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上册 16.1 赤壁赋 课件(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必修上册 16.1 赤壁赋 课件(4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7 18:1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9张PPT)
卜算子 苏 轼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时见幽
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拣尽寒
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定风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
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
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
也无晴。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
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
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在无法对话的
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对话也一定会变得异乎寻常。像苏
东坡这样的灵魂竟然寂然无声,那么,迟早总会突然冒
出一种宏大的奇迹,让这个世界大吃一惊。   然而,现在他即便写诗作文,也不会追求社会轰动
了。他在寂寞中反省过去,觉得自己以前最大的毛病是
才华外露,缺少自知之明。一段树木靠着瘦瘤取悦于人,
一块石头靠着晕纹取悦于人,其实能拿来取悦于人的地
方恰恰正是它们的毛病所在,它们的正当用途绝不在这
里。我苏东坡三十余年来想博得别人叫好的地方也大多
是我的弱项所在,例如从小为考科举学写政论、策论,
后来更是津津乐道于考论历史是非、直言陈谏曲直,做
了官以为自己真的很懂得这一套了,洋洋自得地炫耀,
其实我又何尝懂呢?直到一下子面临死亡才知道,我是
在炫耀无知。三十多年来最大的弊病就在这里。现在终
于明白了,到黄州的我是觉悟了的我,与以前的苏东坡
是两个人。
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
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
的自己。他在无情地剥除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
哪怕这些成分曾为他带来过官职、荣誉和名声。他渐
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帮了他大
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
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
味。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
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
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
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
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幸好,他还
不年老,他在黄州期间,是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对
一个男人来说,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还大有可为。
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换言之,
成熟在过了季节的年岁,刚要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
脚步却已踉跄蹒跚;与他们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
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
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
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
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
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
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
要产生。
赤壁赋
苏轼
苏轼:
1037年~1101年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四川眉山人。宋代大文豪。
苏洵、苏辙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唐宋八大家(文)
辛弃疾
苏辛(词)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苏黄米蔡(书法)
三苏
文艺全才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石钟山记》《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惠州一绝》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江城子》《水调歌头》《定风波》《念奴娇》《卜算子》
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
苏黄(庭坚)米(芾)蔡(京,襄)
绘画上“朱竹”别具一格
文学理论上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
的文艺观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900多年前的一天,苏轼从监狱里走出来,被人押解着,远离亲眷,带着疲惫屈辱,带着累累伤痕,来到了当时偏僻、荒凉的黄州,来到了赤壁,展开了与赤壁的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完成了他精神上的涅槃,走向了思想上的成熟。
三咏赤壁:《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其一语,毕世不可得也。”
两赋一词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1、壬戌( ) 10、酾酒( )
2、桂棹( ) 11、横槊( )
3、余音袅袅( ) 12、渔樵( )
4、幽壑( ) 13、扁舟( )
5、嫠妇( ) 14、匏樽( )
6、愀然( ) 15、蜉蝣( )
7、山川相缪( ) 16、无尽藏( )
8、舳舻千里( ) 17、狼籍( )
9、旌旗( ) 18、枕藉( )
rénxū
zhào
niǎo


qiǎo
liáo
zhúlú
jīng
shī
shuò
qiáo
piān
páo
fúyóu
zàng

jiè
赤壁夜游图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
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请找出作者感情变化的内在线索
乐甚 —愀然 、悲(风)——喜而笑
问题探究:
1、请找出作者感情变化的内在线索
乐甚 —愀然 、悲(风)——(感悟)——喜而笑
问题探究:
2、为何而乐?
观景而乐
3、苏轼的悲又从何而来?
从歌声中来
从箫声中来
从历史人物中来
从个人境遇中来
(政治失意)
(箫声幽怨)
(人生无常)
(生命短暂)
4、 由悲而悟,苏轼有了哪些感悟?
一:变与不变
二:取与不取
水 月 人

不变
逝者如斯
盈虚者如彼
生老病死
未尝往也
卒莫消长
代代相承
以坦然的心境欣赏“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
取与不取:
———旷达乐观
主客对话实质上反映了作者思想上矛盾的两个对立面
文中的主客对话,实则代表了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的矛盾斗争。作者把政治失意的苦闷通过客来宣泄,把乐观旷达的情怀通过主来表现,主终于说服客,反映了其思想中积极的一面战胜了消极的一面,从而肯定了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本文的主题
反映了作者由故作旷达到陷于苦闷,又由苦闷到解脱的思想过程,表现了他身处逆境仍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写作特色:
1、景、情、理结合
2、骈散结合
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
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傅 雷
复习回顾
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3、举酒属客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6、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7、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8、桂 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 流光
9、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10、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11、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1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3、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1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1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1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17、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18、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1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20、侣鱼虾而 友麋鹿
21、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2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4、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25、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26、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27、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8、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29、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30、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31、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32、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33、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3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35、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36、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37、相与枕藉乎舟中
38、不知东方之 既白
说出下列句子的文言特殊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凌万顷之茫然
4、渺渺兮予怀
5、客有吹洞箫者
状后
状后
定后
主谓倒装
定后
6、何为其然也?
7、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8、而今安在哉?
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10、寄蜉蝣于天地
宾前
被动
宾前
状后
状后
11、托遗响于悲风
12、而又何羡乎!
1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14、相与枕藉乎舟中
状后
宾前
判断句
状后
翻译下列句子:
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5、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6、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7、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8、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9、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1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1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10、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15、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14、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17、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下列句子不是对偶句的是:
A.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B.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C.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D.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D)
下列句子没有活用的是: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顺流而东也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D)
下列句子没有活用的是: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顺流而东也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