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雷雨
曹禺
地点
话剧语言
《雷雨》的成功,可以说首先就是语言上的成功。
我确实太喜欢曹禺剧本中的语言了,每次读曹禺先生的剧本,总有一种既亲切而又新鲜的感觉,他那色彩明丽而又精练生动的语言,常常很巧妙地把握带进一个奇妙的艺术世界,给予我无限的喜悦。
——钱谷融
片段一:洋火
周朴园:(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鲁侍萍: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周朴园: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侍萍:是的。
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曹禺先生的语言是“精练”的语言,此处为何如此设置?
故意提起洋火原因
1.有意识:鲁主动地以无锡引起了两人的对话,当然希望这场有关往事的谈话能持续下去,所以,有意识地提出30年前具体的生活细节,以勾起周的回忆,引发新的话题。
2.无意识:说话过程中鲁的思绪不由自主回到30年前的生活当中去。
为什么不是别的生活细节,而单单提到“洋火”呢?
注意“我们”
对两人而言,都印象深刻。30年前的生活,在鲁、周的心中,记忆最深的就是他们两人一起生活的场景。
注意(沉思)(沉吟)
想象
此刻,由于“洋火”这个生活细节的触发,他们两个脑子里可能浮现了什么样的生活情景呢?
推测可能与点火、点灯有关。
周朴园: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侍萍:哦,好地方。
片段二:梅小姐
周: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
……
周: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家姓梅的。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鲁:不敢说。
鲁: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周:哦?你说说看。
鲁: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周:也许,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
鲁: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周:(痛苦)哦!
鲁: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周:(汗涔涔地)哦。
鲁: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片段三: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
鲁: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
周:不,不。谢谢你。
鲁:老爷想帮一帮她么?
周:好,你先下去。让我想一想。
为什么不愿见梅侍萍?
片段四:旧衬衣
鲁:老爷那种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
周:要哪一件?
鲁: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
周:(惊愕)梅花?
鲁:还有一件绸衬衣,左袖襟也绣着一朵梅花,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还有一件,——
周:(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第一部分:相认
1.周:你站一站,你——你贵姓?
2.周:(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3.周:(忽然立起)你是谁?
4.周:(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5.周: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奇怪
疑惑
慌张
惊惧
不知所措
鲁侍萍先认出了周朴园。她的内心十分矛盾:一方面他恨周朴园的无情无义,一方面又想知道今天的周朴园是什么态度。在这样的心态下,她欲言又止,欲止又言。
第二部分
当侍萍真的重新出现时,为什么他对昔日侍萍的怀念顷刻之间便化为敌视和仇恨?
因为侍萍活着这一事实本身潜伏着暴露他的罪恶历史、毁坏他的名誉和家庭的危险。怀念带来的欣慰,毕竟远远比不上切身利益的分量。所以周朴园立即凶相毕露。
片段一:忽然严厉
周:(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不是我要来的。
周:谁指使你来的?
鲁:(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示我来的。
周:(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愤怨)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又碰见你。
你是有企图的吧?
你的背后指使者使谁?
早知道如果你或者一定会来找我算账的。
片段二:冷静
周: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周: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周: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起来吧。
周: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
侍萍的反应?
这个片段周朴园一直让鲁侍萍冷静,鲁侍萍的言语却是整个节选中最激动的部分。
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
片段三:纪念你
家具、生日、习惯
片段四:明明白白
周:那更好了。那么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
周:话很多。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周:那双方面都好。
周: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
周:(忽然)好!痛痛快快地!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周:也好,我们暂且不提这一层。那么,我先说我的意思。你听着,鲁贵我现在要辞退的,四凤也要回家。
不过——
你来干什么?
你可以冷静点。
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好!痛痛快快地!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斥声责问
缓和情绪
感情软化
金钱收买
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的采取的种种手段
软硬兼施、卑鄙无耻
片段五:萍儿
周:他现在在楼上陪着他的母亲看病。我叫他,他就可以下来见你。不过是——
鲁:不过是什么?
周:他很大了。
鲁:(追忆)他大概是二十八了吧?我记得他比大海只大一岁。
周: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
片段五:萍儿
鲁:哦,你以为我会哭哭啼啼地叫他认母亲么?我不会那样傻的。我难道不知道这样的母亲只给自己的儿子丢人么?我明白他的地位,他的教育,不容他承认这样的母亲。这些年我也学乖了,我只想看看他,他究竟是我生的孩子。你不要怕,我就是告诉他,白白地增加他的烦恼,他自己也不愿意认我的。
周: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片段五:支票
相认之后两人的“交锋”以鲁侍萍
毅然撕毁了支票,维护了自己人格的尊严
为结局。
悲愤控诉
刚强中有软弱
怨恨中有情丝
痛苦中有骨气与尊严
善良正直,备受屈辱,又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刚强与自尊的一个受侮辱被损害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
心软
撕支票抗议
反抗性
轻信、纯朴、善良
觉醒、蔑视、抗议、自尊
虚伪、自私、冷酷、无情、阴险狡诈
金钱至上的资本家
他们之间的冲突时很复杂的矛盾冲突,
既是资本家和下层劳动者之间的矛盾,
也是旧家庭内部矛盾的表现,
甚至可以理解为男女之间情感的冲突,
但从最本质上看还是人性的真与伪的冲突:
侍萍是真,周朴园是伪;
侍萍真诚、善良,周朴园虚伪、自私。
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他们的对立冲突是必然的。
这一悲剧深刻地反映了阶级剥削和压迫,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正是由于这阶级根源矛盾冲突异常激烈。
主题
《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没落、污浊的内幕做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看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命运。
本文的写作特点
1、 结构紧凑集中:
时间→一个下午
地点→周朴园的客厅
人物→都集中到周朴园的客厅
个性化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符合并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即什么人说什么话;听其声则知其人。个性化语言,是刻画人物达到合理性、真实性的重要手段。
周朴园→盛气凌人;鲁侍萍→抑郁平缓;
2.人物语言个性化
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
在品味语言中
语言——内心世界——人物形象
揣测人物心理
体会人物感情
领会言外之意
结合语言环境
欣赏戏剧语言: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意思。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3.丰富的潜台词
动作语言也叫情节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它不是静止的,它是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中内在力的体现。
4.人物的动作性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