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下册10.1《兰亭集序》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下册10.1《兰亭集序》课件(3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7 18:2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是东晋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书法家。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王羲之在诗文写作上也是高手。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的作家。文风清洗,不尚辞藻而多情致。
字逸少。善书法,有“书圣”之称,世称“王右军” 。
王羲之
(303--361)
作 者 简 介

常常一同赋诗,诗后公推一人作序,是为宴集序,如《兰亭集序》。意思是兰亭会诗集的序,属书序,还有一种叫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章。
修禊事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xì)。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1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众皆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据记载,当时参与其会 的41人中,12人各赋诗二首。九岁的王献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罚酒三觞。王羲之将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 的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 为“天下第一行书”。
天 下 第 一 行 书
“飘如浮云,矫若惊龙”
唐太宗极爱此帖,后将真迹殉葬,没入昭陵,现传世诸本均为摹本。
《兰亭集序》
唐人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预习作业
1.诵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癸丑 会稽 修禊 湍流
流觞 管弦 悟言 万殊
嗟悼 彭殇 形骸 感慨系之 游目骋怀
2.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
字词强化
癸(ɡuǐ) 丑 会稽(kuài jī)
修 禊 (xì) 湍(tuān)流
流觞(shānɡ) 管 弦(xián)
悟(wù) 言 万 殊(shū)
嗟(jiē) 悼 彭殇(shānɡ)
形 骸(hái) 感慨系(xì)之
游目骋(chěnɡ)怀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中,哪几个字可以显示作者情感的变化?
作业
1.朗读课文,熟读第一段,完成下列表格
2.P91第一大题的1 、3两题
时间
地点
聚会目的
人物
自然环境
活动
天气
感慨
作者为何而乐
快速阅读第一段,完成下面的表格信息。
时间
地点
聚会目的
人物
自然环境
活动
天气
感慨
岁在……,暮春之初
时节难得
会稽山阴兰亭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之:的。
句式:状语后置 “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聚地清雅
修禊事也。
欢欣之事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贤,少长:形作名。贤士,年轻的、年长的。
毕,咸:都。
名士相聚
此地有…左右。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修:长。
带:名作动,围绕。
环境优美
引以为…畅叙幽情。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引以为:引(之)以(之)为,汲引清流把它作为。
列坐其次:列坐(于)其次,其,它的。次:旁边。
之:的。足以:足够用来。
活动怡人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是:这。
气候宜人
游目骋怀,及视听之娱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宇宙之大:“大宇宙”定语后置。之:定后标志。
所以:用来。
游、骋:使动,使…游。
使…驰骋。
极:形做动,穷尽。
娱:乐趣。
悦目赏心
人贤
辰良
事趣
赏心
景美
情真
本段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是哪个?
痛惜???
痛苦? ??
痛心? ??
悲痛???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之:取独。
你别看我年龄小,其实我总结了:人这一生可短暂了. 和睡觉是一样一样的。眼一睁一闭,一天就过去了。眼一闭不睁,这辈子就过去了哈。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诸:之于。
悟言一室之内:悟言(于)一室之内。
因:凭借。
放浪形骸之外:放浪(于)形骸之外
政治背景:门阀制度使士、庶的界限越来越来严格,地位相差越来越悬殊。东晋时期,不断发生内战,政局动荡不安,士族清谈玄理的风气盛行。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其:他。于:对于。所遇:所遇到的事物。
之:取独。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及:等到。其:他。
情随事迁:情感随着事而改变。
痛:人心无常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所欣:所喜爱的。
以之:因此。
痛:生活无常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况:况且。
于:无义。
痛:生死无常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死生亦大矣:死生亦(是)大矣。
大:形做名,大事。
岂:怎能。
痛:对“人生短暂,
世事无常”的痛惜。
☆众人的生死观
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他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哪里。当然,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一死生”“齐彭殇”。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嗟悼:嗟叹悼念。
喻之于怀:于怀喻之。状语后置。在心里明白
固:固然。
一,齐:形容词意动,把…看成一样。
为:是。此句为判断句。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作者认为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得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表现出对生命的敬畏。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古人、今人和后人无不为人生无常而悲,无不为生死之事而叹。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其:他们的。所述:所讲述的。
虽:即使。所以:……的原因。
其:他们的。致:情致。
后之览者:后之览(之)者。之:前一为“的”,后一个为“这篇文章”
亦将有感于斯文:亦将于斯文有感。
主 旨
这篇书序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抒发了欢乐有尽,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强调了生死问题,批判了庄子把死生等同起来的虚无主义观点,表明了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
乐:
兰亭盛会
痛:
人生感慨
悲:
古今难题
两种人生态度:一死生齐彭觞 死生亦大矣
三种不同心境:乐---痛---悲
一篇奇文传世: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四种表达方式:叙事 写景 抒情 议论
本文的感情基调:
表面:沉郁、悲凉
内心:执着
(寄情山水)
(反思生命)
消极其表,执着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