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限时训练
时间30分钟 满分35分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3分)
1.如图所示,日晷是古代人用来测量_______(选填“时间”或“长度”)的仪器,它是利用________原理使晷针留下影子,通过影子的长短、指向来测定的
2.阳光透过树叶间的间隙,在地面上形成了许多 第3题图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太阳的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一束平行光射到平面镜上,人迎着反射光的方向可以看到刺眼的光,在其他方向看不到反射光,这是由于光发生了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3.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通过玻璃板能看到蜡烛的 _____(选填“实”或“虚”)像;如果把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动10cm,蜡烛的像将_______ (选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保持不动”)
4.以镜正衣冠,如图甲所示,小红由远及近走向平面镜的过程中,她在镜中的像的大小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小红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挂钟的指针如图乙所示,则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________
5.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光的_________.在实验中,将一只灵敏度较高的温度计放在可见光色带红光的外侧,过一会儿后,温度计的示数会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这条色带,这是由于光发生了_____的缘故
6.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装有水的容器中,并在容器底部形成一光斑,打开阀门,让容器中的水逐渐流出,则光斑的位置的变化情况是____,你推理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7.“金边日食”是壮观的天文现象,小明用自制小孔观看日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日食现象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
B.用小孔成像原理观看日食利用了光的折射
C.日食通过小孔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D.日食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8.下列常见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B.镜花水月
C.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 D.海市蜃楼
9舞蹈演员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她到镜面的距离是0.5m.则她在镜中的像是( )
A.实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1m B.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1m
C.实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0.5m D.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0.5m
10.如图甲所示,a是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现竖直向下移动平面镜(如图乙),则蜡烛a在平面镜中( )
A.不会再成像
B.仍成像,像在原处
C.仍成像,像下移的距离是平面镜的两倍
D.仍成像,像会随平面镜一起下移
11.小亮同学在帮着妈妈洗碗时,把一根筷子斜着插入水中,发现水下部分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如图所示.以下四幅光路图能正确反映此现象的是( )
12.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仍按原来方向传播
B.光将向斜上方偏转
C.在光屏上呈现各种色光
D.光屏上只呈现红、绿、蓝三种色光
13.(双选)水中有一个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光路图如图所示,人在岸上观察到点光源S成的像为S,则( )
A.S在①直线上
B.S在②直线上
C.成像S是光线发生了光的反射
D.成像S是光线发生了光的折射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4.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15.如图所示,蓄水池右侧竖直的墙壁上有一平面镜,平面镜前有一发光点B,潜水员在水中A点看到B点在平面镜中的像在C点位置,请你作出潜水员看到B在平面镜中像的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共4分)
16.如图甲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可沿ON折转的白色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ON垂直于镜面
(1)实验中白色纸板的作用是__________
(2)若将入射光线AO逐渐向ON靠近,则反射光线OB将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ON
(3)如果把纸板的右半边向后折,如图乙所示,右半边纸板上将_____ (选填“仍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
(4)纸板置于同一平面后,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BO方向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图甲中的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______ 的
答案
1.时间 光沿直线传播
2.实像 镜面反射
3.虚 保持不动
4.不变 7:25
5.色散 变大 漫反射
6.向左移动当打开阀门,容器里的水逐渐流出的过程口入射点逐渐降低且向左移动,由光的折射规律作出的射光线照射在容器底的光斑会逐渐向左移动
7.A
8.B
9.D
10.B
11.C
12.C
13.AD
14 .15.
16.显示光路 靠近 不能 可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