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粤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4.5不确定关系 课时练(解析版)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光波不同于宏观概念中那种连续的波,它是表明大量光子运动规律的一种概率波
B.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具有波动性,即光子不仅具有能量还具有动量
C.德布罗意最先提出了物质波,认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D.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磁波和机械波的本质是一样的,都能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B.只要增大入射光强度,就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
C.如果能发生光电效应,只增大入射光强度,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不变
D.光的干涉现象中,干涉亮条纹部分是光子到达几率大的地方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低温物体不会向外辐射电磁波 B.光波是一种概率波
C.光只具有波动性 D.光只具有粒子性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子相当于高速运动的质点
B.光的直线传播只是宏观近似规律
C.电子和其他微粒的物质波不是概率波
D.光子与电子是同样的一种粒子
5.大量偶然事件的整体表现所显示的规律性,叫做统计规律。图所示的容器中,上部规则地布有许多铁钉,下部用隔板分割成许多等宽的狭槽,大量的小球可通过其上方漏斗形入口落下,装之前有玻璃板段盖,使小球最终落在槽内。让大量小球从上方漏斗形入口落下,以阴影表示最终落在槽内左右小球的分布形状,应是( )
A.B.C. D.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是一种概率波,物质波也是概率波
B.麦克斯韦首次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C.某单色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到另一种介质,其频率和波长都将改变
D.紫光照射某金属时有电子向外发射,红光照射该金属时也一定有电子向外发射
7.下列关于物理学史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规律说明原子很小
B.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暗条纹的地方是光子永远不能到达的地方
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导线通电时附近小磁针发生偏转的原因
D.汤姆生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在磁场中的偏转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力是短程力,只存在于相邻的核子之间
B.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C.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屏上的暗条纹区域没有光子到达
D.在微观物理学中,粒子没有动量
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微观粒子不能用“轨道”观点来描述粒子的运动,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精确测定,
B.微观粒子本身也蕴含波动性,波动波长
C.频率越高的电磁波波动性越强,单个光量子的能量越大
D.光的双缝干涉的亮条纹就是按照波动理论计算的加强区,是光子到达概率大的地方,这是光子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黑体辐射强度与波长有关,温度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都有增加,且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长的方向移动
B.光电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而康普顿效应则反映了光的波动性
C.电子和其他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D.光波是一种概率波。光的波动性是由于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这是光子自身的固有性质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物粒子只具有粒子性,不具有波动性
B.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光波是概率波,光子在前进和传播过程中,其位置和动量能够同时确定
D.在工业和医疗中经常使用激光,是因为其光子的能量远大于γ光子的能量
12.由不确定性关系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如果动量的不确定范围越小,则与它对应位置坐标的不确定范围就越大
B.如果位置坐标的不确定范围越小,则动量的不确定范围就越大
C.动量和位置坐标的不确定范围之间的关系不是反比例函数
D.动量和位置坐标的不确定范围之间有唯一的确定关系
13.如图所示分别为100多个、3000多个、70000多个电子通过双缝后的干涉图样,则( )
A.图样是因为电子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
B.假设现在只让一个电子通过单缝,那么该电子一定落在亮纹处
C.图样说明电子已经不再遵守牛顿运动定律
D.根据不确定性关系,不可能同时准确地知道电子的位置和动量
14.光通过单缝所发生的现象,用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性关系的观点加以解释,正确的是( )
A.单缝宽,光是沿直线传播,这是因为单缝宽,位置不确定量Δx大,动量不确定量Δp小,可以忽略
B.当能发生衍射现象时,动量不确定量Δp就不能忽略
C.单缝越窄,中央亮纹越宽,是因为位置不确定量小,动量不确定量大的缘故
D.以上解释都是不对的
15.在验证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单缝,如果时间足够长,底片上会出现衍射图样
B.单个光子通过单缝后,底片上会出现完整的衍射图样
C.光子通过单缝的运动路线像水波一样起伏
D.单个光子通过单缝后打在底片上的情况呈现随机性,大量光子通过单缝后打在底片上的情况呈现规律性
16.20世纪20年代,剑桥大学学生G·泰勒做了一个实验,在一个密闭的箱子里放上小灯泡、烟熏黑的玻璃、狭缝、针尖、照相底片,整个装置如图所示小灯泡发出的光通过熏黑的玻璃后变得十分微弱,经过三个月的曝光,在底片上针尖影子周围才出现非常清晰的衍射条纹.泰勒对这照片的平均黑度进行测量,得出每秒到达底片的能量是.已知光速.
(1)假如起作用的光波波长约为500nm,计算从一个光子到来和下一光子到来所相隔的平均时间,及光束中两邻近光子之间的平均距离;
(2)如果当时实验用的箱子长1.2m,根据(1)的计算结果,能否找到支持光是概率波的证据?
17.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晚9时许,全球多地天文学家同步公布首张黑洞真容。已知M87星系黑洞的质量为M1.051040kg,万有引力常量为G 61011,取距黑洞无穷远处为零势能面,引力势能表达式为。
a.某探测器质量为m,以速度v于距离黑洞中心为R处发射,此时恰能脱离黑洞引力场,求R的表达式;
b.施瓦西半径(即视界半径)指光子在某天体引力作用下的逃逸半径,黑洞的施瓦西半径往往大于其内部天体的半径。已知光速为c3108m/s,请根据R的表达式直接写出M87星系黑洞的施瓦西半径Rs的表达式,并计算出Rs的值。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光波不同于宏观概念中那种连续的波,它是一份一份的,如果让光通过一个很窄的狭缝,狭缝只能让光子一个一个的通过,打到感光胶片上,则在感光胶片上出现一些随机亮点,长时间曝光会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亮纹表明光子到达的概率大,而暗纹表明光子到达的概率小,因此光波是一种概率波,A正确;
B.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具有粒子性,即光子不仅具有能量还具有动量,B错误;
C.德布罗意最先提出了物质波,认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后来通过电子的衍射图案证明了该理论的正确性,C正确;
D.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D正确。
故不正确的选B。
2.D
【详解】
A.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机械波传播需要介质,则电磁波和机械波的本质是不一样的,但是都能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所以A错误;
B.只要增大入射光强度,不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因为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则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所以B错误;
C.如果能发生光电效应,只增大入射光强度,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增大,所以C错误;
D.光的干涉现象中,干涉亮条纹部分是光子到达几率大的地方,所以D正确;
故选D。
3.B
【详解】
A.一切物体都不停地向外辐射电磁波,且温度越高,辐射的电磁波越强,故A错误;
BCD.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是一种概率波,故B正确,CD错误。
故选B。
4.B
【详解】
A.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具有一定质量但不计形状和体积。而光子静止质量为零,速度为光速,因此不能说光子相当于高速运动的质点,选项A错误;
B.根据光的性质可知,光的直线传播只是宏观近似规律,选项B正确;
C.光波和物质波都是概率波,选项C错误;
D.光子是一种不带电的微观粒子,而电子是带负电的实物粒子,它们虽然都是微观粒子,但有本质区别,选项D错误。
故选B。
5.D
【详解】
让大量小球从上方漏斗形入口落下,显示出规律性,按正态分布,落在槽内左右小球的分布形状如D所示。
故选D。
6.A
【详解】
A.光是一种概率波,物质波也是概率波,A正确;
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赫兹首次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B错误;
C.某单色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到另一种介质,其频率由波源决定,不会改变,但波长将改变,C错误;
D.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时,才能发生光电效应,红光的频率小于紫光的频率,故紫光照射某金属时有电子向外发射,红光照射该金属时不一定有电子向外发射,D错误。
故选A。
7.D
【详解】
A.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规律说明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故A项与题意不符;
B.光是一种几率波,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暗条纹的地方是光子能到达机率很小的地方,故B项与题意不符;
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导线通电时附近小磁针发生偏转的原因,故C项与题意不符;
D.汤姆生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在磁场中的偏转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故D项与题意不符.
8.A
【详解】
A.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原子核的半径数量级在,所以核力只存在于相邻的核子之间,核力是原子核能稳定存在的原因,故A正确;
B.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故B错误;
C.光波是概率波,其个别光子的行为是随机的,光子到达暗条纹处的概率很小,但也有光子到达暗条纹处,到达明条纹处的概率很大,故C错误;
D.在微观物理学中,粒子具有动量,动量为
故D错误。
故选A。
9.B
【详解】
A.微观粒子的动量和位置不能同时精确确定,这也就是决定不能用“轨道”观点来描述粒子的运动,但
故A错误;
B.微观粒子本身也蕴含波动性,波动波长为,故B正确;
C.频率越高的电磁波能量越大,但波动性越弱,故C错误;
D.在光的双缝干涉中减小光的强度,让光子通过双缝后,光子只能一个接一个地达到光屏,经过足够长时间,仍然发现相同干涉条纹,表明光的波动性不是由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故D错误;
故选B。
10.C
【详解】
A.根据黑体辐射的规律可知,随温度的升高,相同波长的光辐射强度都会増加,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故A错误;
B.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揭示了光的粒子性,故B错误;
C.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小到电子质子大到行星太阳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这种波称为物质波,故电子和其他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故C正确;
D.波粒二象性是光的根本属性,与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11.B
【详解】
A、实物粒子只具有粒子性,也具有波动性,只不过不明显,故选项A错误;
B、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选项B正确;
C、光波是概率波,光子在前进和传播过程中,其位置和动量具有不确定性,故选项C错误;
D、在工业和医疗中经常使用激光,是因为其光子的能量较集中,故选项D错误;
【点睛】
实物粒子只具有粒子性,也具有波动性,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光波是概率波.
12.C
【详解】
由不确定性关系可知,不能同时确定动量和坐标,二者没有唯一关系,其他三个选项只说明了其中的某个方面,而没有对不确定关系作进一步的认识,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3.CD
【详解】
A.根据图样可知,是因为电子的波动性引起的干涉图样,故A错误;
B. 根据概率波的概念,对于一个电子通过单缝落在何处,是不可确定的,但概率最大的是落在亮纹处,故B错误;
C.根据图样可知,电子已经不再遵守牛顿运动定律,故C正确;
D. 根据不确定性关系,不可能同时准确地知道电子的位置和动量,故D正确。
故选CD。
14.ABC
【详解】
A. 单缝宽,光是沿直线传播,这是因为单缝宽,位置不确定量△x大,动量不确定量△p小,可以忽略,故A正确。
B. 能发生衍射现象时,动量不确定量△p,较大,则就不能忽略,故B正确;
C. 单缝越窄,中央亮纹越宽,是因为位置不确定量越小,动量不确定量越大的缘故,故C正确;
D. 由上分析可知,D错误;
15.AD
【详解】
A.使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单缝,如果时间足够长,底片上中央到达的机会最多,其它地方机会较少.因此会出现衍射图样,故A正确;
B.单个光子通过单缝后,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底片上才会出现完整的衍射图样,故B错误;
C.光的波动性不同于宏观意义的波,是一种概率波,C错误;
D.单个光子通过单缝后打在底片的情况呈现出随机性,大量光子通过单缝后打在底片上的情况呈现出规律性.所以少量光子体现粒子性,大量光子体现波动性,故D正确.
故选AD.
【名师点睛】
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指光既具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少量粒子体现粒子性,大量粒子体现波动性;单个光子通过单缝后,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底片上才会出现完整的衍射图样.
16.(1); 240m(2)见解析
【详解】
(1)的光子能量为
因每秒到达底片的光子数为
个个
如光子是依次到达底片的,则光束中相邻两光子到达底片的时间隔是
两相邻光子间平均距离为
.
(2)由(1)的计算结果可知,两光子间距有240m,而箱子长只有1.2m,所以在箱子里一般不可能有两个光子同时在运动.这样就排除了光的衍射行为是光子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因此,衍射图形的出现是许多光子各自独立行为积累的结果,在衍射条纹的亮区是光子到达概率较大的区域,而暗区是光子到达概率较小的区域.这个实验支持了光波是概率波的观点.
17.(1)a.,b.
【详解】a.由能量守恒得
解得
b.由题意有,由可得M87星系黑洞的施瓦西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