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液体的表面张力 课时练(word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4液体的表面张力 课时练(word解析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17 06:5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粤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2.4液体的表面张力 课时练(解析版)
1.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的原因是(  )
A.液体可以流动
B.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小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
C.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
D.与液面接触的容器壁的分子对液体表面层分子有吸引力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物理性质都表现为各向异性
B.液体不浸润某种固体时,则附着层内液体分子相互吸引
C.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各部分温度不同引起的
D.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汽压和蒸汽的体积有关
3.水对玻璃是浸润液体,而水银对玻璃是不浸润液体,它们在毛细管中将发生上升或下降的现象,现把粗细不同的三根毛细管插入水和水银中,液柱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现象应是(  )
A. B. C. D.
4.下列有关水的热学现象和结论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一个水分子的体积大约为3×10-29m3
B.零摄氏度的水与等质量零摄氏度的冰的分子势能相等
C.水面上的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水面垂直并指向液体内部
D.一滴墨水滴入水中最终混合均匀,是因为碳粒受重力的作用
5.在装满水的玻璃杯内,可以不断地轻轻投放一定数量的大头针,水也不会流出,这是由于(  )
A.大头针填充了水内分子间的空隙
B.水分子进入了大头针内的空隙
C.水面凸起,说明了玻璃这时不能被水浸润
D.水的表面张力在起作用
6.液体在器壁附近的液面会发生弯曲,如图所示,对比有下列几种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表面层I内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密
B.表面层II内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疏
C.附着层I内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疏
D.附着层II内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密
7.下列现象中,不是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造成的是(  )
A.船浮于水面上 B.硬币或钢针浮于水面上
C.绸布伞有缝隙但不漏雨水 D.锋利的玻璃片,用酒精灯烧一段时间后变钝了
8.在密闭的容器内,放置一定量的液体,如图a所示,若将此容器置于在轨道上正常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上,则容器内液体的分布情况应是(  )
A.仍然如图a所示 B.只能如图b所示
C.可能如图d或e所示 D.可能如图b或c所示
9.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浸润(不浸润)现象与毛细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表面张力的方向总是沿液体表面分布的
B.露珠呈球形是因为液体的表面张力的缘故
C.浸润液体和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都上升
D.浸润液体和不浸润液体都有可能发生毛细现象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温度升高,布朗运动显著,说明悬浮颗粒的分子运动剧烈
B.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比较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故液体表面存在张力,其方向指向液体内部
C.物体的内能等于物体的势能和动能的总和
D.干湿泡湿度计湿泡显示的温度低于干泡显示的温度,这是湿泡外纱布中的水分子蒸发吸热的结果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已知某物质的摩尔体积为,则分子的平均体积为
B.细玻璃管内产生毛细现象时,管内液面一定上升
C.同一种物质可能是晶体,也可能是非晶体
D.某气体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每个分子撞击器壁的作用力也增大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绝对湿度一定较大
B.用气筒给自行车打气,越打越费劲,说明气体分子之间有斥力
C.教室内看到透过窗子的“阳光柱”里粉尘颗粒杂乱无章的运动,这种运动是布朗运动
D.露珠呈球形状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零摄氏度的物体的内能为零
B.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会散开,这是因为气体分子热运动的结果
C.温度相同的氧气和臭氧气体,分子平均动能相同
D.理想气体,分子之间的引力、斥力依然同时存在,且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E.浸润现象是分子间作用力引起的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蒸汽是指液体不再蒸发,蒸汽不再液化时的状态
B.空中的小雨滴呈球形是水的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
C.彩色液晶显示器利用了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
D.干湿泡湿度计的湿泡显示的温度低于干泡显示的温度,这是湿泡外纱布中的水蒸发吸热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间作用力及分子势能均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减小
B.两物体相接触时,热量一定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小的物体
C.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如果压强不变体积减小,单位时间碰撞单位面积器壁的分子数一定增多
D.干湿泡温度计的干泡温度计与湿泡温度计示数差距越大,说明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
E.当液体与固体间表现为浸润时,附着层内液体分子间距离小于内部液体分子间距离
16.如图所示,在灌溉完土地后农民伯伯往往利用翻松地表土壤的方法来保存土壤里的水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BC.由于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因此液体表面分子比较稀疏,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r0,液面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所以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故C正确,AB错误;
D.液体表面张力与器壁对分子的作用力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2.B
【详解】
A.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只有单晶物理性质都表现为各向异性,选项A错误;
B.液体不浸润某种固体时,则附着层内液体分子相互吸引,选项B正确;
C.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分子对悬浮的固体颗粒不平衡的撞击引起的,选项C错误;
D.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汽压是一定的,和蒸汽的体积无关,选项D错误。
故选B。
3.A
【详解】
AB.水对玻璃是浸润液体,浸润液体在毛细管附着层内液体的分子密度较大,液体分子间距较小(小于)分子相互作用表现为斥力,液面呈现扩散的趋势,即在毛细管内上升,而且毛细管越细,浸润液体在毛细管内上升的高度越大,故A正确,B错误;
CD.汞对玻璃是不浸润液体,不浸润液体在毛细管内附着层液体的分子密度较小,液体分子间距较大(大于)此时附着层内的分子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液面呈现收缩的趋势,即液面下降,故不浸润液体在毛细管内下降,而且毛细管越细,浸润液体在毛细管内下降的高度越大,故CD错误.
4.A
【详解】
A.水的摩尔质量为18g/mol,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分子体积
V=m3=3×10-29m3
选项A正确;
B.因冰熔化成水需要吸热,由于温度不变,分子动能不变,内能增加,因此0℃的水分子势能比相同质量0℃的冰的分子势能大,选项B错误;
C.液体表面张力产生在液体表面层,它的方向平行于液体表面,而非与液面垂直,选项C错误;
D.碳素墨水滴入清水中,观察到的布朗运动是碳粒的无规则运动,是由于液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撞击悬浮碳微粒,悬浮微粒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的撞击作用不平衡导致,不是由于碳粒受重力作用,选项D错误。
故选A。
5.D
【详解】
在装满水的玻璃杯内,可以不断地轻轻投放一定数量的大头针,水也不会流出,只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在起作用。
故选D。
6.B
【详解】
AB.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即液体表面表现为张力,是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密度较小,且液面分子间表现为引;故表面层I、Ⅱ内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疏,故A错误,B正确;
C.附着层I内分子与容器壁间引力大于内部液体分子引力,附着层分子距离小,密度大,故C错误;
D.附着层II内分子与容器壁间吸引力小于内部液体分子引力,附着层分子距离大,密度小,故D错误.
故选B。
7.A
【详解】
A.船浮于水面上是由于浮力造成的,不是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造成的,故A符合题意;
B.硬币或钢针能浮于水面上,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绸布伞浸湿后,虽然有缝隙,但是由于表面张力作用,使雨水漏不下来,故C不符合题意;
D.表面张力可以是液体表面呈球形,锋利的玻璃片用酒精灯烧烤后变纯了,是液体的表面张力造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D
【详解】
容器与液体所受重力均提供容器与液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液体仅受表面张力的作用,使其自由表面收缩到最小状态,所以两者的自由表面都呈球形。如果液体对于容器是浸润的,那么将出现图c的情况。如果液体对于固体是不浸润的,那么就表现为图b的情况。
故选D。
9.C
【详解】
A.表面张力产生在液体表面层,它的方向跟液面平行,使液面收缩,故A正确;
B.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面具有收缩到液面表面积最小的趋势,露珠呈球形是因为液体的表面张力的缘故,故B正确;
C.浸润液体在细管内上升,不浸润液体在细管内下降,故C错误;
D.浸润液体和不浸润液体都有可能发生毛细现象,故D正确。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C。
10.D
【详解】
A.布朗运动反应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温度升高,布朗运动显著,说明液体的分子运动剧烈,故A错误;
B.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比较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故液体表面存在张力,其方向平行于液体表面,故B错误;
C.物体的内能等于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故C错误;
D.干湿泡温度计下端包有湿纱布,湿纱布上的水分要蒸发,蒸发是一种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所以干湿泡湿度计湿泡显示的温度低于干泡显示的温度,故D正确。
故选 D。
11.C
【详解】
A.由于气体分子间距离很大,表示每个气体分子占据的空间体积,而非分子自身体积,故A错误;
B.毛细现象有两种,浸润液体液面上升,不浸润液体液面下降,故B错误;
C.如果物质内部微观结构发生改变,晶体可以变成非晶体,比如:天然水晶是晶体,但加热熔化再凝固形成的石英玻璃是非晶体,故C正确;
D.某气体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并非是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故不是每个分子撞击器壁的作用力都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12.D
【解析】
试题分析: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一定较大,不是绝对温度,A错;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大多表现为引力,用气筒给自行车打气,越打越费劲,说明气体压强增大,B错;教室内看到透过窗子的“阳光柱”里粉尘颗粒杂乱无章的运动不是由于分子撞击而成的布朗运动,C错.
考点:分子动理论 表面张力
13.BCE
【详解】
A.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则零摄氏度的物体的内能也不为零,选项A错误;
B.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会散开,这是因为气体分子热运动的结果,选项B正确;
C.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则温度相同的氧气和臭氧气体,分子平均动能相同,选项C正确;
D.理想气体分子之间距离大于10r0可认为分子之间的引力、斥力为零,选项D错误;
E.浸润现象是分子间作用力引起的,选项E正确;
14.BD
【详解】
A、饱和蒸汽是指液体蒸发与蒸汽液化相平衡的状态,液体仍在蒸发,蒸汽仍在液化;A错误.B、空中下落的雨滴呈球形是因为液体有表面张力,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而形成的;B正确.C、液晶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有光学性质的各向异性;C错误.D、干湿温度计的原理是:它在一支温度计泡上包上纱布,纱布下端浸入水中.若空气中水汽未饱和,湿纱布的水会蒸发,温度降低.湿泡温度计的温度值比干湿温度计的要低些.相对湿度越小,这个差值就越大,利用这个差值的大小可由表检查出空气的相对湿度;故D正确.故选BD.
【点睛】
本题考查了液体表面张力、布朗运动、蒸发和压强的关系等基础知识点,关键要熟悉教材,牢记这些基础知识点,
15.ACE
【详解】
A.分子间表现为斥力时,分子间距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减小,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A正确;
B.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的过程,不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转移,B错误;
C.根据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如果体积减小,气体分子的密集度增大,但气体压强不变,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单位面积器壁的碰撞次数一定增多,C正确;
D.干湿泡温度计的湿泡温度计与干泡温度计的示数差距越大,表示蒸发得快,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小,D错误;
E.附着层内分子间距离小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时,液体与固体间表现为浸润,E正确。
故选ACE。
16.见解析
【详解】
把地表土壤锄松,破坏了土壤表层的毛细管,地下的水分就不会沿毛细管上升到地面而被蒸发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