军司理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离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上级,我不做这样的事。”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八年级文言文对比阅读】
(一)《三峡》对比阅读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节选自周密《观潮》)
﹏﹏﹏﹏﹏﹏﹏﹏﹏﹏﹏﹏﹏﹏﹏﹏﹏﹏﹏﹏﹏﹏﹏﹏﹏﹏﹏
﹏﹏﹏﹏﹏﹏ ﹏﹏﹏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1)沿溯阻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属引凄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哀转久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消失。
断绝;中断。
甚,很。
延长。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浙江之潮/多助之至
B. 方其远出海门/方欲行
C. 势极雄豪/负势竞上
D. 人物略不相睹/略无阙处
D
2.【解析】A. 助词,的/动词,到;B. 当……的时候/刚刚;C. 气势/地势;D. 完全,一点儿。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烟 消 波 静 则 一 舸 无 迹 仅 有 “敌 船”为 火 所 焚 随 波 而 逝。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钱塘江的大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
/
/
/
5. 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5分)
(1)下列对甲、乙两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甲文抓住景物特点,描写了三峡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象;乙文从潮来之状、演兵之形等方面再现了钱塘江潮的景观。
B. 两文都有动静相映之美,甲文以“素湍”“回清”“悬泉”的动态之美映衬“绿潭”的静态之美;乙文第2段描写了水军演习,是动景,而最后一句是静景。
C. 两文都采用了引用的手法,甲文引用歌谣的作用是侧面烘托三峡秋景的萧瑟、凄凉的特点;乙文引用杨万里的诗是侧面烘托浙江潮水之伟观。
D. 甲文语言简洁凝练,景物描写多作点染勾勒;乙文在描写潮来时,从远到近描绘了潮水的形、色、声、势,语言极其豪壮。
B
(1)【解析】乙文第2段最后一句中,“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是静景,“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是动景,最后一句是动静相衬。故选B。
(2) 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点:两文中的水都有急、大的特点。不同点:甲文除了写出夏水急、大的特点外,还写出春冬之水清、静的特点。乙文则突出水雄伟磅礴的气势。
参考译文:【乙】钱塘江的大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是最盛的时候。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看上去)几乎只有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般粗细;不久,潮水渐渐近了,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天空,冲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景象。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校阅水军,数百条战船分列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乘马、挥旗、举枪、舞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忽然黄色的烟雾四面腾空而起,人和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听得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如同山塌了一样。等到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了平静,却连一条船的踪迹也没有了,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二)《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为粪土,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①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诸弟平日皆恂恂②退让,第累年小试不售③,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故特作书戒之。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幸甚幸甚!国藩手草。
(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释】①嚣嚣:喧哗,吵闹。这里指沸沸扬扬。②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③不售:不中。
﹏﹏﹏﹏﹏﹏﹏﹏﹏﹏﹏﹏﹏﹏﹏﹏﹏﹏﹏﹏﹏﹏﹏﹏﹏﹏﹏﹏﹏﹏﹏﹏
﹏﹏﹏﹏﹏﹏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1)古来共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时俱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夕日欲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水中潜游的鱼。
共同。
全,都。
坠落。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一项是( )(3分)
A. 或好作诗古文/或王命急宣
B. 曾无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 恐因愤激之久/未若柳絮因风起
D. 致生骄惰之气/非宁静无以致远
B
2.【解析】A. 有的人/有时;B. 多少;C. 因为/趁、乘;D. 以致/达到。
3.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B.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C.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D.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B
3.【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我们用功,要去掉傲气,力戒自满,不为别人所冷笑,才有进步。根据句意可知选B。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不再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希望你们(诸弟)一定要仔细思考我说的话并深刻反省自己!
5. 所谓“见字如面”,就是“读这封信的内容就像是我当面跟你说话一样”。甲、乙两封书信“说话”的内容及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试简要分析。(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侧重描绘山川的自然之美,以此表明自己娱情山水的志趣。乙文侧重阐述戒除傲气、自满之气的道理(或:告诫诸弟为人处世的道理),表达自己对诸弟的殷切希望。
参考译文:【乙】三房十四叔不是不勤读,只因傲气太盛,容易自我满足,便不能有所成就。京城之中,也有不少自满的人。有见识的人看见他们,不过冷笑一声罢了。又有当名士的,把功名看得和粪土一样,有的人喜欢作点古诗,有的人喜欢搞点考据,有的人好讲理学,沸沸扬扬自以为压倒一切。有学识的人见了,认为他们的成就也没有多少,也只好冷笑一声罢了。所以我们用功,要去掉傲气,力戒自满,不为别人所冷笑,才有进步。弟弟们平时都谨慎退让,但多年小考没有中,恐怕是因为愤恨、偏激的情绪积聚已久,以致产生骄傲、懒惰的习气,所以特别写信告诫。希望你们(诸弟)一定要仔细思考我说的话并深刻反省自己!幸甚幸甚!国藩手写。
(三)《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②间,以红粉笙歌③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坐钓月矶④,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⑤,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⑥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⑦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
予生平过⑧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选自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
﹏﹏﹏﹏﹏﹏﹏﹏﹏﹏
【注释】①虎丘:苏州名胜。②榭: 这里指树木。③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④钓月矶:在虎丘山顶。⑤风铎(duó): 悬于檐下的风铃。⑥无际、仲和:都是作者的朋友。⑦趺(fū)坐: 两脚盘腿打坐。⑧过: 造访。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念无与为乐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与步于中庭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概。
考虑,想到。
共同,一起。
院子里。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月色入户/故外户而不闭
B. 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 以红粉笙歌/不以疾也
D. 以静意对之/居天下之广居
A
2. 【解析】A. 门;B. 共同/参与,欣赏;C. 用/及,比得上;D. 这/的。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夜 半 月 出 无 人 相 与 趺 坐 石 台 不 复 饮 酒。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
/
5. 甲、乙两文中,承天寺和虎丘的月色有哪些共同特点?作者欣赏月景时的心情各有什么不同?(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特点:月色美好;幽静。甲文作者的心情:作者既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又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乙文作者的心情:作者表现出的是闲适、安逸和对月下美景的喜爱之情。
参考译文:【乙】我在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月色很美,游人也还不多,风吹过亭子,月光洒落在树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使人厌恶。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合我意。
(我)曾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来往,只听到悬于檐下的风铃声,看到佛灯在静夜之中若隐若现。
还有今年春天,(我)和无际一起在这里拜访仲和。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一起盘膝坐在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间心与周围清净之情景同在了。
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也就这两次,已经见到了虎丘的本色。
(四)《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采色形容①多所像类②。林木高茂,略尽冬春③。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节选自《宜都记》)
【注释】①形容:形体、形状。②多所像类:有很多类似某种东西的形状。③冬春:冬春之交。
﹏﹏﹏﹏﹏﹏﹏﹏﹏﹏﹏﹏﹏﹏﹏﹏﹏﹏﹏﹏﹏﹏﹏﹏﹏﹏﹏﹏﹏﹏﹏﹏﹏﹏﹏﹏﹏﹏﹏﹏﹏﹏
﹏﹏﹏﹏﹏﹏﹏﹏﹏﹏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1) 风烟俱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从流飘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互相轩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莺飞戾天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
都。
跟、随。
……的人。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自非亭午夜分
B. 至峡口百许里/至于夏水襄陵
C.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至峡口百许里
D. 猿鸣至清/猿鸟乱鸣
A
2. 【解析】A. 从/如果;B. 到;C. 表示约数;D. 鸣叫。
3.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而 两 岸 高 山 重 障 非 日 中 夜 半 不 见 日 月 绝 壁 或 千 许 丈 其 石 采 色 形 容 多 所 像 类。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
5. 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5分)
(1)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甲文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统领全文,后面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描摹,脉络分明。
B. 乙文中作者描写了长江三峡中长达百余里的西陵峡的壮观景象。
C. 甲、乙两文内容上均写景,但两文的文体却不相同:一文为“书”,一文为“记”。
D. 甲、乙两文都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分别描摹富春江、长江两岸的峡谷景观,寄托了作者厌倦官场政务,纵情山水的高雅志趣。
D
(1)【解析】乙文只是单纯的写景游记类散文,并没有托物言志,没有寄托“作者厌倦官场政务,纵情山水的高雅志趣”。故选D。
(2) 甲、乙两文都属于写景美文,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从乙文中找出侧面烘托的句子加以赏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来烘托山之高;用“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烘托三峡秋景的清寒幽静。
参考译文:【乙】宜都记里说:“江水从黄牛滩向东流入西陵界,到峡口有一百多里,山势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两岸高山重重地遮挡着江面,要不是中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岸上的绝壁有的高达千丈,壁上有色彩的石头的形体形状,有很多类似某种东西的形状。林木高而茂密,由冬到春四季都如此。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
(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对比阅读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恻隐之心,仁之端①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②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③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④,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⑤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注释】①端:开头。②四体:四肢。③贼:伤害、残害。④然:通“燃”。⑤保:安定。
﹏﹏﹏﹏﹏﹏﹏﹏﹏﹏﹏﹏﹏﹏﹏﹏﹏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1) 环而攻之而不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池非不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委而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弃。
围。
护城河。
震慑。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委而去之/意与日去
B.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C.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此之谓大丈夫
D. 若火之始然/始龀
B
2.【解析】A. 离开/消失;B. 巩固;C. 说/称呼;D. 开始/才,刚。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谓 其 君 不 能 者 贼 其 君 者 也。
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
人有这四种开端,就像他有四肢一样。
/
5. 结合以上两段选文内容,说说如何才能安定天下。(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通过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的论述,得出国君施行仁政,才能安定天下;乙文通过论述人天生具备仁义礼智四端,推导得出人性本善,扩充善性是必然而然的事,施行仁政也是天经地义的,只有这样,才能安定天下。
参考译文:【乙】同情心是仁的开端;羞耻心是义的开端;谦让心是礼的开端;是非心是智的开端。人有这四种开端,就像他有四肢一样。有这四种开端却说自己不行,这是自己害自己;说他的君主不行,这是害他的君主。凡自身保有这四种开端的,就懂得扩大充实它们,(它们就会)像火开始燃起,泉水开始涌出一样(不可遏止),如果能扩充它们,就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扩充它们,那就连侍奉父母都做不到。
(六)《富贵不能淫》对比阅读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何易于尝为益昌令。盐铁官榷取茶利①,诏下,所在②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且厚③赋毒之乎!”命吏阁诏④,吏争曰:“天子诏何敢拒?吏止死,公得免窜⑤邪?”对曰:“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⑥。”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挺身为民,卒不加劾。
(节选自《新唐书·何易于传》)
【注释】①榷取茶利: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榷(què),专卖。②所在:指盛产茶叶的地方。③厚:增加。④阁诏:搁置诏书。⑤窜:被流放。⑥尔曹:你们。
﹏﹏﹏﹏﹏﹏﹏﹏﹏﹏﹏﹏﹏﹏﹏﹏﹏﹏﹏﹏﹏﹏﹏﹏﹏﹏﹏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1) 往之女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与民由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且厚赋毒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观察使闻其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遵从。
同“汝”,你。
况且,何况。
知道。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戒之曰/必敬必戒
B. 妾妇之道也/行天下之大道
C.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尝射与家圃
D. 益昌不征茶/征于色
C
2.【解析】A. 告诫/谨慎;B. 规则/道路;C. 曾经;D. 征收/表现。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子诏何敢拒?吏坐死,公得免窜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吾 敢 爱 一 身 移 暴 于 民 乎 亦 不 使 罪 尔 曹。
(他们)一生气,诸侯们都会害怕;安定下来,战争就会停息,天下就会太平。
天子的诏书谁敢拒绝?我不过丢一条命,而大人您难道能免于流放吗?
/
/
5. 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5分)
(1)下列有关选文内容与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甲文用妾妇之道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指出公张两人一味顺从君王,没有独立人格。
B. 甲文先使用反问句,否定景春的观点;再使用排比句,阐明大丈夫的实质。
C. 乙文何易于敢于焚烧皇帝之令,不惧权势,体现了甲文的“贫贱不能移”。
D. 乙文采用对比手法,记叙何易于烧诏爱民而不顾其身的大丈夫的行为。
C
(1)【解析】“体现了甲文的‘贫贱不能移’”有误,应为“体现了甲文的‘威武不能屈’”。
(2)根据你对甲文中“大丈夫”的理解,判断乙文中的何易于能否称得上“大丈夫”,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称得上“大丈夫”。因为他为百姓和小吏着想,讲仁德,有仁心;焚毁皇帝的诏书,不惧权势。
参考译文:【乙】何易于曾经做益昌县县令。(益昌县的)盐铁官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皇帝下诏书说,凡专卖物品生产地的官员,不准为百姓隐瞒。何易于看了诏书说:“益昌不征茶税,百姓都还没法活命,何况要增加税赋来害百姓呢!”(他)下令要差役搁置诏书。差役争辩说:“天子的诏书谁敢拒绝?我不过丢一条命,而大人您难道能免于流放吗?”何易于说:“难道我为了保自己的命,而使一县的百姓都受苦难?我也不让你们承担罪名。”他就自己放火把诏书烧掉了。州里的观察使知道了这事的经过,因为何易于勇于挺身为百姓,最后没有把这件事上报而弹劾他。
(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比阅读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
﹏﹏﹏﹏﹏﹏﹏﹏﹏﹏﹏﹏﹏﹏﹏﹏﹏﹏﹏﹏﹏﹏﹏﹏﹏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1)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管夷吾举于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人恒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入则无法家拂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狱官。
选拔、任用。
犯错误
同“弼”,辅佐。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莫 不 得 之 于 艰 难 失 之 于 安 逸 守 成 难 矣。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出来。
内心困扰,思虑堵塞,这样以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
/
4. 下列对甲、乙两篇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甲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下》。《孟子》和《论语》《大学》《中庸》并称为“四书”,《孟子》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
B. 甲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和如何治理国家,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中心论点。
C. 甲文第二段主要运用对比论证,先从个人主观努力成才的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再从国家因没有忧患意识而灭亡的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
D. 乙文中的唐太宗和甲文中的孟子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
B
4.【解析】甲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并非引出中心论点。
5. 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5分)
(1)甲文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人”指的是哪一类人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何相似之处,结合选文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历艰苦磨难之后,成就不平凡事业的人。
他们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
参考译文:【乙】唐太宗问身边的大臣:“创业与保持成就哪个难?”房玄龄回答说:“国家开始创立时,我们与各地豪强竞相起兵较量使他们称臣,创业难啊!”魏征说:“自古以来的帝王没有不在艰难的时候取得天下,而在安逸的时候失掉天下的,保持成就难啊!”太宗说:“玄龄协助我一起取得了天下,历经百战,九死一生,所以体会到创业的艰难。魏征协助我一起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在富贵的时候滋生骄奢,在疏忽的时候发生祸乱,所以懂得保持成就的艰难。但是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保持成就的艰难,正应该和大家谨慎对待。”玄龄等人拜了拜说:“陛下说的这一番话,是天下百姓的福气啊。”
(八)《愚公移山》对比阅读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
【乙】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②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③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④不如蜀鄙之僧哉?
(选自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注释】①鄙:边地,边远地区。②恃:凭借,依靠。③去:距离。④顾:却,反而。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B. 自此/自非亭午夜分
C. 以告富者/不以疾也
D. 富者有惭色/征于色
D
1.【解析】A. 将近/况且;B. 从/如果;C. 把/认为;D. 神情。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欲之南海,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吾 数 年 来 欲 买 舟 而 下 犹 未 能 也 子 何 恃 而 往!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都不如。
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
/
/
4. 下列对甲、乙两篇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甲文中天帝命夸娥氏二子移山这一富有传奇色彩的结局,暗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赞扬。
B. 乙文“子何恃而往”出现了两次,分别表达了富和尚对穷和尚去南海的疑惑和嘲讽。
C. 甲文中愚公之妻和智叟的话虽然角度不同,但都表示反对移山。
D. 乙文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立志很重要,但付诸行动更重要。
C
4.【解析】愚公之妻语带关心,但并不反对移山。
5. 在塑造人物时,甲、乙两文运用了相同的手法,试结合文章内容简析其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都用了对比手法,甲文中愚公坚决移山、其妻献疑、遗男“跳往助之”与智叟“笑而止之”形成对比,突出了愚公移山的坚定不移、其妻对愚公和移山事业的关心、遗男的天真可爱、智叟的短见和自以为是。乙文将穷和尚与富和尚进行对比,突出了穷和尚不仅有志向,而且能付诸行动并取得成功,而富和尚却只是空有志向。示例二:都用了人物语言描写。甲文中“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何苦而不平?’”突出了愚公眼光长远,意志坚定。乙文中两次写富和尚说“子何恃而往”,表现了富和尚对穷和尚的轻蔑与嘲讽。
参考译文:【乙】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九)《周亚夫军细柳》对比阅读
【甲】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
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选自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乙】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曰:“公飞、奈何众辱①我,独无间处②乎?”对曰:“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③士卒,五日一椎牛④,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尚坐⑤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文帝说⑥。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
(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注释】①众辱:当众侮辱。②间处:私底下。③飨(xiǎng):用酒食款待。④椎牛:杀牛。 ⑤坐:定罪。⑥说:同“悦”,愉快。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上自劳军(慰劳)
B. 军士吏被甲(同“披”,穿着)
C. 居无何(经过)
D. 使人称谢 (道谢)
D
1.【解析】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已而之细柳军/行道之人弗受
B. 天子且至/年且九十
C.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乃不知有汉
D. 天子为动/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
B
2.【解析】A. 动词,到,往/助词,的;B. 副词,将,将要;C. 连词,于是,就/副词,竟然,居然;D. 介词,被/动词,担任。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2分)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臣 愚 以 为 陛 下 法 太 明 赏 太 轻 罚 太 重。
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用行军礼的方式拜见您。”
/
/
/
5. 下列对甲、乙两篇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不得驱驰”“按辔徐行”与前文“直驰入”对比,写出周亚夫治军严明的特点。
B. 甲文从不同角度,采用对比手法,刻画出一个凛然不可犯的“真将军”形象。
C. 乙文和甲文一样,都表现了汉文帝深明大义、有容人之量的品格。
D. 冯唐认为魏尚爱兵善战,却因小错获罪,委婉劝谏文帝要知错能改。
D
5.【解析】“委婉劝谏”“知错能改”有误,应是直言劝谏文帝要知人善任。
6. 细读甲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用了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这些手法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军、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上。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人物虽未出场,却已感受到其“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此外,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如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熠熠生辉、跃然纸上。
参考译文:【乙】文帝听说了廉颇、李牧的事迹以后,说:“唉!我怎么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那样的人才来做我的将军 (如果得到了,)我又怎会担忧匈奴为患呢!”冯唐说:“陛下即使得到像廉颇、李牧那样的将才,也不懂得任用啊!”文帝很生气,站起来返回宫中。过了好一会儿,才召见冯唐,(责备他)说:“您为何当众侮辱我呢 难道(没有僻静的地方)不能私下告诉我吗 ”(冯唐)说:“现在我听说魏尚担任云中郡的郡守,他军市的租税全用来犒赏、款待士卒,每几天就杀一次牛,以款待宾客、军吏及舍人,所以匈奴躲得远远的。有一次匈奴曾经入侵,魏尚率领车骑出击,杀敌甚多。我愚蠢地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况且云中郡郡守魏尚只犯了错报多杀敌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给法官,削夺他的爵位,判处一年的刑期。由此说来,陛下纵然得到像廉颇、李牧那样的将才,也不懂得任用。”文帝很高兴。当天就令冯唐拿着符节去赦免了魏尚的罪,再度任命魏尚为云中郡守。
(十)《桃花源记》对比阅读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润水,水南有二石囷①。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②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选自陶渊明《搜神后记》)
【注释】①囷(qūn):这里指似圆形谷仓的巨石。②斫:砍伐。
﹏﹏﹏﹏﹏﹏﹏﹏﹏﹏﹏﹏﹏﹏﹏﹏﹏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1)黄发垂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尝采药至衡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深入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孩。
妻子和儿女。
曾经。
同“返”,返回。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忘路之远近/水陆草木之花
B. 乃不知有汉/乃相谓曰
C.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其真无马邪
D. 一人便以笠自障/先帝不以臣卑鄙
A
2.【解析】A.的;B.竟然/于是,就;C.他们的/表反问语气,难道;D.用/因为。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深山中有人迹,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一 闭 一 开 水 深 广 不 得 渡。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
/
深山中竟然有人活动的踪迹,(他们两个人)对此感到很奇怪。
5. 乙文中的“开明朗然”与甲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词相仿。(2分)
豁然开朗
6. 甲文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乙文写刘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暗示这样神秘美好的境界是虚构的,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参考译文:【乙】南阳的刘子骥,喜欢游山玩水,曾经到衡山采药,深入衡山忘了返回。路上看到一道山涧,水的南面有两扇石门,一扇关一扇开,水极深,水面相当宽广,他无法渡到对岸去。想要返回却已经迷失了道路,遇到砍柴的人,刘子骥就向他问路,只能找到回去的路。有的人说石门里都是仙家的药方和灵验的药以及各种奇妙的东西。刘子骥想要再次去寻找(那个地方),不再能知道它在哪里。
长沙的醴陵县有一条小河,有两个人乘船去砍柴,看到河岸下面的一个土洞当中有水顺着河流的方向流出,其中有新砍的木片随着水漂出来。深山中竟然有人活动的踪迹,(他们两个人)对此感到很奇怪,互相商量道:“可以试着到水里,看看是什么原因。”其中一个砍柴人就用斗笠护着自己进入了河岸边的洞穴,洞穴仅能容一人通过。走了几十步,眼前就明亮起来,里面情景不同于人世间的景象。
(十一)《小石潭记》对比阅读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①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其上,为睥睨③梁欐④之形;其旁,出堡坞⑤,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⑥,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⑦,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⑧,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⑨。”是二者,余未信之。
(选自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
【注释】①黄茅岭: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②垠:边界,尽头。③睥睨(pì nì):即“埤堄”,城上有孔的矮墙。④梁欐(lì):屋的正梁。 ⑤堡坞(bǎo wù):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⑥箭:小竹子。⑦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⑧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⑨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1)其岸势犬牙差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其境过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益奇而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或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狗的牙齿那样。
凄清。
更加。
有的人。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投以小石/先帝不以臣卑鄙
B.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环而攻之而不胜
C. 是固劳而无用/潭西南而望
D. 是二者/是日更定矣
D
2.【解析】A.用,把/因为;B.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它;C.表转折/表修饰;D.这。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其 气 之 灵 不 为 伟 人 而 独 为 是 物 故 楚 之 南 少 人 而 多 石。
小石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
/
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
5. 甲文中潭水和游鱼各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如何描写的?此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潭水清澈,游鱼活泼。作者通过描写潭中游鱼历历可数,且在水中游来游去的场景,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写游鱼“佁然不动,俶尔远逝”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表现了鱼儿的自由欢乐;表现了作者愉悦的心情。
6. 甲文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在乙文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平之气。(2分)
凄苦孤寂
有才能却无法施展
参考译文:【乙】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用一块小石子丢进去,咚的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很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加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经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