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内力作用
1
内力作用
2
外力作用
3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地质作用: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按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
青藏高原每年大约上升一厘米左右,高原抬升,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
基拉韦厄火山时常喷发,涌出的大量岩浆使岛屿面积不断扩大。
能量来源:主要是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
内力作用
庐山拔地而起,四周陡立
东非大裂谷
内力作用
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
岩石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
内力作用
地壳运动: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构造运动。
基本形式
水平运动
挤压——褶皱山脉
张裂——裂谷或海洋
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如:东非大裂谷、红海等
垂直运动
抬升
沉降
高低起伏海陆变迁
如:华山陡崖、庐山、青藏高原、泰山台湾海峡等
喜马拉雅山脉
东非大裂谷
东非大裂谷——维多利亚瀑布
内力作用
地壳运动: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构造运动。
直观反映
大陆漂移
地面抬升
地震等
内力作用
岩浆活动:当岩石圈破裂时,深处岩浆沿破裂带上升,侵入岩石圈或喷出地面。
特点: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火山口
火山锥
内力作用
变质作用:指深层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会发生变质的过程。
特点: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相伴发生,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有主次之分;
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活动探究
1
内力作用
2
外力作用
3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地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风化、侵蚀的产物搬运并堆积起来。
外力作用
风化作用:
概念 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崩解(物理风化)、化学分解(化学风化)和生物分解等。
基本类型 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分布地区
外力作用
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昼夜温差、冻融作用)
化学风化:流水溶解了岩石中的可溶性矿物,使岩石变得疏松。
生物风化:根劈
结果:使颗粒由大变小。
外力作用
风化作用:
贵州一石崖能产蛋 崖壁上有百个“石蛋” 30年掉落一次。
外力作用
风化作用:
概念 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崩解(物理风化)、化学分解(化学风化)和生物分解等。
基本类型 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表岩石被破坏,产生的松散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
分布地区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外力作用
侵蚀作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对地表进行破坏。
a.流水侵蚀
侵蚀(物理)
溶蚀(化学)
喀斯特地貌(云贵高原)
河谷、“V”型谷、坡面破碎、千沟万壑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
外力作用
侵蚀作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对地表进行破坏。
b.风力侵蚀
吹蚀、磨蚀
风蚀地貌
分布: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
注:降水多地区,碎屑物多为块状,且植被多,覆盖住了碎屑物。
外力作用
侵蚀作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对地表进行破坏。
c.冰川侵蚀
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
分布: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如挪威峡湾)
U形谷
角峰
外力作用
侵蚀作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对地表进行破坏。
d.海浪侵蚀
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拱桥等海蚀地貌
分布:滨海地区
外力作用
搬运作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的作用下,被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搬运作用是一个过程,并不会产生地貌类型。
外力作用
堆积作用:随着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者冰川融化等,被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a.风力堆积:
沉积物具有分选性
形成风积地貌,如新月形沙丘。
移动沙丘的构造
静止沙丘的构造
外力作用
黄河三角洲
b.流水堆积:
具有分选性
形成流水沉积地貌
如三角洲、冲积平原、沙洲、冲积扇、海滩
外力作用
c.冰川沉积:
无分选性(颗粒混杂)
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
风化
侵蚀
搬运
沉积
固结成岩
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
地质作用
比较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主要是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 主要是太阳辐射能(来自地球外部)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
相互关系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地质作用
下图为云贵高原形成与发育过程示意图,依图判断,云贵高原形成发育过程的先后排序是
①④②③
1
内力作用
2
外力作用
3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类型 成因 特点 代表岩石
岩浆岩 在地球内部巨大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侵入岩 矿物颗粒细小,有流纹和气孔 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
喷出岩 矿物颗粒大,气孔小,坚硬 花岗岩(建筑材料)
Basalt
玄武岩
喷出岩的泡沫状结构岩石
携带着大量水蒸汽和气泡
花岗岩
侵入岩坚硬致密结构岩石
色泽美丽很好的建筑材料
Granite
Rhyolite
流纹岩
喷出岩的流纹状结构岩石
流纹岩有节理与玻璃光泽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巨人之路”玄武岩石柱
熔岩中有均匀分布冷却中心,冷却中心距离彼此相等;各向中心收缩,形成六方柱状节理
位于北爱尔兰大西洋海岸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类型 成因 特点 代表岩石
沉积岩 外力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压实、固结形成沉积岩。 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砾岩、砂岩、石灰岩、页岩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类型 成因 特点 代表岩石
沉积岩 外力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压实、固结形成沉积岩。 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砾岩、砂岩、石灰岩、页岩
砾岩
砂岩
页岩
石灰岩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典型特征: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类型 成因 特点 代表岩石
变质岩 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等条件下,成分、性质发生改变。 片理构造 片麻岩、大理岩、板岩、石英岩
特点:样貌与原来的岩石相似,更为坚固结实。
石灰岩
花岗岩
页岩
砂岩
大理岩
片麻岩
板岩
石英岩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页岩
板岩
石灰岩
大理岩
大理岩常作为建筑材料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思考:图中A、B、C、D四处各是什么岩石?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变质岩
岩浆
冷却凝固
岩浆岩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沉积岩
变质作用
重熔再生
外力作用
重熔再生
重熔再生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循环物质的名称:①_______;②沉积岩;③_______;④岩浆。
岩石形成过程:A:岩浆上升(或侵入)的冷却凝固作用;B: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C:_________;D:高温熔化作用。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
(2)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包括地壳和地幔 ②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的 ③位于软流层以上 ④厚度不一,大陆部分薄,大洋部分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1)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 侵入型岩浆岩 喷出型岩浆岩 (2)B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图中①②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________,属于外力作用的是________。(填数码)
(4)图中具有层理结构和含有化石的是________。(填字母)
(5)从图中可以看出,岩石圈物质循环除了岩石圈外,还涉及________圈、水圈和________圈等。
(3)① ② (4)A
(5)大气 生物
学习目标
内力和外力分别有哪些作用方式
2. 岩石圈有哪三大类岩石
3. 岩石圈物质是如何循环转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