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件 6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件 64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16 21:2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4张PPT)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高山耸立的青藏高原
冰岛vik海滩上的玄武岩石柱
陡峭的华山
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云南石林
富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云南元阳梯田
一望无际的东北平原
什么是地形?
塑造地形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又称为地形或地貌;
内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两者都属于自然作用。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岩石圈的
物质循环
内外兼修
地质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的影响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阅读教材,回答:
地球内部
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表现形式1----岩浆活动
包括岩浆的喷出和侵入活动。只有喷出才会参与塑造地表。
基拉韦厄火山的爆发
日本富士山
长白山天池(吉林)
线状喷出:形成宽广的岩熔高原
点状喷出:往往形成锥状火山(火山口:容易积水形成湖泊)
白垩纪末,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曾有大规模玄武岩溢出,覆盖面积达40万平方公里,构成世界上最大的熔岩台地。德干高原的巨量玄武岩是在板块分裂过程中形成的,类似于今天东非大裂谷两边的玄武岩。
表现形式2----变质作用
概念:指深层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会发生变质的过程。
特点: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石灰岩
岩浆
地壳中原有的岩石
石灰岩
岩浆
大理岩
变质带
变质
变质岩
高温高压条件下
发生变质作用
接触带
类型 运动方向 对岩层的影响 对地表的影响 举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表现形式3----地壳运动
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水平位移或弯曲变形
褶皱山脉
断裂带
东非大裂谷
阿尔卑斯山脉
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地势的起伏变化
海陆变迁
台湾海峡
华山、泰山等断块山
水平挤压形成褶皱山脉
地球的伤疤---东非大裂谷
水平张裂形成断裂
垂直运动形成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泰山
台湾海峡的形成
地堑
地垒
就全球的地壳运动来看,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奠定地表基本格局
典例剖析
2008年四川地震后,专家称地震致喜马拉雅山长高数米,而据科学家考察,喜马拉雅山脉历史上曾是一片海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由海洋变为世界最高大的山脉的作用是(  )
A.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B.内力作用——地壳运动
C.内力作用——变质作用 D.内力作用——岩浆活动
(2)关于2008年四川地震后,喜马拉雅山长高数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喜马拉雅山长高是以地壳的垂直运动为主,水平运动为辅
B.喜马拉雅山长高数米,而人们却没有察觉,说明内力作用均进行得极其缓慢,人类不易感知
C.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常伴有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D.喜马拉雅山的增高说明了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B
B
以上描述的现象分别是哪种内力作用造成的
推测a、b现象发生的过程。
比较这些现象形成的时间长短。由此谈谈你对地表形态变化“很快”和“极其缓慢”的认识
活动 识别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内外兼修
地质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的影响 主要作用力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阅读教材,抢答:
地球内部
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地球外部
太阳辐射能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风、流水、冰川、生物等
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侵蚀作用
堆积作用
搬运作用
风化作用
概念:在温度、水或生物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遭到破坏,
在原地形成许多松散物质,叫做风化作用。
风化
气温变化引起岩石膨胀收缩的膨胀过程示意图
冰劈
物理风化
盐风化作用
岩石孔隙中的盐类结晶膨胀而导致的岩石表面颗粒分解或脱落的过程
生物风化
根劈作用
风力侵蚀
形成风蚀地貌
如雅丹地貌(风蚀城堡、风蚀蘑菇)
流水侵蚀
包括物理侵蚀和化学侵蚀,形成水蚀地貌
如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V形谷
冰川侵蚀
形成冰蚀地貌
如冰斗、角峰、U形谷
形成海蚀地貌
如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
侵蚀
概念: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
海浪侵蚀
风力侵蚀地貌 主要分布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
风蚀城堡
①风蚀蘑菇
孤立突起岩石尤其是裂隙发育、不太坚硬的岩石,受风蚀后形成上大下小的蘑菇石。
陡峭的岩壁遭受风蚀后,岩壁表面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凹坑,呈现出蜂窝状形态。
②风蚀石窝
风蚀石窝
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或土体,在长期的风蚀作用下,形成形态各异的石柱或土柱。
③风蚀柱
④风蚀洼地
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经风蚀形成椭圆形的洼地,它向主风向伸展。较深的风蚀洼地如果有地下水溢出或存储雨水可形成干燥区的湖泊.。
风蚀洼地
⑤风蚀城堡
(相间排列的风蚀柱、风蚀残丘和风蚀沟槽地貌组合)
风蚀地貌为什么会形态各异?
差异侵蚀
“魔鬼城”
雅丹地貌
●“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
●“雅丹”这一专业名词自斯文赫定(Sven Hed in)自1903年(在罗布泊考察后)正式提出。
●雅丹地貌的特征
由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构成,垄脊高度和长度不一,沿一定方向排列。
风力作用
垄脊
沟槽
流水侵蚀地貌
丹霞地貌
喀斯特地貌
V形谷
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即胶结而成的碎屑岩,受垂直或高角度解理切割,并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
张掖五彩丹霞
广东韶关丹霞山
1928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质学硕士学位的矿床学家冯景兰,在我国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山注意到了分布广泛的第三纪(6500万年~165万年前)红色砂砾岩层。
一般是红色砂岩
喀斯特地貌
CaCO3 + CO2 + H2O Ca(HCO3)2
不易溶于水
易溶于水
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
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云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占地总面积400平方公里,特级保护区44.96平方公里,一级保护区62.10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107.21平方公里,三级保护区135.73平方公里。海拔1500米—1900米之间,距省会昆明78千米,素有“天下第一奇观”、“石林博物馆”的美誉。
广西桂林漓江两岸
云南罗平金鸡岭峰林
桂林伏波山孤峰
流水侵蚀形成的黄土高原沟沟壑壑
海水侵蚀地貌
海蚀柱
海蚀崖
海蚀拱桥
海蚀洞
海蚀崖---在海浪长期冲刷下,基岩不断冲刷后退,形成高出海面的基岩陡崖
海蚀洞——海蚀崖的下部,大致与海面高度相等处,在波浪的不断冲掏下,形成凹槽,叫海蚀穴,深度比宽度大的叫海蚀洞。
海蚀平台——海蚀崖逐渐后退,波浪不断冲刷磨蚀位于海蚀崖前方的基岩面,形成微微向海倾斜的基岩平台。
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
冰雪积累到一定厚度,在
重力等作用下沿地表移动,
形成冰川,并塑造了
“冰川地貌”。
②刃脊
指由冰斗或两条相邻冰川的槽谷不断扩大、后退,使相邻的冰斗或槽谷间的山脊变成刀刃状,这样的山脊称刃脊。
几个冰斗所交汇的山峰,逐渐变成尖锐的金字塔形状,则称为角峰。
③角峰
①冰斗
在冰川源头,由冰雪侵蚀作用造成的三面环山、后壁陡峻的半圆形或圆椅状洼地。
冰斗
冰川侵蚀地貌
冰川侵蚀地貌
又称槽谷、冰蚀谷,是经山谷冰川刨蚀、改造而形成的谷地。两侧一般有平坦的谷肩,横剖面近似u型。
④U型谷
冰川侵蚀地貌
羊背石应是未被搬运而在原地形成的一种地貌景观,是基岩受到冰川侵蚀形成的孤立石质鼓包,常成群分布,远望犹如匍匐的羊群,故称羊背石。
⑤羊背石
根据羊背石可以判断冰川流动的方向
搬运
概念:风化侵蚀的产物被风、流水、冰川等转移离开原来的位置。
流水搬运
风力搬运
冰川搬运
堆积
概念:在搬运过程中,如果外力减弱或者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风力堆积
具有分选性
形成风积地貌,如新月形沙丘
风 向
沙丘链
很多个新月形沙丘连在一起形成沙丘链,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大致是垂直的。
凸而缓
凹而陡
由冰川侵蚀搬运的砂砾
堆积形成的地貌,称为
冰碛地貌。
冰川堆积
冰碛地貌
冰川堆积
被冰川搬运的碎屑物统称为冰碛物,巨大的砾石称为漂砾。
冰川堆积地貌是冰川运动中或者消退后的冰碛物堆积形成的地貌,如终碛垄、侧碛垄、冰碛丘陵、槽碛、鼓丘、蛇形丘等。
流水堆积
冲积扇
河口三角洲
海水堆积
具有分选性,如海滩
青岛金沙滩景区 沙质海滩
具有分选性
形成流水沉积地貌
如三角洲、冲积平原、沙洲、冲积扇
河流上游出山口——冲积扇
河流中游——冲积平原
外力作用
使地表起伏状况
趋向平缓
将下列地貌与形成原因进行连线
A.长江三峡 a. 风力堆积
B.芬兰冰蚀湖 b.流水侵蚀
C.塔里木盆地新月形沙丘 c.流水堆积
D.恒河三角洲 d.风力侵蚀
E.埃及“狮身人面像”上的磨痕 e.冰川侵蚀

连一连
(1) 由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______图,
(2)由流水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______图,
(3)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形是______图,
(4)由流水挟带泥沙堆积而成的地形是______图,
A
B
C
D
风蚀蘑菇
峡谷
角峰
三角洲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 岩石的类型
岩石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岩
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型。
三大岩石
①形成过程
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岩浆在地下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随着温度、压力变化,冷却凝固而形成岩浆岩
2. 岩浆岩
2. 岩浆岩
花岗岩
②类型及特点
Ⅰ侵入岩
是指当上覆岩层压力减轻时,软流层中的岩浆就钻出,在地壳深处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特点:坚硬致密,晶粒粗大,具有显晶质结构
代表岩石:花岗岩
许多山脉的核心部分都是花岗岩。
2. 岩浆岩
玄武岩
Ⅱ喷出岩
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的火成岩。包括各种熔岩及火山碎屑岩
特点: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和气孔,常具斑状结构
代表岩石: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
3. 沉积岩
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风吹、日晒、雨打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水中的化学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而沉淀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也可以形成沉积岩。
①形成过程
3. 沉积岩
②特点:
具有层理构造。在岩层中有时能找到已经成为化石的古生物遗体(如贝壳、骨骼)或遗迹 (如足迹、虫穴)
3. 沉积岩
石灰岩
砾岩
砂岩
页岩
按照沉积物的颗粒大小,沉积岩可分为砾岩、砂岩、页岩等。
有些沉积岩是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如石灰岩。
大陆地表出露的岩石约75%都是沉积岩。
③常见沉积岩
4. 变质岩
石灰岩
岩浆
石灰岩
大理岩
岩浆
①形成过程
在变质(高温、高压)作用下,地壳中原有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而形成新的岩石,叫作变质岩
②特点:
形成于地壳深处
4. 变质岩
③常见变质岩
大理岩
板岩
片麻岩
石灰岩
页岩
花岗岩
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大类,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形成,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如下图所示: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四、岩石圈物质循环
岩石圈物质的循环:
四种物质:
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浆岩
岩浆
沉积岩
变质岩








①冷却凝固
②重熔再生
③外力作用
④变质作用
四种作用:
八条箭头
(1)关键是判断岩浆与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岩。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它。
(3)三大类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经熔化形成岩浆。
技巧归纳 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化示意图及其判读方法
地壳物质循环在实际考题中有许多种变式图,如右图所示:
岩浆
喷出岩
侵入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典例剖析
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某些有用的矿物富集形成了矿产。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各相关地质作用中,能表示大理岩形成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
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
D.变质岩能形成新的岩浆
B
A
西岳华山是岩浆侵入到地表以下冷却凝固后在断层基础上发育而成的。读华山斧劈石景观图,完成第1-2题。
1.斧劈石属于(  )
A.玄武岩 B.花岗岩 C.石灰岩 D.大理岩
2.导致斧劈石破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风力作用 C.流水作用 D.生物作用
B
A
读地貌景观图(图甲、乙、丙)和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丁),完成第3-4题。
3.图甲所示火山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图丁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4.地貌景观乙和丙的成因分别是(  )
A.流水堆积 流水侵蚀 B.风力堆积 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风力堆积 D.流水侵蚀 风力搬运
D
C
下面两图中,左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右图为“巨蟒出山”景观图。“巨蟒出山”是江西三清山的标志性景观,海拔1200多米,相对高度128米,是由风化作用和重力崩解作用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结合相关知识回答5-6题。
5.形成“巨蟒出山”景观的岩石属于左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6.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 )
①岩浆侵入②地壳运动③外力作用
④火山喷发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