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县 2021-2022 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中段考试(生物)
一、选择题
1. 近两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新冠病毒不能被称为生命系统,其主要依据是( )
A. 仅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B. 不能繁殖
C. 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 D. 能够致病
2. 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蛋白质化学结构的差异只是 R 基团的不同
B. 某些化学物质可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C. 蛋白质控制和决定着细胞及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
D.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需同时加入双缩脲试剂 A 和 B
3. 有些作物的种子入库前需要经过风干处理,与风干前相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风干种子中有机物的消耗减慢
B. 风干种子上微生物不易生长繁殖
C. 风干种子中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高
D. 风干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大
4.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核糖体,都能合成自身的全部蛋白质
B. 胰腺细胞和心肌细胞中均含有指导淀粉酶合成的 mRNA
C. 核仁的解体和核膜的消失只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前期
D. 线粒体的嵴能增大膜面积,有利于提高细胞呼吸效率
5. 保卫细胞吸水膨胀使植物气孔张开。适宜条件下,制作紫鸭跖草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观察蔗糖溶液对气孔开闭
的影响,图为操作及观察结果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比较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③处理后<①处理后
B. 质壁分离现象最可能出现在滴加②后的观察视野中
C. 滴加③后有较多水分子进入保卫细胞
D. 推测 3种蔗糖溶液浓度高低为③>①>②
6. 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
B. 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 DNA
C. 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1
D. 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7. 如图为细胞中某些结构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与事实相符的是( )
A. 结构甲的膜上可附着核糖体,并对产生的多肽进行加工
B. 结构乙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其基质中分布着大量的色素和酶
C. 结构丙的大小与一个细菌相当,且内膜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外膜
D. 结构丁的选择透性与物质②的种类和数量有关,与物质③无关
8. 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下列有关 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使细胞中 ADP生成减少,ATP生成增加
B. ATP中的“A”与构成 DNA、RNA 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物质
C. 动物体温的提升或维持都是依赖 ATP释放的能量
D. 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 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
9. 图为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叙述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和 RNA 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
B. ①主要由 DNA和蛋白质组成,易被酸性染料染成深色
C. ②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蛋白质合成越旺盛②就越多
D. ③主要成分是磷酸和蛋白质
10.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
B. 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
C. 氧气浓度影响人体的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分子
D. 主动运输可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被动运输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11. 某同学设计“探究酶催化作用”的实验装置(轻盖试管塞以收集气体)及相关处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
2
A. 该实验的对照组为 C,实验组为 A、B
B. 实验过程中,可用有余烬的木条测试释放的气体
C. 设置 B的目的是排除肝提取液自身产生氧的可能
D. 用马铃薯研磨液替换肝提取液也能达到本实验目的
12. 将酵母菌培养液进行离心处理。把沉淀的酵母菌破碎后,再次离心处理为只含有酵母菌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和
只含有酵母菌细胞器的沉淀物两部分,与未离心处理过的酵母菌培养液分别放入甲、乙、丙 3支试管中,并向这 3
支试管内同时滴入等量、等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在有氧条件下,最终能产生 CO2和 H2O的试管是( )
A. 甲 B. 丙 C. 甲和乙 D. 丙和乙
13. 下面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
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 ①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B. 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 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死亡过程
D. 凋亡相关基因是机体固有的,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4. 人体内存在着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的生命历程。下列有关认识和理解错误的是( )
A. 人体内细胞呼吸酶活性降低,能够延缓细胞的衰老
B. 造血干细胞分化出各种血细胞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C. 细胞毒性 T细胞裂解含有病毒的组织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D. 细胞内的自由基攻击 DNA可能会使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从而使细胞癌变
15. 每条染色体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 DNA,称为端粒,端粒 DNA 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当短到一
定程度时,端粒内侧正常的 DNA 序列会受到损伤,使细胞开始衰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3
A. 端粒缩短,细胞将会激活衰老机制
B. 端粒缩短能保持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
C. 无限增殖的癌细胞中端粒一般不缩短
D. 同一种体细胞端粒长度与其有丝分裂能力呈正相关
16. MPF 为分裂期促进因子,是分裂期细胞中特有的物质,被称为是细胞周期调控的引擎分子。在结构上,MPF 是
一种复合物,由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dk)和 G2期周期蛋白组成。其中 G2期周期蛋白为调节亚基,能够促
使染色体凝集,促使细胞由 G2期进入分裂期。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
A. 适当升高温度,造血干细胞的细胞周期可能会缩短
B. 神经细胞内有控制 Cdk 和 G2期周期蛋白合成的相应基因
C. 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较,造血干细胞中有较多的 MPF
D. 组成 MPF 的 Cdk 和 G2期周期蛋白在分裂期可以大量合成
17. 果蝇(2N=8)是研究遗传学的重要模型动物.如图为雄性果蝇体内不同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的
部分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图示表示有丝分裂过程,则 a等于 16,c等于 4
B. 若图示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则 b等于 4,d等于 1
C. 若③细胞内有 X染色体,则该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
D. 若①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则该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
18. 孟德尔利用“假说一演绎法”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得出分离定律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发现的问题是 F1都表现双亲的中间性状、F2出现两种性状
B. 为验证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C. 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D. “演绎”是对 F1,进行测交,预测出现 1:1的性状分离比
19. 在家鼠的遗传实验中,一黑色家鼠与白色家鼠杂交(家鼠的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F1均为黑色。
F1雌雄个体进行交配得 F2,F2中家鼠的毛色情况为黑色:浅黄色:白色=9:6:1,则 F2浅黄色个体中杂合子比例
为( )
A. 2/3 B. 1/8 C. 1/4 D. 1/3
4
20. 某班同学对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绘制并分析了其中一个家系的系谱图(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Ⅱ-5与Ⅱ-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1/8或 1/4
C.Ⅱ-6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D.Ⅲ-9与正常女性结婚,建议生女孩
21.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发的疾病
B. 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
C. 杂合子筛查对预防各类遗传病具有重要意义
D. 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
22. 二倍体高等雄性动物某细胞的部分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如下,图中①、②表示染色体,a、b、c、d表示染色单体。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个 DNA分子复制后形成的两个 DNA分子,可存在于 a与 b中,但不存在于 c与 d中
B.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①与②排列在赤道板上
C.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2条 X染色体会同时存在于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
D. 若 a与 c出现在该细胞产生的一个精子中,则 b与 d可出现在同时产生的另一精子中
23. 某种小鼠的毛色受 AY(黄色)、A(鼠色)、a(黑色)3个基因控制,三者互为等位基因,AY对 A、a为完全显
性,A对 a为完全显性,并且基因型 AYAY胚胎致死(不计入个体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 AYa个体与 AYA个体杂交,则 F1有 3种基因型
B. 若 AYa个体与 Aa个体杂交,则 F1有 3种表现型
C. 若 1只黄色雄鼠与若干只黑色雌鼠杂交,则 F1可同时出现鼠色个体与黑色个体
D. 若 1只黄色雄鼠与若干只纯合鼠色雌鼠杂交,则 F1可同时出现黄色个体与鼠色个体
24. 图 I为甲家族某遗传病基因电泳图,父亲和母亲的 DNA标记组成分别可表示为 S1S1和 S2S2图 2为该遗传病的
5
乙家族遗传系谱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甲家族的父亲不是该遗传病的患者
C. 乙家族 I 1相应 DNA的标记组成为 S1S2
D. 若甲家族的儿子与乙家族的Ⅱ3结婚,其后代患病概率为 1/6
25. 正常情况下科莫多巨蜥通过正常的有性生殖产生后代,但在长期没有雄性时,雌性个体也会进行孤雌生殖。已
知该生物的性别决定类型是ZW型,孤雌生殖时雌性个体会让一个与卵细胞同时产生的极体代替精子与卵细胞结合。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雌性个体能产生两种类型的卵细胞,比例为 1:1
B. 孤雌生殖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C. 通过孤雌生殖产生的子代中只有雌性,不会出现雄性
D. 孤雌生殖是科莫多巨蜥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
二、非选择题
26. 2021年 9月 24日,《科学》刊发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淀粉人工合成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性进
展。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人工光合作用系统可利用太阳能合成糖类,相关装置
及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甲、乙表示物质,模块 3中的反应过程与叶绿体基质内糖类的合成过程相同。
(1)该系统中执行相当于叶绿体中光反应功能的模块是________________,模块 3中的乙为________________。
(2)若正常运转过程中气泵突然停转,则短时间内乙的含量将________________ (填:“增加”或“减少”)。
若气泵停转时间较长,模块 2中的能量转换效率也会发生改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在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 CO2量相等的情况下,该系统糖类的积累量________________ (填:“高于”、“低
于”或“等于”)植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6
(4)干旱条件下,很多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降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人工光合作用系统由于对环境中
水的依赖程度较低,在沙漠等缺水地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7. 下图是某基因组成为 AaBbDd的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相关示意图。(图 2表示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DNA的物质变化规律,Ⅰ、Ⅱ、Ⅲ、Ⅳ、Ⅴ代表分裂各时期,●和○表示着丝粒,1表示的染色体是 X染色体。)
请据图回答:
(1)图 1所示细胞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
(2)图 1细胞在图 2柱形图中对应的时期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则同时产生的生殖细胞基因型为
_______________。
(3)图 3中 B、C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 A相比减少一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若在图 1中的 5号染色体上为 b基因,则其发生变异类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5)如果将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性原细胞的 DNA分子用 15N标记,并供给 14N的原料。那么,该细胞进行减数
分裂产生的 4个子细胞中,只含有标记 14N的子细胞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
28. 已知黑腹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XY型,偶然出现的 XXY个体为雌性可育。黑腹果蝇长翅(A)对残翅(a)
为显性,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现有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实验①与实验②的主要目的是验证__________。
(2)理论上预期实验①的F2基因型共有_________种,其中雌性个体中表现为残翅白眼的概率为__________,雄性
个体中表现为长翅红眼的概率为__________。
(3)实验②F1中出现了 1只例外的白眼雌蝇,请分析:
Ⅰ.若该蝇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则该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Ⅱ.若该蝇是亲本减数分裂过程中 X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则该蝇产生的配子为__________。
Ⅲ.检验该蝇产生的原因可用表现型为__________的果蝇与其杂交。
29. 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腌制方法、时间长短和温度高低等都会影响亚硝酸盐的含量。回答问题:
(1)泡菜是乳酸菌发酵的产物,乳酸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2)按盐与清水的一定比例配制盐水,将盐水煮沸冷却后,注入到装好原料的泡菜坛中,同时加入一定量的“老
7
汁”(陈泡菜水)。将盐水煮沸冷却的目的是__________;加入“老汁”的作用是_________。
(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 N-1-萘基
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后形成________色的染料,然后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______进行目测比较,大致估
算出亚硝酸盐的含量。
(4)某校兴趣小组探究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其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mg/kg):
封坛前 第 2天 第 4天 第 6天 第 8天 第 10天 第 12天 第 14天
1号坛 0.16 0.26 0.60 0.40 0.20 0.16 0.10 0.10
2号坛 0.16 0.21 0.52 0.42 0.30 0.18 0.15 0.15
3号坛 0.16 0.32 0.70 0.48 0.30 0.25 0.20 0.20
该兴趣小组取 3只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泡菜坛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
8
2021-2022 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中段考试(生物)
一、选择题
1. 近两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新冠病毒不能被称为生命系统,其主要依据是( )
A. 仅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B. 不能繁殖
C. 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 D. 能够致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必须借助于活细胞才能代谢和繁殖,常见的病毒有:
新冠病毒、艾滋病毒、流感病毒、SARS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噬菌体等等,病毒的成分包括蛋白质和核酸
(DNA或 RNA)。
【详解】新冠病毒不能被称为生命系统的主要依据是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ABD错误,C正确。
故选 C。
2. 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蛋白质化学结构的差异只是 R 基团的不同
B. 某些化学物质可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C. 蛋白质控制和决定着细胞及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
D.“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需同时加入双缩脲试剂 A 和 B
【答案】B
【解析】
【详解】氨基酸化学结构的差异只是 R 基团的不同,A错误;某些化学物质,如蛋白酶可催化蛋白质水解,
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B正确;遗传物质 DNA控制和决定着细胞及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C错
误;“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需先向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 A 液(0.1g/mL 的 NaOH 溶液)1mL,
摇匀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 B 液(0.01g/mL CuSO4溶液)4滴并摇匀,D错误。
3. 有些作物的种子入库前需要经过风干处理,与风干前相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风干种子中有机物的消耗减慢
B. 风干种子上微生物不易生长繁殖
C. 风干种子中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高
D. 风干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大
【答案】C
【解析】
1
【详解】【分析】由题文“种子入库前需要经过风干处理”可知,该题考查的是水的存在形式及其与细胞呼
吸等代谢活动的关系。
【详解】风干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极少,细胞呼吸作用强度非常弱,因此有机物消耗减慢,A正确,C错误;
风干的种子含水量少,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B正确;风干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极少,导致结合水与
自由水的比值增大,D正确。
【点睛】种子风干的过程中自由水含量逐渐降低。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的大小决定了细胞
或生物体的代谢强度:比值越大说明细胞(或生物体)中自由水含量越多,代谢越强;反之,代谢越弱。
4.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核糖体,都能合成自身的全部蛋白质
B. 胰腺细胞和心肌细胞中均含有指导淀粉酶合成的 mRNA
C. 核仁的解体和核膜的消失只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前期
D. 线粒体的嵴能增大膜面积,有利于提高细胞呼吸效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 能
双层膜结构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
“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构 “车间”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高尔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
动植物细胞 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
基体 构
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细胞质中
2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
溶酶体 动植物细胞 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
构
和细菌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
构;内含细胞液(有机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酸、糖类、无机盐、色 胞保持坚挺
素和蛋白质等)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
动物或某些低等
中心体 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植物细胞
物质组成
【详解】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含有 DNA 和核糖体,可以合成自身的部分蛋白质,A错误;
胰腺细胞和心肌细胞中均含有指导淀粉酶合成的基因,胰腺细胞中也有指导淀粉酶合成的 mRNA,但是心肌
细胞中没有指导淀粉酶合成的 mRNA,B 错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会发生核仁的解体和核膜的消
失,C错误;线粒体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了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膜面积,有利于提高细胞呼吸效率,
D正确。
5. 保卫细胞吸水膨胀使植物气孔张开。适宜条件下,制作紫鸭跖草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观察蔗糖溶液对
气孔开闭的影响,图为操作及观察结果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比较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③处理后<①处理后
B. 质壁分离现象最可能出现在滴加②后的观察视野中
C. 滴加③后有较多水分子进入保卫细胞
D. 推测 3种蔗糖溶液浓度高低为③>①>②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滴加蔗糖溶液①后,气孔大小基本不变,说明进出保卫细胞的水分子基本保持动
态平衡,蔗糖溶液①为保卫细胞的等渗溶液;滴加蔗糖溶液②后,气孔变小,说明保卫细胞失水皱缩,蔗
3
糖溶液②为保卫细胞的高渗溶液;滴加蔗糖溶液③后,气孔变大,说明保卫细胞吸水膨胀,蔗糖溶液③为
保卫细胞的低渗溶液。
【详解】A、据分析可知,蔗糖溶液①为保卫细胞的等渗溶液,蔗糖溶液③为保卫细胞的低渗溶液,所以蔗
糖溶液③处理后的保卫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降低,而蔗糖溶液①处理后的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基本保持
不变,因此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③处理后<①处理后,A正确;
B、据分析可知,蔗糖溶液②为保卫细胞的高渗溶液,则质壁分离现象最可能出现在滴加②后的观察视野中,
B正确;
C、蔗糖溶液③为保卫细胞的低渗溶液,因此蔗糖溶液③处理后的保卫细胞吸水,所以滴加③后有较多水分
子进入保卫细胞,C正确;
D、据分析可知,蔗糖溶液①为保卫细胞的等渗溶液,蔗糖溶液②为保卫细胞的高渗溶液,蔗糖溶液③为保
卫细胞的低渗溶液,所以 3种蔗糖溶液浓度高低为②>①>③,D错误。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判断能力以及从题干中
获取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分析的能力。
6. 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
B. 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 DNA
C. 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D. 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细胞根据有无成形的细胞核,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不论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细胞膜
的主要成分都是磷脂和蛋白质,A错误;原核细胞无细胞核,且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
B错误;原核细胞无线粒体,但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C正
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D错误。
【考点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共性的理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结构上
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及遗传物质都是 DNA,虽然原核细胞不具有真核细胞的某些结构,但也
能进行相应的生理功能,如蓝藻无线粒体,但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对于这样的
特例,需重点掌握,也是高考的重点。
7. 如图为细胞中某些结构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与事实相符的是( )
4
A. 结构甲的膜上可附着核糖体,并对产生的多肽进行加工
B. 结构乙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其基质中分布着大量的色素和酶
C. 结构丙的大小与一个细菌相当,且内膜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外膜
D. 结构丁的选择透性与物质②的种类和数量有关,与物质③无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甲是高尔基体、乙是叶绿体、丙是线粒体、丁是细胞膜(①是糖蛋白、②蛋白质、③
磷脂双分子层)。
【详解】A、甲是高尔基体,部分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A错误;
B、结构乙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B错误;
C、结构丙是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外膜,C正确;
D、结构丁细胞膜的选择透性与②蛋白质和③磷脂双分子层均有关,D错误。
故选 C。
8. 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下列有关 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使细胞中 ADP生成减少,ATP生成增加
B. ATP中的“A”与构成 DNA、RNA 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物质
C. 动物体温的提升或维持都是依赖 ATP释放的能量
D. 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 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1、ATP分解成 ADP,放出能量;ADP转化为 ATP,吸收能量,ATP和 ADP的相互转化保证了机
体对能量的需求。
2、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用掉多少马上形成多少。
3、细胞中 ATP和 ADP的相互转化在生活细胞中是永不停息地进行着,这即可以避免一时用不尽的能量白
白流失掉,又保证了及时供应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因此 ATP是生物体细胞中流通着的“能量货币”。
【详解】A、呼吸抑制剂抑制细胞呼吸,使 ATP产生减少,A错误;
B、ATP中的“A”是指腺苷,DNA、RNA中的碱基“A”是指腺嘌呤,不是同一物质,B正确;
5
C、体温维持是依赖细胞呼吸释放热能,C错误;
D、剧烈运动伴随着无氧呼吸,葡萄糖氧化不彻底,释放的 ATP少于有氧呼吸,D错误。
故选 B。
【点睛】
9. 图为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叙述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和 RNA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
B.①主要由 DNA和蛋白质组成,易被酸性染料染成深色
C.②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蛋白质合成越旺盛②就越多
D.③主要成分是磷酸和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①是染色质(成分主要是 DNA 和蛋白质),②是核仁(与某些 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
的形成有关),③是核膜(双层膜,上面有核孔,是蛋白质和 RNA通过的地方)。
【详解】A、蛋白质和 RNA 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具有选择性,据图可知,蛋白质和 RNA 通
过核孔时,需要消耗 ATP水解产生的能量,A正确;
B、①是染色质,主要有 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状态,易被碱性染料龙胆紫等
染成深色,B错误;
C、②是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蛋白质合成越旺盛②就越大且明显,核
孔就越多,C错误;
D、③是核膜,在细胞周期中发生周期性变化,主要是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D错误。
故选 A。
10.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
B. 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
C. 氧气浓度影响人体的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分子
6
D. 主动运输可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被动运输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小分子、离子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自由扩散既不需要载体
也不需要能量,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也需要能量;大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
是胞吐和胞吞,胞吐和胞吞依赖于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A、相对分子量较小的物质进入细胞内的运输方式可能是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而离子
进入细胞内的运输方式可能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A错误;
B、大分子可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不需要载体蛋白,B错误;
C、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进入成熟的红细胞,人体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不受氧气浓度的影响,C错
误;
D、被动运输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即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主动运输可以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即
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D正确。
故选 D。
11. 某同学设计“探究酶催化作用”的实验装置(轻盖试管塞以收集气体)及相关处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的对照组为 C,实验组为 A、B
B. 实验过程中,可用有余烬的木条测试释放的气体
C. 设置 B的目的是排除肝提取液自身产生氧的可能
D. 用马铃薯研磨液替换肝提取液也能达到本实验目的
【答案】A
【解析】
7
【分析】据图分析,本实验为“探究酶催化作用”的实验装置,则实验的自变量为酶的有无,因变量为过氧化
氢的分解,可通过氧气的产生测定,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过氧化氢酶的有无,则实验组为 A组,对照组为 B组和 C
组,A错误;
B、过氧化氢的分解产物有氧气,故实验过程中,可用有余烬的木条测试释放的气体,B正确;
C、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排除肝提取液自身产生氧的可能,故设置 B组作为对照,C正确;
D、马铃薯提取液中也含有过氧化氢酶,故用马铃薯研磨液替换肝提取液也能达到本实验目的,D正确。
故选 A。
12. 将酵母菌培养液进行离心处理。把沉淀的酵母菌破碎后,再次离心处理为只含有酵母菌细胞质基质的上
清液和只含有酵母菌细胞器的沉淀物两部分,与未离心处理过的酵母菌培养液分别放入甲、乙、丙 3支试
管中,并向这 3支试管内同时滴入等量、等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在有氧条件下,最终能产生 CO2和 H2O的
试管是( )
A. 甲 B. 丙 C. 甲和乙 D. 丙和乙
【答案】D
【解析】
【分析】1、酵母菌是真菌的一种,属于真核生物。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
氧呼吸。
酶
2、酵母菌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 6H2O 6O2 6CO2 12H2O 能量;
酶
3、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 2CO2 2C H OH 能量。2 5
【详解】甲试管中是细胞质基质和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乙
试管中是线粒体和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最终能产生 CO2和 H2O;丙
试管中含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最终能产生
CO2和 H2O。D正确。
故选 D。
【点睛】
13. 下面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
8
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B. 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死亡过程
D. 凋亡相关基因是机体固有的,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细胞凋亡过程受基因控制,通过凋亡基因的表达,使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它是一种
主动的细胞死亡过程,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首先凋亡诱导因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出凋
亡信息,激活细胞中的凋亡基因,执行细胞凋亡,凋亡细胞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在细胞内完成分解。
【详解】A、①过程中凋亡诱导因子与膜受体特异性结合,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
传递功能,A正确;
B、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
C、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自动死亡过程,C错误;
D、凋亡相关基因在机体中本来就存在,是固有的,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不同时期表达,从而发挥重要
作用,D正确。
14. 人体内存在着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的生命历程。下列有关认识和理解错误的是( )
A. 人体内细胞呼吸酶活性降低,能够延缓细胞的衰老
B. 造血干细胞分化出各种血细胞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C. 细胞毒性 T细胞裂解含有病毒的组织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D. 细胞内的自由基攻击 DNA可能会使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从而使细胞癌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
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9
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
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
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
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4、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
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A、由于细胞衰老,所以细胞内的呼吸酶活性降低,A错误;
B、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 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造血干细胞分化出各种血细胞,
没有分化成完整个体,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正确;
C、细胞毒性 T细胞裂解含有病毒的组织细胞后,不会发生炎症,此过程属于细胞凋亡,C正确;
D、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导致的,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故细胞内的自由基攻击 DNA
可能会使原癌基因发生显性突变、抑癌基因发生隐性突变从而使细胞癌变,D正确。
故选 A。
15. 每条染色体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 DNA,称为端粒,端粒 DNA 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当
短到一定程度时,端粒内侧正常的 DNA 序列会受到损伤,使细胞开始衰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端粒缩短,细胞将会激活衰老机制
B. 端粒缩短能保持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
C. 无限增殖的癌细胞中端粒一般不缩短
D. 同一种体细胞端粒长度与其有丝分裂能力呈正相关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端粒 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当短到一定程度时,端粒内侧正常
的 DNA序列会受到损伤,使细胞开始衰老”可知,端粒缩短,细胞将会激活衰老机制,A正确;端粒是每
条染色体两端的一段特殊序列的 DNA序列,因此端粒缩短会破坏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B错误;根据题意
可知,每次细胞分裂后端粒就会缩短一截,直到不能分裂,而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说明其端粒一般不缩
短,C正确;据题意可知,端粒越长,细胞分裂次数越多,因此同一种体细胞端粒长度与其有丝分裂能力
呈正相关,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端粒的相关知识,这属于课本的小字部分,可见不一定重点篇幅出现的才是考点,意
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审题能力,识记能力,难度适中。
16. MPF 为分裂期促进因子,是分裂期细胞中特有的物质,被称为是细胞周期调控的引擎分子。在结构上,
10
MPF 是一种复合物,由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dk)和 G2期周期蛋白组成。其中 G2期周期蛋白为调
节亚基,能够促使染色体凝集,促使细胞由 G2期进入分裂期。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
A. 适当升高温度,造血干细胞的细胞周期可能会缩短
B. 神经细胞内有控制 Cdk 和 G2期周期蛋白合成的相应基因
C. 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较,造血干细胞中有较多的 MPF
D. 组成 MPF 的 Cdk 和 G2期周期蛋白在分裂期可以大量合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 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若原先温度低于相关酶的最适宜温度,则适当升高温度可以提高酶的活
性,进而缩短造血干细胞的细胞周期,A正确;
B、同一生物的所有体细胞所含基因种类应相同,神经细胞内有控制 Cdk和 G2期周期蛋白合成的相应基因,
B正确;
C、MPF为分裂期促进因子,是分裂期细胞中特有的物质,造血干细胞进行旺盛的有丝分裂,MPF的相对
含量较高,而口腔上皮细胞不进行细胞分裂,应不含MPF,C正确;
D、在细胞周期中,蛋白质的合成主要发生在间期,因此组成MPF的 Cdk和 G2期周期蛋白在间期可以大量
合成,两者在分裂期结合成MPF,D错误。
故选 D。
17. 果蝇(2N=8)是研究遗传学的重要模型动物.如图为雄性果蝇体内不同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和染色体
组数的部分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11
A. 若图示表示有丝分裂过程,则 a等于 16,c等于 4
B. 若图示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则 b等于 4,d等于 1
C. 若③细胞内有 X染色体,则该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
D. 若①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则该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②时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组数目均加倍,说明应该处于着丝点分裂之后的状态,即
图中①②③可表示有丝分裂的中期、后期和末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后、末期。
【详解】A、①到②变化后染色体条数加倍,是着丝点分裂导致的。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8,染色体
组数目为 2,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组数目均加倍,则 a等于 16,c等于 4,A正确;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数目相等,a等于 8,b等于 4,c等于 2,d
等于 1,B正确;
C、雄性果蝇的性染色体为 XY,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均有 X染色体,因此若③细胞内有 X染色体,则该
细胞可能进行的是有丝分裂,C错误;
D、图示①②③可表示有丝分裂的中期、后期和末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中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而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始终有同源染色体,因此若①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则
该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D正确。
故选 C。
18. 孟德尔利用“假说一演绎法”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得出分离定律过程的叙述中,正确
的是( )
A. 发现的问题是 F1都表现双亲的中间性状、F2出现两种性状
B. 为验证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C. 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12
D.“演绎”是对 F1,进行测交,预测出现 1:1的性状分离比
【答案】D
【解析】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
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 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
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A、孟德尔一对杂交实验中,F1不是表现出中间性状,而是表现出显性性状(高茎),A错误;
B、为验证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B错误;
C、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 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配子,雌雄配子数量不等,一般雄配子数量多于雌配子,
C错误;
D、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设计 F1与隐性纯合体杂交,预测后代产生 1:1的性状分离比,也就是测交实验,
D正确。
故选 D。
【点睛】
19. 在家鼠的遗传实验中,一黑色家鼠与白色家鼠杂交(家鼠的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F1
均为黑色。F1雌雄个体进行交配得 F2,F2中家鼠的毛色情况为黑色:浅黄色:白色=9:6:1,则 F2浅黄
色个体中杂合子比例为( )
A. 2/3 B. 1/8 C. 1/4 D. 1/3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家鼠白色与黑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
F2中出现黑色∶浅黄色∶白色=9∶6∶1,属于 9∶3∶3∶1的变式。假定用 A/a、B/b 表示这两对基因。
【详解】根据 F2中出现黑色∶浅黄色∶白色=9∶6∶1可知,F1代的基因型肯定是 AaBb,子二代中白色占
1/16,说明白色的基因型是 aabb,黑色占 9/16,说明黑色为 A_B_;浅黄色占 6/16,说明浅黄色为 A_bb和
13
aaB_,其中 AAbb和 aaBB为纯合子,占 6份中的 2份,即 F2浅黄色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1/3,杂合
子为 1-1/3=2/3。即 A正确,BCD错误。
故选 A。
20. 某班同学对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绘制并分析了其中一个家系的系谱图(如下图)。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 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Ⅱ-5与Ⅱ-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1/8或 1/4
C.Ⅱ-6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D.Ⅲ-9与正常女性结婚,建议生女孩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中Ⅱ-5 和Ⅱ-6 正常,但Ⅲ-11号患病,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假定用
A/a表示,据此分析。
【详解】A、由图示可知,Ⅱ-5 与 Ⅱ-6 不患病,而Ⅲ-11患病,所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不能判断在常染
色体还是 X染色体上,A错误;
B、若该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Ⅱ-5(Aa)与Ⅱ-6(Aa)再生患病男孩(aa)的概率为 1/4×1/2=1/8;若该病
是伴性遗传病,Ⅱ-5(XAXa)与 Ⅱ-6(XAY)再生患病男孩(XaY)的概率为 1/4,B正确
C、若该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Ⅱ-6为 Aa,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若该病是伴性遗传病, Ⅱ-6为 XAY,
不携带致病基因,C错误;
D、若该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Ⅲ-9与正常女性结婚,子代男女患病概率相等,D错误。
故选 B。
21.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发的疾病
B. 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
C. 杂合子筛查对预防各类遗传病具有重要意义
14
D. 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
【答案】D
【解析】
【详解】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可能是基因结构改变引起的,也可能是由染色体异常引起
的,A 错误;
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不一定都是遗传病,可能是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B 错误;杂合子筛查用于
检测基因异常引起的遗传病,而染色体遗传病属于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不能用杂合子筛查法筛选,C
错误;
不同遗传病类型的再发风险率不同,所以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D 正确。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遗传病的概念,理解染色体病是染色体
结构或数目改变引起的,不存在致病基因。
22. 二倍体高等雄性动物某细胞的部分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如下,图中①、②表示染色体,a、b、c、d表示染
色单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个 DNA分子复制后形成的两个 DNA分子,可存在于 a与 b中,但不存在于 c与 d中
B.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①与②排列在赤道板上
C.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2条 X染色体会同时存在于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
D. 若 a与 c出现在该细胞产生的一个精子中,则 b与 d可出现在同时产生的另一精子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此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形成四分体,①、②为同源染色体,a、
b为姐妹染色单体,c、d为非姐妹染色单体。
【详解】A、一个 DNA分子复制后形成的两个 DNA 分子,存在于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
所以可存在于 a与 b中,但不存在于 c与 d中,A正确;
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B正确;
C、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所以 2条 X染色体会同时
15
存在于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C正确;
D、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若 a与 c出现在该细胞产生的一个精子中,则 b与 d不可能出现在
同时产生的另一精子中,D错误。
故选 D。
23. 某种小鼠的毛色受 AY(黄色)、A(鼠色)、a(黑色)3个基因控制,三者互为等位基因,AY对 A、a
为完全显性,A对 a为完全显性,并且基因型 AYAY胚胎致死(不计入个体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 AYa个体与 AYA个体杂交,则 F1有 3种基因型
B. 若 AYa个体与 Aa个体杂交,则 F1有 3种表现型
C. 若 1只黄色雄鼠与若干只黑色雌鼠杂交,则 F1可同时出现鼠色个体与黑色个体
D. 若 1只黄色雄鼠与若干只纯合鼠色雌鼠杂交,则 F1可同时出现黄色个体与鼠色个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AY对 A、a为完全显性,A对 a为完全显性,AYAY胚胎致死,因此小鼠的基因
型及对应毛色表型有 AYA(黄色)、AYa(黄色)、AA(鼠色)、Aa(鼠色)、aa(黑色),据此分析。
【详解】A、若 AYa个体与 AYA个体杂交,由于基因型 AYAY胚胎致死,则 F1有 AYA、AYa、Aa共 3种基
因型,A正确;
B、若 AYa个体与 Aa个体杂交,产生的 F1的基因型及表现型有 AYA(黄色)、AYa(黄色)、Aa(鼠色)、
aa(黑色),即有 3种表现型,B正确;
C、若 1只黄色雄鼠(AYA或 AYa)与若干只黑色雌鼠(aa)杂交,产生的 F1的基因型为 AYa(黄色)、Aa
(鼠色),或 AYa(黄色)、aa(黑色),不会同时出现鼠色个体与黑色个体,C错误;
D、若 1只黄色雄鼠(AYA或 AYa)与若干只纯合鼠色雌鼠(AA)杂交,产生的 F1的基因型为 AYA(黄色)、
AA(鼠色),或 AYA(黄色)、Aa(鼠色),则 F1可同时出现黄色个体与鼠色个体,D正确。
故选 C。
24. 图 I为甲家族某遗传病基因电泳图,父亲和母亲的 DNA标记组成分别可表示为 S1S1和 S2S2图 2为该遗
传病的乙家族遗传系谱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6
A. 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甲家族的父亲不是该遗传病的患者
C. 乙家族 I 1相应 DNA的标记组成为 S1S2
D. 若甲家族的儿子与乙家族的Ⅱ3结婚,其后代患病概率为 1/6
【答案】B
【解析】
【分析】1、分析图 1:父亲 DNA标记组成为 S1S1, 电泳结果均在 150bp,说明 DNA标记 S1电泳结果应
在 150bp;母亲 DNA标记组成为 S2S2,电泳结果在 300bp,说明标记 S2电泳结果应在 300bp。
2、分析图 2:1号和 2号个体不患病,但有患病的子代,故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 4号个体为女性,
其父亲 2号正常,故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A、据图 2分析可知,Ⅰ 1号和Ⅰ 2号都不犯此病,但却生出了犯病的女儿Ⅱ4号,可判断该遗传
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B、据电泳图谱可以确定甲家族的儿子是杂合子,因此父亲可能是该遗传病的患者,B错误;
C、设该病的相关基因为 A、a,则Ⅱ4号个体基因型为 aa,故Ⅰ1号和Ⅰ2号个体的基因型均为 Aa;图 1
中父亲的 S1S1电泳结果均在 150bp,故其基因型可能为纯合子 aa(AA),母亲的 S2S2电泳结果均在 300bp,
说明其为纯 合子 AA (aa) ,故儿子基因型应为 Aa,则Ⅰ1号(Aa) 为杂合子,其相应 DNA的标记组成是
S1S2,C正确;
D、甲家族的儿子为杂合子 Aa,乙家族的Ⅱ3基因型为 1/3AA、2/3Aa,若甲家族的儿子与乙家族的Ⅱ3结
婚,其后代患病概率为 2/3×1/4= 1/6,D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结合电泳图谱和遗传系谱图,考查遗传病的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遗传系谱图的应用,能正确
分析题图,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5. 正常情况下科莫多巨蜥通过正常的有性生殖产生后代,但在长期没有雄性时,雌性个体也会进行孤雌生
17
殖。已知该生物的性别决定类型是 ZW型,孤雌生殖时雌性个体会让一个与卵细胞同时产生的极体代替精
子与卵细胞结合。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雌性个体能产生两种类型的卵细胞,比例为 1:1
B. 孤雌生殖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C. 通过孤雌生殖产生的子代中只有雌性,不会出现雄性
D. 孤雌生殖是科莫多巨蜥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雌性科莫多巨蜥进行孤雌生殖时会让一个与卵细胞同时产生的极体代替精子与卵细胞
结合,即会产生性染色体为WW、ZZ的后代,WW 在胚胎期死亡,只有含有 ZZ 染色体的雄性胚胎能孵化。
雌性巨蜥(性染色体为 ZW) 与雄性后代(性染色体为 ZZ)交配,产生后代性染色体组成为 ZZ、ZW 两
种。
【详解】A、该雌性个体(性染色体组成为 ZW)能产生 Z和W两种类型的卵细胞,比例为 1:1,A正确;
B、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都能发生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孤雌生殖过程会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卵
细胞和极体,此过程也会发生上述三种变异,B正确;
C、孤雌生殖时会让一个与卵细胞同时产生的极体代替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即会产生性染色体为WW、ZZ
的后代,WW在胚胎期死亡,只有含有 ZZ染色体的雄性胚胎能孵化,C错误;
D、孤雌生殖能产生雄性个体进行交配,避免物种的灭绝,是科莫多巨蜥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D正确。
故选 C。
【点睛】
二、非选择题
26. 2021年 9月 24日,《科学》刊发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淀粉人工合成方面取得的重大突
破性进展。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人工光合作用系统可利用太阳能合成
糖类,相关装置及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甲、乙表示物质,模块 3中的反应过程与叶绿体基质内糖类的合
成过程相同。
18
(1)该系统中执行相当于叶绿体中光反应功能的模块是________________,模块 3中的乙为
________________。
(2)若正常运转过程中气泵突然停转,则短时间内乙的含量将________________ (填:“增加”或“减
少”)。若气泵停转时间较长,模块 2中的能量转换效率也会发生改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在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 CO2量相等的情况下,该系统糖类的积累量________________ (填:“高
于”、“低于”或“等于”)植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干旱条件下,很多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降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人工光合作用系统由于对
环境中水的依赖程度较低,在沙漠等缺水地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答案】(1) ①. 模块 1和模块 2 ②. 三碳化合物##C3
(2) ①. 减少 ②. 模块 3为模块 2提供的 ADP、Pi和 NADP+不足
(3) ①. 高于 ②. 人工光合作用系统没有呼吸作用消耗糖类(或: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糖类)
(4)叶片气孔开放程度降低,CO2的吸收量减少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模块 1利用太阳能发电装置将吸收的光能转换为电能,模块 2利用电能电解水生成 H+
和 O2,并发生能量转换的过程。该系统中的模块 1和模块 2相当于叶绿体中光反应功能。模块 3将大气中
的 CO2转换为糖类,相当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小问 1详解】
据分析可知,该系统中的模块 1和模块 2相当于叶绿体中光反应功能。模块 3将大气中的 CO2转换为糖类,
相当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暗反应中的 CO2的固定为 CO2和 C5结合生成 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 NADPH
和 ATP的作用下被还原,随后经过一系列反应形成糖类和 C5,故该系统中模块 3中的甲为五碳化合物(C5),
乙为三碳化合物(C3)。
【小问 2详解】
若正常运转过程中气泵突然停转,则 CO2浓度突然降低,CO2的固定受阻,而三碳化合物(C3)的还原短
时间内仍正常进行,因此短时间内会导致三碳化合物(C3)含量减少。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和NADP+,
若该系统气泵停转时间较长,则模块 3为模块 2提供的 ADP、Pi和 NADP+不足,从而导致模块 2中的能量
转换效率也会发生改变。
【小问 3详解】
由于植物中糖类的积累量=光合作用合成糖类的量-细胞呼吸消耗糖类的量。与植物相比,该系统没有呼吸作
用消耗糖类,所以在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 CO2量相等的情况下,该系统糖类的积累量高于植物。
【小问 4详解】
干旱条件下,土壤含水量低,导致植物叶片气孔开放程度降低,CO2的吸收量减少。因此,干旱条件下,很
19
多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降低。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
素,需要考生识记相关内容,联系图中三个模块中能量和物质的变化,结合题干进行分析。
27. 下图是某基因组成为 AaBbDd的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相关示意图。(图 2表示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
染色体和 DNA的物质变化规律,Ⅰ、Ⅱ、Ⅲ、Ⅳ、Ⅴ代表分裂各时期,●和○表示着丝粒,1表示的染色
体是 X染色体。)请据图回答:
(1)图 1所示细胞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
(2)图 1细胞在图 2柱形图中对应的时期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则同时产生的生殖细胞基因型为
_______________。
(3)图 3中 B、C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 A相比减少一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若在图 1中的 5号染色体上为 b基因,则其发生变异类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5)如果将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性原细胞的 DNA分子用 15N标记,并供给 14N的原料。那么,该细胞进
行减数分裂产生的 4个子细胞中,只含有标记 14N的子细胞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极体(第二极体) ②.Ⅳ ③. bDXA ④. 同源染色体分离并分别进入两个子细
胞 ⑤. 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⑥. 0
【解析】
【分析】分析图 1:图 1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没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析图 2:图
2中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 DNA和染色体数目,a表示染色体,b表示 DNA,Ⅰ表示分裂间期、Ⅱ表示减
数第一次分裂、Ⅲ、Ⅳ、Ⅳ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分析图 3:图 3 表示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①、②、
③④分别表示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 D是卵细胞,EFG是极体。
【详解】(1)根据图 3 中的不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的性别为雌性,图 1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第一极体,产生的子细胞为第二极体。
(2)根据图形分析已知,图 1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细胞质是均等分裂的,可以用图 2中的曲
线 IV;其产生的极体的基因型是 BdXa,所以同时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 bDXA。
20
(3)B、C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并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
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所以 B、C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 A相比减少一半。
(4)若在图 1中的 5号染色体上为 b基因,而 2号染色体上是 B基因,说明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相同,
则其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交叉互换(不考虑基因突变)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DNA复制时发
生了基因突变。
(5)DNA 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形成的每一个 DNA都保留了一条母链,所以将含有一对同源染色
体的卵原细胞的 DNA分子用 15N标记,并供给 14N的原料,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 4个子细胞中都含
有 15N和 14N,只含有标记 14N的子细胞所占的比例为 0。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
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和各曲线段所处的时期;
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能根据题中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
28. 已知黑腹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XY型,偶然出现的 XXY个体为雌性可育。黑腹果蝇长翅(A)对残
翅(a)为显性,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现有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实验①与实验②的主要目的是验证__________。
(2)理论上预期实验①的 F2基因型共有_________种,其中雌性个体中表现为残翅白眼的概率为
__________,雄性个体中表现为长翅红眼的概率为__________。
(3)实验②F1中出现了 1只例外的白眼雌蝇,请分析:
Ⅰ.若该蝇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则该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Ⅱ.若该蝇是亲本减数分裂过程中 X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则该蝇产生的配子为__________。
Ⅲ.检验该蝇产生的原因可用表现型为__________的果蝇与其杂交。
【答案】(1)眼色性状与性别有关,翅型性状与性别无关
(2) ①. 12 ②. 0 ③. 3/8
(3) ①. XbXb ②. XbXb、 Y、 Xb、 XbY ③. 红眼雄性
【解析】
【分析】 据题图分析可知,实验①和②互为正交和反交,实验①中 F1分别为 AaXBY(长翅红眼♂)、AaXBXb
(长翅红眼♀),实验②中正常情况下 F1分别为 AaXbY(长翅白眼♂)、AaXBXb(长翅红眼♀),据此分析。
21
【小问 1详解】
据图可知,无论正交还是反交,长翅性状在雌雄中都无差别,而眼色在雄性中结果不同,故通过实验①和
②,主要是验证眼色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而翅形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
【小问 2详解】
据分析可知,实验①中 F1分别为 AaXBY、AaXBXb,雌雄相互交配所得 F2的基因型种类为 3×4=12 种。F2
的雌性个体中不会出现 XbXb个体,故表现为残翅白眼的概率是 0;雄性个体中表现长翅红眼 A_XBY的概率
为 3/4×1/2=3/8。
【小问 3详解】
据分析可知,只考虑眼色,实验②中 F1分别为 XBXb(长红♀)、XbY(长白♂),因此:
I、若 F1中出现的白眼♀果蝇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则其基因型应为 XbXb;
II、若 F1中出现的白眼♀果蝇是亲本减数分裂过程中 X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则其基因型应为 XbXbY,该
果蝇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 XbXb、Y、Xb、XbY。
III、若要鉴别 F1中出现的白眼♀果蝇基因型是 XbXb还是 XbXbY,则应选择某一雄性果蝇与之杂交;若选择
XbY,则子代无论雌雄都表现为白眼,因此,应该用表现型为红眼的雄蝇进行杂交。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伴性遗传中的应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遗传变异的类型等内容,
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图表的能力,要求考生具备设计简单生物学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
释、分析的能力。
29. 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腌制方法、时间长短和温度高低等都会影响亚硝酸盐的含量。回答问题:
(1)泡菜是乳酸菌发酵的产物,乳酸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2)按盐与清水的一定比例配制盐水,将盐水煮沸冷却后,注入到装好原料的泡菜坛中,同时加入一定量
的“老汁”(陈泡菜水)。将盐水煮沸冷却的目的是__________;加入“老汁”的作用是_________。
(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后形成________色的染料,然后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______进行目
测比较,大致估算出亚硝酸盐的含量。
(4)某校兴趣小组探究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其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mg/kg):
封坛前 第 2天 第 4天 第 6天 第 8天 第 10天 第 12天 第 14天
1号坛 0.16 0.26 0.60 0.40 0.20 0.16 0.10 0.10
2号坛 0.16 0.21 0.52 0.42 0.30 0.18 0.15 0.15
3号坛 0.16 0.32 0.70 0.48 0.30 0.25 0.20 0.20
22
该兴趣小组取 3只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泡菜坛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
【答案】(1)异养厌氧型
(2) ①. 煮沸的目的是除去盐水中的空气和杀菌,冷却的目的是防止杀死原料中的乳酸菌 ②.“老
汁”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使其在短时间形成优势菌菌种
(3) ①. 玫瑰红 ②. 标准液
(4) ①. 减少实验误差,使结论更可靠 ②. 随着发酵时间的进行,亚硝酸盐含量会逐渐增加,当
达到最高值后,亚硝酸盐含量会逐渐减少并趋于稳定
【解析】
【分析】泡菜的制作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将蔬菜
中的葡萄糖氧化为乳酸。制作泡菜时,需要控制的主要因素有腌制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等。温度过高,
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小问 1详解】
泡菜是乳酸菌发酵的产物,制作过程要密封,乳酸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
将蔬菜中的葡萄糖氧化为乳酸。
【小问 2详解】
将盐水煮沸的目的是除去盐水中的空气和杀菌,利于乳酸菌生长,同时防止其他菌对实验的影响。冷却的
目的是防止杀死原料中的乳酸菌。由于“老汁”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使其在短时间形成优势菌菌种,因此需
要加入一定量的“老汁”(陈泡菜水)。
【小问 3详解】
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成玫瑰红
色的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
量。
【小问 4详解】
该兴趣小组取 3只坛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使结论更可靠。根据表格数据分析,随着发酵时间的进行,
亚硝酸盐含量会逐渐增加,当达到最高值后,亚硝酸盐含量会逐渐减少并趋于稳定。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泡菜的制作,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要求学生熟知泡菜制作的方法,测定亚硝酸盐
含量的原理。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