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糖渍西红柿
腌黄瓜
结果:会出水,变软
4.1 被动运输
阅读书本P62-65,回答下列问题:
1.渗透作用的概念
2.完成P62的问题探讨
3.水进出动物细胞的原理
4.水进出植物细胞的原理
渗透作用
条件
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的扩散。
①具有半透膜
②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有浓度差
1、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如果漏斗管足够长,管内的液面会无限升高吗?为什么?
2、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
3、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
问题探讨:
清水中
0.9%NaCl溶液中
20%的蔗糖溶液中
外 界 溶 液 浓 度
细 胞 质 的 浓 度
小于
吸水膨胀
大于
失水皱缩
等于
保持原状
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能够透过细胞膜吗?这些有机物相当于“问题探讨”所示装置中的什么物质?
2、红细胞的细胞膜是否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3、当外界溶液溶质的浓度低时,红细胞一定会由于吸水而涨破吗?
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大分子有机物,不能透过细胞膜,它相当于“问题探讨”所示装置中的蔗糖分子。
不一定。因为红细胞吸水膨胀后细胞质的浓度也会下降,如果外界溶液浓度不是很低,有可能细胞质内溶液浓度下降后与外界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此时红细胞将不再吸水。
是
4、红细胞吸水或失水取决于什么条件?
5、想一想临床上输液为什么要用生理盐水。
取决于红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一般情况下,浓度差越大时,细胞吸水或失水越多。
因为生理盐水的浓度与血浆的浓度基本一致,血细胞不会因为过度吸水或失水而出现形态和功能上的异常
放久之后会阉掉,或者在青菜上放一些盐,一会儿后就可看到水分渗出。
生活现象:
植物细胞会出现渗透失水和吸水的情况吗?
细胞膜
液泡膜
细胞质
细胞壁
(全透性)
细胞液
水进出植物细胞,主要是指水经过原生质层进出液泡。
原生质层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一
三
五
四
二
作出
假设
进行
试验
提出
问题
设计
实验
得出
结论
探究实验设计的一般思路
探究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
实验现象(P64):
中央液
泡大小
原生质层
的位置
细胞
大小
蔗糖
溶液
清水
变小
逐渐恢复原来大小
原生质层恢复原来位置
原生质层脱离细胞壁
基本
不变
基本
不变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
质壁分离
滴加蔗糖溶液
液泡缩小,液泡颜色变深,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分离
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结论:
现象: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
质壁分离复原
滴加清水
液泡变大,液泡颜色变浅,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会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植物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结论:
现象:
将一张洋葱鳞片叶放在某一浓度的蔗糖溶液
中,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有3种状态的
细胞,如图,你认为这3个细胞在未发生上述
情况之前,其细胞液的浓度依次是( )
A.A﹥B>C B.A
C.B>A>C D.BA
动物:
细胞膜
植物:
原生质层
动物:细胞质与外界溶液
植物:细胞液与外界溶液
动物:吸水胀破、失水皱缩
植物:质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
半
透膜
细胞状态
浓
度差
动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
巩固练习
1、a、b、c是三个相邻的细胞,已知a细胞液浓度> b细胞液浓度> c细胞液浓度,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水分在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C
a
c
b
a
c
b
a
c
b
a
c
b
A
B
C
D
2、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光镜下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①液泡逐渐变小,颜色由浅变深;
②液泡逐渐变大,颜色由深变浅;
③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形成球形小团;
④细胞膜、液泡膜结构明显;
⑤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是蔗糖溶液
A.①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③⑤
D
扩散作用:物质分子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
物质以扩散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称为被动运输。
阅读书本P66-67页,找到以下问题的答案:
被动运输的种类,各自能运输哪些物质?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又是什么?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
特征:
顺浓度梯度运输(高到低)
不需要载体
不需要能量
自由扩散(简单扩散)
小分子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脂溶性物质:如乙醇、甘油、苯等
举例:
细胞膜
外
内
特征:
顺浓度梯度运输
需要转运蛋白的参与
不需要消耗能量
协助扩散(易化扩散)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举例:
细胞膜
外
内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异同点
共同点:
顺浓度梯度运输
不需要消耗能量
统称为被动运输
不同点:
自由扩散 转运蛋白,
协助扩散 转运蛋白。
不需要
需要
合作讨论1:
合作讨论2:
表一:自由扩散
浓度差 5 10 15 20 25 30
运输速度 2.4 4.7 7.3 9.5 12.2 14.4
已知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实验的数据如下,绘出两种运输方式中运输速度随浓度差变化的图像。
运输速率
浓度差(nmol/L)
0
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影响因素:
表二:协助扩散
浓度差 1.5 3 4.5 6 7.5 9 12
运输速度 8 15 24 30 31 31 31
运输速率
浓度差(nmol/L)
0
载体数量
P
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数量。
影响因素:
一定范围内,扩散速度随浓度差的增大而增大,达最大值后,扩散速度由于转运蛋白的数量的限制而不再增加。
载体蛋白的特点:
(1)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2)载体蛋白具有饱和现象
扩散速度:
合作讨论3:
同一物质进出不同细胞的而方式相同吗?
不一定相同。如少数水分子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但大部分水分子借助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