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粤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5.5裂变和聚变 达标作业(解析版)
1.关于核衰变和核反应的类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是重核裂变
B.+→+是β衰变
C.+→+是轻核聚变
D.→+2是重核裂变
2.2020年12月4日14时02分,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一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在成都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标志着中国自主掌握了大型先进托卡马克装置的设计、建造、运行技术,为我国核聚变堆的自主设计与建造打下坚实基础。该装置内释放核能的核反应方程为,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过程中满足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
B.的比结合能比大
C.若该核反应释放的核能为,真空中光速为c,则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为
D.该核反应也是世界各地正在运行的核电站中的主要核反应
3.下列核反应方程与核反应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人工核转变
B.衰变
C.核聚变
D.核裂变
4.据报道,2020年1月到11月,我国运行核电机组共49台(不含台湾地区核电信息)核能发电量约为3309.7亿千瓦时,约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5%,为我国绎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能源保障。关于核电发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反应方程可能是∶
B.核反应过程中质量和质量数均减少
C.现有核电站核反应的类型包含核聚变和核裂变两种类型
D.低于临界体积的铀块无法发生链式反应
5.2020年12月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约1731克土壤,月球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氦-3”,利用氘和“氦-3”进行的核反应未来可作为核电站的能源,核反应方程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核反应为α衰变反应
B.X为电子
C.的比结合能比的比结合能大
D.此核反应可以在常温下发生
6.1964年至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相继试验成功,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在研制“两弹一星”中作出贡献的科学家。下列核反应方程式中属于原子弹爆炸的核反应方程式是( )
A.
B.
C.
D.
7.“氦-3”是一种已被世界公认的高效、清洁、安全和廉价的核燃料。其发生的核反应方程为。已知的质量为m1,的质量为m2,的质量为m3,真空中的光速为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1,b=2 B.此核反应为α衰变反应
C.2m1=m2 +m3 D.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为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经过一次衰变后变为
B.由核反应方程式可以判断为电子
C.核反应方程为轻核聚变
D.16g铋210经过15天时间,还剩2g未衰交,则铋210的半衰期为5天
9.下列四幅图涉及不同的物理知识,如图所示,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甲: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 乙:链式反应示意图
丙:氢原子能级示意图 丁:光电效应演示实验
A.甲图中A处能观察到大量的闪光点,B处能看到较多的闪光点,C处观察不到闪光点
B.图乙中用中子轰击铀核使其发生聚变,链式反应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C.图丙中处于能级的大量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最多可以放出3种频率的光
D.丁图中用弧光灯照射原来就带电的锌板时,发现验电器的张角变大,说明锌板原来一定带负电
10.在太阳内部发生的典型核反应方程是4→He+2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电站利用此反应来获得核能
B.该核反应属于聚变反应
C.方程中的X为电子(e)
D.该核反应前后质量数守恒,因而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
11.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是用来加速带电粒子的回旋加速器的示意图,要想粒子获得的最大动能增大,增加电压U即可
B.图2:用质子轰击铀核使其发生裂变反应,能放出巨大的能量
C.图3说明光子既有粒子性也有波动性
D.戴维孙和汤姆孙利用图4证明了电子具有波动性
12.下列关于中子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α粒子轰击N,生成O,并产生了中子
B.U经过4次α衰变,2次β衰变,新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少了6个
C.放射性β射线其实质是高速中子流,可用于医学的放射治疗
D.核电站可通过控制中子数目来控制核反应剧烈程度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揭示了光的本性
B.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子发射到核外,这就是β衰变的实质
C.一个氘核与一个氚核聚变生成一个氦核的同时,放出一个质子
D.根据玻尔理论可知,一群氢原子核外电子从n=4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最多可辐射6种频率的光子
E.已知放射性元素钍的半衰期是24天,48g的该元素经过72天后衰变了42 g
14.月球土壤里大量存在着一种叫做“氦3()”的化学元素,是热核聚变的重要原料.科学家初步估计月球上至少有100万吨氦3,如果相关技术开发成功,将可为地球带来取之不尽的能源.关于“氦3()”与氘核聚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反应方程为
B.核反应生成物的质量将大于参加反应物的质量
C.氦3()一个核子的结合能大于氦4()一个核子的结合能
D.氦3()的原子核与一个氘核发生聚变将放出能量
15.核反应堆是利用中子轰击重核发生裂变反应,释放出大量核能。核反应方程是反应堆中发生的许多核反应中的一种,X是某种粒子,a是X粒子的个数,用mU、mBa、mKr分别表示、Ba、Kr核的质量,mX表示X粒子的质量,c为真空中的光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X为中子,a=2
B.上述核反应中放出的核能ΔE=(mU-mBa-mKr-2mX)c2
C.上述核反应中放出的核能ΔE=(mU-mBa-mKr-3mX)c2
D.只有铀块体积达到临界体积才可能发生链式反应
16.请分析:在地球上实现受控热核反应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困难是什么?
17.1kg铀全部裂变释放出的能量约为,相当于完全燃烧多少无烟煤放出的能量?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是衰变,A错误;
B.+→+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B错误;
C.+→+是轻核聚变,C正确;
D.→+2是β衰变,D错误。
故选C。
2.B
【详解】
A.任何核反应都存在质量亏损,并释放能量。故反应后核子的总质量小于反应前核子的总质量,核反应过程前后质量不守恒,A错误;
B.氦核的比结合能大于氘核和氚核,是因为氦核的核间结合更牢固,性质更稳定,B正确;
C.若该核反应释放的核能为△E,真空中光速为c,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可知,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为,C错误;
D.当今世界各地正在运行的核电站中的主要核反应方程是,D错误。
故选B。
3.C
【详解】
A.为核裂变方程,选项A错误;
B.为人工核转变方程,选项B错误;
C.为核聚变方程,选项C正确;
D.为衰变方程,选项D错误。
故选C。
4.D
【详解】
A.核电发电,核反应方程是
故A错误;
B.核反应过程中,要释放能量,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可知质量是减少的,但反应前后质量数保持不变,故B错误;
C.现有核电站核反应的类型主要是核裂变,核聚变还没有应用于核电站发电,故C错误;
D.低于临界体积时,铀块无法发生链式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5.C
【详解】
B.根据质量数、电荷数守恒可得X为质子,核反应方程,选项B错误;
A.此反应为核聚变反应,选项A错误;
C.反应释放能量,会发生质量亏损,核子的比结合能变大,的比结合能比的比结合能大,选项C正确;
D.核聚变反应发生的条件是高温高压,选项D错误。
故选C。
6.A
【详解】
原子弹的爆炸为重核裂变,A选项为重核裂变、B选项为人工转变、C选项为α衰变、D选项为轻核聚变,故选A。
7.D
【详解】
A.由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得
A错误;
B.此核反应为核聚变反应,B错误;
C.核聚变反应会出现质量亏损,C错误;
D.根据
D正确。
故选D。
8.C
【详解】
A.粒子的质量数是4,电荷数是2,所以经过一次衰变后变为,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知,的电荷数为
质量数为
可知为电子,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核反应方程
为人工核反应方程,是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铋210的半衰期是5天,经过1个半衰期,有半数发生衰变;铋210还剩时,根据
代入数据可得,那么经过3个半衰期。所以铋的半衰期
天天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C
【详解】
A.甲图是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大多数粒子不发生偏转,少数粒子发生明显偏转,极少数粒子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甚至是反向,故C处可以接收到少数粒子,A错误;
B.链式反应中铀原子核被中子轰击后发生的是裂变反应,B错误;
C.一个氢原子从能级向低能级跃迁,可能放出一种光子,也可能放出两种光子,大量处于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会放出3种光子,C正确;
D.验电器指针张角变大说明经过弧光灯照射以后锌板所带电量增加了,因光电效应中从锌板逸出的是电子,锌板会因此带正电荷,所以根据指针张角变大可以判断锌板原来带正电, D错误;
故选C。
10.B
【详解】
A.核电站利用核裂变来获得核能,A错误;
B.该核反应属于聚变反应,B正确;
C.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此X为正电子,C错误;
D.该核反应前后质量数守恒,释放了核能,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知反应过程产生了质量亏损,D错误。
故选B。
11.D
【详解】
A.根据公式
得
最大动能为
最大动能与加速电压无关,故A错误;
B.用中子轰击铀核使其发生裂变反应,能放出巨大的能量,故B错误;
C.图3说明光子既有能量又有动量,故C错误;
D. 戴维孙和汤姆孙利用图4的电子束衍射实验,证明了电子具有波动性,故D正确。
故选D。
12.D
【详解】
A.α粒子轰击N,生成O,并产生了质子,选项A错误;
B.每次α衰变,质量数少4,电荷数少2,所以中子数少2,每次β衰变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所以中子数少1,所以经过4次α衰变,2次β衰变,新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少4×2+2×1=10,故B错误;
C.放射性β射线其实质是高速电子流;放射性γ射线可用于医学的放射治疗,故C错误;
D.核电站可通过控制慢中子的数目来控制核反应剧烈程度,故D正确。
故选D。
13.BDE
【详解】
A.爱因斯坦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揭示了光的本性,故A错误;
B.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子发射到核外,这就是β衰变的实质,选项B正确;
C.一个氘核与一个氚核聚变生成一个氦核的同时,放出一个中子,故C错误;
D.根据玻尔理论可知,一群氢原子核外电子从n=4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最多可辐射种频率的光子,故D正确;
E.已知放射性元素钍的半衰期是24天,48g的该元素经过72天后,经过了3个半衰期,剩下了,衰变了42 g,选项E正确。
故选BDE。
14.AD
【详解】
A.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A正确;
B.由于核反应的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知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B错误;
C.质量中等的核的比结合能最大,故使重核裂变为两个质量中等的核或使轻核聚变,都可使核更为稳定并放出能量,故一个生成物核子的结合能大于一个反应物的核子的结合能,C错误;
D.由于质量中等的核的比结合能最大,故使重核裂变为两个质量中等的核或使轻核聚变,都可使核更为稳定并放出能量,D正确.
故选AD。
15.BD
【详解】
A.核反应过程中,由核电荷数守恒知X的电荷数为0,故X为中子,由质量数守恒知
A错误;
BC.由质能方程可知,释放的核能
即
C错误B正确;
D.发生链式反应,铀块的体积必须达到临界体积才能进行,D正确。
故选BD。
16.见解析
【详解】
必要性:由于地球上石化燃料和裂变材料的贮量有限,开发聚变能非常重要,并且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各国科学家都在加紧研究,以期尽快在地球上制造出人类自己的太阳,缓解甚至消除能源危机的困扰。
可能性:地球上聚变材料的储量丰富,每升水中含有0.03g的氘,地球上的河流、湖泊、海洋等有138.6亿立方米的水,大约有40亿吨氘。聚变反应中所用的氘可以利用锂来提取,地球上锂的储量有2000亿吨,用来制取氘足以满足聚变的需要。
困难:地球上没有任何容器能够经受住热核反应所需要的高温。
17.
【详解】
查表可知,无烟煤的热值为。设完全燃烧m kg无烟煤放出的热量相当于1 kg铀全部裂变释放出的能量,则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原子核在发生裂变时释放的能量是十分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